2周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是錯過了教育的敏感期嗎?

2020-12-22 陽光語言矯正

首先要看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到底達到了什麼標準,2周歲孩子不會說話,肯定不正常,即使說話也要看發音還有詞彙量。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出生到5歲左右才能基本完成語言發育過程,當然有的孩子發育快一點,有的孩子發育慢一點,單從發音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兒童一般可以在三四歲的時候達到準確清晰,發育慢點的也可以在5歲左右達到常人的發音水平,並且在理解表達上五歲也一般都能完善了。

話說敏感期這個感念,經常被延伸細化分類,從本職業角度出發,我們更願意稱呼成長敏感期教育。

比如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說根據孩子在三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長大後的行為情況;根據孩子在七歲時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孩子到老時的行為狀況。所以孩子在早期教育上,應該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有條件的也可以進行胎教。今天我們來談談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的一些問題,說到成長關鍵期,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由出生後很多個敏感期碎片有序的組成。以下讓我們來分析各個成長關鍵期,讓孩子在各個成長關鍵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快更好的掌握行為技能,給孩子的人生有個良好的開端。如果孩子錯過了成長關鍵期,孩子沒有掌握這時期的一些行為技能,如果以後再想學習這些技能,就得需要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些孩子成長關鍵期值得各位家長的思考和學習哦!

語言發展關鍵期

一般孩子在出生幾個月後就會出現,孩子對語言比較敏感的,哎哎呀呀也會跟著學一些簡單的語言,說不清楚,但加強聲帶的鍛鍊。

到了1歲半左右,慢慢地說話就變的越來越清晰了,孩子也會越來越掌握更得語言,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些粗俗的話,影響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交往關係;孩子在慢慢長大,家長多給孩子讀一些國學著作,講一些經典故事,多跟孩子說話,問一些勵志問題,鼓勵孩子多說多聽,促進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0-6個月哭鬧敏感期;

3-6個月咿呀學語敏感期;

7-9個月認物敏感期;

8-11個月稱呼敏感期;

1-2歲說話敏感期;

2-3歲兒歌敏感期;

3-5歲詛咒敏感期

所以,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些遲緩,需要進一步檢測評估。

在幼兒發育期,各種敏感期教育需要遵循幾個滿足:生理滿足、安全滿足、愛的滿足。除了語言敏感期,還需要關注感官發育、行為動作發展、思維智力發育等方面,靠單一表象來判斷是有些片面的。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說話,說話時間晚,語言敏感期你抓住了嗎?
    因為敏感期是一個「窗口期」,錯過了這個窗口,最佳的學習機會就不會再來,本來輕鬆可以掌握的技能就會變得困難重重。「狼孩」錯過了身心發育的敏感期,即使再回到人類社會,他的語言學習能力也是非常緩慢的。3歲以後,孩子上幼兒園後,也大多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
  • 孩子說話晚怎麼辦?別錯過Ta的語言敏感期
    >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讓寶貝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而寶貝在語言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呢?及時回應孩子,多與孩子交流孩子在咿咿呀呀還不會講話時,如果你耐心地聽他說,或者跟他對話,他會用很興奮的表情回應你。儘管事實上他並不清楚你在說什麼,而你也不知道寶寶咿咿呀呀的意思,但這並不妨礙你們之間的親子交流,對於寶寶來說,這是很好的語言學習機會。
  • 2歲孩子還不會說話正常嗎?孩子各個生長期該會什麼,家長要知道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  ,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而對於認知能力發展落後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按照專業醫生的認知課程指導來進行。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  判斷認知能力水平看這裡  家長之間經常會比較,誰家孩子先會走路,誰家孩子學說話更早。
  • 1-6歲語言敏感期:掌握四種正向幹預方法,讓孩子有效學說話
    1號鄰居說:「你家孩子會說話了嗎」2號鄰居答:「會說爸爸、媽媽、不要、爺爺、奶奶,就這些了,別的怎麼教孩子都不愛學。」1號鄰居聽完,驕傲地說:「是嗎,我家孩子吃飯的時候說,好燙好燙,也會說,媽媽我愛你之類的,會說的可多啦。」2號鄰居聽完更急了:「你們是怎麼教的呀,為什麼我家孩子這都快兩歲了,學說話這麼慢?」
  • 錯過語言敏感期,我把孩子培養成「啞巴」……
    已經三周歲的馨馨,安靜的一點也不像這個年紀的孩子。,而孩子的問題大多圍繞著大舌頭、發音不清晰、自言自語,甚至部分三四歲的孩子不會說話等等這些方面。爸爸「惜字如金」,媽媽不愛說話,長期和動畫片為伴。試問,在孩子1-2歲語言形成的敏感期裡,始終與屏幕裡的動漫人物作伴,沒有與父母、同齡玩伴的雙向交流和互動,長期靜坐無語,孩子如何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語言呢?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是智商問題麼?
    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父母也很著急。家裡老人還說貴人遲語,上幼兒園了就會說。對此呢,作為老師,我感到無比痛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中父母起著很大的影響甚至一生。孩子的起點在於父母。孩子說話很晚通常有兩種因素,一種是遺傳的,還有一種是生理因素。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說話呢?
  • 符號敏感期需要停下來指讀嗎?會不會錯過語言敏感期?
    2、小孩現在符號敏感期要停下來做指讀嗎?會不會錯過敏感期? 3、中文現在可以指讀《小豬唏哩呼嚕》,請問接下去怎麼學中文? 小西媽答疑 答:1、複述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要這邊多了那邊少點,然後慢慢地就平衡,訓練好了就平衡了。
  • 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
    導讀: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錯過了兒童語言敏感期,應該怎麼辦?亡羊補牢還不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為什麼要抓住語言敏感期因為敏感期是一個「窗口期」,錯過了這個窗口,最佳的學習機會就不會再來,本來輕鬆可以掌握的技能就會變得困難重重。如果孩子的如金子般珍貴的「語言敏感期」沒有利用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孩子說話晚、不愛說話,長遠的影響就是交流能力差、社會融入感差、智力發育差。所以,想把孩子培養得更聰慧,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 不能錯過孩子的敏感期,錯過就再說補不回來了
    每個人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全屏我們從小受教育的程度,家庭關係和自身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學習起來就是跟輕鬆跟塊接受。餵什麼就有一些人在某些當年就是啊開竅,怎麼都約補來或者很慢。敏感期嬰兒時期的敏感期我們的大腦神經元是真的很好連結好了嗎?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是說話晚還是發育落後?醫生告訴你...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而對於認知能力發展落後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按照專業醫生的認知課程指導來進行。家長之間經常會比較,誰家孩子先會走路,誰家孩子學說話更早。也有的寶媽可能忽略或者不清楚應該如何對寶寶進行早期訓練,甚至錯過了寶寶發育的敏感期,造成寶寶階段性的發育落後。
  • 【必看】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廣醫三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提到,最近有位寶媽來問道:「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
  • 「健康」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廣醫三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提到,最近有位寶媽來問道:「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林醫生表示,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張小瑞)「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最近,一位寶媽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諮詢,對此,該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表示,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育落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心理測評師 林健芬最近有位寶媽來問:「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看表判斷寶寶認知能力水平家長之間經常會比較,誰家孩子先會走路,誰家孩子學說話更早。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育落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心理測評師 林健芬)最近有位寶媽來問:「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因為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孩子發育的快慢也不同,所以同齡孩子之間有差距也是正常的。但是知道了孩子表達能力弱不是因為生理問題,也不代表著父母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了,而是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好好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鍛鍊。什麼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會是自閉症嗎?
    寶寶說話的過程本應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事實往往不如想像的那麼美好。很多寶寶2周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其他的字詞都不會說。按照語言發育標準,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2歲半的寶寶可以開始使用"我"和"你"了。
  • 高大上的蒙臺梭利核心教育揭秘:抓住敏感期,訓練孩子感官思維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姐,現在你們幼兒園收費都這麼貴的嗎?一個月四五千,說什麼蒙臺梭利教育,不是忽悠人吧?」前兩天大姨帶著她家孫子來家裡玩,恰好和表妹談到孩子上幼兒園該怎麼教育的話題,引發了表妹的一番抱怨。
  • 聰明的父母,抓住孩子的8個敏感期,能讓孩子更優秀
    1、(0-6歲)語言敏感期語言敏感時期,寶寶對家長說話非常感興趣,隨著他們年紀增長,也會嘗試跟著牙牙學語。 這個敏感期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家長如果聽到一些機構或者早教鼓吹,要抓住寶寶2-3歲這個階段的關鍵期,心裡要明白,這個時期,不單單只是2-3歲,而是可以持續到6歲,千萬不要因此引起焦慮。 家長只要在這個期間,跟孩子做語言的啟發,平時多跟他們互動,聊天,說話,讓他有足夠的輸入,就不怕會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