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孩子進入人際交往敏感期,最先學會交換玩具和食物

2020-08-27 好媽媽育兒小課堂

人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居動物,想要在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學會人際交往是最重要的一點,而孩子也是如此。教育專家孫瑞雪曾經提到過:孩子的人際關係就是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開始相互依戀。

不得不承認,我家兒子是一個善於交際的孩子,很早之前他就明確知道自己喜歡誰,想要和誰一起玩。樓下有一位比兒子大一點點的小哥哥,兩位小朋友在一起總是很開心,無論是家裡新買的玩具,還是爸爸出差帶回來的零食,小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拿下樓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分享。

如果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人,小朋友也不會表現出討厭或是故意遠離,但是很明顯沒有對待小哥哥那麼熱情。慢慢的我發現,兒子不管到哪裡都能很快的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看來,兒子的人際交往是不用愁了。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34;其實,除了孩子的&34;之外,家長的引導也至關重要。 首先,家長要知道,什麼是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之後就在學習如何更好地適應這個全新的世界,在這期間,他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等等,而2—5歲之間,便會出現人際關係敏感期。他們迫切的想要屬於自己的朋友,如果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物品,說明他們正在嘗試著與別人相處。

但是孩子終究還小,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別人進行等價交換,一切的標準只是自己喜歡。於是就會出現用小汽車交換氣球、用洋娃娃交換餅乾,甚至用自己的模型飛機交換了一個紙飛機……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怕不是一個&34;,但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用最喜歡的玩具交換別人最喜歡的,這種交換就是平等的。

所以,家長不要覺得自家孩子吃虧或是佔了便宜從而影響孩子,這樣只會影響他們正常交友的過程。當然這也不是說家長就可以對這種行為不管不顧,一味地放縱會讓一些&34;的孩子產生壞心思,刻意拿出自己並不喜歡的物品交換別人的貴重物品。

當孩子表現出交換行為時,家長只要做好這3點:

不用家長的成見幹涉孩子

就像剛剛說的,孩子沒有價值觀念,但是家長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有沒有&34;或是&34;,尤其是吃虧的時候,父母就會用恨鐵不成鋼的態度責罵孩子:&34;甚至還會要求他們把物品交換回來。

這樣做無疑是讓他們做一個出爾反爾的人,所以,家長不要用責罵對待孩子,以免打擊到小朋友的自信心。

鼓勵孩子交換和贈送

家長要理解人際敏感期孩子的交換行為,甚至可以為他們創造交換的條件,比如邀請他的小夥伴到家中玩耍,讓孩子為他們準備禮物。也可以舉辦一個屬於孩子的交換晚會,大家互相交換禮物,從中感受到交換的樂趣。

讓他們知道交換就不能後悔

很多小朋友在交換禮物之後會感到後悔,想要將自己交換出去的玩具要回來,這時候家長就要告訴他們,既然交換就不能想著要回來,因為那個玩具已經屬於別人了。這樣就不會養成小朋友出爾反爾的習慣。

人際關係敏感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的情況,家長要做的不是阻止他們,而是用正確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明白與人相處的道理,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本文由媽媽育兒小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拿新玩具交換舊玩具,是傻嗎?其實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表現
    最近,有個朋友特別憂心忡忡,因為她發現自己剛上中班的兒子,每天上學前都會拿一個玩具放到書包裡,等到晚上放學回家,玩具就變成了其他的玩具,問他自己的玩具去哪了?他振振有詞表示自己和朋友交換了。在人際關係敏感期的孩子,會特別渴望交友,所以他們會嘗試各種辦法交朋友,最開始用零食交換友誼,後來用玩具交換友誼,在不斷地嘗試與試錯中,孩子才會慢慢明白友誼不需要交換,是無價的,在這個過程,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得到發展。那麼,當孩子到了人際關係敏感期,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呢?
  • 「女兒裙子被扯被孤立」:喚醒家長不能忽略了孩子的人際敏感期
    留心的父母會注意孩子這個時候正處於人際社交敏感區,在這個時期可以就發生的衝突或問題,發揮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關係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平穩度過人際敏感期。人際社交敏感期的現象1.交換是孩子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重要表現。孩子會在人際關係敏感期經歷從用食物玩具到用個人能力交朋友三個階段2.首先是通過食物,我有好吃的,不跟我玩,就不給你!,沒有好吃的東西,或者食物吃完了,關係就結束了3.其次 升級到玩具,從分享到交換到贈送玩具。
  • 當媽的要不要去幹涉寶寶的人際交往?
    做為媽媽,我們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要好的朋友,並且與朋友相處起來如魚得水。阿布笛也曾在看到娃跟小區其他小朋友玩,卻總是融入不進去時暗暗心疼,也擔心過他會不會是不擅長人際交往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際交往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內,往往孩子一些行為會讓家長覺得不對勁,有點心疼,甚至想去幫幫他。但兒童早教專家孫瑞雪則指出,在孩子進入交際敏感期時,讓孩子自由發展才是關鍵,過多的幹涉,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展。
  • 孩子也需要人際交往,家長巧引導,培養「社交小能手」
    經過一段時間,寶寶們就會發現:當我沒有小餅乾,或者小餅乾被吃完了,他和「好朋友」之間的連接就斷了。這是不是有點像我們結識的一些酒肉朋友?不同的是,小寶寶們要比成年人聰明多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個秘密。於是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分享或者交換玩具。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兒子用400元玩具換了5元舊書:孩子出現「吃虧交換」該怎麼辦
    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專家 張若初老師3-6歲的孩子開始出現和別人交換玩具、食物等行為,表明孩子到了人際關係的敏感期孩子的人際關係敏感期,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孩子通過食物分享和小夥伴建立連接。孩子們希望藉助零食吸引同伴注意和認同,然後一起開心玩耍。就比如在前段時間國慶假期結束,很多孩子會把家裡的特產帶到幼兒園和同學分享。
  • 2-5歲的孩子也有「朋友圈」: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矛盾和衝突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的必經之路,父母要做的不是衝到孩子面前,替他遮風擋雨,而是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解決問題。
  • 孩子用貴的東西交換便宜的,是故意討好他人嗎?
    第34節課 人際交往敏感期前兩節課我為你解讀了繪畫敏感期的兩個階段,從這節課開始我會用三節課的時間來講解一個新的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兒童開始嘗試通過物品的交換和分享來和別人建立關係。在第二個階段兒童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尋找與他人之間更長久的關係。
  • 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
    導讀: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的孩子,如同孤島一般存在,家長你別大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用貴重玩具和別人交換,你會生氣嗎?
    當發現孩子「屢教不改」,總是用你花了大價錢買來的玩具和其他小孩兒交換時,你會怎麼辦?似乎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的交換,不值!孩子愛上交換,說明ta長大了從一出生到6歲,兒童會出現很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敏感期。而4-6歲的一個重要敏感期就是「人際關係敏感期」。
  • 孩子自閉、孤僻,可能是錯過「人際交往敏感期」,父母別大意
    最後詢問了一個幼師朋友,她竟然表示孩子這種表現要是到了學校很有可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不來,並且暗示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現在的情形是處於「人際交往敏感階段」,如果父母不好好指導的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清楚,在人際交往敏感階段父母的教育極為關鍵,要是存在一點差錯,很有可能造成孩子人際交往溝通上的障礙,變得更加的孤僻、自我,而沒有任何的朋友,也不存在情感寄託。
  • 孩子的這幾個敏感期,都是成長的「飛躍點」
    一般專家給出的敏感期時間表都到6、7歲左右。(4~6歲)人際交往敏感期在孩子4歲到6歲。表現是孩子們的交往從原來的拉扯、搶奪、肢體反應到現在的一對一交換玩具和分享,孩子們會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社交圈。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社交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判斷他人的心理、感知他人情緒;掌握說話技巧以及處事技巧,從而奠定孩子的人際智能基礎,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助一臂之力。因此,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社交能力的培養,對他的一生都很重要。
  • 孩子拿500元樂高換回5元玩偶,吃虧交換:別破壞了孩子的契約精神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理論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敏感期。光感敏感期、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人際關係敏感期等等。而交換玩具的行為就屬於人際關係敏感期,我們把它成為交換敏感期。當交換敏感期到來,孩子會非常喜歡並且專注於這種行為,從而忽略了交換行為背後的結果。
  • 孩子交友總是碰壁?重視孩子的「延續交際敏感期」,父母做好引導
    孩子聽了我的一番話,臉色有了明顯的好轉,第二天又主動提出要下樓去找小夥伴們,孩子又恢復了往日的笑容。有的孩子非常善於人際交往,而有的孩子卻恰恰相反。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呢?延續交際敏感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人際交往最大的法則是交換
    人際交往最大的法則是交換,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能被利用才可能入門,入了社會就不要患得患失,該捨得舍,該換就換,這個社會很現實除了家裡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幫你。用你擁有的,換你想要的,你是一個電腦高手,可以處理其他同事任何的疑難雜症,你會拍照,出去團建可以把拍出小姐姐想要的風格,你會做圖拍視頻剪輯,可以偶爾處理一些複雜文件,你是一位醫生,一位老闆等等,學會放大自己的優點,都可以變成交換向上社交的技能
  • 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難是許多父母關注的話題,社交能力伴隨了孩子的一生,小到幼兒園,大到成年工作。學會與他人相處是孩子邁出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但是,許多家長卻總是頭疼,孩子在家好好的,一去外面就不能跟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家長們也是束手無策。
  •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不適應,和他們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重要的關係。對於孩子而言,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對於這個問題,今天從5個方面給予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件事在成人眼裡無可厚非,老師也給予孩子很大的安慰和鼓勵,但是孩子們因此嘲笑她。這件事讓她在人際交往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其實,膽小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質,在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更是如此了。如果一個孩子平時總擔心自己說錯話;擔心自己受罰;家長又沒有做好相關引導工作,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這種性格。
  • 交際能力對孩子發展至關重要,抓住交際敏感期,別讓娃未來吃虧
    他可能為人熱情、善良,對人也沒有惡意,但是就是無法加入其他團體,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有一種分寸感,顯得格格不入,這就是孩子在小時候的人際交往期時,他的交際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和培養。孩子長大後也會一直處於社會的關係網絡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人發生交往。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人際交往對於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人生的幸福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決定作用。因為人際交往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所以說家長需要重視起孩子的交際敏感期,才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待人接物,與人相處,避免發生無法融入他人集體的尷尬場面。
  • 孩子"出口成髒"?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正確引導很重要
    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周女士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愛說髒話,比如準備吃飯的時候,她叫正在看電視的孩子吃飯,孩子不樂意。其實孩子突然變得愛說髒話,大多是進入"詛咒敏感期"。詛咒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的一個時期:詛咒敏感期其實也屬於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只不過表現方式不一樣。處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總會不自覺地說髒話,這倒不是因為孩子道德低下,品行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