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藏家的天價博物館,竟藏著如此震撼的中國文物! - 人民日報

2020-12-18 人民日報

眾所周知,中國很多文物漂泊在世界各地,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日本有一個「世外桃源」的博物館,竟是中國文物撐起了半壁江山!

小山美秀子

今天要介紹的是日本美秀博物館及其藏品。這個博物館日本名字為MIHO美術館,座落於日本京都滋賀縣。此館屬日本民間博物館,創辦人小山美秀子,如果還在世的話已經是108歲了。

博物館的創建者,是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創作靈感來源於魏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美秀美術館別具一格之處在於,除了它遠離都市之外,最特別的是建築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並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築,而是由於地上是自然保護區,在日本的自然保護法上有很多限制而採取為要保護自然環境及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的建造方式。這一設計清楚體現設計者貝聿銘的概念: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這個地方時,就很感動地說:「這就是桃花源。」

整個建築由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構成,入口在一層,進正門之後仰首看去,天窗錯綜複雜的多面多角度的組合,成為你對這個美術館的重要記憶。用淡黃色木製材料做成遮光美秀美術館的主體建築格子,而室內的壁面與地面的材料特別採用了法國產的淡土黃色的石灰巖,這與貝聿銘為設計羅浮宮美術館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樣。應該說,這方面也滿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即使去過日本的人,也未見得知道日本美秀博物館。即使知道它,也未見得去看過它。因為它很低調,也很偏僻,而且它有80%都埋在山谷裡。所以從大門進去後還得穿山洞,走隧道。

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盡頭若有光。

一到盡頭,則屋舍儼然,豁然開朗。只是並無雞犬相聞。畢竟,這裡只是一個美術館。

若是4月份去,出口將是櫻花嫣然。根據館方過去18年的監測,櫻花大約在4月7日-4月22日之間開放。

出得隧道,美術館大廳已然在望。

在大廳回望,圓月形的窗子將外面的景物裁成一幅中國畫。

美術館的格局,由大量幾何圖形組成。既簡單,又複雜,而且超採光。

人在室內,有置身大自然的感覺。

這是因為建築與山谷已融為一體。

大面積玻璃屋頂與天窗的採用,使得美術館內明亮而舒展。隨著晨昏與季節的變幻,自然光線又會與三角、稜形天窗發生無窮的奇妙組合。

館內所藏,皆世界各國的珍稀文物及藝術品,約有2000件,價值驚人不說,而且擺放也藉助了自然光。精心的設計,使得美術館本身也成了一件令人難忘的藝術品。

小山美秀子的收藏是從1941年開始的,一開始收集的是日本古茶道器物,後來就轉移為以東歐、亞洲、中東各地的古物。

那個時代,世人皆知正是日本軍人的鐵蹄踐踏大半個亞洲的時候,所以,不得不說隨著日本軍隊的腳步,像美秀博物館館主這樣的私人收藏家的收藏也越來越豐。

美秀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北魏佛像籤約的場面

下面是美秀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數量之多堪稱博物館的半壁江山!

青銅器

▲東周橢圓形帶蓋的鼎,高17釐米,直徑16釐米

▲商代晚期安陽出土酒器,高32釐米,直徑25.1釐米

▲長江流域出土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酒樽,高16.3釐米,腹部寬8.5釐米。

▲西周早期象形酒樽,高17.8釐米,腹部寬7.2釐米。

這個象樽,象身上馱著個酒罐,形制少見。表面裝飾系貼片鑲嵌,其工藝顯然與第一件金絲鑲嵌的鼎不一樣。按照明代高濂的說法,這是商代裝飾的特徵。日本人把它定為西周早期,其依據大概是認為其造型更寫實仿真。

▲春秋戰國時期鳥形油燈盞,高度23.3釐米。

▲東周晚期的一對銅臥狀公牛,高5.7釐米,長15釐米,寬度8.4釐米。

這對銅牛的紋飾也是片狀鑲嵌,這類器物國內極為少見。

▲東周嵌銀銅質雙身虎

此件之造型極為美觀,疑是給後人創造出西王母虎形豹尾形象的啟示。整器紅鏽綠斑配合千年不變的銀片光澤,為極美品。

▲東周晚期或漢早期嵌金銅質獨牛腿人首酒器三具,其中一足上有銘文。

這組銅器世所罕見,人物面部造型極為生動,富於神韻,熟悉人種學的人大概都可以分辨出這是中國哪個地區的人氏。以牛足為承重腿,主要還是反映了在農耕文化中人與牛的親密關係,因此這三具銅器可以理解為在田野上春耕時三位憨厚的農民相聚相戲的場面,看著這三具銅像似乎能聽到遠古的呼喚。

▲東周晚期螭龍形鉤具一對

這對鉤具造型精美,材質精良,也有鑲金。我國的專家有一種說法認為螭龍的形象出現於漢代,但是按日本收藏的這一對明顯的工藝與上面一些鑲金銅器有類似之處。因此定為東周晚期還是比較適當的。所以說依據形制斷代固然重要,有時因為孤陋寡聞也會出現武斷。

▲東周晚期一個圓形蓋子,高3.6釐米,直徑13釐米

這是一個器物的蓋子,如果整器還在那,該是何等的精美。上面的紋飾應該是一條神龍,然見其尾,不見其首。中國有一句成語叫神龍見首不見尾,其實周易八卦中的說的是:見群龍無首。所以這個蓋子的紋飾也反映了一種哲理。

▲東周晚期容器,高31.4釐米

這件器物上面鑲嵌有綠松石一類的寶石,細看各個部位明顯有西亞風格,頂蓋的中央有一類似後世佛教的圖案,壺身上既有中國龍圖案,又有類似於西洋十字架的圖案,所以這件器物具有非比尋常的研究價值。

▲漢代龜狀銅質香薰

這件香薰形狀是一個非常飽滿的龜類,開孔在底部,這有點怪。從工藝上來講其造型之生動直超現代。而且也是鑲金器,因此必是皇家之物。

▲戰國時期狩獵紋鑲金銅鏡,直徑17.5釐米

▲東周晚期腰帶掛鈎

▲東周晚期腰帶掛鈎(另一件)

▲東周晚期刀柄

▲東周晚期刀柄(第二件)

如果這件在正常的墓葬發掘中出現,那麼一定還能見到這個刀柄下面的刀,但是刀一般是銅質或鐵質,可能鏽蝕受損比較嚴重,而且作為利器的刀上不一定有精美的紋飾。所以在偷盜墓葬中,盜墓犯很可能挑值錢的拿走了事,它們不會注意文物的完整性的意義。

▲東周晚期杖頭

▲東周臥牛

▲東周卵形碗

▲東周門環

▲東周底座

這基本上是一個燈的底座,兩隻大虎背馱兩小虎,中間有插孔。

▲東周酒器

這是件盛酒器,工藝精緻,高達一尺,上有蓋。不多見,定是祭祀專用。

▲東周油燈

人舉油燈,等級制的實物證據,按頭髮形狀,似乎是一女性,身材粗壯。足部見有靴口,是一種薄皮製作的輕便靴子。

▲二里頭文化

這個二里頭文化的似乎是盔甲的一部分,根據尺寸當是胸口正中的一塊,銅質,用綠松石片拼出人面圖案。

▲商晚期安陽出土

這件器物也甚少見,主要是它的紋飾很簡單,保存條件絕對的好,表面綠鏽光滑。按壺蓋看,應該是鳥形,懷疑另一側紋飾相同,因此可以看做雙頭鳥鼎。

▲西周對虎

▲戰國耳杯(羽觴)

羽觴即耳杯,因兩側有耳似鳥有雙翼,所以叫做羽觴。出自戰國時期,終於宋代。這裡的三個明顯是早期的,尤其是第一個,只有單耳。第三個耳呈寬邊狀。

▲戰國有蓋大罐

表面紋飾系鏨刻,難度較高,坯子也一定較厚,紋飾部分鎏金,工藝複雜。罐形大,高達51釐米。盛滿了酒,一個人難以抱起,兩側應該有環。

▲東周早期銅鐘,高67.2釐米

如果是編鐘中的一個,這也是個最大的了,當發黃鐘大呂之音。

▲西漢神獸

中國人一般稱此類動物為貔貅等,比日本人文藝色彩更高些。

▲西漢嵌寶鎮紙一對

所鑲嵌之物有綠松石,黃色寶石,還有絞胎琉璃,當時琉璃器也是很罕見的。

▲西漢牛形燈

▲西漢陵墓裝飾馬

▲神駿,雙耳如竹批

▲西漢獨角獸

這個神物稱之為獨角獸,後來又有個名字叫麒麟,是中國極富盛名的吉祥神獸。中國有句古話:「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相傳伏羲見麒麟,創文字。中國大聖人孔子應麒麟而生,應麒麟而死,有詩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國內現存麒麟狀的古物只有在南朝帝陵前的石雕,漢代的東西,沒有。這樣的奇物流失海外,嗚呼!

金銀器

▲西漢金皇冠

此冠實屬寶物,因為漢代皇冠國內無,上面也鑲嵌綠松石,可見當時綠松石之寶貴。這兩年綠松石行情看漲,不過假貨太多,逼得藏者只能根據有否鐵線去鑑別真假,其實,最上乘的綠松石應該如汝窯之瓷,稱之為瓷松,漢代這些鑲嵌綠松石都沒有鐵線裂痕,都是瓷松級。

▲西漢金龍

▲西漢嵌寶金羊一對

▲漢代獨角雙足神獸形器一對,高9.8釐米,疑為金質

一般說來中國神話出現的較晚,漢代開始逐步形成體系,所以像這樣的器物出現的較晚是符合當時的情形的,只是這一對神獸似乎很難定名,獨角、狗臉、長尾、四爪,這樣的東西少見。形象上雖然不甚精緻,但是二獸似在爭議的場面十分生動,為難得的重在內涵的佳作。

▲戰國時期銀質人物立像

單憑此圖難以判斷性別和職業。人像製作工藝精良,銀的純度很高。

▲西漢鎏金漆器帶底座刀形耳羽觴

此件極為精美,刀形耳製作之精良令人驚詫,漆器部分保存完好,足證此器一定出於密封條件極好的幹坑之中。其保存完好情形令人無法相信,幾乎像新的一樣。

▲西漢圓柱狀鎏金漆器膽博山爐

▲金玉神虎

▲西漢金馬

假設這是個實心的金馬,算它肚腹部分長10釐米,高5釐米,寬5釐米,這個金馬的重量為4830克,按目前金價300元/克計,合144萬9千元人民幣。至於文化歷史價值那是不可計量,因為這匹馬高度寫實、逼真,很有可能就是以漢代御馬中的一匹作模型所制。此馬的尾部高聳,顯示其精力充沛,非凡馬也,定是龍種。

▲西漢羊角怪獸狀金質硯合

根據日本人的注釋及觀察,此件可打開,其中應該有硯石,即現代之硯臺。表面如此華麗,皇家用物無疑,不知道是否經過漢武帝之手。

▲魏或西晉印章

這是三枚臥羊形金印,非常珍貴,因為當時用金作印唯有皇室,由於見不到印文,所以無法斷定是誰的印章,還有一點,當時北方民族已經崛起,以羊形作印,使人懷疑此三枚印章是否與北方民族有關。

陶瓷

▲西漢龜上站鳳陶瓷擺件

▲西漢彩繪陶駱駝

▲西漢彩繪陶馬

▲西漢馬隊

▲西漢彩陶罐

漢代的彩陶罐上面的紋飾色彩顯然是繼承了高古陶器,但是其圖案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像此件陶罐,紋飾與當時的玉器、青銅器紋飾相一致,而且繪製手法非常流暢,規整的圖形與變化的圖案互相映襯,顯得十分生動。這些都是隨葬品,個頭都不小,但比較後世的唐代器物顯然工藝和圖案上都比較粗獷。

▲西漢牛與羊

▲西漢跪女俑

▲西漢牧馬俑

▲西漢武士俑

▲東漢狗

▲東漢寶塔

▲東漢龜

▲三國,吳國越地水壺

▲三國吳國帶翅膀的戰士紋水罐

▲東晉武士

▲東晉牛車及侍從

▲西晉越窯人物駕馭動物

▲西晉越窯鳥首壺

▲西晉越窯熊紋飾水容器

▲西晉越窯怪獸紋水容器

▲東魏駱駝

▲東魏法師

▲東魏酒具一套

▲北朝有蓋蓮花罐

▲元代侍從

▲元代龍形瓷雕塑

▲元代馬,元代蒙古馬不同於唐代西域馬。

▲元代婦女

▲唐三彩

▲宋代磁州窯黑彩牡丹紋梅瓶

▲宋代壇狀茶葉罐

▲宋代建窯天目盞

這是個極美的建窯窯變釉天目盞,上面出現的藍色釉點如滿天幻彩,在燈光下還發出微微的紅光。

再看第二個:

多美啊!如桃花點點飛了滿天。

▲吉州窯兔毫盞

▲南宋木葉盞

▲南宋油滴盞

▲金代鈞窯

宋鈞和金鈞的差別可能是底足,宋鈞底足內一般都是薑黃釉,而金鈞則不分上下,釉面一樣。請注意,同樣有支丁痕。

明代瓷器

古琉璃

▲戰國鎏金嵌玉、琉璃青銅帶鉤

▲西漢嵌玉、琉璃鎏金青銅帶鉤

▲西漢鎏金嵌琉璃鳳鳥形器

▲戰國鑲嵌蜻蜓眼紋琉璃杯

▲戰晚琉璃劍首

(來源:中華收藏協會)

相關焦點

  • 日本美秀博物館:貝聿銘設計,百萬美金買中國被盜文物,無償歸還
    「我不跟你探討錢的問題,我只是希望你能夠幫我設計這個博物館」,說這句話的是一個日本老太太小山美秀子,也許是設計師的本能,貝聿銘接下了這個項目,這就是日本的美秀博物館——令貝聿銘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博物館與中國頗有淵源,因為一件事,中國文化名人馬未都曾評價道:唯一主動歸還中國頂級文物的日本女人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重慶建川博物館藏有國家一級文物60件 6月開館
    作為全國首個洞穴抗戰博物館聚落,重慶建川博物館長什麼樣,館裡又藏了多少寶貝?館長樊建川接受了記者獨家專訪,並帶記者走進博物館提前探寶。包括兵器發展史博物館、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漢陽兵工廠)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中國囍文化博物館、票證生活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8個主題博物館。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打造,目前重慶建川博物館工程進度已完成了95%,部分主題博物館已完成布展。震撼,是不少人走進重慶建川博物館的第一感覺。
  • 藏在別人家的國寶,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美到讓人心痛!
    我們熟知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
  •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那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輝煌
    英國八日遊之十一 讓世人矚目的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吳午如前十五張照片為大英博物館進門埃及、希臘文物照片我來英國其重點是衝著大英博物館來的,而重點中的重點尤在於親睹在這裡的舉世聞名的中國文物。因為即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你都不可見到如此眾多,如此豐富,如此令人震撼的中國古代文物。
  • 中國最值錢文物,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英國:潛艇還是文物二選一
    二戰時期,英國為了感謝中國軍隊在緬甸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讓中國政府在潛水艇和文物裡頭二選一,當做禮物送給中國政府。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戰時期,急需潛艇以增強海上戰鬥力,於是中國政府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潛艇。雖說在一幅畫和一艘潛艇裡面選擇潛艇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幅畫也不是普通的文物,不然也不會拿來跟潛艇作比較,它是中國最值錢的文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圖》,錯過了英國這次歸還它的機會,現在要想看見它的真容還得到大英博物館去,而且去了也不一定看得到。
  • 逛美英法日博物館,最怕看見中國文物
    抗戰勝利後,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又360萬件,還不計在民間搶奪的財寶。 中國共有3萬片甲骨文,日本竟佔有了1.3萬片。 至於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則是海外收留「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足足有3萬多件:上至珍貴的刻本、孤本、青銅器、陶器,下至書畫、玉器和珠寶,可謂比故宮更「應有盡有」...... 法國的吉美博物館則是海外收藏最多中國瓷器的地方。
  • 海外拍品精品稀少 華人藏家:異國淘寶看比買重要
    這一切都讓人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買家不惜代價在全球搜羅沃霍爾、畢卡索甚至雷諾瓦的作品。儘管一些人堅信,中國收藏家將步日本買家的後塵,在海外大舉收購西方頂級藝術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深表懷疑。  屢創天價 流失海外的國寶必屬精品?
  • 不到山東博物館,你肯定想不到,山東的歷史文化竟如此博大
    山東博物館有15個主要的展廳,分列於一樓、二樓和三樓,每個樓層都有不同的藏品特色。比如在一樓展廳,主要是圍繞佛教歷史文化來布局的,分設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和特別展廳,其中的文物主要來自山東境內的佛教窟藏坑發掘和漢代地下墓室考古發現,包括著名的孝堂山祠堂、沂南北寨漢墓等等。
  • 京都國立博物館「曬寶」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原標題: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京博寄託的名寶」(展期為8月14日至9月16日),其中有眾多流傳到日本的中國文物,非常引人注目。   此次,借著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之機,京都國立博物館系統梳理了館內的寄託文物,並從其中請出139件文物來舉辦大展,讓人們一窺京都文物之美。   北朝經書唐代傳入日本   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於1897年,是日本關西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博物館。自公元794年到1868年,京都當了一千多年日本首都,市內古蹟寺廟眾多。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篇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11萬件收藏品,其中國寶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託保管的文物。
  • 日本掠走多少中國文物?戰後僅歸還117箱善本書
    核心提示:上海市立博物館於1937年淪陷時,所藏古物7423件、字畫190幅、書籍4611冊被敵劫走。山西省立博物館所藏先秦銅器,魏、唐造像等諸多珍貴古物被劫掠。福州私立協和大學於1944年9月福州淪陷時損失古物3601件、書籍28000餘冊......此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嶺南大學、金陵大學、中山大學等高等學府內所藏珍貴文物和書籍,遭劫掠或毀壞者也達近百萬件。
  • 戰後日本歸還16萬馬車文物只是皮毛,國外拍賣中國文物件件過億
    這引發了網友關於中外文物的大討論。清朝末期,幾次侵略戰爭,列強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不計其數,單就八國聯軍橫掃圓明園這一次,他們就把大清當朝以及搜集的中國前朝文物帶走了大半,圓明園堪稱大清的博物館,可想而知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 賞析| 日本的博物館藏的頂級宋盞
    導語日本官方認定的國寶級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國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盞,含3件曜變盞,1件油滴盞。從數量上看,光是建窯一個窯口的瓷器,就佔了日本國寶瓷器的28.5%,那麼這些宋盞都長什麼樣?為什麼頂級建盞都藏在日本?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等因素,但更根本的或許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的眾多「國寶級」中國文物,及每年都定期推出的優質中國藝術大展。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陶瓷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裡佔據了如此大的空間,而一隻小小的天目盞在日本能價值上億。因為中國陶瓷不僅對日本工藝美術產生過重大影響,還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和飲食文化。
  • 東京博物館館長:日本很多流行文化都從文物中汲取靈感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從古至今崇尚中國的美術品、文物。許多中國已經失傳的文物,在日本至今有所保存。」東京國立博物館內的日式庭院。
  • 英國博物館藏800萬件各國珍寶,中國遊客:精品文物何時回祖國?
    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五大著名博物館之一,館藏英格蘭人過去通過戰爭、盜取、賠償、搶奪等多種方式從世界各國巧取豪奪來的七八百萬件古代各國最精品的文物。但苦於博物館的建築空間有限,目前對遊客公開展出的文物僅佔全部館藏數量的1%,而庫藏的99%文物則永久性地不見天日,天知道其中有多少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寶重器被藏在這座博物館的地下室裡。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其中,《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新書發布便是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開幕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該卷收錄中國古代文物260件, 包括陶瓷器、書畫、銅器、漆木器、玉器及其他類別,是從大英博物館2.3萬件中國文物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 日本所藏中國藝術品大量回流(組圖)
    原標題:日本所藏中國藝術品大量回流(組圖) 儘管文物流失讓國人痛心疾首,但從積極的方面看,日本人對中國文物藝術品一直心懷敬仰,其留存的中國文物檔次較高,且保存狀態良好,他們優秀的文物保管技術讓國人欽佩。正是這些優勢吸引著無數中國藏家紛至沓來,日本也成為國際各拍賣行的重要「礦源」。
  • 中國文字博物館:四千文物集一「墉」
    11月16日,民眾在河南安陽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當日,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國家「十一五」期間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文字博物館在甲骨文發祥地河南安陽開館。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  中新社安陽十一月十六日電 題: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字之家」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從古至今追隨中華文明被傳承、沿用的中國文字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家」。中國第一個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十六日在甲骨文故鄉河南省安陽市開館。  何以落戶安陽?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