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李女士有個可愛的女寶,小名叫彤彤,今年2歲多了。
但最近,李女士發現彤彤走路時左搖右晃,軟綿無力,便帶她到東莞東華醫院預防保健科問問情況。
醫生詢問病史得知,彤彤在3個月大時,沒做髖關節B超檢查,平時也沒有按時做兒童體檢和保健。
在醫生的引導之下,李女士想起了更多細節,原來,在彤彤1歲時,她就隱約感覺到彤彤走路有些異常,但一直沒有重視。
到如今彤彤2歲多,走路姿勢更加異常,李女士才帶她來檢查。
醫生檢查發現,彤彤雙側大腿腿紋不對稱、關節活動度欠佳,走起路來膝關節往外翻,左右搖擺,步態像小鴨子。
醫生隨後給彤彤做了「髖關節雙正位+蛙型位」檢查,結果證實她是「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也稱髖關節發育不良。
(彤彤的髖關節雙正位影像)
預防保健科醫生馬上請外科醫生會診,醫生們會診後認為,彤彤需手術糾正治療,由於發現的較晚,恢復的效果不一定理想。
目前,彤彤還在進一步治療中。
醫生介紹,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者錯位發生的機率較大。這是因為嬰兒的髖窩,還是柔韌的軟骨,所以比成人更容易發生錯位(半脫位)或脫臼。
(腿紋)
東華醫院預防保健科張秋霞醫生指出,嬰幼兒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現越早,治療越簡單,治療效果也越好。
具體來說,寶寶出生6個月以內,是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黃金時期,一般只需以常規的固定手法即可糾正,並定期複查跟進。
如果錯過黃金治療期,則只能採取手術治療,尤其是兩歲以上的患兒,術後有可能出現髖關節殘餘畸形和早期骨關節炎等情況,影響孩子日後的正常生活。
估計看完這篇文章,很多寶媽會立即檢查孩子的腿紋。不過,腿紋只是一種表象和參考,不代表腿紋不對稱的都有問題。
關鍵是要按時帶孩子體檢,如果您的寶寶在1-6月齡時未檢查過髖關節B超,建議帶孩子到醫院開展檢查。
除了髖關節超聲檢查外,家長還要定期帶寶寶進行其他健康檢查,以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當發現孩子腿紋不對稱、走路跛、鴨步等情況,更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