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等報導安徽華龍洞古人類股骨形態

2021-01-18 騰訊網

2021年1月11日,《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邢松等關於安徽華龍洞古人類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報導了華龍洞古人類的肢骨形態。

華龍洞位於安徽省東至縣,長江以南約10公裡。自201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文物管理所對該地點開展連續發掘,發現了包括一件較完整的頭骨在內的多件人類化石,以及石器和動物骨骼表面痕跡等反映古人類生存活動的徵集及大量動物化石。根據動物群組成和年代測試分析,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年代在大約30萬年前。

在華龍洞發現的人類化石中有三件股骨。作為華龍洞人類化石系列研究之一,研究人員對該地點出土的3件股骨(編號為HLD11、15、16)形態進行詳細描述和對比。除傳統的骨骼形態觀測外,該研究還使用micro-CT掃描華龍洞股骨材料,獲得特定位置的斷面(80%和50%),並計算一系列生物力學參數,包括骨密質所佔斷面面積百分比(反映股骨軸向抗壓力和張力的剛度)和截面慣性矩(反映股骨抗彎剛度)。

通過與中晚更新世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早期現代人等對比發現,HLD 11股骨在整體尺寸、生物力學指標、外輪廓形狀上落入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老人群(尼安德特人)變異範圍內。HLD11股骨外輪廓形狀較圓,無早期現代人明顯的股骨脊,這種形態的股骨在北京周口店及其他中更新世人群中較為常見,直到晚更新世早期現代人出現的時候才出現股骨脊這個形態特徵。與中更新世古人類和早期現代人一樣,HLD15和16股骨近端骨幹表現出內外側方向上的擴展,而多數尼安德特人在該區域的斷面較圓。HLD15和16股骨與中更新世古人類主要差別在於顯著的臀肌粗隆,這一特點到較晚的早期現代人才普遍存在。HLD15股骨有第三轉子,這一結構與臀大肌附著有關,在早期現代人之前,只在北京周口店直立人中出現過。

在我國,中更新世(約78-13萬年前)人類肢骨相對頭骨、下頜以及牙齒來說比較稀缺,只有在北京周口店、遼寧金牛山發現過。而肢骨同其他解剖部位一樣,能夠提供一定的分類信息。肢骨具有可塑性,在人類生活過程中根據外力而改變自身形態,因而通過化石形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斷古人類的行為方式。研究發現,華龍洞股骨在保留中更新世股骨特徵的同時,在另外一組性狀上已經與早期現代人接近,對追溯現代人肢骨形態的出現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的作者還包括古脊椎所研究員吳秀傑、劉武、裴樹文與同號文,以及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蔡演軍。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1.華龍洞HLD11股骨

圖2.華龍洞HLD15股骨

圖3.華龍洞HLD16股骨

圖4.華龍洞股骨斷面形狀的幾何形態測量

來源: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人類的起源與生存之謎
    不久前,在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類遺址發現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人字洞這個距今200萬年左右的謎一樣的洞穴,仍然牽動著所有中外學者。說它是謎一樣的遺址,是因為200萬年前左右的這個時間節點,使這處遺址在人類起源研究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 華龍日清方便麵被曝麵粉「回機」
    金陵晚報報導「紅心」鹹鴨蛋、多寶魚的風波尚未平息,昨天,華龍日清方便麵也被曝光。有媒體曝光稱「回機結塊麵粉專供華龍方便麵」,事發地在河北。昨天傍晚,記者走訪我市一些超市,暫未見問題方便麵。  根據《河南商報》的報導,今年9月,當地記者調查發現,在華龍(湯陰)工廠成品倉庫,四五個身著藍色工作服的男子,將碼放了兩米多高的成品麵粉一袋袋搬上傳送帶,送到粉碎機內。  一名正在卸麵粉的20多歲的男子告訴記者,麵粉受潮結塊了,他們正在弄上三樓「回粉」(行話,指「回機」的麵粉)。  昨日在瑞金路上的金潤發超市,記者找到了華龍日清方便麵。
  • 股骨轉子間骨折五大熱點問題
    據報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有20%~30%的併發症和17%的死亡率,為了儘早開展功能鍛鍊、減少臥床時間及骨折相關併發症,目前學者們多主張手術治療,早期堅強內固定和功能鍛鍊已成為公認的治療原則[3]。 對於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隨著麻醉技術的提高、內植物改以及手術技術的進步,其總體療效有了顯著的提高。
  • 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體(SPS)的10年在體生存率令人滿意
    同時也有報導稱,部分患者接受早期設計的此類股骨假體置換後,會有大腿疼痛的不良反應。因此,法國的Mouttet等重新採集了300例髖關節的CT影像資料,並根據測量得到的近端股骨三維解剖參數的均值,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重新設計了一款近端固定的非骨水泥型股骨假體(SPS)。
  • 【推薦閱讀】股骨距的結構特點、生物力學及其臨床意義
    1874 年Merkel[1] 首先發現了這一特殊結構,1957 年Harty[2]正式提出將這一結構命名為「股骨距」。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股骨距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人們對股骨距的形態結構缺乏系統的認識,直至1982 年,Griffin[3]第一次較為詳細地描述了股骨距的解剖特點。隨後人們又發現股骨距與髖關節置換後的假體穩定相關,對髖部骨折後股骨距的維穩作用多與小粗隆移位合併討論。
  • 長短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無差異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AO/OTA分型,本文僅針對A1和A2型骨折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骨質疏鬆的影響,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患病率不斷增加。目前,至少在美國,股骨轉子周圍骨折使用髓內釘者越來越多。與髓外固定相比,髓內裝置在理論上具有生物力學方面的優勢,儘管至今還沒有充分的臨床證據證實這一優勢,但無論短髓內釘還是長髓內釘均有臨床療效良好的報導。 對於骨折線沒有延及遠端的股骨轉子間骨折(AO分型31-A1和A2),臨床上長短髓內釘均有應用,目前也沒有研究對二者進行對比。而使用短髓內釘者,由於轉子以下骨幹的固定長度相對較短,學者們仍存在一些顧慮,如髓內釘遠端附近繼發股骨幹骨折等。
  • 古脊椎所等在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晚更新世丹尼索瓦人DNA
    此前,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報導了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利用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其為丹尼索瓦人,並利用鈾系測年方法將其年齡確定為距今至少16萬年。
  • 胎兒發育早知道:胎兒股骨短就代表腿短嗎?
    胎兒的發育情況牽動著每一位準媽媽的心,每一次做完B超,看著B超單上的數據,就開始瘋狂地百度了起來,比如雙頂徑是什麼意思、羊水最大深度多少正常、股骨很短怎麼辦。一般只要結果在正常範圍以內,都不用擔心胎兒發育異常,如果不在正常範圍,可以重新做一次檢查。我們來說說股骨長吧。
  • 胎兒發育早知道:胎兒股骨短就代表腿短嗎
    胎兒的發育情況牽動著每一位準媽媽的心,每一次做完B超,看著B超單上的數據,就開始瘋狂地百度了起來,比如雙頂徑是什麼意思、羊水最大深度多少正常、股骨很短怎麼辦。一般只要結果在正常範圍以內,都不用擔心胎兒發育異常,如果不在正常範圍,可以重新做一次檢查。
  • 全膝置換韌帶平衡無法避免股骨假體旋轉對線不良
    在股骨假體的旋轉對線評估中,術中基於解剖線的手工測量技術在不同術者之間差異較大,因此其可重複性較差。韌帶平衡技術是另一種評估股骨旋轉對線的方法,然而,這一技術評估的準確性尚無相關研究報導。在CT圖像上將股骨遠端內、外側最突起骨性標誌作為連接點,通過股骨內、外上髁連線確定股骨髁上軸(transepicondylar axis, TEA);通過股骨內、外後髁的最低點連線確定股骨後髁軸(posterior condylar axis, PCA)。採用TEA與PCA兩線之間夾角的銳角評估股骨旋轉對線情況。
  • 古脊椎所科研人員赴波蘭交流訪問
    在Trzebnica所在地,二人考察了當地博物館,得到Zbignew Lubicz館長的熱情接待,當地報紙還對中國學者的訪問進行了專門報導。訪問中,中方學者觀察並研討了相關遺址的舊石器標本,對波蘭舊石器遺址石製品原料多見質地優良的燧石這一現象有了更好的了解,對一些特殊的器物類型如肩柄式尖狀器獲取了專門的認識。
  • 《「華龍」人到地頭幫菜農解困》後續報導—— 滯銷蔬菜進超市挺暢銷
    2月20日,陽泉日報社當「紅娘」,為礦區半坡村菜農張慧軍和華龍超市牽線,幫助解決張慧軍家大棚蔬菜滯銷問題。這件事落實得怎麼樣?2月26日,記者再次到半坡村、華龍超市實地走訪。  在張慧軍家的大棚裡,成熟的蔬菜已經銷售一空,他正忙著管理蔬菜幼苗。
  • 【育網闢謠】雙頂徑減股骨>2就是生兒子?
    雙頂徑減股骨>2不一定生男孩。雙頂徑減股骨>2隻能說明胎頭偏大,無法判斷性別。雙頂徑減股骨>2就生男孩不科學胎兒雙頂徑-股骨的數值並不能說明是男是女。雙頂徑和股骨都是反映胎兒發育情況的常見指標,與性別並不存在關聯。
  • 華龍日清方便麵:使用「回機」結塊麵粉
    就在昨天,記者又獲悉,河南某媒體不久曝出「回機結塊麵粉專供華龍方便麵」。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華龍公司人士承認「有這回事」,但對回機麵粉是否變質等問題不置可否。糧食儲藏方面的專家指出,結塊、發黃麵粉「回機」後不能吃,而國家糧食總局標準質量中心人士表示,按照國際標準衡量,此舉最起碼可定性「不良行為」。
  • 德國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 1 天內行髓內釘固定
    為了明確不同地區、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生對股骨轉子間骨折穩定性、手術時機判斷等方面的差異,德國亞琛工業大學Knobe教授等對全德國範圍內現任的骨科主任進行了一項調查,了解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診斷、治療以及手術方式選擇的現狀。相關節結論發表在2013年9月出版的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雜誌上。
  • 古脊椎所全北界最晚的石炭獸及溝齒獸類全球擴散研究獲進展
    古脊椎所全北界最晚的石炭獸及溝齒獸類全球擴散研究獲進展 2020-09-17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令人意外的是,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澤炭獸,與歐洲早中新世滅絕的小澤炭獸(Elomeryx minor)形態差異較大,反而與北美漸新世的甲澤炭獸(Elomeryx armatus)形態比較接近,雖則後者與新疆的標本時代及地理差距比前者大得多。
  • 重慶這名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的村幹部 華龍網曾多次深入報導
    早在2017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便深入下莊,濃墨重彩報導了毛相林帶領村民絕壁鑿天路的故事,並在此後連續進行回訪報導。其間,毛相林這位大山「愚公」的故事,也在人們心裡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了尋找答案,2017年,華龍網派出採訪團隊,兩度深入下莊村蹲點採訪。在毛相林的帶領下,採訪團隊參觀了昔日下莊人出山必須攀爬的「108道拐」古道——「上山鼻杵路,下山腿發怵,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每年都有人從這條路上摔入谷底。1997年,在時任村支書的毛相林帶領下,下莊人開始自發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