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10日訊(記者張屏 通訊員劉明楊)一年內斬獲兩個國家級大獎、兩個省級獎、一個市級獎,而這部微電影劇本的創作工作是由一群大學生參與完成的。記者昨日獲悉,由武昌理工學院光影創作社進行劇本創作的微電影《大山坳的籃球夢》,在中宣部等主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大賽中斬獲優秀作品三等獎。該電影在網絡上映不到半年,已拿下五個大獎,獲得11萬餘元獎金。
不過,在光影創作社的同學們看來,這也蠻正常——畢竟自該校2014年設立影視傳媒基地、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成立校級學生社團光影創作社以來,已經誕生了6部電影,其中還包括一部院線電影《我們的青春不怕疼》,一部網絡大電影《措手不及》,去年11月25日,最新作品微電影《永遠的行者》也已開拍。
「2010年9月,我校率先在全省開設了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文學創作方向),當時還主要是文學創作,比如,發表作品,出版書籍,文學劇本創作等。後來影視行業興起,我們就開始向影視轉型。」該校漢語言文學系範文瓊老師說,學生們都是90後,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寫出來的作品也能夠得到同齡人的共鳴。
「影視才不是那麼高大上的事情,可辛苦啦。」已經從「光影創作社」「畢業」的王婷說,她是該社第一批社員,這幾年都在為電影奮鬥:2016年的元旦,創作社成員自費在賓館內通宵寫稿,大半夜還在進行激烈的討論;在院線電影《我們的青春不怕疼》的跟組過程中,創作社成員12點拍攝完當天的任務後,還得和導演一起進行劇本臺詞的打磨,有時會討論到凌晨四五點,隨便眯會兒就得進行第二天的拍攝,總是隨便靠著什麼就睡著;拍攝《大山坳的籃球夢》時,為了拍攝雲海,天氣再冷都要每天4點起來碰天氣……熬夜拍攝、隨時被抓去當群演更是平常。「咱們拍的這幾部片子裡,編劇不是當背影,就是當路人,或者當群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