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年6月8日
摘要:
天準科技立足機器視覺技術,目前已實現機器視覺算法、工業數據平臺、先進視覺傳感器及精密驅控技術四大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累計服務近3000家工業客戶,主要客戶覆蓋消費電子行業、汽車製造業、光伏半導體行業、倉儲物流行業等各工業領域,包括蘋果公司、三星集團、富士康、欣旺達、德賽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其中2018年來源於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收入佔比達到76.09%。目前機器視覺行業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行業的國際市場長期由少數國際知名廠商把持,如康耐視、基恩士等。但國內尚未出現有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天準科技未來有望抓住國產替代的機遇,依靠技術優勢迅速提高市佔率。
正文:
1. 科創板首批過審,公司彰顯業績自信
1.1. 科創板上市審議,天準科技拔得頭籌
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專注服務於工業領域客戶,幫助客戶實現數位化、智能化發展。2019年6月5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召開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公司成為首批過審的三家公司之一。
科創板提供了5套上市標準供發行人自主選擇,截至5月29日,上交所共受理了112家企業的科創板申請,其中97家選擇了標準一,僅天準科技一家選擇了標準三: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公司在同時滿足標準一、二、三、四的情況下選擇了標準三,充分彰顯了業績自信。
1.2. 公司業績亮眼,保持增長態勢
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目前形成了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四大產品線。其中,公司2018年智能檢測裝備實現收入3.59億元,佔比為71%;而無人物流車為公司探索性的新業務,2018年僅實現收入155萬元。
公司業績亮眼,2018年收入、利潤同比增長59.2%、83.2%。 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為5.08億元,同比增長59.2%,滿足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要求;同時公司2018年歸母淨利為0.95億元,同比增長83.2%,業績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以後隨著機器視覺開始被廣泛應用,公司業績迎來高速增長,2016-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複合增速為67.7%。
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穩定,訂單回款情況良好。 公司2016-2018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增速高於收入,2016-2018年複合增速達到251%,其中2018年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達到0.98億元,同比增長90.7%,說明公司訂單回款情況良好。
2016年時,公司為了開拓新產品市場採取增加研發投入、增大市場推廣投入、增加銷售投入等措施,導致公司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率上升,而2017年以來,公司成本費用控制得當,管理費用率顯著下降。2017年,公司各業務毛利率下降,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降至48.04%,2018年有所回升,同時由於成本費用控制較好,公司2018年淨利率略有上升,達到18.6 %。
公司外銷收入佔比達54.89%,主要銷往中國保稅區。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2016-2018年公司外銷收入分別為0.4、1.05、2.76億元,隨著公司智能檢測裝備業務的增長而快速增長,2018年佔比達到54.89%。公司外銷產品包括精密測量儀器及智能檢測裝備,2018年合計銷往中國保稅區共2.6億元,佔外銷收入比重達到94%,為公司最主要外銷地區。
由於公司外銷收入佔比高,且公司在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時主要以美元結算,匯率波動將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公司匯兌損益易隨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變動而出現一定的波動,但佔歸母淨利比重未超過11%,屬於可控範圍內。
公司應收帳款保持穩定,質量良好。 2016-2018年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呈逐年上升態勢,分別為4.56、5.67、8.26,且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2014-2018年公司實際發生的壞帳損失累計金額佔營業收入累計金額的比例為0.51%,說明公司應收帳款質量良好,回款有保障。
存貨規模隨收入上升,周轉率有待提高。 隨著公司收入增加,各類存貨餘額規模上升,2018年達到21636萬元,同比增加61.65%;同時,公司2016-2018年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34、1.77、1.49,處於較低水平,對營運資金需求較高。此次公司募投補充流動資金有望支撐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導致的資金需求增加。
1.3.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的控股股東為青一投資,截至2019年5月26日,青一投資直接持有公司8000萬股股份,通過天準合智間接持有公司4萬股股份,合計持有公司55.12%的股份。而公司董事長徐一華通過青一投資、天準合智合計控制天準科技12028.80萬股股份,即82.85%的表決權,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擁有五家全資子公司天準軟體、龍山軟體、龍園軟體、騰超機電、香港天準以及一家全資孫公司加州天準,為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市場開拓等提供服務。
2. 機器視覺行業迅速崛起,公司具備核心技術優勢
2.1. 作為人工智慧重要分支,機器視覺行業前景廣闊
機器視覺作為機器人的「眼睛」,是機器人自主行動的前提,能夠實現計算機系統對於外界環境的觀察、識別以及判斷等功能,是人工智慧範疇最重要的前沿分支之一。CSG科大智能研究院院長劉偉表示,人工智慧市場規模2020年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而據清華大學數據顯示,中國機器視覺應用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比達到34.9%,將受益人工智慧發展熱潮,前景廣闊。
機器視覺可克服人類視覺的缺陷。 相比於人類視覺,機器視覺技術具有精確性、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好、可持續工作、生產效率高等優勢,在現代工業生產、智能製造、醫藥、食品包裝等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1.1. 機器視覺產業鏈
機器視覺產業鏈主要由上遊零部件供應商、中遊裝備廠商以及下遊應用行業構成。 機器視覺是一種基礎功能性技術,整體包括相機、鏡頭、視覺控制器、圖像處理、傳感器、算法平臺等,其下遊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包括消費電子、汽車、半導體、虛擬實境、智能安防、健康醫療等。
從機器視覺產業鏈上中遊來看,2015年機器視覺的總體成本分布中80%的成本來源於部件的購買以及軟體開發。而在應用領域方面,根據AIA的數據,工業機器視覺下遊應用主要為半導體及電子製造, 2015年佔比達到46.6%,其次為汽車、食品與包裝機械等。
機器視覺下遊應用需求快速增長。 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2017年度企業調查結果,機器視覺應用以製造業為主,2017年銷售額佔比為86%,其中,消費電子、汽車、半導體是機器視覺行業應用最廣泛的三大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目前消費類電子和半導體行業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在20%左右,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突破20億元,而汽車市場規模增速將近30%,下遊應用需求快速增長。
2.1.2. 機器視覺市場規模
在BCCResearch樂觀預測下,2023年全球機器視覺技術市場將達248億美元。 隨著機器視覺在傳統行業的滲透率提升及下遊應用領域的不斷開拓,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據Markets and Markets統計,2017年全球機器市場規模突破80億美元,2008-2017年CAGR達到14%。而市場研究公司BCCResearch在2018年9月發布報告稱由於受到製藥、食品和飲料以及汽車行業強勁需求的驅動,全球機器視覺技術市場在規模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其預測全球機器視覺技術市場將從2018年的16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248億美元,CAGR將為9.16%。
中國機器視覺處於快速成長期,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中國的機器視覺行業自從9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歷了啟蒙階段、初步發展階段,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目前機器視覺行業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行業的國際市場長期由少數國際知名廠商把持,如康耐視、基恩士等。目前國際機器視覺市場主要被美國和德國佔據,佔比為29.76%、24.5%,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國內相關企業研發、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國產替代將進一步加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2023年將達到197億元。 據BCCResearch的樂觀預測,亞太機器視覺技術市場將從2018年的4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73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9.7%。其中,中國、日本和印度是主要的市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1-2017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從10.8億元增長到80億元,CAGR近40%,且將持續增長,至2023年有望達到197億元。
中國機器視覺市場企業數量眾多,但國內尚未出現有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機器視覺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都已超過200家,產品代理商超過300家,專業的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商超過70家,且我國工業視覺企業數量(不包括代理商)目前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雖然企業數量眾多,但國內尚未出現有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GGII統計2015年中國機器視覺Top20公司營收僅佔中國整體市場規模37%左右;此外,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2017年底企業調查結果,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佔比16.5%。
2.2. 公司持續研發,依靠技術優勢及核心零部件自研打開市場
2.2.1. 公司注重研發投入,具備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
公司處於機器視覺產業鏈中遊,並已具備上遊核心技術能力,屬於裝備製造商。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屬於裝備製造商,主要銷售工業視覺裝備產品,其不同於系統集成商的是,公司同時具備上遊領域中的算法、軟體開發能力、傳感器的研發設計能力以及精密驅控系統的設計能力。截至2019年5月,公司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4項、軟體著作權68項。
公司持續進行技術研發創新,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2015-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研發支出0.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於15%。而公司研發人員數量也逐年上升,佔公司員工總人數比重高於30%,說明公司注重研發創新。
公司研發人員分布合理,為公司提供持續研發實力。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2018年公司的研發人員主要由碩士和本科構成,合計佔比達到68%。而在崗位構成方面,算法與軟體、電氣、機械崗位的研發人員佔比均超過24%。公司研發人員分布較為平均、穩定,研發實力雄厚。
2.2.2. 公司實現多項核心技術突破
經過10餘年持續研發,公司實現多項核心技術突破。 機器視覺技術的關鍵在於通過視覺傳感器使機器具備高精度的2D圖像甚至3D模型獲取能力,然後通過視覺算法和數據分析使機器具備圖像處理、圖像識別、認知決策等人工智慧和抽象理解能力,並通過精密驅控技術使機器具備完成複雜工業任務的精密運動能力。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 目前公司已實現機器視覺算法、工業數據平臺、先進視覺傳感器及精密驅控技術四大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
機器視覺算法: 算法及軟體是機器視覺最重要的領域,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擁有超過70人的軟體算法工程師團隊,掌握2D/3D視覺算法、基於深度學習的缺陷檢測等多項核心算法,並自主開發了工業視覺軟體平臺ViSpec,成功實現對近3,000家客戶產品的2D/3D尺寸及缺陷檢測,形成數萬個應用案例。
工業數據平臺: 公司在多年項目經驗積累以及近3,000家工業客戶場景歸納的基礎上,自主開發形成工業數據平臺,包括XBUS(工業數據虛擬總線技術)、工業數據統計分析引擎、設備數據管理與回放技術以及基於物聯網的製程追溯技術。公司的工業數據平臺已應用於多款智能檢測裝備及智能製造系統,幫助客戶持續進行設備優化和製程優化。
先進視覺傳感器: 視覺傳感器主要包括2D視覺傳感器、3D視覺傳感器、顏色傳感器等,公司目前已具備先進視覺傳感器的整體研發能力,並掌握圖像、三維、近紅外、光譜共焦、顏色等多種先進視覺傳感器技術。
其中,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3D視覺傳感器,總體性能指標優於基恩士、康耐視已公布最先進型號的同類傳感器,具備國際領先性。公司核心零部件自研,並具有技術優勢。
精密驅控技術: 精密驅控技術用於對運動部件的精密靈活控制,實現運動部件精確運動和定位,對精密檢測、價格、組裝至關重要。公司具備高性能運動控制算法及伺服控制電路的設計能力,並開發形成通用可配置的工業控制軟體平臺,極大提高公司開發效率,並保證性能和質量水平。
2.2.3. 依靠核心技術,公司產品性能領先
公司複合式高精度坐標測量儀器檢測精度達到0.3微米。跟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精密測量儀器方面,公司通過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複合式高精度坐標測量儀器和應用」實現的精密測量儀器檢測精度達到0.3微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精密測量專用控制器是國內首款影像測量儀專用控制器,其光源控制細分度達256級、區域控制細分度達6環8區,達到業內最高細分度,同時其軌跡控制精度達到0.5微米,最終在複合式高精度坐標測量儀器實現0.3微米的系統檢測精度。以下是公司兩款集成了精密驅控技術的精密測量儀器。
智能檢測裝備方面,公司收入佔比達到71%的智能檢測裝備,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和光伏半導體行業,產品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依靠核心技術優勢,公司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2017、2018年中國機器視覺行業銷售額分別為69.4、80及104億元,據此計算,公司2016-2018年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61%、3.99%和4.89%,市佔率逐年上升。隨著公司核心技術優勢的進一步體現,公司市佔率有望保持增長。
3. 公司得到客戶認可,未來發展對標國際巨頭
3.1. 與蘋果等優質客戶緊密合作,公司在手訂單充足
公司客戶群體覆蓋廣泛:經過十餘年的深耕與積累,公司累計服務近3000家工業客戶,主要客戶覆蓋消費電子行業、汽車製造業、光伏半導體行業、倉儲物流行業等各工業領域,包括蘋果公司、三星集團、富士康、欣旺達、德賽集團、博世集團、法雷奧集團、協鑫集團、菜鳥物流等國際知名企業,以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產品受到行業內廣泛認可。
公司與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2018年,公司來源於蘋果的直接收入佔比分別為8.02%、29.46%和28.51%,而主要客戶(包括經銷模式最終客戶)中來源於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收入合計佔比分別為49.98%、67.99%、76.09%。2018年公司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家為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
公司在手訂單充足,支撐2019年業績增長。 截至2019年5月10日,公司已經籤訂了1.3億元的銷售合同,佔去年營業收入的25.56%,在手訂單充足。未來隨著蘋果公司、三星集團、富士康、欣旺達等消費電子客戶對公司產品的採購額持續增長,公司與上述公司的銷售和研發合作將日益密切。
3.2. 對標國際巨頭,公司成長空間廣闊
由於國內上市公司中目前尚未出現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或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同的企業,公司主要對標行業內康耐視、基恩士、海克斯康等國外知名機器視覺企業。
公司相關產品技術水平已達到康耐視、基恩士、海克斯康等公司水平。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3D視覺傳感器,總體性能指標優於基恩士、康耐視已公布最先進型號的同類傳感器;公司精密測量儀器與基恩士、海克斯康同類產品技術水平相當。
由於起步較晚,天準科技收入、利潤水平低於三家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由於海克斯康、基恩士、康耐視成立時間更久、產品種類豐富、公司規模更大,其收入、利潤水平高於天準科技。2018年公司收入為5.08億元,而康耐視收入為55.34億元,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空間廣闊。
公司毛利率、淨利率水平處於低位,有待進一步增長。 由於康耐視、基恩士產品結構更集中於主要為上遊傳感器、軟體等毛利率較高的產品,且形成了規模效應和產業鏈協同效應,所以整體毛利率高於公司,隨著公司傳感器、軟體、算法等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公司毛利率有望提高。而海克斯康由於包含8個產業單元,其中涉及機器視覺的產品主要集中於其中製造智能產業單元且該單元毛利率無法獲取,所以與天準科技毛利率缺乏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