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豆豆媽媽和豆豆爸爸躺在床上聊天:「孩子爸爸,隔壁的小艾媽媽已經為她報了三個興趣班了。
我們要不要也給咱們家孩子報個興趣班呀?我想今天的孩子們這個年齡段已經開始學習各種樂器,繪畫,跳舞等等了好吧!」 ,然而孩子他父親說:「不,童年的快樂時光不長。
我們孩子豆豆才兩歲!此外,智力開發不僅僅是一門興趣課程就能搞定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暢想:除了身體健康,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伶俐,智商超群。所以讓孩子變得聰明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大腦發育主要指腦細胞的生長和腦部神經網絡的構建定型。在那個關鍵期中寶寶的大腦中大約有100-180億個腦細胞。
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腦細胞越多,此時嬰兒越是聰明。這個時期中一些嬰兒只有100億個腦細胞,而其他嬰兒可能有150億個腦細胞,這樣非常大的差異就導致了智商很大的差異,也就解釋出現了聰明值或高或低的孩子。
現在我們常聽到人們說這樣的話:「你不能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條「起跑線」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劃定了。
我們生來除了遺傳、疾病和環境等條件外,嬰兒大腦的發育也非常大程度受到生活因素的影響。
父母只有科學掌握了相關知識,才能「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對寶寶大腦造成傷害的行為,讓寶寶大腦全面健康的發展。這裡例舉了影響嬰兒智力發展的三個因素。
1.睡覺
睡眠是大腦休息的主要方式,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腦細胞就會逐漸受損,神經網絡的平衡模式就會被打破,特別是在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睡眠不足容易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
2.飲食
嬰兒的飲食也會影響大腦發育,此時關鍵期寶貝的大腦發育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素,如:維生素和「益智因子」DHA和AA,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3.運動
嬰兒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用來檢測智力的發展狀況。
舉個例子生活中我們常見智障兒童,他們往往動作遲緩,運動能力明顯落後於一般寶貝,這個是因為人的運動或各種各樣的動作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
人體各運動器官在大腦皮層都有相對應的運動神經中樞區域。加強寶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證大腦供血,刺激大腦皮層,使其更加活躍從而準確地控制和引導寶寶的運動或動作。所以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智力的發展。
從上面我們知道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提高寶寶的智力呢?
心理學家認為:從孩子出生到5歲,很多方法都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比如:讓孩子笑,讓孩子「嘰嘰喳喳」地學說話,多撫摸,擁抱孩子,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量不阻止寶寶的探索行為,及時回答兒童問題,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育兒乾貨
李玫瑾:娃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父母別傻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