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寶寶,媽媽一定要知道的方法,孩子越抱越聰明

2020-08-29 愛呢寶貝

很多寶媽媽都說:「只要我輕輕抱著寶寶,寶寶就會很滿足。」研究表明,多抱抱寶寶能夠使寶寶更加聰明,也能夠讓寶寶過得更好。


孩子越抱越聰明


抱著的寶寶長得更好

剛出生的寶寶在子宮內生活了九個月,子宮裡的環境會自動調節寶寶自身的身體系統,分娩突然打斷了這種聯繫。而媽媽的懷抱會讓寶寶重現子宮裡的生活,感受媽媽熟悉的心跳,媽媽有節奏的呼吸聲。媽媽的懷抱就像是一個生物調節器,對剛出生,未完全適應外界環境的寶寶起到了很大的平衡作用。

不僅如此,在懷裡的寶寶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媽媽的一舉一動,這些感受能夠平衡新生兒來到新環境不適用造成的不協調感和無目的感。


抱著的寶寶長得更好


抱著的寶寶學得更多


寶媽媽都說:「只要我抱著寶寶,寶寶就會很滿足。」寶寶哭鬧的時間少了,寶寶就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去去與外界交流。研究發現,抱著寶寶能夠提高寶寶的視覺和聽覺方面的警覺度,有助於寶寶能夠更多的參與到大人的世界裡來,你去哪裡,他就去哪裡,你看到什麼,他就看到什麼。寶寶能夠多聽父母的聲音,看見更多的東西,更多地了解父母的臉、走路的節奏和說話的聲音,甚至能夠感覺到父母的感覺,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


抱著的寶寶學的更多


抱著的寶寶與父母更親密

把寶寶「貼」在身上對母嬰關係進展比較慢的母子更為重要。多抱孩子能夠促母子間的交流互動。幫助媽媽很好的了解和感知寶寶的需要,讓媽媽讀懂寶寶的暗示,學會對寶寶的有效回應。與此同時媽媽會對自己的觀察力的提高而感到自豪。媽媽會覺得自己非常稱職,同時寶寶也會覺得自己很能幹,因為他的暗示得到了正確的解讀。通過媽媽持續正確的回應,寶寶發暗示信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讓寶寶變得更加了解媽媽。


抱著的寶寶更親密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能夠目睹寶寶快速增長的技能,寶寶動的樣子,伸手碰你的樣子,會讓父母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幸福。總之從本質上來講,這就是媽媽和寶寶一起在進步,加深鞏固紐帶關係的方法。


如何抱寶寶才更好呢

你或許會想,作為一個大人,雖然剛剛生了寶寶,但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無法一直把寶寶帶在身邊,把寶寶「貼」在身上談何容易?


抱寶寶心態很重要


首先父母需要改變對寶寶的心態,你可能只有在寶寶需要餵奶或者玩耍時才抱起寶寶,你可能會想,抱起寶寶只是為了安撫他,好再把他放回去。要了解「抱寶寶」的道理,就必須改變這種想法,應該用大部分的時間把寶寶背在身上,只有晚上或很急的事情時,才把寶寶放下。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和活動能力的提高,寶寶需要抱的時間自然會減少。當然有時候父母們總是比不得不放下寶寶的。所以有個適合背具很重要。鼓勵媽媽們去購買舒適、方便、又能讓孩子背在身上的背具。對於不同階段的寶寶,對背帶的使用姿勢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何正確利用背巾抱新生兒

背巾很適合剛出生到1歲大的寶寶。寶寶剛剛出生時脊椎並不是「S」型曲線,而是「C」型,使用背巾來抱寶寶更加遵循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其次一定要在使用背巾之前做好練習,更安全地抱孩子。不要在做飯、開車、騎車的時候用背巾背孩子。要避免突然地扭動,防止寶寶從背巾裡掉下來。當要背著寶寶下蹲時,要彎曲膝蓋而不是彎腰。


1、搖籃式抱姿

搖籃式一般使用於新生兒。

具體方法:首先撐住寶寶的背部和頭部,慢慢撐開背巾,再將寶寶的身體放入背帶裡。放入後把寶寶頭部靠在肩墊上,最後適當調整一下背帶的長度。當寶寶一個月大左右,可以適當改變抱姿的姿勢,像半直立式,橫躺姿勢。


搖籃式抱姿


2、依偎抱姿

依偎抱姿一般適用於寶寶3-6月個大,可以抬起脖子的時候。

具體方法:先把背巾倒過來,讓肩墊在前面。把寶寶靠在自己的左肩上,另一隻手拉開背巾往上提,並罩住寶寶。稍稍彎腰,用右手託住寶寶的背並用左手向下拉孩子的雙腳到外,還小的寶寶則可以把雙腳放在裡面。讓寶寶靠在自己的胸前,就像坐在一個小袋子裡,安全又舒適。


依偎式抱姿


3、袋鼠式抱姿

適用於寶寶可以坐的時候,一般為6-12個月大時。一旦寶寶能夠很好地控制頭部,有了好奇心,他可能就會覺得之前的抱姿都不能夠滿足他看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就會經常性的抬頭轉頭,這個時候說明這種抱姿不能滿足寶寶看到更多的事物,用袋鼠式抱姿能夠讓寶寶想小袋鼠一樣在媽媽育兒袋裡更好的認識世界。

具體方法:首先讓寶寶臉朝前,撐住寶寶的腿,讓你的胸作為寶寶的靠背。將背巾的一角往外拉,再讓寶寶做進去背巾內。


袋鼠式抱姿


袋鼠式抱式


4、頸部依偎法

用這種姿勢爸爸要比媽媽更有優勢。因為爸爸有著男性特有的低沉的聲音,這種聲音所產生的振動,能被寶寶的顱骨接收到振動而感覺到聲音,這種聲音能夠安撫寶寶。不僅如此,依偎抱姿還讓寶寶能夠感受到父母呼出的輕柔溫暖的氣流,會讓寶寶覺得很幸福,從而讓寶寶更易安心入睡。這不僅增加了寶寶與爸爸之間的親密感和聯繫感,也讓媽媽有了可以休息的時間。

具體方法:先把寶寶抱起來,用依偎在一起的抱姿,把寶寶慢慢地放進背巾裡,並把寶寶的頭靠在自己的頸窩處。


頸部依偎法

總之作為合格的父母,千萬不能因為圖自己方便,做到養娃做事兩不誤,而在嬰兒躺著的時候做事情,而錯過了幫助寶寶調節剛來這個陌生世界的最佳時期,錯過了與寶寶建立親密紐帶的時期。生下他,用他喜歡的方式去愛他,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情。


用孩子的方式去愛他


父母一定要給與寶寶最真摯的愛,讓寶寶來的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要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站在寶寶的角度去更好的了解寶寶和滿足寶寶。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為了方便省事兒讓寶寶遵從了自己的需求。


最後寶寶也想說:「爸爸媽媽,請你們多抱抱我。 我想多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聽爸爸媽媽的聲音,看著爸爸媽媽的笑臉,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開心幸福的事情,也想知道更多這個世界的樣子,請讓我做你們可愛的貼身寶吧!」

相關焦點

  • 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
    導讀: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越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越要媽媽抱?得知真相後心被扎了一下
    導讀:為什麼越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越要媽媽抱?得知真相後心被扎了一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越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越要媽媽抱?得知真相後心被扎了一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豎著抱就不哭了,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
    要知道,孩子年紀越小,他們的發育就越不完善,錯誤的抱法其實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2、豎著抱娃講究方法抱娃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尤其是姿勢一定要正確,不然無論是橫著抱還是豎著抱,其實都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 新生兒體重越重越聰明?寶寶出生的最佳體重媽媽要知道
    經過他們的研究發現,孩子未來的智商確實與體重有關,而且在大多數的孩子裡,體重和智商都是成正比的。因為這個研究,很多孕媽都相信,只要孩子的體重越重,那孩子未來就越聰明。於是她們在懷孕的時候拼命吃拼命吃,就是想讓孩子比其他的孩子重一些,腦容量更大一些。
  • 寶寶不願意走路偏要抱,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懶」
    周末的時候,婷婷和家人帶著孩子去公園玩,還沒走兩步,孩子就鬧著要抱,不抱就不願意走。無奈只好抱著孩子逛公園,結果大人累的不行。對此,婷婷很是不解:寶寶會走路了,媽媽高興寶寶自豪!可是好景不長,已經走得穩穩噹噹的小傢伙突然間又不喜歡走路了,只要願意出門,就張開雙手要抱抱,這是怎麼了?
  • 寶寶哭鬧要不要馬上抱?你被偽科學欺騙了嗎?父母多抱孩子有講究
    很多父母都知道獨立對孩子的重要性,也很想訓練孩子的獨立,訓練是需要方法的,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有效的育兒方法你掌握了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哭就讓他哭,越抱他他就會越淘氣粘人,別管他,一會他就好了,他知道哭不管用下次就不哭了。這是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一個哭聲免疫法,你有被這個理論說服嗎?一哭就抱孩子真的會寵壞孩子麼?少抱抱孩子真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理嗎? 不知道說這樣話的人有沒有去追蹤孩子以後的成長。哭鬧是寶寶表達他們需求的唯一方式,因為他們還不會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需求。
  • 「別去抱你的孩子」,寶寶哭鬧時我們該抱嗎,給他足夠安全感!
    公園裡,小孩吵鬧不停,媽媽剛準備把孩子抱起來,旁邊的老人就說,「不行呀,越抱以後越粘人。」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要來糾正一下。1.刻意不抱,寶寶會覺得你在教訓他,反而會更焦慮求抱。2.擁抱提供的心理安全感寶寶很需要。
  • 抱得越多,寶寶越笨,一天到底能抱多久?
    有些爸爸媽媽對寶寶疼愛有加,一有時間就總是抱著他(她)捨不得放下,殊不知,這樣對寶寶並沒有好處,反而會有危害!3個月的瓜瓜去社區衛生站做體檢,醫生告訴瓜瓜媽媽,小瓜瓜的腦袋還不能立起來,是輕度發育遲緩表現。瓜瓜媽媽很傷心,她每天對瓜瓜照顧很細心,瓜瓜吃得也很好,為啥會發育遲緩呢。
  • 寶寶越早有這4個表現,就說明越聰明,中了的媽媽就偷著樂吧
    文|慢媽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最好還能更聰明。可是幾個月的寶寶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大人的話,怎麼才能看出聰明來呢?其實,以下幾種表現就說明寶寶很聰明。寶寶越早有這些表現,就說明寶寶越聰明,媽媽們對照看一下,要是中了就偷著樂吧。
  • 寶寶不肯自己走路總要抱,分享幾點有效的引導方法
    如果孩子不是從小被抱太多養成壞習慣,突然出門走幾步就喊累不肯走,可能是因為孩子身體不舒服或者虛弱導致的。有些寶寶年齡太小還不懂用語言完整地跟家長描述,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多留心多觀察,尤其是看看寶寶是不是腿疼、發燒或者肚子疼,如果孩子確實身體不舒服拒絕走路,家長一定要及時給與回應。可能是走累需要休息了。
  • 新生兒抱不對會脊柱彎曲!正確抱娃方法有哪些?很少有媽媽都抱對
    寶寶剛生下來又軟又萌,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可是寶媽們知道嗎?剛出生的小寶寶從媽媽溫暖的肚子裡出來還不太適應外面的環境,如果寶媽們一個粗心,就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小寶寶,而造成不好的後果。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哪些錯誤的抱娃姿勢。
  • 你知道為什麼,被媽媽吼哭的孩子,還要伸手找媽媽抱嗎?
    每一個當媽媽的一定很熟悉,這樣的一個場景。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孩子吼哭。但是他們一人伸著手喊著要媽媽抱。而且更肯定的是寶寶讓媽媽抱,不是讓爺爺奶奶抱,更不是讓他的爸爸抱。每到這個場面,媽媽總是又生氣又心疼,抱吧,怕孩子不長記性,不抱吧,看到他那可憐的樣子,又覺得心裡很難過。
  • 長時間抱寶寶的危害你知道嗎?
    有些爸爸媽媽對寶寶疼愛有加,一有時間就總是抱著他(她)捨不得放下,殊不知,這樣對寶寶並沒有好處,反而會有危害!那麼,抱寶寶過多到底有哪些影響呢?一天內多長時間抱著寶寶合適長時間抱著孩子會違背其自然的生長發育規律。
  • 寶寶有這4種行為時,說明他已經會認媽媽了,出現的越早越聰明!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看著懷中的小人兒一天天長大,當媽的不免有些心急:寶寶什麼時候才能認出我就是他的媽媽啊?在兩個月,寶寶除了吃就是睡,並沒有辨人的能力。但到了三個月左右,孩子由於經常接觸的爸爸媽媽長相、聲音、味道,就能認出媽媽來了。寶寶有這4種行為時,說明他已經會認媽媽了,出現的越早越聰明!
  • 寶寶哭鬧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創始人後人的情況,才是諷刺
    醫生這樣解釋當初生下寶寶以後,在市婦幼保健院的時候,也諮詢過醫生同樣的問題,當時我的主治醫生是這樣解釋這個問題的:寶寶哭鬧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基本上就是拉了、尿了、餓了,寶寶哭鬧,要抱起來安撫,然後找到原因,等到寶寶情緒安撫下來之後,重新放在床上。
  • 寶寶翻身爬行時間越早,就越聰明,是事實還是謠言?
    閨蜜打電話來說她家寶寶4個月了還不會翻身,她有點擔心,然後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但醫生說孩子身體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讓她不要著急。不過,她卻聽說嬰兒越早會翻身,坐,爬,走就是越聰明,因此,她開始擔心起孩子的智力問題。
  • 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
    經常聽到很多爸爸媽媽抱怨,說孩子越大越難帶,反而不如小時候省事了。我想說,其實是很多父母沒有找到帶孩子的方法。要知道過了8個月以後的寶寶,父母越懶,孩子越聰明,而父母也會感到很輕鬆,請聽我給您仔細分析。
  • 孩子抱不對,「媽媽手」找上門,原來抱了這麼多年孩子都抱錯了
    由於產後,寶寶對大人的依賴特別強,哭鬧時需要抱一抱才能更好的安撫,哄睡、餵奶,都需要抱著,這就讓手部過去勞累,長期過度使用手部,就會導致媽媽手找上門來。但對於寶媽來講,孩子還小,抱孩子在所難免,可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的寶媽會出現媽媽手,有的寶媽就沒有?除了寶媽抱得多和少的差別,最主要的差別就是抱孩子的方式。孩子抱不對,「媽媽手」容易找上門媽媽手不是一下找上門的,而是日積月累,孩子越來越重,錯誤的抱娃方式,對手腕的傷害就越大。
  • 已經「長大」的孩子要抱時,抱一抱還是讓他自己走?
    同時,擁抱能使他們的荷爾蒙有更好的分泌,從而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對於孩子的睡眠和飲食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我開始不知道這些問題的原因出在哪裡。後來逐漸接觸了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才意識到主要是因為我以前太忽略孩子,安全感不夠造成的。在兒子出生以前,我聽很多人說,孩子生下來後不要老是抱,抱習慣了,以後經常要抱。於是,兒子出生後,如果沒有哭鬧,我儘量不抱他。休完產假,我把兒子交給了媽媽,為了讓兒子更快地與媽媽建立良好關係,往往是由我媽媽抱著兒子,我做家務。
  • 3000萬詞彙計劃的重要發現:父母越嘮叨,孩子越聰明
    現在有太多文章都說,父母嘮叨是孩子的毒藥。其實未必,這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要越嘮叨。我有一個同事,孩子1歲時,不得已只能讓姥姥帶回老家帶。我同事跟她媽媽說:「穿衣多少、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等,媽你做主就行。我就希望,您每天都要不停的跟樂樂說話。越嘮叨越好。「姥姥想,沒問題啊,不就說話嘛又不花錢。於是,天天說,天天嘮叨小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