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和合本聖經出版100周年。一個世紀以來,和合本聖經被神使用,祝福了萬千中國靈魂。不過,其中的某些譯法也引發了爭議。翻譯工作的確難以盡善盡美,但和合本仍然堪稱偉大譯本,而且在神的保守和引領之下,即便是某個詞的可商榷的譯法,也會以意外的方式使我們受益。願我們既能為和合本心存感恩,也精益求精,在此基礎上追求更完善的譯本,以更加精確、忠實地保存和傳揚神的話語。
我還是學生時,在校園裡遇到傳福音的,他問我:「你讀過聖經嗎?」從這句話開始,聖經融入了我的生活。一開始,我把聖經(或者說和合本聖經的紙質載體)視為神秘的、充滿能力的聖物——我不敢把它當一般物件對待,常常心裡糾結:放在高處怕積了灰塵,放在低處怕被神視為不敬,擔心因疏忽招致神的懲罰。
我把聖經中的每句話視為神聖的、充滿大能的絕對真理,感謝神,聖經的確如此。但當時我抱著一個錯誤的觀點,我認為應該嚴格按字面意思解讀才能保證聖經真理的絕對性。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對真理認識真是太少了,高估了罪人已敗壞的理性,忽略了聖靈引導的必要性。
感謝神,他讓我看到,即使是知之甚少的人,若敬畏神也能大獲裨益——有時即使我簡單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聖經,甚至對經文誤解時,他的話語仍然迸發出奇妙的大能。神的話是真理,充滿了權能,人的無知怎能與他有損呢?他既然願意用人的無知印證他的智慧,證明他的話充滿了權能,就更願意將這屬天的智慧豐滿地賜給我們,使我們越來越有耶穌基督的樣子。我主的帶領真是奇妙又恩慈。
當時我讀的是和合本聖經。和合本是非常優秀的中文譯本,它傳達了純正的福音信息,教導罪人悔改歸向神,其中包含了罪人重生得救所需的完備屬靈知識。不但如此,和合本的出現恰與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同時,對中國白話文的普及和發展都起了相當大的積極影響,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形式借鑑和語言資源(摘自百度百科)。
當然,如果單從翻譯技術角度看,和合本也許並不完美。或者我們可以進一步說,自從巴別塔下神攪亂了人類語言,無論翻譯工作如何細緻,都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的、不存在任何翻譯問題的聖經譯本。參與過翻譯工作的人都知道,不同語言之間存在巨大的溝壑,費盡心力仍不免諸多遺憾,更何況古希伯來文字年代久遠,個別詞彙真實含義難以考證呢?
有一類翻譯問題涉及的是非核心的細枝末節,不會影響我們對經文主旨的理解。
例如,譚牧師剛剛講到的《撒母耳記上》5章12節裡,非利士人得了「痔瘡」。由於時代久遠,原詞的真實含義難以確定,可譯為痔瘡,也可譯為膿腫或腫瘤。
主流英文譯本是如何翻譯這個詞的呢?早期經典英文譯本,例如KJV、YLT,把這個詞譯為痔瘡,而近代權威英文譯本(參考了死海古卷最新考古成果)例如NKJV、ESV把這個詞譯為腫瘤。從邏輯上講,原詞應與鼠疫有關,是指得了鼠疫的倖存者身上留下的後遺症,如譚牧師所言,翻譯為膿腫或腫瘤或者更合情理一些。
第二類翻譯問題關乎核心細節,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對經文內涵的準確把握。這類問題在和合本中非常少見,但並非不存在。
例如,出埃及記3章4節,神從燃燒的「荊棘」中呼喊摩西。「荊棘」這個譯詞讓人很費解。我們先看看以下關於荊棘的經文:
創世記3:18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
撒母耳記下23:6 但匪類都必像荊棘被丟棄;人不敢用手拿他;
傳道書7:6 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
以賽亞書27:4 我心中不存忿怒。惟願荊棘蒺藜與我交戰,我就勇往直前,把他一同焚燒。
荊棘一詞常常包含貶義,舊約聖經一般將荊棘視為受詛咒的植物。耶和華為何要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呢?這火代表審判嗎?這荊棘代表埃及嗎?
如果只閱讀和合本,我們很難找到答案。但進一步參考其他譯本,會發現出埃及記3章的「荊棘」與以上四節經文的「荊棘」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主流英文譯本無一例外將《出埃及記》3章的「荊棘」譯為「bush」(小灌木),而非「thorn」(荊棘)。改革宗解經家與主流猶太拉比一致認為,燃燒的「小灌木」代表以色列民,火焰代表以色列在埃及所經歷的苦難,因著神的保守,苦難的火焰再猛烈也無法將神的選民燒盡。我們今天的教會不也像小灌木一樣嗎?如保羅所說,我們中間尊貴的不多,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我們不是參天大樹,而是小灌木,不論世界逼迫的火焰如何肆虐,也無法吞沒我們,因為神與我們同在,神要在這燃燒的「小灌木」上向世界彰顯他的榮耀。
《出埃及記》3章的「荊棘」這個詞在舊約聖經中共出現了6次,其中5處在《出埃及記》3章,1處在《申命記》33:16。和合本在翻譯過程中肯定參考了KJV等經典英文譯本,為何和合本堅持使用「荊棘」這個譯詞呢?這一點讓人費解。但是我相信,神既然許可和合本聖經中存在這個誤譯,就必定埋藏奇妙的旨意。關於這一點,本文結尾處還會提到。
翻譯工作非常艱難,如我們的主編所說,翻譯是一份讓人破碎的工作。也許兩百年前的英文文獻就足以讓譯者舉步維艱了,更何況兩千年前的希伯來巨著呢?人類語言的表達能力有限,要展現神的偉大,我們當然會力不從心。和合本不完美,其他譯本也不完美。神讓有限的人相互依靠,同樣,神也讓有限的語言相互補充。不同的譯本相互效力,在這個譯本中難解的經文,或許在另一個譯本中就完美地解決了。這是神的安排,也是神的智慧。神的語言高於人的語言,我們找不到完美的聖經譯本,如同在歷史上,除了耶穌基督,我們找不到一個完美的人。不論是亞伯拉罕還是大衛,無論是彼得還是掃羅,都在用自身的有限見證神的無限。按著神的旨意,人類語言也必要用自身的有限見證神的無限。
有一次,在餐廳裡遇到了一位希伯來基督徒。他身材消瘦,眼睛卻充滿活力。人海中我們本互不相識,但他徑直走到我旁邊坐下,關切地問:「你看上去很苦悶?」的確如此,這世界在罪的捆綁下充滿了疑問與缺憾,但若這些疑問與缺憾能帶我們到神的面前,也算是美善的。我向他解釋說,剛才我正在禱告,然後我們相識了,並且開始一起查經。他對聖經的炙熱情感讓我驚訝。他每要表達一個觀點,就想到一段聖經,思考片刻,就飛快地將經文查出來。我真羨慕他的嫻熟。他所查的是希伯來經文,為了讓我聽懂,就譯成英語說給我聽;我記性差,只能模模糊糊地回憶和合本中文片段,並譯成英文給他聽。我擔心自己語言笨拙,中譯英會出錯,以至於不能被對方理解。但這些擔心是多餘的,他只需片刻就領會了,然後迅速地找到對應的希伯來原文。感謝神,他在希伯來文、英文與中文間切換,使我們大得裨益。神的話語本超越人類語言,卻屈尊於人類有限的語言載體中,當不同語言同述神的話時,相互補充與啟發,神的真理就越發展現出自身的偉大。道成肉身者為耶穌基督,神的話語就是耶穌基督。深哉,誰能窮盡其中的真理呢?
上述經歷也讓我體會到,英文是一種有效的膠水語言,將不同語言文化有力地粘結在一起。若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在家教育,建議適當讀一讀英文聖經,換一個語言系統理解神的話語,將大有裨益。有同學可能會覺得,這麼厚一本聖經,密密麻麻全是不熟悉的文字,頭都大了,從哪兒開始讀起呢?如果不知如何「下口」,我推薦新加坡改革宗浸信會魏牧師撰寫的《一起讀聖經》(RTBT)系列,該讀經系列可以免費從網上下載:http://www.shalomrb.org/rtbt-archive/
這個系列名為「一起讀聖經」,表明一個人讀很難堅持,適合兄弟姐妹們結伴一起讀。感興趣的弟兄姐妹可結成讀經小組,相互提問、相互督促、相互鼓勵,這樣才能走得遠,如書扉頁上所寫的「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
《一起讀聖經》(RTBT)系列是名副其實的慢讀聖經,慢到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讀一卷書,有時幾天只讀一句經文。該系列採用經典的提問回答模式,讀若干句經文,回答若干個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都很簡單,有時就像四六級閱讀理解的風格。但是我相信,如果能耐心地一個一個回答這些問題,並回頭看自己所踩下的足跡,神的話語就會發光。魏牧師曾說:「對某句難解的經文,我對比閱讀了很多英文譯本,但是當我最後回到和合本時,啊,心中的滿足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希望你我也能常能有相同的感受。
今天,有人要摧毀合神心意的中文譯本,我們已無法從網上正常渠道購買和合本聖經了。不但如此,所謂「聖經中國化」的陰雲正在步步逼近。在這場屬靈爭戰的前夕,我們作為一般信徒,更應該加倍努力閱讀聖經,若是可能,要進一步從多個語言文化背景理解聖經,好在惡人用詭詐的翻譯技巧誤導我們、用瑣碎的語言問題詆毀和合本時,能夠站立得穩。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荊棘」這個被誤譯的詞,難道這處誤譯不是神所許可的嗎?誠然,在世人眼中我們是愚昧的、弱小的,他們看我們如同眼中釘、肉中刺,要把邪惡的罪名扣在我們頭上,要將我們丟棄、驅散,像荊棘一樣燒盡。然而,在恨我們以先,他們已經恨了我們的主。我們的主既然戴著荊棘的冠冕在十字架上受苦,更何況我們這些追隨他的人呢?就讓這世界將我們定為荊棘的族類吧。不論如何,神在我們中間。
得上古之山的至寶,永世之嶺的寶物;得地和其中所充滿的寶物,並住荊棘中上主的喜悅。(申命記33:15-16)
微信號:ico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