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箱過濾和滴流盒過濾,各有什麼優缺點?

2020-12-22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很多魚友問到了滴流盒和整理箱過濾,哪個形式好?

關於這個問題,就不是看原理了,而是在於我們個人的偏好和動手能力究竟如何了?

都是為了擴大濾材面積、加強過濾,都是上下水流設計

整理箱過濾,就是把幾個整理箱摞起來,裡面加入部分濾棉、濾材,一般的都是上下兩層或者三層設計,裡面的構造和滴流過濾差不多,第一層也是乾濕分離的物理過濾,可以放置濾棉、生化棉等。

第二層大部分都是陶瓷環,大量的陶瓷環,第三層細菌屋或者其他濾材,底部有沉澱倉的位置,然後設置下水區和溢流孔即可。

滴流過濾即使再複雜,也是這個原理,無外乎多幾個格罷了,看起來濾材更為規整,道理同上,有些其他小細節區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整理箱大部分都是自己動手製作,需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當然也可以網上購買成品

至於說設計多少層,需要多少濾材,多大的整理箱?

那個要看我們的魚缸水體大小,以及承重能力還有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並不是說,整理箱越高、越多層、濾材添加的越多它就越好。

這是完全不正確的。

很多魚友使用一個六十釐米的魚缸,偏偏要飼養金魚和錦鯉,而且密度很大,然後用幾個諾大的整理箱,加在魚缸之上,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衝擊著魚缸水面,然後不斷前來詢問,為什麼我的觀賞魚會紅血絲,水面上一堆泡沫?

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沒有哪些症狀就不對了。

所以說,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魚缸和觀賞魚量力而行,差不多就可以,就算是想要極致過濾,那也不能魚缸水體多大、濾材就多少升吧?

這樣的養魚方式,觀賞魚也遭罪、魚缸也遭罪,我們的水質也未必會好,過猶不及就是這麼來的。

最多,濾材佔到水體的五分之一,已經很多、很多、很多了,我們到底是養魚還是在養濾材呢?

我們看看一個錦鯉池,才放了幾個整理箱,大致也就心中有數了,不是因為濾材過度,而是觀賞魚的密度太大,不管加多少濾材,它都不會舒服。

滴流盒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必要添加過多

滴流盒的添加也是同樣的道理,能夠橫跨魚缸後半部分的長度,加個兩三層,也就足夠足夠了。

觀賞魚的密度適合,即使是單層,也可以做到乾濕分離加點濾材的,這也會比原有的三合一成品水族箱,濾盒要強很多。

如果密度稍大點,兩層足矣,再大些,三層也就夠了,動輒一排五六個隔斷、上下五六層,完全沒有那個必要,尤其是一米以下的小魚缸,很多濾材其實都是浪費掉了,還不如不放。

我就不明白了,如果觀賞魚產生不了那麼多的有機物,我們放置那麼多的濾材在幹嘛?就是個人喜歡欣賞濾材的各種形態?

這樣導致的問題和整理箱一個道理,也是水面衝擊力太大,泡沫不斷、觀賞魚東倒西歪,這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比例,這個比例拿眼一看,大致上就應該差不多,不是說,要靠別人告訴我們,必須加多大的,必須加多少層,已經嚴重比例失調了,過濾都比魚缸大了,我們會看不出來?

所以說,這兩個東西是各有優缺點的,整理箱比較省事、方便,就是不美觀,滴流盒過濾價格較貴、相對美觀點罷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原創]盤點龜用過濾整理篇
    這個過濾器我沒用過,其實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是根據參數推斷,新手多半容易購買小瓦數的過濾器(因為價格低廉),小瓦數的應該效果也不會太好,並且這種三合一的過濾器效果沒有上過濾的過濾效果好,個人認為,當然如果有用過的朋友呢,也可以告訴我一下
  • 想要改造自己的魚缸過濾,最該考慮到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下幾點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和各位魚友聊了這麼多形式的魚缸過濾,仍然還有不少魚友在不斷詢問,關於魚缸過濾形式的諸多問題,其實呢,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是要看實質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要看其本質。
  • 關於魚缸過濾的選擇,請注意這幾點!
    上篇文章提到濾材的選擇問題,這次和大家說說關於過濾器選擇的幾個技巧。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過濾器種類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上濾(一般見於成品缸)、滴流過濾、底濾、濾筒、瀑布過濾、內濾等。其實每種過濾器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以下是松仔分享給大家的一些選擇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過濾的意義是什麼?無疑是過濾魚的糞便、殘食、雜質和硝化系統的培養。不管選擇什麼過濾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 魚缸在使用滴流過濾時需要注意什麼?
    前言如果不同的過濾形式能決定過濾系統的好壞,那么正確認識和使用過濾,往往能使過濾系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種過濾形式中,滴流上濾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無疑能吸引眾多玩家,除了在外觀上的略微劣勢,堪稱屌絲神器。那麼在實際使用中,我們該如何充分發揮滴流盒的強大作用呢?
  • 魚缸上過濾好不好用,其實得看具體怎麼來實現
    忘記是哪位大佬的圖了借用一下請見諒上過濾的優缺點設計完善的上過濾系統,在見諒所有的過濾形式中來說,單以過濾效果而言,肯定是排在第一梯隊的,而且由於本身的原理,控制好的話,天然就能形成一個乾濕分離的狀態,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是很喜歡上過濾
  • 如何給魚缸配過濾?其中哪些細節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哈哈,言歸正傳,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過濾選配的一些個人看法。首先說說過濾形式,目前大家主要使用的有上濾(包括滴流盒)、底濾、側濾、濾筒。很多魚友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到底哪種過濾好?其實每種過濾都有它的優缺點,主要是你更看重哪點吧。
  • 魚缸滴流過濾DIY全過程,手把手教你製作滴流過濾!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用周轉箱製作滴流過濾的簡單步驟,希望對有想法的魚友們有所幫助~第一步,製作雨淋管,根據手中周轉箱的尺寸截取PVC管(彎頭、三通、pvc管均為16mm),預製的雨淋管四周與周裝箱壁最好有1-2釐米的間隙,方便調整拆卸。
  • 養魚說:這是魚缸淨水效果最好的過濾,就是有點不美觀
    在這麼多的魚缸過濾裡面,滴流盒可以算是一種比較溫和並且淨水效果比較好的魚缸過濾方式,也是得到了咱們水族圈內廣大魚友的認可。其實咱們《養魚說》一直認為,這是魚缸淨水效果最好的過濾了,水流很緩和,除氨氮和亞硝酸鹽的能力也強。
  • 如何製作魚缸的上濾系統,分隔斷的和部分隔斷的,有什麼區別?
    二、整理箱過濾整理箱過濾系統也是我們不錯的選擇,很多魚友在自己魚缸的上部空間較大的情況下,都會使用到整理箱來製作上濾,無外乎就是把幾個整理箱上下摞起來,然後放入相應的濾材罷了。一個整理箱的,可以上部物理過濾,下部生化過濾,我們只是需要保證水流的暢通就沒有問題,再一個以前我也曾經提到過關於這些濾槽高度的問題,如果我們設置的濾槽高度太高,勢必會造成下水的水壓過大,那麼魚缸水面的泡沫就會過多了。
  • 可能是過濾設備用得不對,請看完這文章
    【5】背濾和側濾背濾,還有側濾,我們可以歸為一類,它就是簡單的把那個過濾槽,設計在魚缸的背面或者側面,就優點就很明顯了可以比較節省空間,那缺點呢,它的根上立的差不多就是有時候空間不夠放了,濾材是不那麼充足的。
  • 魚缸過濾棉的選配,過濾棉是不是越密越好?
    而且在這裡,我們還需要了解或接受一個理念,我們魚缸的物理過濾並不是真的全靠過濾棉去隔離垃圾,隔離那些肉眼可見的垃圾只是其中的一步工作,還有一步工作就是分解。正常的物理過濾是分解與隔離同時進行的,伴隨著有機物隔離,寄生在過濾棉上的異養菌則開始處理這些垃圾,能分解的分解,不能分解的或被水流帶走或被截留在過濾棉上,這時棉的松密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 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應該選擇什麼品種,何種過濾形式為好?
    家裡地方小的魚友,根本沒有地方放置大魚缸啊,這些小型魚缸飼養什麼魚為好,大致需要選擇什麼樣的過濾形式?如果我告訴大家,小魚缸就應該飼養點小型觀賞魚,很多魚友其實是很不樂意的。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例外,那就是魚缸的寬度和高度還不一樣,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大小,它也不一樣,另外,過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 這種滴流盒淨水效果最好
    隨著現在飼養觀賞魚越來越普及,幾乎每個人家裡都多少會有一個魚缸。那麼魚缸肯定是需要配過濾的,而不同的過濾,不同的效果。除了底濾之外,目前滴流盒是目前養魚界裡面大家公認過濾效果最好的過濾設備。但是很多剛開始養魚的朋友,卻不知道滴流盒這個東西。那麼滴流盒是怎麼使用?
  • 觀賞魚缸過濾棉的正確使用方法,記住這2種即可保水質無憂
    常見市面有很多種顏色,藍色、綠色什麼的,但最經典的還是白色的,還有一些的名字很好聽,魔毯啊,魔袋啊,PP棉啊,本質都是物理過濾棉,甚至民間高手用絲襪也有,本質還是物理過濾。不過需要跟大家說明一點,無論生化過濾棉還是物理過濾棉,都是有培養硝化細菌的功效的,只是生化棉的構造更加適合硝化細菌大量繁衍。而一個過濾系統裡面,硝化菌落肯定是越多越好。
  • 魚缸上濾滴流過濾全用白棉是胡鬧麼?以為是個青銅實則是個王者!
    新手通常因為主觀上過早的給出結論而失去了一些更深入了解水族知識和經驗的機會,有些東西需要自己琢磨的,有人教你未必你全能學會。老青年之前接觸過的一些水族店老闆和魚友之中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滴流過濾時三層滴流盒全部都鋪設白棉的情況,他們當中每個人選擇這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原因和理由,要麼是為了經濟省錢,要麼是便於維護,要麼是覺得效果也不比其他濾材差太多,更有一臉懵逼的不知道除了白棉還能放什麼濾材.......可以這樣說,選擇全白棉滴流過濾的玩家裡完全是冰火兩重天的狀況,要麼是萌新棒槌,要麼是久練成精的老炮兒
  • 水草缸的過濾要怎麼選?看這一篇就夠了
    【前言】很多剛接觸草缸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我草缸以養水草為主,過濾有什麼作用?需不需要過濾?怎麼選?先來解釋一下「上、下、左、右、內、外」過濾常見的形式有哪些:「上」濾,比如滴流盒;「下」濾,比如底濾槽/缸;「左」「右」濾可以等同,比如左側過濾槽,右側過濾槽,還有背慮槽;(這三種過濾槽其實是同水位連通魚缸水體的,同屬於魚缸內部的槽體
  • 看你是不是用這兩種過濾
    主要跟下面提到的兩種過濾方式有關。答:養魚先養水,這是我們水族圈裡面經常說的一句話。但是有穩定的水質呢?其實最根本的是要有穩定的過濾系統。如果這位魚友,你家裡魚缸的水質不穩定,那麼可能要考慮到的是不是過濾系統不那麼穩定,或者說過濾系統不強大。我們先講一講適合孔雀魚的過濾方式。
  • 魚缸過濾形式的不同,各自的優缺點也不同
    隨著水族行業的日漸壯大,魚缸的過濾形式也在逐漸的增多,而且花樣百出。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市面上常見的過濾形式:上濾、底濾、背濾、側濾、三合一過濾、外置過濾等等上濾上濾分滴流過濾和溢流過濾上濾,顧名思義就是過濾倉在主缸的上面。水泵放在主缸內,水經過水泵直接抽到過濾倉實現魚缸整體大循環。水流先經過乾濕分離(物理過濾),在循環到生化倉。
  • 滴流過濾的使用方法
    二、滴流過濾的幾個好處在過濾系統中有多少的水可以完全經過的你的濾材,取決於滴流的方式,使用的滴流過濾,水滴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會經過每個濾材,最後到達魚缸中。而傳統的過濾水會受到每個流進通道的阻力不同,而使得水不能夠均勻通過各個濾材,這樣就使得濾材不能夠有效利用。
  • 盤點水族過濾系統的優缺點
    弊端:過濾效果不令人滿意。一旦魚很小,它們很可能會被吸入過濾器。總結:內置過濾器的水泵與過濾箱連接,放入水中使用。各類別過濾材料,譬如細菌室,被置於在過濾箱內用作於培養硝化細菌。外掛過濾器(瀑布過濾器)簡稱:壁掛過濾器優點:佔地面積小,價格便宜,安裝簡單,有過濾增氧的功能弊端:過濾效果不令人滿意。一但魚很小,它很可能會把魚吸進過濾器。你如果買了同一個壞魚缸,很有可能會有水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