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最近有很多魚友想要自己製作一個魚缸的上濾系統,問到養魚老道應該如何製作,是不是多分幾個隔斷為好,而養魚老道自己製作的小上濾槽為什麼沒有隔斷,原因到底在哪裡,到底是有隔斷好還是沒有隔斷好呢?
這個東西怎麼說呢,關鍵是要根據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品種、密度和魚缸上部的空間大小來決定的,為什麼我的過濾槽沒有隔斷,主要是因為我懶得再去粘連那個擋流板,製作比較麻煩而已。
其實我的濾槽也是分為兩格的
因為受到了魚缸上部空間的限制,如果我在我的小濾槽裡增加隔斷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濾棉溢流了,因為濾槽的高度不夠。
但我還是使用到了一根細菌屋橫放在濾棉和陶瓷環的後方,起到了一個阻礙濾棉溢流雜質的作用,因此這個小濾槽,其實也是被分為兩格的,一格就是上層物理,下層所謂的生化過濾吧,另一格就是被細菌屋分開來的後方的淨水區。
這個淨水區的水質如何,決定了我換水和洗棉的頻率,主要為的就是能夠一目了然。
正常的上濾槽分為三種形式:
一、滴流盒上濾
一種形式就是我們目前最常用的滴流盒,至於說到底應該選擇幾層的或者是幾個隔斷的,這個並沒有一定之規,我們大致上根據自己魚缸的大小、長度,選擇與魚缸長度相對應的滴流盒就差不多了,至於高度的問題,完全取決於我們魚缸上部的使用空間。
這個東西也未必就是越大越好,只要是能夠保證水清魚亮,有個物理過濾系統,有個生化過濾系統,只是上下兩層也是完全可以的。
關於其中的濾材應該如何擺放的問題,我們可以到網上找一些售賣成品的商家進行諮詢,很容易就會找到答案,然後自己製作也不是不可以,這個東西根本沒有必要再去囉嗦,怎麼擺都一樣。
二、整理箱過濾
整理箱過濾系統也是我們不錯的選擇,很多魚友在自己魚缸的上部空間較大的情況下,都會使用到整理箱來製作上濾,無外乎就是把幾個整理箱上下摞起來,然後放入相應的濾材罷了。
一個整理箱的,可以上部物理過濾,下部生化過濾,我們只是需要保證水流的暢通就沒有問題,再一個以前我也曾經提到過關於這些濾槽高度的問題,如果我們設置的濾槽高度太高,勢必會造成下水的水壓過大,那麼魚缸水面的泡沫就會過多了。
如果是兩三層整理箱的,一般的都是第一層物理過濾,也就是白棉、生化棉,第二層陶瓷環,第三層細菌屋,基本上就可以了,那麼,我們一層白棉、二層生化棉、三層單獨就是陶瓷環或者細菌屋,或者三層是上部陶瓷環、下部細菌屋難道就不可以了嗎?
濾材的擺放和選擇,其實都是些很隨意的東西,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多魚友會在這方面糾結?這種糾結根本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
怎麼擺放自己看著順眼和舒服,我們怎麼來就是了,這個根本不可能有固定模式的問題。
三、傳統的溢流上濾
所謂傳統的溢流上濾,實際上就是把上下層放置的濾槽改為橫向的罷了,這個在道理上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我們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這個事情就會很好理解了。
傳統上濾為什麼要分格?
上文中我們也說了,分格也好,不分格也罷,這些東西並不是非要這樣或者那樣去做,即使我們的傳統上濾不分隔斷的話,我們一樣可以很好的過濾魚缸的水質。
但是由於有的濾槽比較的長,而我們擺放的濾材它又有很多的種類,首先在直觀上我們還是把它們分格歸類為好,這樣看起來比較的規整,這些東西只是從我們個人愛好的角度出發而已,至於觀賞魚和硝化細菌對這些東西是否規整的問題,它們是直接無視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
再一個就是關於擋流板和溢流板的設置,有的魚友認為使用一塊板就可以了,有的魚友認為兩塊板比較好,可以使得水流多循環幾次,而且擋流板和溢流板之間會有一定的間隙,在這裡可以形成一個靜水區,有利於沉澱一定的雜質,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再者就是,隨著隔斷和擋板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得濾槽裡的氧氣供應更加充足一些,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撕裂油膜的作用,事實上如果我們的魚缸裡就是油膜過多的話,僅僅靠著擋流板、溢流板的那點水位差,也未必見得會有多大的作用,僅此而已罷了。
製作溢流式的上濾槽我們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
關於我們製作普通的溢流上濾到底可以分為幾格的問題,這個根本就不是什麼重點,如果我們是依據魚缸的長度來製作的,那我們就把它們平均分配就可以了,只是到最後的下水區可以稍微少佔一點空間,兩格、三格、四格、五格,哪怕是100格,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較大的區別。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濾棉儘量不過水,就是不要泡在水中就可以了,一定要保證住濾棉的有效過濾性,也就是所謂的乾濕分離。
其次就是其他的生化濾材也有要很好的過水性,必須保證住濾材底部水流的通暢。
再者就是最後的下水區一定保證不要有雜物殘留,記住這幾點就完全可以。
還有就是不管中間分為幾格,我們要保證高度是階梯式下降,都會有一定的水位落差,而且所有的生化濾材都是剛好漫過水麵,這樣就可以了,最後的靜水區的下水管,最好是高過濾槽底部,稍微有一定的高度,可以再次用來避免雜物進入到魚缸裡就可以了。
至於說溢流板和擋流板的問題,這些根本就不是這個上濾系統的重點,二者留一也是可以的,另一個就是有它也行,無它也可了,我們可以參考部分成品的底濾魚缸或者上濾魚缸的設計,自行製作即可。
只要是在設計原理上沒有什麼錯誤,注意到濾棉不要泡在水裡,每個隔斷的生化濾材剛好被水流漫過,靜水區水質清澈,物理過濾效果良好,水流通暢,這就是一個好上濾,即使沒有部分隔斷,那也沒有什麼關係。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