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今天是和魚缸底濾幹上了,因為很多魚友把這個過濾系統看得極為重要。
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底濾系統,在之前的兩篇文章中,我已經和大家解釋得差不多了,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比如說有些底濾缸有魚馬桶、有強排、有沉澱倉、有毛刷,這些東西我們都需要嗎?
細節問題在於乾濕分離,牽扯很多矛盾問題
底濾魚缸的重點,也是難點,就在於下水太旺,不斷衝刷著過濾棉,因此來說乾濕分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需要調整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適度分流,比如說減少下水流量,可以在下水處安裝一個閥門,但是,下水如果調得過小,會出現什麼問題?
魚缸內吸收雜質不旺,因為下水緩了,就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且,下水不旺,有可能造成管道氣體殘留,溢流管會有聲響,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添加螺旋塑料或者毛刷降噪,但是,這其中必定還會有雜質殘留。
因此來說,我們需要尋找這個平衡點,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底濾下水閥門要控制好,儘量不去使用到降噪工具。
再者,我們可以使用魔袋或者絲襪套住下水口來降低流量,結合閥門操作等,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局。
那就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問題了,保證乾濕分離,離開底濾倉的水體,而且內部絕對不積水、不溢流,濾棉可以完全包裹住水流,那麼,乾濕分離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什麼要加設沉澱倉、毛刷或者強排呢?
這裡有一個粗放設計和精細設計的問題。
如果底濾倉分為幾個隔斷,容納濾材的地方比較充足,那麼,乾濕分離的底部第一倉,可以空倉放置,讓其成為一個沉澱區。
如果說,我們的魚缸內飼養的是大型錦鯉或者其他大型熱帶魚,糞便較多,那麼,可以單獨設置沉澱倉,在第一隔段,也可以放置毛刷,這都是依據實際情況而來的。
如果我們不想過度清洗或者更換濾材,乾濕分離不太能夠有效過濾,底濾倉內的各個生化倉,可能都會有雜質殘留,那麼,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倉位設計強排,定期放水,也就是排除底濾倉雜質,包括了沉澱倉。
如果我們沒有沉澱倉,那麼加個魚馬桶,定期排點雜物不可以嗎?完全可以的,誰也沒說不行。
還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最需要注意的還是乾濕分離,如果魚缸過濾槽較小,乾濕分離下面直接加生化濾材即可,比如能放濾材的地方,總共那麼一格,我們是可以如此去做的。
第二點就是,儘量不要在濾材上添加濾棉,這個我也說過了,捂壞了,夏天真的能捂出蛆來,或者其他小蟲子,生化濾材完全開放式最好,溶氧量才會豐富。
第三個細節就是,最好,生化濾材不要高於溢流板,低於溢流板一到兩釐米高度,這樣有助於增氧和水流循環。
第四點就是,所有的濾槽底部,必須加有墊板,一個是有助於水流暢通,再者有助於雜質沉澱、包括了濾材雜質,再者,有強排的,放水也可以把雜質有效排出。
至於說濾材如何擺放,我的其他文章已經說過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