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只要談起魚缸側濾系統,基本上就要和背濾結合在一起,因為二者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在魚缸內的位置不同罷了,再者就是過濾個體大小和濾材多少的問題了。
所以說,我們只講一個側濾大致上就可以代表背濾了。
不佔用魚缸外部空間,是魚缸側濾系統最大的優點
不管是背濾、側濾系統,二者都是需要在魚缸的內部,單獨開闢一片小天地,用來進行物理和生化過濾,因此來說,對於有一定擺放空間要求的魚缸來說,我們既不想要底櫃、也不想加個難看的上濾,更不想整天去倒騰那個濾桶,那麼,側濾或者背濾魚缸就是我們的首選。
很多魚友以為側濾系統,只會出現在以前的小型魚缸內,那樣看著更加的整潔、方便,其實不然。
大部分飼養錦鯉的地缸,都是使用的側濾系統,尤其是魚缸較長的,只會佔用一側空間,因為絕大部分錦鯉都是可以觀背的,欣賞起來的效果更佳,使用地缸飼養錦鯉,它們和主人的互動性會更好,我們飼養起來也會更有樂趣。
地缸要求水體寬大、直接在地面擺設,也不可能再去添加下濾系統,因此,側濾就是極佳選擇。
至於側濾系統的工作原理,和其他過濾系統差距並不大,缺點就是濾棉不太容易做到乾濕分離、以及佔用魚缸空間
側濾魚缸的工作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因為過濾系統在水中,魚缸的水流自然而然的就會進入過濾系統內,然後順著物理過濾、生化濾材,一層層的推進,最後由於水泵的吸力,把水流打回到魚缸內,前部的水位再次降低,魚缸水流又會緩緩流入到過濾倉內。
大致上就是這麼一個工作原理,和其他過濾形式的唯一區別就是濾棉泡在水裡,這個水流行進的道理和小外掛倒是差不多,只是小外掛是使用水泵直接進水,然後自然出水罷了,它的濾棉也是泡在水裡。
因此來說,一般的大型地缸都會設計單獨的沉澱倉,濾棉使用的數量不會很多,主要以毛刷為主。
也有部分魚友會在側濾之上加裝滴流盒,使用水泵把出水返流到滴流盒內,這就形成了有效地乾濕分離,不過,在較大水體的飼養密度下,以及沉澱倉和各種濾材的配合,殘餘雜質也會老老實實待在沉澱倉內,對於整體水質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而小型側濾魚缸,在清洗濾棉的時候,有可能涉及到雜質回流到過濾中,這就看我們濾棉的擺放方式了,擺放好的,完全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目前由於底濾、上濾以及滴流盒的流行,一般的小魚缸,不太選擇使用側濾系統了,關鍵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佔用魚缸的飼養空間,尤其是小魚缸,本來就養不幾條魚。
但這不是說,側濾系統就是有其完全避免不了的缺點,關鍵還是在於水質調理和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只要是飼養密度一大,什麼過濾也會照樣出問題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