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在成品的一米二左右的底濾缸中,很容易見到底濾雙箱的設計,很多魚友多會抱怨說,魚缸設計的濾槽太小了,這麼小的過濾槽能裝多少濾材啊,能夠用嗎?
實際上養魚老道想說句實話,沒有不夠用的濾材,只有永遠裝不下的魚兒,我們不能去說現在的魚缸設計就是完美的、科學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水族行業面臨的現狀就是這樣,沒有專業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那麼我們就只能自已去適應。
換句話說,濾材也並不是越多越好,我們所要的效果就是水流暢通、水質良好就可以了,之所以出現水質不好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養殖的密度和養水的問題。
大家可以看看上圖中的底濾魚缸,雙箱濾槽的設計:簡潔明了、大方得體而又功能齊全,不也很好嗎?
最上層是個小型的乾濕分離,從上到下分別是有濾棉,陶瓷環,毛刷等,水流通過濾棉的第一層物理過濾進入陶瓷環上,在經過陶瓷環流到毛刷上進行二次沉澱,這基本上就能把魚缸的雜物全部阻擋掉,陶瓷環和毛刷上也會生成硝化細菌的。
下層就是放的純粹的細菌屋,跟惡霸你就沒有什麼其他附加的東西,細菌屋擺放整齊,水流方向簡單明了,即使是時間長了更換起來也是非常的省時省力,這樣子不也很好?
上圖就是這位魚友養的這缸錦鯉,就是用的這個雙箱過濾,每天餵食一次,魚兒的狀態也是非常的好,而且這些錦鯉的個子也不少,目測一隻也得兩斤以上。
為這個濾材的問題,我曾和這位魚友在一起討論過,我們一致的感覺就是濾棉,濾材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養。
要麼我們就要把魚兒的飼養密度控制住了,要麼就要把魚食按制住了,再就是物理過濾一定要整好。既能徹底的阻擋住雜物,又不能造成因為太密集而使水沒經過濾棉就發生了溢流,再一個就是要經常清洗最上層的濾棉。
所以說,水質清不清,全在物理過濾,魚兒得不得病,那就得靠生化過濾了,想要一缸好水,不是濾材多多的問題,而是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種合適得去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才行。
有些時候有些事我們也必須換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根據過濾的大小去選魚,或者根據魚兒的習性去困水、養水,這樣子的做法才不是盲目的。
因為簡單,所以效果才會更好!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