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吉水縣醪橋鎮80後小夥返鄉創辦生態農場...

2020-12-24 吉安新聞網

新時代下農民該是怎麼樣的模樣?吉水縣醪橋鎮西坑村國富生態農場創辦者劉國富進行了很好的詮釋。

他,從大都市回到小山村,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侃侃而談,經歷了5年的摸爬滾打,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期間,劉國富又有怎麼樣的經歷?為此,筆者進行了採訪。

「16歲那年逃離農村,是因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原始,且收入太低。33歲返回農村老家,是緣於對鄉村生態農業的理解與嚮往。生活就這樣劃了一個圈,似乎又回歸到原點。」出生於1982年的劉國富風趣地說起一路走來的經歷。

初中畢業後,劉國富與村上人一同來到首都北京,一呆就是15年。15年的時間裡,社會上有關「舌尖上的美味」與「舌尖上的安全」的話題不絕於耳,慢慢地,一個與舌尖有關的創業夢想隨之產生。隨著創業夢想越來越強烈,2015年,正值醪橋沿江路有500多畝田地轉租,得到消息的劉國富毫不猶豫地回歸鄉村,把500多畝地承包下來,走上了返鄉創業之路。

2015年,劉國富種植500畝水稻。但經驗不足,在水稻直播時,田螺吃掉了很多種子。後來,峽江水利樞紐庫區水位上漲又淹死了一批,辛勞一年下來,沒有賺到錢的劉國富欣喜多於憂愁。他認為,沒賺到錢但賺到了生產機器,更賺到了不可多得的經歷和生產技術。緊接著,劉國富決定回家承包村後整塊土地,走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與旅遊休閒觀光之路。

2016年,在充分利用政府惠農貸政策籌得啟動資金後,劉國富創辦國富生態農場。他邊做邊學,向網上學,向周邊成功人士學。隨後,他引進了紅米、黑米、糯米、玉米等10多個品種糧食,種上葡萄、瓜蔞、八月瓜、火參果、蓮藕等20多種果蔬,養殖雞、鴨、鵝、狗、黑豬等6種家禽家畜及10類水產。農場全部採用生態種養方法,就連搭建的豬圈、頂篷也是採用集發電與遮陽一體的光伏板材。

正所謂,在哪裡耕耘,就在哪裡收穫。生態種植養殖讓他的農場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生產、加工的系列農產品供不應求。2019年,他建立起生態休閒農家樂,吸引周邊市民紛紛前來農場體驗採摘樂趣和農家小灶菜香。

「2015年單純種植水稻,是因為種植技術的缺乏和創業視野的狹小。2016年,創辦國富生態農場,是緣於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和對自己要求的嚴格。」成功創辦國富生態農場的劉國富一臉平靜與自信。如今,他已是一個擁有水塘、耕地、山地面積近1000畝的生態農場主。在勞動之餘,還不忘學習,通過自學於2018年順利考上江西農業大學,成為新時代下新型職業農民。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劉國富將對農村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用創業實績詮釋著「敢於有夢、勤於追夢、善於圓夢」的生活態度,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一股新的社會力量。

文/ 郭建華

相關焦點

  • 葉爾貞:返鄉創業不服輸 生態農場有夢想
    葉爾貞(右)和她的妹妹創辦了永泰金野家庭農場。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文 黃立新/攝  在福詔高速梧桐出口附近,一間玻璃溫室大棚在眾多民居中格外顯眼。走進大棚,一片翠綠的植株上,七彩小番茄點綴其間,紅、黃、綠各色相映成趣,這家金野家庭農場的創辦者葉爾貞正在和員工交代近期的工作事宜。  5年前,葉爾貞放棄了上海穩定光鮮的工作,回到家鄉永泰務農,在故土上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返鄉追尋新夢想  「走出大山,就別再回來!」
  • 「海歸」回鄉辦農場 實現「生態農業」夢
    康瑋在查看蔬菜長勢。海外歸來創辦農場「我在德國呆了近7 年,我所攻讀的專業是經濟學,可以說與農業關係並不大,我的創業想法最初並不被看好。」昨天,康瑋在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2010 年他從德國明斯特大學畢業,完全可以選擇留在德國發展。
  • 大通農場構建生態農業觀光「後花園」
    「我們這裡是百果樂園,也是現代農業新樣本。」大通農場負責人胡友娣告訴記者,隨著天氣轉冷,大家的室外活動逐漸減少,農業生態遊成了人們冬季休閒觀光的不二之選。而大通農場就是一座四季有花香、日日有鮮果的生態農業大觀園。
  • 「80後」夫妻:打造種養循環生態農場
    胡凱和張銀君都是「80後」。2008年從眉山某學校畢業後,兩人一起打拼,做過公司職員,經營過水果批發店,開過洗車場。多番嘗試後,兩人決定流轉土地發展種養業。兩人的「土地夢」源自父輩的影響。胡凱家是生豬養殖大戶,有經驗且技術過硬,讓他們對養殖業有了較多的了解。此外,兩人在校時學習的專業都與農業有關,發展種養業,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 不惑之年創辦生態蔬菜農場 劉駿:有機田園 健康生活
    【人物名片】  劉駿,1978年出生,半冷有機生態農場創始人。他喜歡新事物、愛挑戰,是最早通過網際網路將中國產品賣到海外的創業者之一。不惑之年,他從城市奔向鄉野做起了農業。去年初,他在杭州市餘杭區承包了130畝土地,打造了一家生態農場種植有機蔬菜,在鬧中取靜的西湖邊開了家帶花園的民宿,希望能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
  • 我市舉行大安農場與冠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
    7月24日上午,我市舉行大安農場與冠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合作項目集奶牛養殖、生態有機肥、沼氣發電、鮮牛奶供應於一體,致力打造成為我國南方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態型現代化示範牧場。
  • 開心農場激活寂靜村莊 生態經濟盤活休閒產業
    如今,村民已將菜地外包給一個創業團隊,這塊地也更名為「旗溪生活農場」,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村裡支持外來的年輕人搞休閒旅遊產業,幫助鄉村轉型發展,這些年輕人的觀念比較先進。」桂南村委第一書記劉峻表示。辛蘭就工作在旗溪生活農場裡,作為一名返鄉青年,她想讓農場變成一個寓教於樂的生態樂園,吸引更多城市裡的孩子來此體驗生活。
  • 柳林:大山農場向生態觀光農業邁進
    (原標題:柳林:大山農場向生態觀光農業邁進) 開滿鮮花的草坪走廊遊人絡繹不絕
  • 新農人生態農場的理想與冒險
    他們逃離城市、下鄉從事農業,推崇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之中有企業家、白領,也有剛剛跳出農門卻選擇返鄉的「農二代」。a選擇:為健康生活走向農村    從事出版工作的鐘麗曦,2010年生了一場大病。她將病因歸於為長期缺乏運動和不健康的飲食。「我要辦一個農場,自己種菜自己吃。」過上健康生活,是許多新農人投身農業的初衷。
  • 鄉村振興返鄉創業!成功的生態農場有這六個特點!
    國家到地方政策大力支持與市場需求對休閒農業發展的雙重推動下,生態農場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未來發展應以產業融合為突破實現綜合性開發,以休閒旅遊為撬動點樹立品牌理念,借勢周邊重要旅遊資源,以鄉村振興為戰略促進產業富民,加強農業與旅遊產業的高度融合,堅持品質至上、生態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 吉水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成功召開
    9月21日,在吉水縣人民檢察院的參與下,吉水縣林業局、吉水縣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吉水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並成功籤署賠償協議。這是吉水縣辦理的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件,也是吉水縣檢察院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的新探索。
  • 「90後」冷奎餘:綠色、生態、健康蔬菜農場的守望者
    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就是農場主,而且還是位「90後」,曾經是中國國電新疆分公司的一名員工。長年的漂泊狀態,離家又比較遠,思鄉心切的冷奎餘早已有回家鄉工作的打算。2016年,在璧山健龍鎮種蔬菜的朋友邀請他回來一起創業,他便毅然辭去穩定的體制內工作,轉行農業,加入生態健康蔬菜種植的行列中。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案例
    本項目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當地自然資源,注重農業景觀開發,發展集農業種植、休閒觀光、生態養殖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項目總佔地面積213334.40㎡(合320畝),可分為六大板塊,主要包括遊客服務區、花卉展示區、農業種植區、休閒垂釣區、生態養殖區和農業觀光區,其中遊客服務區佔地面積
  • 長龍華僑農場生態農業觀光休閒園
    長龍華僑農場生態農業觀光休閒園         承辦單位:福建省連江長龍華僑農場        郵編:350507        負責人:劉長貴        電話:0591-6391149
  • 量一量 您的農場「生態」嗎?
    生態農場的「生態」二字現在已不僅是一種農業理念的追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生態農場評價技術規範》的頒布實施,它還是衡量農業生產是否符合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一把標尺——大家不妨來量一量,您的農場「生態」嗎?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益陽小夥曾芳創辦湘香農場 有一個「綠色農場夢」
    這一令人心曠神怡的田園風光,是記者近日在益陽小夥曾芳創辦的湘香農場見到的。  「我一直就有做實業的夢想。」今年28歲的曾芳告訴記者,他是在益陽鄉下長大的,懷著創業夢想,他放棄了在深圳做白領的工作,於2010年回鄉辦實業。  創業伊始,曾芳走過一些彎路。去年4月,他成立了湖南湘香生物科技發展公司,在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玉皇廟村創辦湘香農場。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高效生態農業讓鹽都奔向「綠富美」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做強綠色果蔬、花卉苗木、優質稻米、生態水產四大主導產業,叫響「大縱湖大閘蟹」「鹽都草莓」「張莊葡萄」等農業地標品牌,推動優質農產品搶駐上海市場,做深做細「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文章,把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近年來,鹽都區以「一鎮一園」為載體,以爭創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契機,走出了一條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現代農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