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琴「這株油茶樹需要澆水,薄膜下土壤都幹了,缺水影響生長。」3月29日,在東坡區金花鄉紅陽村5組,胡凱一邊察看油茶樹的長勢一邊對妻子張銀君說。
綿延起伏的山坡上,一株株油茶樹苗長勢喜人。胡凱和張銀君行走其間,笑容滿面,感受著夢想一步步實現的愉悅。
胡凱和張銀君都是「80後」。2008年從眉山某學校畢業後,兩人一起打拼,做過公司職員,經營過水果批發店,開過洗車場。多番嘗試後,兩人決定流轉土地發展種養業。
兩人的「土地夢」源自父輩的影響。胡凱家是生豬養殖大戶,有經驗且技術過硬,讓他們對養殖業有了較多的了解。此外,兩人在校時學習的專業都與農業有關,發展種養業,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2017年年底,兩人投資200餘萬元,在紅陽村流轉了200餘畝土地,開始打造種養循環的生態農場。
種什麼?怎麼種?又如何發展生豬養殖?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兩人考察了包括山桐子、獼猴桃、中藥材等在內的種植項目,綜合衡量後,決定種植油茶。油茶所榨出的油被稱為「東方橄欖油」,市場前景大,並且病蟲害少,對管理技術要求不高,未來可以有更多精力發展養殖業。
去年年底,兩人從宜賓引進了1.5萬餘株油茶樹苗。3個月後,油茶樹苗紛紛發出了嫩芽。行走在基地,看著一株株迎風飄揚的油茶樹苗,胡凱欣慰地說:「只要捨得吃苦,努力付出總會有收穫!」
在種植油茶樹的同時,養殖場的建設也沒有落下。如今,養殖場的相關手續已經辦完,他們正在籌備電力方面的設施設備,預計年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養殖場建成後,年出欄生豬將達到4000頭。
「我們想創新種養方式,將腳下這200餘畝土地打造成一個生態農場,走觀光農業發展之路。」說起未來規劃,夫妻倆信心十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