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夫妻:打造種養循環生態農場

2020-12-17 騰訊網

本報記者 王琴「這株油茶樹需要澆水,薄膜下土壤都幹了,缺水影響生長。」3月29日,在東坡區金花鄉紅陽村5組,胡凱一邊察看油茶樹的長勢一邊對妻子張銀君說。

綿延起伏的山坡上,一株株油茶樹苗長勢喜人。胡凱和張銀君行走其間,笑容滿面,感受著夢想一步步實現的愉悅。

胡凱和張銀君都是「80後」。2008年從眉山某學校畢業後,兩人一起打拼,做過公司職員,經營過水果批發店,開過洗車場。多番嘗試後,兩人決定流轉土地發展種養業。

兩人的「土地夢」源自父輩的影響。胡凱家是生豬養殖大戶,有經驗且技術過硬,讓他們對養殖業有了較多的了解。此外,兩人在校時學習的專業都與農業有關,發展種養業,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2017年年底,兩人投資200餘萬元,在紅陽村流轉了200餘畝土地,開始打造種養循環的生態農場。

種什麼?怎麼種?又如何發展生豬養殖?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兩人考察了包括山桐子、獼猴桃、中藥材等在內的種植項目,綜合衡量後,決定種植油茶。油茶所榨出的油被稱為「東方橄欖油」,市場前景大,並且病蟲害少,對管理技術要求不高,未來可以有更多精力發展養殖業。

去年年底,兩人從宜賓引進了1.5萬餘株油茶樹苗。3個月後,油茶樹苗紛紛發出了嫩芽。行走在基地,看著一株株迎風飄揚的油茶樹苗,胡凱欣慰地說:「只要捨得吃苦,努力付出總會有收穫!」

在種植油茶樹的同時,養殖場的建設也沒有落下。如今,養殖場的相關手續已經辦完,他們正在籌備電力方面的設施設備,預計年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養殖場建成後,年出欄生豬將達到4000頭。

「我們想創新種養方式,將腳下這200餘畝土地打造成一個生態農場,走觀光農業發展之路。」說起未來規劃,夫妻倆信心十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實現「零排放」生態循環 種養結合打造公園式農場
    坐落於惠山區洛社鎮三鄉岸的星諾農場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將農場隔成了作物區、養豬場和鴿場,在這裡,正進行著一場將畜禽糞汙轉化成有機肥反哺農業並實現「零排放」的生態實驗。說到畜禽養殖,很多人第一印象就兩個字:「髒」和「臭」。不過,沿著幽靜的林間小道步入星諾農場,再走過一方清澈的小湖,眼前出現了成片的桃林與稻田,給人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個公園。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照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杜仲園林、肉雞養殖場)備案報告
    日照市***生態農場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二零XX年十月根據我國農業產業戰略發展布點的準確定位,結合國家農業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的要求,公司決策層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積極深入市場考察調研,反覆比較論證優化,決定利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得天獨厚的區位及資源優勢,建設本次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建設項目。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投融界專訪任光華: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創健康生態農場
    任光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創業者,他的任氏遠成種植家庭農場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村鎮,正式成立於2019年,多年來一直迎合農業綠色有機發展大趨勢,依託古藺縣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探索建立「種植+養殖」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日,他接受了投融界記者的專訪。
  • 八五九「生態種養」促增收
    八五九農場從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補短板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種植結構,通過打造「生態種養」模式,著力在農業生產和經濟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 生態之光照耀農場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5月31日午後,浙江省海鹽縣沈蕩鎮尤甪村三羊農場內,農場主陳小東站在生態稻鰍種養基地的圍網邊,觀察泥鰍的生長狀況。環顧四周,只見田裡種著水稻,水面上飄滿了南湖菱綠色的圓葉片,水底養著泥鰍,微微遊動,水面便蕩起一圈圈漣漪。
  • 鴨綠河農場「稻田綜合種養」生態模式助農增收
    東北網6月26日訊(通訊員 葛豔晶)「去年我家試驗種植的蟹稻效益很可觀,今年我又擴大了蟹稻種養面積,爭取賺更多的錢。」鴨綠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種植戶肖方興奮地說道。近兩年來,鴨綠河農場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創新種養模式。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樣板:生態循環+休閒農業(附案例)
    李安潮發現家鄉的資源特別,適合發展生態農業2014年6月,李安潮毅然放棄他鄉如火如荼的事業選擇了回鄉創業 在經過多方考察後,李安潮看中了水產業發展優勢先後投入資金600萬元,成立了生態循環種植養殖示範基地他具體的做法:在小清流河的中上遊段採取立體種植養殖、循環結合的方式,打造生態循環生物鏈和觀光休閒度假農莊。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魚豬共生,就是將水產養殖和生豬養殖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達到協同共生。生豬的大量排洩物,排入水中後會產生微生物,鰱魚、鱅魚又以水中的微生物為食,「立體」養殖從而讓豬、魚、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這也屬於可持續循環型低碳養殖。農場主朱鴻翔是退伍軍人。
  • 立體種養 農旅結合 峽口鎮「產業美」讓農場變果園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通訊員 危嶽 王俏芬)近日,如果你來到江郎山腳下江山市鑫達家庭農場的馬家柚種植基地,遠遠就能聞見一股淡淡的柚香,只見一棵棵柚子樹上掛著金黃飽滿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
  • 陝西佳縣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
    摘要: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開發果酒、醋飲、濃縮汁等產品,提供精準幫扶指導,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 立體種養 農旅融合——江山鑫達家庭農場變身美麗果園
    近日,筆者前往位於江郎山腳下市鑫達家庭農場的馬家柚種植基地,遠遠就飄來一股淡淡的柚香,只見一棵棵柚子樹上掛著金黃飽滿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近年來,鑫達家庭農場不斷探索「果林+」發展模式,緊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利用地處旅遊景區的優勢,充分開發生態立體種養殖業,結合鄉村休閒旅遊,打造美麗果園,取得了顯著成效。鑫達家庭農場由峽口鎮峽新村村民周立新創辦,在我市和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等地建有馬家柚種苗基地10多個,面積達7000多畝。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力求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打造新型的多層次循環農業生態系統;同時,因地制宜,依託當地生態資源,搭建獨立成熟的單一或多種複合農業模塊的經營方式,充分利用我國地大物博的優勢,既根植於當地生態環境的優質改善,又跨區域調配資源,形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
  • 安徽滁州市定遠縣成海生態農場榮獲2017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安徽滁州市定遠縣成海生態農場榮獲2017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綠色生態獎2017-12-08 16: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定遠縣水務局        瀏覽量: &nbsp&nbsp&nbsp&nbsp近日,全國首屆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論壇暨優質漁米評比活動揭曉,滁州市定遠縣成海生態農場在評比中喜獲
  • 養殖發展新模式——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
    畢竟,目前中國家庭農場面臨資金、土地乃至等多方面的限制。這一政策發布後,家庭農場的發展紅利又將迎來高潮。 什麼是家庭農場? 其實,家庭農場,一個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於種養大戶的升級版。
  • 商丘市首家種養一體化家庭農場3月19日起運營
    3月19日,睢陽區農民趙師弘領到了註冊為「鑫耀家庭農場」的工商營業執照,這是商丘市首家集種、養一體化,加工、服務、銷售「一條龍」的家庭農場。該農場位於睢陽區包公廟鄉,它的運營對我市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
  • ...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吉水縣醪橋鎮80後小夥返鄉創辦生態農場...
    吉水縣醪橋鎮西坑村國富生態農場創辦者劉國富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他,從大都市回到小山村,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侃侃而談,經歷了5年的摸爬滾打,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期間,劉國富又有怎麼樣的經歷?為此,筆者進行了採訪。「16歲那年逃離農村,是因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原始,且收入太低。33歲返回農村老家,是緣於對鄉村生態農業的理解與嚮往。
  • 「村落概念農場」:讓鄉村成為城市的「後花園」
    「村落概念農場」不是景區景點,也不是私有農莊,而是在不改變鄉村性質以及充分保留農民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以「村落」為依託、以「農場」為載體、讓農戶充分參與和受益、集生態與休閒農業為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定位為共享平臺與聯盟組織(全稱:村落概念農場·原鄉原土聯合生態農場)(屬於沒有政府資金投入的民間項目),旨在與政府主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