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癌細胞與免疫系統玩躲貓貓遊戲

2020-12-15 生物谷

2016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癌症免疫療法旨在開發讓人體自己的免疫系統抵抗癌症的技術。有多種可能的原因能夠阻止T細胞識別癌細胞。首先,T細胞的活性受到很多能夠幹擾它們功能的抑制因素的控制,而且讓這些抑制因素失效的療法如今正在很多人類癌症中開展測試。其次,在一些病人體內,免疫系統可能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將癌細胞作為異常細胞加以識別。

當免疫系統攻擊癌症時,腫瘤進行自我修飾(包括DNA修飾)從而逃避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在進行DNA修飾後會產生新抗原(neoantigen)。識別新抗原很可能是人們在臨床上開發T細胞檢查點阻斷和過繼性T細胞療法等癌症免疫療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選擇性地增強T細胞對新抗原識別能力的策略當前正在持續開發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荷蘭癌症研究所和丹麥赫勒福醫院(Herlev Hospital)的研究人員發現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發起的免疫反應,新形成的腫瘤細胞很少含有或甚至沒有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的新抗原。

這就是腫瘤如何逃避免疫檢測的方式。然而,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也能夠學著識別這些新抗原。在此之前,人們並不清楚人腫瘤中被T細胞識別的新抗原庫是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兩名接受過過繼性T細胞治療的IV期黑色素瘤患者體內的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的穩定性和它們識別的新抗原。他們發現這些T細胞識別的新抗原能夠通過基因表達的整體下降或者發生突變的等位基因丟失而在腫瘤細胞群體中選擇性喪失。

顯著的是,T細胞識別的新抗原表達缺失伴隨著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ur-infiltrating lymphocyte)中新的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產生。這些結果證實癌症-T細胞相互作用是動態的,並且支持在治療上誘導廣泛的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有助避免腫瘤產生抵抗力。

這意味著通過採用不同的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患者,應當能夠產生更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6月2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eoantigen landscape dynamics during human melanoma–T cell interactions」。(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Neoantigen landscape dynamics during human melanoma–T cell interactions

Els M. E. Verdegaal, Noel F.C.C. de Miranda, Marten Visser, Tom Harryvan, Marit M. van Buuren, Rikke S. Andersen, Sine R. Hadrup, Caroline E. van der Minne, Remko Schotte, Hergen Spits, John B. A. G. Haanen, Ellen H. W. Kapiteijn, Ton N. Schumacher & Sjoerd H. van der Burg

doi:10.1038/nature18945
PMC:
PMID:

Recognition of neoantigens that are formed as a consequence of DNA damage is likely to form a major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linical activity of cancer immunotherapies such as T cell checkpoint blockade and adoptive T cell therapy8,14,15,19,20,26,27. Therefore, strategies to selectively enhance T cell reactivity against genetically defined neoantigens3,8,12,21,25 are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In mouse models, T cell pressure can sculpt the antigenicity of tumours,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tumours that lack defined mutant antigens17,18. However, whether the T-cell-recognized neoantigen repertoire in human cancers is constant over time is unclear. Here we analyse the stability of neo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and the antigens they recognize in two stage IV melanoma patients treated by adoptive T cell transfer. The T-cell-recognized neoantigens can selectively be lost from the tumour cell population, either by overall reduce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or loss of the mutant allele. Notably, loss of expression of T-cell-recognized neoantigens was accompanied by development of a novel neo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activity within tumou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dynamic nature of cancer–T cell interactions, suggestive of T-cell-mediated neoantigen immunoediting, and argue for the therapeutic induction of broad neo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to avoid tumour resistance.

相關焦點

  • Nature:癌細胞轉移的影響因子
    實驗結果顯示,Versican在引起巨噬細胞活化進而促進癌細胞的轉移的作用上,有某種的相關。提供了未來阻斷癌細胞轉移的可能的方法。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臺灣大學的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一種由癌變的肺上皮細胞產生的蛋白,這種蛋白可以通過刺激炎症細胞的活性增加腫瘤轉移,這解釋了癌細胞如何通過搶奪宿主天然免疫系統中的元件來創造一個炎症微環境,幫助肺癌的擴散,這項發現也許能幫助發展出限制這種最致命的癌症擴散的治療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即將公布在1月1日的Nature雜誌上。
  • 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檢測癌細胞?我們有必要了解癌細胞逃逸機制
    由於每位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抗癌免疫反應,免疫細胞療法必須進行個性化用藥。單個癌細胞在人體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不堪一擊的。為什麼第一個癌細胞出現在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面前不能被及時地發現和剿滅?為什麼一個癌細胞能搖身一變,最後長成一個或幾個癌細胞集群?為什麼癌細胞在人體常常如出入無人之境,且常常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 玩躲貓貓遊戲 AI學會攻防術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OpenAI公司近日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提出,在兒童的「躲貓貓」遊戲中訓練模型,並在數以千萬計的競賽中使它們相互對抗,可導致模型自動發展出類似人類的行為,從而提高智力並改善後續行動的性能。為什麼選擇躲貓貓?該論文的第一作者、OpenAI研究員博文貝克認為,躲貓貓被選為一個有趣的起點,主要是因為其規則很簡單。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
    所以媽媽在家裡跟孩子玩躲貓貓的時候,就不能把難度搞得很大,也不要覺得躲貓貓的重點在於躲,你假裝讓孩子找不到。我們通過兒童觀察發現,母親在跟孩子玩躲貓貓,在轉身走的那一刻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躲貓貓的重點不在於躲,而是在於被發現和被找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每次被母親抓到的那一刻是高興的,看他的表情,他是非常的開心,他是興奮的尖叫著。
  • 《csgo》躲貓貓怎麼玩 躲貓貓玩法攻略詳解
    導 讀 csgo躲貓貓玩法教程 教你如何躲到最後 csgo是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為什麼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原因出乎人意料
    宅在家無所事事,躲貓貓成了女兒最喜歡玩的遊戲。 細想起來,這款遊戲是Mommy陪她玩過的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款遊戲,大概從她出生兩個月開始,Mommy就已經在和她玩躲貓貓的遊戲了。 那時我用雙手捂住臉,然後再突然把手拿開,誇張地對著她說「喵」,每次都能把她逗得手舞足蹈。
  • 為啥寶寶玩「躲貓貓」時,只擋小腦袋?你以為的無聊遊戲並不簡單
    今日問題:你家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嗎?小孩子最喜歡大人陪著一起做遊戲,即使是一些簡單的遊戲,孩子玩起來都會特別高興,家長看著也覺得孩子很可愛。而躲貓貓就是很多小寶寶特別喜歡玩的遊戲,即使是小月齡的寶寶也能跟家長互動起來。
  • Nature:免疫排斥與腫瘤治療
    其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統天生對"異源"的物質具有識別與攻擊的特性,而且在正常狀態下這一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在臨床上,醫生們經常會建議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選擇器官來源時要以配型相同為標準,而且在移植手術之後也需要注射免疫活性抑制劑來降低器官被攻擊的風險。腫瘤則是截然相反的一種現象:對於每個患者來說,腫瘤與體內的正常細胞都是"同源"的,而卻是我們希望去除的"部分"。
  • 恐怖躲貓貓小遊戲:第五人格小程序版上線!3D恐怖躲貓貓遊戲
    每天推薦好玩遊戲!  關注我們,沐沐帶你發現好遊戲!  《恐怖躲貓貓》遊戲小程序好玩嗎?  《恐怖躲貓貓》小遊戲怎麼玩?  怎麼進入《恐怖躲貓貓》?  PS、這是一個沒有贊助商的公眾號,  暫時沒有廣告遊戲,  可以放心的玩哦!  ————————————————————————
  • 「躲貓貓」的作用,被嚴重低估了,這樣玩寶寶更聰明
    剛生完二胎的閨蜜丫丫帶著4個月兒子來工作室玩,我們好久沒見到這麼小的寶寶了,就都圍上去逗他。我用手捂住臉,然後突然又把手拿開,和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逗得小嬰兒咯咯咯地笑。閨蜜感嘆:「小嬰兒就是笑點低!」
  • 《創造與魔法》園林躲貓貓怎麼玩 園林躲貓貓副本分享
    導 讀 創造與魔法園林躲貓貓副本怎麼玩?這個副本的入口在哪裡?
  • 《創造與魔法》園林躲貓貓怎麼玩 園林躲貓貓副本攻略
    導 讀 創造與魔法園林躲貓貓副本怎麼玩?這個副本的入口在哪裡?
  • 慢養良育(總序104):躲貓貓遊戲的雛形
    出生第384天(二)(總序104):躲貓貓遊戲的雛形這幾天她還表現出了比較特別的地方:喜歡在大人吃飯的時候鑽到飯桌底下躲起來。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家人從不同的地方往下看,爸爸的臉從這邊出現,媽媽的臉從那邊出現,有的時候兩張大臉還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現!對此遊戲她樂此不疲。
  • 《女巫來了》:當「躲貓貓」做成遊戲
    眾所周知,對「躲貓貓」遊戲的喜愛,不單單是遊戲簡單好玩,還來源於童年時陪自己一起無憂無慮玩耍的小夥伴。而現在遊戲有了,去哪兒找一起玩的人呢?《女巫來了》所呈現的,大概就是童年時最心嚮往之的「躲貓貓」場景——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這裡沒有苦大仇深的仇恨。
  • 《女巫來了》童年最嚮往的「躲貓貓」遊戲
    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玩過躲貓貓這個遊戲,那麼我們能在線上玩躲貓貓嗎?《女巫來了》這款遊戲的就能做到,這款遊戲所呈現的,大概就是童年時最心嚮往之的「躲貓貓」場景——夢幻般的童話世界。很多玩家對這個遊戲還不是很了解,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感興趣的來看看吧。這裡沒有苦大仇深的仇恨。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隨著孩子開始學步,探索的範圍變得更大,你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對藏物品非常著迷。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到底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動作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孩子喜歡玩「躲貓貓」,玫瑤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探索「物體恆存性」,開始學習用「圖示」解決問題最開始的時候,嬰兒許多動作是沒有目的的,比如說他揮動雙手的時候偶然碰到自己的臉,發現了自己的手並把手指放進口中。
  • 【Science】免疫療法+微生物療法加強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科學家們提出疑問:哪種腸道細菌可以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抵抗癌性腫瘤,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另外,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有效的免疫療法是一種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的癌症療法,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卻無效。這項發現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表明免疫療法與特定的微生物療法相結合可以增強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某些黑色素瘤、膀胱癌和結直腸癌細胞的能力。
  • 慢養良育(總序130):第三版「躲貓貓」遊戲
    出生第552天(一)(總序130):第三版「躲貓貓」遊戲由於她早上起來的比較晚,所以到了睡午覺的時間她一點困意都沒有。今天她特別愛玩躲貓貓遊戲,她管這個遊戲叫「貓貓」。無論在屋裡那個地方,當她想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她會徑直跑到南臥室的窗簾旁,抓住窗簾的一邊,自己轉一圈,用窗簾把自己裹起來。
  • Nature: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交談導致過敏性哮喘
    Kuchroo博士說,「我們的發現有助理解神經系統如何與免疫系統溝通,以及所產生的結果。我們觀察到肺部中的神經元被激活,並且產生將保護性的免疫細胞轉化為促炎性的免疫細胞的分子,從而觸發過敏反應。」Regev說,「為了真正地理解導致過敏症和哮喘產生的謎題,我們需要密切地研究這個謎題的每個拼圖,理解如何將這些拼圖組合成細胞的生態系統。這就是單細胞分析發揮作用的地方。當密切地開展單細胞分析時,你發現你曾經認為非常類似的拼圖其實存在著微妙的但顯著不同的差異。隨後,你就會開始看到每塊拼圖真正地存在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