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檢測癌細胞?我們有必要了解癌細胞逃逸機制

2020-12-22 健康界

癌症是嚴重影響居民健康的疾病,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十幾年來癌症負擔在全球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

在我國,癌症死亡約佔全部死因的1/4,癌症不僅影響個體的健康,也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在電視劇裡,許多患了癌症的角色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頭髮。

這些角色本來頭髮茂密,並沒有脫髮跡象,只是因為化療在幹掉癌細胞的同時,也傷害了身體的正常細胞,頭髮慢慢掉光了,身體也變得差了一些。

那有沒有一種只會殺死癌細胞,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方法呢?


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即把患者的免疫細胞分離出來,應用生物技術在體外對患者自身的T細胞進行篩選和改造,以增強其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滅作用,經過擴增後回輸到患者體內,對腫瘤細胞進行針對性殺傷。

也就是把一部分T細胞「選拔」出來,培養成「特種部隊」,然後再把它們回輸到患者體內,讓他們有目的、「穩狠準」地去消滅癌細胞。

2013年,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大獲成功,在《Science》雜誌年底評選的"本年度10大科學突破"排行榜中,腫瘤免疫治療高居榜首。


免疫細胞療法之六大特徵

1、幾乎對所有部位的腫瘤都有效。

2、專業治療早中晚期,任何復發,擴散轉移的癌細胞。

3、幾乎無副作用,身體負擔極小,安全安心。

4、有持續功能,無化療般的耐藥現象。

5、綜合其他療法,有相輔相成效應。

6、增強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

一.免疫系統與腫瘤的關係?

機體免疫系統具有一個十分完備的監視功能,能精確區分"自己"和"非己",一方面清除細菌、病毒等外來異物,另一方面清除體內衰老的無功能細胞以及發生突變的細胞。


二.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有哪些作用?

免疫治療可全身性殺傷腫瘤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由於是自身的免疫細胞,本身無毒副作用,與放化療聯合應用時除了可抵消部分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外,並可起到增敏作用。


三.免疫治療與傳統治療手段的區別

1、免疫治療主要是調整機體免疫系統而不是腫瘤細胞,因此可用於對各種腫瘤的治療(T細胞淋巴瘤除外),與中醫治療腫瘤的「扶正祛邪」理論異曲同工。

2、由於免疫應答在體內的動態變化,使其在殺瘤功能方面具有多樣性(清除治療誘導的耐受和靜息腫瘤細胞),由此減少了潛在腫瘤耐受的可能性。

3、免疫應答具有記憶特徵,由此可在體內發揮持續殺滅腫瘤活性。


四,為什麼需要免疫治療?

這是由於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率低、術後復發轉移率高、 5年存活率低。即使是早期病變,不少腫瘤仍有較高的轉移率。而放射治療和化療雖對多種晚期惡性腫瘤均有較高的近期有效率, 但對生存期延長效果不滿意(不能去除耐受細胞)。因此,有效的免疫細胞治療聯合手術、放療和化療可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QOL),提高腫瘤治癒率。


五,選擇哪些免疫治療方式最合適?

腫瘤病人體內腫瘤負荷最低時期,是免疫治療最佳時機。免疫治療應參與腫瘤治療的全療程,可與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協同,進行腫瘤綜合治療。

以上是免疫治療的一些基本情況,關於癌症第四療法目前還有很多不夠普及到位的認知誤區,也是很多患者有找到我留言諮詢問到的問題,今天就在這篇文章一一解答。


高活化NK 細胞療法

NK(天然殺手)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屬最原始的免疫細胞,有強大的殺傷力,是人體內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它不需要經過任何抗原識別反應就可以主動出擊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直接與癌細胞結合消滅。

據了解,一般健康人每天都會產生3000至6000個癌細胞,體內的防禦系統NK細胞會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剿滅它們。

跟一般健康人相比,癌症患者體內的NK 細胞活性均明顯降低。因此增加其數量,增強其活性以直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恢復體內原有的入侵防禦功能。

首先,從出國看病患者體內提取可直接殺滅癌細胞的NK細胞,在體外進行14天的增殖激活後回輸患者體內進行治療。被注入體內的NK細胞馬上隨著血液循環被送到各器官,展開一連串攻擊行動剿滅所有潛伏在體內的癌細胞,有效地減低擴散到其他器官及復發的可能性。

它無標準療法般的毒副作用不傷害患者,但卻可提高患者體內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安全性極高。


免疫療法促進免疫細胞的擴增和分化

免疫細胞被癌抗原激活後,在進入癌病灶部位之前或之後會增殖。在增殖期間,他們需要額外的信號去維持並且進一步擴增,使其成為真正的效應免疫細胞。使原先「漏洞百出」的免疫系統開始慢慢恢復為平衡,甚至出現癌腫瘤共生共存現象也是來源於此。由於每位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抗癌免疫反應,免疫細胞療法必須進行個性化用藥。

單個癌細胞在人體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不堪一擊的。為什麼第一個癌細胞出現在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面前不能被及時地發現和剿滅?為什麼一個癌細胞能搖身一變,最後長成一個或幾個癌細胞集群?為什麼癌細胞在人體常常如出入無人之境,且常常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儘管人體內具有強大的免疫監視功能,但仍難以阻止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因為癌細胞也可通過多種機制逃避人體的免疫攻擊。在癌症生長的早期,由於癌細胞數量少,不足以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免疫應答。待癌病灶生長到一定程度,形成癌細胞集團時,癌抗原編碼基因又發生突變,可幹擾人體免疫識別過程,使癌細胞得以漏逸,這種現象稱為癌細胞的逃逸。


免疫系統的自我檢查與平衡

雖然免疫系統的多樣性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感染或癌細胞的侵襲,但如果免疫系統失去控制,對我們體內的任何變化都做出反應,我們也會面臨被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的巨大風險。為了避免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一組檢查點分子被放置在各個關鍵節點,用來檢查和平衡免疫反應。

免疫細胞活化是指免疫細胞增多,產生影響靶細胞命運的分子。激活免疫細胞也並非易事,只有特定的抗原才能觸發免疫細胞的受體,這些特定的抗原就像用來啟動汽車引擎的特定鑰匙一樣。單靠抗原刺激通常無法充分激活T細胞,就像汽車只是在發動機打開時不能跑得很快一樣。為了使汽車跑得更快,我們需要踩下加速踏板以便給發動機注入更多的汽油。 

免疫細胞的加速器成為共刺激信號。免疫細胞需要共刺激信號才能充分被激活。為了安全,我們還需要一個剎車系統來控制汽車的速度或運動。免疫細胞上的制動系統稱為免疫檢查點分子。開車時,為了能順利、安全地到達目的地,我們需要根據周圍的情況使用油門和腳剎來控制速度。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為了能高效地清除感染細胞或癌細胞,免疫細胞需要持續接收共刺激信號和檢查點信號並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免疫反應的強度,做到清除有害細胞但不殺傷自身正常細胞。


一個癌細胞能發展成千軍萬馬,誠然因素非常多,但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功能最為重要!對此,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癌細胞的逃逸機制。

1、癌細胞的抗原性弱及抗原調變

大多數癌細胞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誘發有效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另外,人體對腫瘤抗原的免疫應答導致癌細胞表面抗原減少或丟失,從而癌細胞不被免疫系統識別,得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擊,這種現象稱為「抗原調變」。打一個比方,如果說癌症是一個全國通緝犯罪團夥,那這個團夥極其隱蔽,它們把甄別它們好壞的「身份證」——癌細胞抗原丟失或隱藏起來,導致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覺察不到,發現不了它們,因此人體無從打擊它們。

 

2、癌細胞表面「抗原覆蓋」或被封閉

正常細胞和癌細胞表面抗原是有差異的,人體免疫系統時刻根據這些差異在進行甄別、消滅非正常細胞。癌細胞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將自己有別於正常細胞的表面抗原覆蓋起來,稱為抗原覆蓋。

所謂「抗原覆蓋」是指癌細胞表面抗原可能被某些物質所覆蓋,如癌細胞可表達高水平的唾液粘多糖或表達腫瘤激活的凝聚系統,這兩種成分均可覆蓋癌抗原,因而不能被人體淋巴細胞所識別,因此不能有效地被殺傷癌細胞。

 

另外,癌細胞還可激活凝血系統,導致纖維蛋白的產生,隱身於纖維繭中「作繭自保」;抗腫瘤抗體與癌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但未能激發免疫應答,反而對癌細胞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即通常所說的「封閉抗體」。癌抗原也可以經過糖基化等方式隱藏,這一過程稱為抗原遮蔽。

3、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分子表達異常

在多數癌症中,MHC-I類分子表達明顯減少或丟失,致使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對腫瘤細胞上的抗原不能識別,由於腫瘤細胞缺乏激發人體免疫系統所必需的成分,特別是那些維持某種腫瘤惡性表型癌細胞特異抗原的缺乏,從而癌細胞得以逃避人體的免疫攻擊。 

4、癌細胞抗原加工途徑缺陷或改變

癌細胞抗原加工能力的下調,不能將特異性抗原提呈給人體T細胞可能是其逃避免疫監視機制之一。

5、粘附分子及協同刺激分子的缺乏

粘附分子在癌細胞逃逸免疫攻擊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某些粘附分子表達異常可使癌細胞逃避T細胞的免疫監視。

6、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或激活免疫抑制細胞

研究發現,某些癌細胞能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白細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PGE2)等,能抑制人體對癌細胞的殺傷。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敲掉癌細胞19069個基因,發現大量免疫逃逸基因,它們之間...
    這項研究得到的數據不僅讓我們對癌細胞的免疫逃逸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還發現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免疫逃逸基因相互作用(先賣個關子,後文講)。不過學界對免疫治療的熱情依舊,因為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也就是說腫瘤還有很多免疫逃逸手段等著科學家去發現,去攻克。雖然已經有一些圍繞患者的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2-4],但是這些研究僅限於檢測經常發生的基因變異。
  • Nat Cancer:揭示癌細胞如何產生PD-L1實現免疫逃逸!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針對癌細胞表面一種名為"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蛋白質的免疫治療藥物已迅速成為治療多種癌症的主要手段,通常效果顯著。但確切地說,癌細胞是如何激活這種蛋白質的還不完全清楚。
  • 狡猾的癌細胞,是如何給自己披上「隱形外衣」的?
    癌症是眾病之王,在與癌細胞的長期鬥智鬥勇中,人類逐漸看清了這個「敵人」的狡猾之處。癌細胞可以通過高表達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來結合免疫T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 (PD-1)受體,導致T細胞減少增殖或失去活性,從而失去識別和打擊腫瘤細胞的能力。藉此,癌細胞躲過了免疫攻擊,肆無忌憚地瘋長。近年來,免疫療法的問世為癌症治療帶來了革命性巨變。
  • 癌細胞為什麼能「殺人」?人死了癌細胞是不是也沒了?
    平時我們也許就聽過這樣的說法,蜜蜂蟄了人後,自己就會死去,其實癌細胞也一樣,癌症發展到最後,癌細胞會隨著人類一起死亡,我們身體的癌細胞為什麼這麼傻?非要和人類同歸於盡呢?如果癌細胞有思維意識,會說話,很多人都會很想問問它為什麼?
  • Nature:癌細胞與免疫系統玩躲貓貓遊戲
    2016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癌症免疫療法旨在開發讓人體自己的免疫系統抵抗癌症的技術。有多種可能的原因能夠阻止T細胞識別癌細胞。其次,在一些病人體內,免疫系統可能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將癌細胞作為異常細胞加以識別。當免疫系統攻擊癌症時,腫瘤進行自我修飾(包括DNA修飾)從而逃避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在進行DNA修飾後會產生新抗原(neoantigen)。識別新抗原很可能是人們在臨床上開發T細胞檢查點阻斷和過繼性T細胞療法等癌症免疫療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選擇性地增強T細胞對新抗原識別能力的策略當前正在持續開發中。
  • 有了癌細胞就會得癌症嗎?盤點一下,哪些人易受癌症青睞
    癌細胞是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是否可以理解成有了癌細胞就會患癌症。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確實都有癌細胞。但這句話又該怎麼科學的解釋一下呢?難道人人都會得癌症?癌細胞是怎麼被咱給激發出來的?怎樣才能不把它們招出來?
  • 【Science】免疫療法+微生物療法加強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儘管免疫療法在治療腫瘤上有重要突破,但腫瘤致病機理、患者個體的差異性和環境因素等都會影響最終治療效果。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生態也是影響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幾種腸道細菌與檢查點阻斷免疫療法的功效增強相關,但微生物組增強抗腫瘤免疫力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 為什麼癌細胞能無限繁殖?到底能不能徹底殺死?
    癌細胞也是我們人體的一種細胞,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絕對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的周期,人的生長需要它。但是當它變異的時候。就是是產生癌症的病源,也就是說,它是由正產的細胞轉化而來,由於物理、化學、病毒等致癌因子導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而轉變為癌細胞!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有無限增殖、可轉化和易轉移三大特點。為什麼癌細胞能無限繁殖?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無限增殖,成為「不死」的永生細胞。
  •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如何保衛人類健康?
    我想很少有人會認真去讀一本關於免疫系統的書,但是我在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會覺得,哇,好慶幸,能夠對自己的免疫系統有這樣深入的了解。這真的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在人類很早以前,所有人看待病症的時候,都會認為有可能是神降下來的災殃,後來提出說,有四種不同的體液決定著我們身體的疾病。當然中醫也有很多自己的說法。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而休眠癌細胞的重新激活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元兇。「我們知道的是,癌症復發可能是因為一些癌細胞逃過了之前的治療,並隱藏在我們的身體中,」 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 Michela Perego 說,「不幸的是,對於這些癌細胞是何時、如何從休眠狀態下被重新喚醒的問題,我們還知之甚少。」
  • 氫氣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巨噬細胞相關
    不過抗癌症作用的免疫細胞有許多,巨噬細胞只是其中一類,這應該不是故事的全部。 以上為氫思語對氫氣抗癌症研究的點評和看法,歡迎學術探討。 摘要:目的:探究氫氣聯合巨噬細胞對乳腺癌細胞生長的影響及其機制。
  • 長崎大學準教授北裏海雄談癌症免疫治療—新聞—科學網
    之所以說它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是因為相對傳統化療及靶向治療,其本質區別是針對免疫細胞,而不是癌細胞。這類新型療法通過激活或改造人體免疫系統抗腫瘤的免疫力,使之成為攻擊癌細胞的武器。在人體免疫系統中,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是保衛健康的重要「衛士」,具有識別「敵」「我」的能力,也是抗腫瘤的「主力軍」。當T細胞識別出基因突變的癌細胞後,就會對其發起攻擊。然而,癌細胞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免疫逃逸,即給自己戴上「面具」,躲過T細胞的識別及攻擊。
  • 爆開的微氣泡可以定向撕裂癌細胞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微小氣泡也能是一種有效的新型癌症治療方式。該研究將氣泡與超聲波結合,用以對癌細胞實施定向爆破。圖自newatlas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多項研究項目展示了超聲波在抗癌方面的作用,無論是幫助藥物穿過血腦屏障,還是加熱破壞前列腺癌組織,亦或是選擇性地避開健康細胞、殺死癌細胞,超聲波都表現出了令人興奮的成效。
  • 為什麼我們要減肥?科學家證實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且由於 CD8+ T 細胞是免疫療法中的「主要武器」,可以激活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正常飲食的動物相比,高脂肪飲食的動物腫瘤生長得更快,但這只是發生在具有免疫原性的腫瘤中,這些腫瘤可能含有大量免疫細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更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實驗表明,與飲食相關的腫瘤生長差異特別依賴於 CD8+ T 細胞的活性。但是,如果在實驗中消除小鼠體內的 CD8+ T 細胞後,飲食就對腫瘤生長沒有影響。
  • 每個人都有癌細胞?酸性體質易患癌?關於癌症的謠言,別再傳了
    謠言三:只要免疫系統強大就不會患癌症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殺傷、殺死異常細胞的功能,當然也包括癌細胞這種異常的細胞。因此,很多人以為,只要免疫系統功能強大,就能及時殺死癌細胞。但實際上,癌細胞是一種特別狡猾的細胞。如果人體感染病毒或細菌,細胞就會發出危險信號,使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但有些癌細胞卻不會這樣。
  • 癌細胞「綁架」神經元幫自己壯大,科學家破譯癌細胞分子機制 |...
    而miR-34a是關鍵的成分,如果有它存在,能夠阻斷神經元增殖,使神經元保持當前狀態。論文的作者之一,醫學博士George Calin表示;論文首次將神經元參與腫瘤生成的機制展現出來,這是一個新的癌症標誌。治療方法這一發現也啟發了癌症的治療方式。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肺癌手術後,不想癌細胞「回頭」,提醒:4件事不能放鬆警惕
    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最終五年生存率也受到影響。所以在肺癌手術後,並不是永絕後患,如果不想癌細胞「回頭」,出現復發和轉移,提醒肺癌患者,有4件事不能放鬆警惕,做好術後護理,療效更好。而且通過定期複查也能夠更好地了解肺部恢復的狀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決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方式。更及時地了解病情。
  • 轉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癌細胞擴散,文章裡有妙招
    癌症之所以可怕,就是因為癌細胞會發生轉移,全球每年大約有800萬左右的人死於癌症,其中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轉移導致的。 所以轉移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害怕聽到的詞。那麼癌細胞為什麼這麼容易發生轉移呢?那麼患者要如何有效預防癌細胞的擴散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說一說。
  • 科普:有癌細胞就是患癌嗎? - 全民保健 - 中國好軍醫
    有癌細胞≠患癌有不少體檢者拿著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找張華主任諮詢:「我的腫瘤標誌物檢查數值為何不是『零』?是不是說明我體內有癌呢?」。張華解答說,我們人體每天大約產生一萬個癌細胞,所以幾乎所有的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都不會是「零」,有一個正常範圍,只要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是正常的。體內有癌細胞,不意味著就會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