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歷經了多個階段,在高等教育初始時,我國其實是仿照英美等西方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了高等院校。在1952年院系大調整之後,我國又建立了仿照蘇聯式的蘇式高等教育體系,不過後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蘇式教育逐漸失落,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實際上是,蘇式教育和傳統中國教育與西方高等教育交融的一種狀態。
在模仿蘇聯式的教育階段,我國將很多高校分成了單科性的高校,興建了很多工學院,像「四大工學院」都是在那個年代產生的。
不過當時最著名的工科院校其實並不是四大工學院。而是臨近蘇聯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那個年代排名前四的沒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最好的四所大學,其實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最好的四所大學毫無疑問問,而中國人民大學之所以在那個年代比較突出,是因為它根正苗紅,源自於陝北公學,在計劃經濟自然得到重視。哈爾濱工業大學由於臨近蘇聯得到了大量的援助,而且有著優良的傳統,再加上規矩嚴格,很快成為了一所偉大的高校。
但遺憾的是,近幾年隨著東北經濟的沒落,再加上哈爾濱實在是太偏北了,原本的地理位置優勢變成了地理劣勢,錄取分數線連年下降,雖然在實力上依舊雄厚,但是在錄取分數線上卻節節下滑。目前甚至在一些省份排到了30,要知道985高校也不過30多所,這個錄取分數線已經算是985高校的中下段了。
與此同時,一些地理位置優越的985高校順勢崛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同濟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有一定歷史積澱,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卻完全是一所年輕的高校,這所目前隸屬於工信部的高校,成立於1952年,也算是52年院系大調整的產物。
雖然非常年輕,但是發展勢頭極為迅速,目前在錄取分數線上已經能夠和同濟南開等老牌名校抗衡,組成「航開濟」集團,甚至近幾年已經開始超越南開和同濟。也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京城四校改成為京城五校。那麼一個老牌名校和一個崛起新星,你會選擇哪一個?雖然很多人會選擇到排名要,但錄取分數線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
由此可見,一個高校的地理位置,對於高校的發展,絕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麼那些地理位置劣勢的高校又該走向何方?哈工大在深圳建校區第三年錄取分數線便超過本部,或許是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