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進對話何剛:巴菲特投資觀真知or偽善

2020-12-11 陳思進

2020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導致的黑天鵝事件也不斷發生,巴菲特的投資也風光不再,他的財富大幅縮水,所以很多人說,巴菲特時代是不是需要被重新審視。6月30日,我參加了百度APP百家號《超級對線》直播欄目,和《財經》雜誌主編何剛老師一起探討股神巴菲特的投資觀。

01股神巴菲特需要重新審視麼?普通人是不是永遠不能賺大錢?

主持人:陳老師的觀點是巴菲特沒有什麼特點,凡是搞金融的那點道理都懂的,他之所以賺這麼多錢,主要因為他有一些內幕消息以及他投資了很多媒體,能夠控制媒體對他的報導;何剛老師的觀點,巴菲特的這套投資理論還是有它一定道理的,整體來說如果堅持去遵守的話,普通人是可以跑贏大盤的,但是不能讓你掙到大錢,我們今天共同探討一下這個話題,有請陳老師您先開始。

陳思進:我首先要說的是,剛才主播說的跟我原來的意思稍微有點不一樣,巴菲特大家都稱他為股神,其實是不存在神的,他所做的所有的華爾街人都在做,主要就是三點,信用、槓桿、分控。巴菲特在信用這塊是做得最好的,有了信用大家就都相信他,把錢放到那兒,他就開始做玩大家的錢,然後越做越大,包括他的槓桿、分控,接下來我都會談。所以並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他也不是神,他只是首先站在了信息的金字塔上面。事實上這個世界誰站在信息的金字塔之上,誰就能夠崛起最大的財富,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我不是詆毀他,我就是把事實講出來。

何剛:巴菲特確實是我個人非常關注的一個金融投資的大神嘛,說他是股神確實也有它的道理,因為我們站在外部跟陳老師作為華爾街圈內人士不一樣,我只能從媒體角度來看,比如說在中國人比較了解的一些投資大師,或者投資界知名人士裡邊,巴菲特和索羅斯相比,我覺得索羅斯更像是市場的阻擊手,他投機的氛圍,不擇手段的去做,比如說在外匯市場、在當年的英國、在後來香港、泰國都頻頻出手大輸大贏,很刺激,但是這個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安全造成巨大影響和損壞的,相對而言巴菲特是一個認真選股,長期持有,並且獲得比較好收益這樣一個投資人,他的公司應該說很引人關注,我的同事曾經多次去他們奧馬哈小城參加他們股東大會,也採訪過他和蒙格(音),跟他有直接的交流。

我個人覺得中國是一個散戶在資本市場佔絕大多數,我們1億多絕大部分都是個人投資者,對於只盯著股市行情聽消息買股票的個人投資者來講,學一學巴菲特,聽一聽他的思維和投資方法對我們有好處,我們一會兒可以分析,巴菲特成長關鍵的時段恰恰是華爾街市場從投機走向相對來講講一點點投資,從債券投資為主轉向股票投資也作為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過程,所以美國資本市場尤其股市投資很多彎路我們過去30年也走過,可能未來還有更多彎路要走,但是學一學巴菲特還是會少走很多彎路,至少能夠讓大家不至於賠的底掉,有一個笑話,10年前買的股票現在基本上很多人的錢已經找不著了,究竟我們可不可以學習巴菲特,在中國股市用類似的方式選到好的公司,我個人覺得是可以的,當然我不是做股票推薦的,我們用經驗方法來看,巴菲特思路在中國股市是不是可以做部分的借鑑,我的結論是可以的。

陳思進:是這樣的,我是部分同意何老師的說法,我把巴菲特分成兩面的。

他一面公開所說的那些話,對媒體和對廣大股民所說的話都是非常正確的,什麼價值投資什麼都是對的,他事實上也是希望廣大股民按照他的說法去做,普通散戶按照他的說法去做,但是他自己事實上除了那幾支股是白仁厚以外,絕大部分索羅斯玩什麼他也玩什麼,只是媒體沒有渲染,媒體渲染的是他另外那一塊,白仁厚價值投資的那一塊,至於做延伸證券都做,順便談到索羅斯他在媒體上負面東西比他多一點,但是在金融市場上無論做多無論做空,只要合法合規沒有對錯,因為任何一筆交易就是做多和做空的博弈,買的人就是做東嘛,任何一筆交易,總要有一個人買一個人賣嘛,要不然市場就沒人玩了嘛,索羅斯的做空是大家渲染的,好像聽上去很惡意,實際上只要合法就無所謂惡意,而且他是金融市場的啄木鳥,他是看到有問題的才做空,不是做空了之後才有問題,這個金融市場上不會有做空的人做壞的,是它本身產生了問題,人家看到了機會,他去做空的。

所以這個兩面,我再稍微簡單的歸納一下,巴菲特說給普通散戶的那些話都非常正確,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他還說了很多很高大上的話和很正能量的話,永遠不要做空自己的祖國,非常正能量,但是在金融市場上只要合法合規無論做多,無論做空都是無可厚非的,金融市場就是為了賺錢,就是一個目的。

何剛:首先我認同,在一個法制相對比較完善的市場,只要依法合規,做多做空都不值得指責,這是對的。而且實際上在我們媒體的合作當中,比如說我個人非常喜歡道瓊旗下的巴倫周刊,它類似於美國市場周刊的意思,做投資標地的推薦,他永遠推薦什麼應該買進,什麼有風險,他看到波音跌到80%的時候,他反而說波音可以買進了,好像有點滅絕人性,怎麼不關心這些火熱的生動事跡,他很冷靜看投資機會和投資風險。

所以從這點上講我認同,但是為什麼索羅斯引起那麼大的反感,而巴菲特能夠樹立一個更好的形象,他們倆都不缺錢,如果他們倆都想樹立一個,我們說要做個人更好形象的塑造,都有辦法的,索羅斯也非常慷慨,捐贈支持很多的研究項目,也包括支持媒體,但是為什麼他們倆得到了截然相反的一個評價,我指從公眾和媒體形象來講。

顯然索羅斯的有一些做法,他在觸動人心當中一些有爭議的點,而巴菲特所倡導的一些行為和理念他引起了更大的共鳴,比如說陳老師提到了,巴菲特作為一個投資組合,不可能只是只有股票,他會有各種的固定收益、對衝等等各種資產,一定包括了衍生品和各種另類投資和其他的東西,但是人們還是願意看到。

比如說巴菲特經常拿來舉例子,他為了樹立形象不斷強調的,他愛喝可口可樂,我記得十年前被他給蠱惑,我在北京到處找哪賣櫻桃可樂,因為中國的可口可樂公司不生產櫻桃可樂,挺好喝的,我們就看這一家公司,他確實比較長期的持有可口可樂公司,理由非常簡單,美國人愛喝碳酸飲料,只要美國的人在,這個國家在,可口可樂就是跟國家共進退的,所以他買進長期持有,並且獲得穩定收益來講,他的思路是非常借鑑的,如果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可以跟著巴菲特學,就用這麼一種傻瓜被動的方式,在過去二十年,甚至過去五十年,這個人投資一定是跑贏大市的,反過來講想去學索羅斯做對衝,一般的個人投資者沒法學,我也曾經在股市上做一段時間,我發現我完全是一個汪洋大海無底洞的事情,但是如果按照巴菲特的一些思路去選擇所謂的白馬股、價值股,長期具有投資價值的無論在美國市場、香港市場,還是在咱們滬深的A股市場,確實有這樣一些公司是長期增長的,所以我個人覺得確實存在陳老師說的公開和私下的,媒體形象和真實市場作為,包括做多做空道德上不應該有所謂的指責,但是我要說的是,我站在公眾和普通視角來看,我覺得巴菲特可學的東西也許比索羅斯會多一些,可操作性可能還挺強的,我說完了。

02瑞幸咖啡暴雷,買了股票的普通人應該怎麼辦?

主持人:何老師,我想問您一下,那些愛喝瑞幸咖啡的人,他們買了怎麼辦呢?

何剛:首先中國大陸投資人沒機會買到瑞幸股票,我們多數人沒有機會能夠做瑞幸股票投資,但是假如說你可以在美國市場買到的,究竟買瑞幸是符合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路,還是買星巴克更符合價值投資思路,我只能說如果引用陳老師說的話,你是一個華人或者是一個中國人你有美國股市的帳戶,你說基於愛國的角度我堅決抵制星巴克,我就買瑞幸,我只能說真是不好意思,但是如果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顯然瑞幸咖啡的估值不如星巴克更合理,我還是更傾向於選星巴克。第二,我有可能星巴克買一點,我確實作為中國人看到瑞幸飛速增長,股價很好,我也買一點點,但是以星巴克為主,瑞幸為輔。如果說在咖啡股,在美國有太多優質的咖啡股票了,比如說有一隻叫做綠山,很多辦公室都用,它是一個美國式膠囊咖啡的東西,所以我們繼續來說的話,愛國是一個路徑,比如說你在美國要買網際網路股票,你是買阿里巴巴呢,還是買亞馬遜呢,你買比亞迪,還是買美國的特斯拉呢,回到了基本面分析、成長性分析,從基本面成長性兩個角度來看,究竟誰更值得買進,我們可以詳細的討論。

陳思進:我再回到何老師之前講的在瑞幸咖啡之前講的觀點,他說為什麼巴菲特好像在媒體上的形象很正面,索羅斯在媒體上的形象不正面,而且索羅斯他完全有能力像巴菲特一樣打造他的形象,實際上這恰恰是他們倆都希望得到的效果。

因為索羅斯他是做對衝基金的,他就是大起大落,看準機會做空的,普通老百姓跟不了他,普通老百姓甚至不知道他怎麼玩,而且他真正做局的時候,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的,像他當年有個最經典的案例他做空香港港幣,表面上人都知道,但是他做不空港幣,因為香港背後有大中國,在跟中國的央行做對賭那是不可能贏的。

另外一個地方他在反串對衝,後來媒體上你所看到的渲染的他是做多港幣他虧了,實際上他在做多恆指上他賺了,因為他做空當年英鎊賺了十個億,他做空泰銖都贏了,都是他所營造的形象,他要是跟他的人不是普通的散戶,而是像他一樣的大對衝基金,動輒有上百億,幾千億,他一個人是不行的,一支基金是不行的,通常都是幾支大的基金,跟他在一塊形成那種勢能,而且他玩的時候你不知道的,他做局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有的時候唱多是為了做空,有的時候唱空是為了做空多,所以他在媒體上不可能跟媒體講實話的,媒體得不到他任何實話。因為這個像做局,你知道了,他就做不成了,所以他的形象是負面的。那麼巴菲特是什麼道理,他上萬億的基金,或者他剛開始打造的這麼一個形象。

我前兩天說到,他是嶽不群那樣的形象,非常正面的形象,讓普通的散戶跟著他,跟隨他,夯實他的基礎,普通散戶是他的基礎,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中石油,大家中國散戶對中石油都是刻骨銘心的,巴菲特進去的時候最初的時候是幾毛錢,最高也不超過一塊三,他進去了以後大肆選擇,大家都知道中石油又是央企,又是大國企,沒有理由虧本的,沒有理由不好的,怎麼都是應該好的,大家散戶都跟進,然後到了48塊,實際上巴菲特最早在16塊的時候就拋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最後一筆36塊錢拋的,他不可能等到48塊。像李嘉誠說過,他撤出中國樓市的時候,是2013年,那個時候大家都很震驚,因為他那麼大的盤,他不可能到現在才撤,現在撤就撤不出去了,道理也是一樣的,巴菲特的道理他在中石油賺了48億,這個數據我回憶好像是,一筆就賺48億,但是迄今還有幾百萬的中國散戶就永遠套在那個地方。

很多人有這個記憶的,我只是舉一個例子,我不是否定,這個非常正常,我只是從媒體形象的角度他就要夯實他這個廣大散戶夯實這個基礎,所以為什麼他是正面的形象,為什麼索羅斯是負面形象,因為他不講真話,所以就是負面形象,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們希望打造的,因為索羅斯他看不上散戶,跟他沒有關係,他們玩的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我們平時看到的是三維的,加上一個時間是四維時空,他量子基金,為什麼要叫量子基金,他已經到了六維,十維,11維去了,跟我們不是一個維度的,我就先點到為止。

何剛:陳老師講的很有意思,我個人覺得陳老師講的,他提出了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比如說索羅斯的對衝,他一定是在各方面去做這種平衡和風險的規避,不可能說是簡單的往一個方向去賭,因為當時他一個港幣做不掉,因為中國堅定的捍衛港幣,中國人民銀行出面捍衛,包括當時的朱鎔基總理打氣,堅決捍衛港幣,我們也反過來說,因為港幣是在美元直接聯繫匯率,只要美元匯率不暴跌,港幣沒有理由自己單獨報跌,但是亞洲地區的經濟公司是受到嚴重的影響,因為金融危機,所以股市往下走是必然的,所以他最終通過做空恆指賺到錢,這是一個挺聰明的方式。

但是剛才陳老師講的裡邊稍微有一點點,感覺太陰謀論了一點,不好意思,你比如說索羅斯這個人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因為他是叫做匈牙利的移民猶太人,受到迫害在二戰期間先到英國再到了美國,他其實是一個異國他鄉的一個移民,但是在這過程當中到了美國之後懷著對自由世界這樣一種感激,同時對於曾經遭受的納粹包括歐洲控制的恐懼,所以索羅斯這個人他的政治理念和哲學上一些主張是挺明顯的,比如主張開放社會,主張所謂的相對更加自由的人的解放等等,所以他贊助了很多這方面的事情,實際上他在一些關鍵人脈資源和網絡上下的功夫其實是非常多的,在中國改革開放早期,我們智庫拿到的錢就是通過他拿到的支持,像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他以各種方式支持這些向市場經濟改革的國家,所以他也在努力做他的人脈。

另外,2010年的時候,我們當時去華爾街採訪他,也跟他聊,我個人覺得實際上他對於監管的關注,對於市場開放的機會,他其實是非常在意的,他一直在尋找一些大的有效的投資機會,包括中國有時候對他一些排斥,但是他也在想方設法去化解中國監管部門對他的敵意,爭取有一些對接的合作機制。

再一個就是巴菲特中石油的故事,我記得是2007年,上一輪超級大牛市的時候中石油上市,最高的股價好像是48元,當時我的一個親戚想買,我還建議人家買了,但是我建議他買的時候不是因為巴菲特買了,我覺得陳老師誇大了巴菲特的影響力,他對某些機構投資者有一定的幫助和背書,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個人,為什麼買中石油,因為恰恰是違背了我們剛才說的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那個時候的中石油,我們回去復盤,仔細從公司基本面來算,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算,中石油無論如何不值48元,為什麼大家還買呢?

如果老股民應該知道,當年有一個公司叫中國神華挖煤的,上市60幾塊錢上市,大家覺得怎麼可能呢,太貴了,但是上市之後一個星期連續漲停,但是眼看著從60多奔到了100塊錢,一周50%的收益,然後這些股民們開始忽悠了,你看超大型國企壟斷型資源,長期經濟增長的優質股票,其實是在忽悠大家,中石油說,這家公司未來是中國有多大,中國的汽車行業有多大,又是壟斷的三大石油公司的龍頭之一,又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都被蠱惑了。我一個親戚要買的時候,我說你看神華能夠從69到90多,也許中石油別的不說,你抓一個也是有機會的,然後進去了,進去之後發現一跌再跌,那次是對大家一個集體的教育,48被套住了,人們等待的是人們呢,我等待解套的時候再出來。

聰明的投資人怎麼做,我知道我這個投資判斷錯了,48進去了有問題,40塊錢我堅決斬倉,我不要了,我賠20%,但是我保住80%的成本,凡是這樣做的人你有很多機會未來把這20%要賺回來,但是中國股民有一個奇怪的心態,我一定要等著解套,有人今天還持有48塊錢買進的中國石油的股票,中國石油的股價現在是4塊錢,48塊錢被套住的人,40塊錢堅決斬倉走的人沒有問題,你說我一定要等到解放的那一天,不解放我堅決不賣,這不是價值投資,這是死心眼,凡是這樣買賣股票的人不賠死才怪。

我們不要高估巴菲特在中國的影響,巴菲特確實買過中國的一家公司,還買過大連的一家公司,他要證明一個特點,不熟不做嘛,他最了解的是可口可樂,我們可以順便說,怎麼學習巴菲特,中國沒有一家公司叫可口可樂,中國人也不喝碳酸飲料,但是中國人喝什麼,中國人最喜歡喝什麼,中國人最喜歡喝酒啊,我們如果活學活用巴菲特買賣可口可樂的思路,十年前,五年前,哪怕一年前,你買那個最炫耀的大家酒公司,或者排名第二的酒公司,甚至今年疫情之間買的一家酒公司都很好啊,這就是價值投資,非常典型清晰的,始終在盈利,一個月前幾個朋友聊天,說到我曾經參加過的一個工作,12年前我在經濟觀察報底下一個投資者報,當時模仿巴倫周刊的思路進行分析,說選了值得10年以上長期持有的公司,第一個就是貴州茅臺,那個時候23塊錢,然後我們跟幾個老同事,把那張老報紙找出來,2009年,11年前,我們看到真如恍如隔世,今天股價1450塊錢,你如果十年前堅持持有貴州茅臺,那個時候你投入23萬,現在是1450萬,那個時候投入兩萬三,現在是145萬,這就是巴菲特投資最簡單的例子,我不是推薦貴州茅臺,其實在中國的巴菲特那套思路在任何股票市場都有可能去做嘗試的。

03金錢本身就是帶著原罪

主持人:陳老師上次跟我說,我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凡是賺錢賺到很大很大錢的,就是玩金融的這些人都不能說是善良的人,金錢本身就是帶著原罪的,您可以講一下。

陳思進:何老師剛才說的很好,我有三點要稍微說明一下。

第一,何老師說巴菲特好像在國內影響力沒有那麼大,因為我在國外,那個年代就是2007年買中石油,中概股也是比較興起,很多人想去投資中國,因為我們是2001年進入世貿組織的嘛,那個時候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了,2007年有個大牛市,海外都把眼光放到中國,我在華爾街一談到當年,一談到中國幾個股票當中,巴菲特買中石油幾乎一談到就拿他做例子,巴菲特也投資了,因為何老師在國內,巴菲特對國內的股民影響並不大,但是在海外,包括在香港很多買中石油股市通過香港買的,具體怎麼買我忘了,還沒有所謂的華爾街上市,到香港來買,他確實是對海外的普通散戶想投資中國,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海外的媒體非常渲染這個事情,巴菲特投了什麼什麼股,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何老師說得很好,講了很多故事,比如我十年前買什麼現在多少,這個我有不同的意見,這些都是故事,因為你是知道了現在的情況,所以你再推算,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打個比方,你如果真正在金融市場上哪個東西更賺錢,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比特幣剛開始是免費送的,我當年收到十個比特幣,是送的,從0開始,最高漲到兩萬一千美元,但是這些都是故事,千斤難買早知道,即使何老師說的很好,茅臺酒是很好的,可樂是很好的,但是每一次的同時都有很多類似的股票,比如茅臺在中國也有五糧液,或者有其他的,在美國除了可口,還有百事可樂,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我們現在是看到了,因為我們已經過來了,等於這個時間已經過到這兒了,所以我們知道。

但是有的時候講故事,實際上都是倖存者偏差,因為金融市場上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都是一些成功的故事,像為什麼自古紅顏多薄命,但是醜的人就不薄命了嗎,因為大家看的都是漂亮的人,大家去關注他,像電影明星,為什麼說電影明星出軌那麼多,為什麼圈內那麼亂,因為他們是電影明星大家都關注他,實際上現實生活當中都是一樣的,我們聽到的都是成功的故事。

你早知道的事情是沒有的,所以講到價值投資,我覺得真正的價值投資,投資指數是很好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因為我自己在華爾街,我是不能買賣的,我是不能具體操作的,我都是被監控的,因為我提前知道信息,所以我們自己怎麼投資的,非常簡單,我介紹過的一個叫傻瓜投資法,我們就買指數,買(英文),買(英文),這些指數它是每年總是保持美國或者全球(英文)是頭500家最大的,道就是30都是投顧期,就是跟著它,而且成本也最低,我覺得從價值投資來說,跟著股市走,跟著大市走,不用動腦子的,這是真正的價值投資。然後有一本華爾街書叫《漫步華爾街》,他每次再版我估計都15、6版了,實際上就是一個觀點,不要自己選股,不要投資基金,因為基金經理打敗不了大勢,就是非常簡單,買指數,最簡單不用費神,這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第三個觀點,何老師剛才講什麼48塊太高,這是很多絕大多數散戶對這個價格它有一個(英文),實際上這個股價不是說股價大了以後它就貴了,打個比方巴菲特他自己的公司已經10萬多塊錢了,他從來也不拆分,你說它是貴還是便宜呢,比如說像有些股,《漫步華爾街》對,就這本書,經典的,他而且有一張漫畫,其中有個非常著名的漫畫就是讓基金經理跳高,你能不能超過那個指數,大家是超不過指數的,所以普通散戶不要去研究那個個股,因為個股你也看不懂財務報表,巴菲特每天看三份財務報表,普通人看不了,所謂股價高低,不是說100塊錢就貴,1毛錢就便宜,有時候1毛錢都貴了,值錢的時候哪怕像現在茅臺一千多它也不貴,它如果真正值錢就不貴,不是從數字來看的。

何剛:如果看美國股市,指數基金是很靠譜的,總體上來講我們說無論是從做十年回歸還是做一百年回歸,道瓊指數,還是納斯達克指數,總體上還是往上走的,無論從合規角度還是被動投資角度買指數基金都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在中國大陸的滬深A股市場這是很不靠譜的,你們不要信陳老師說的,前兩天黃光裕出獄的時候,網上有一個段子,說他當年進去的時候A股上證指數2900多點,他出來的時候上證指數還是2900多點,12年沒有長進,中國的新興市場國家,他資本市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所以它整個成熟度,相對規律和成長性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之下大盤風險其實大於個股風險,我個人覺得巴菲特的思路還是很值得借鑑的,他引導你考慮兩個問題,因為我們回到當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上課的時候,他偉大的導師格雷厄姆,也是寫價值投資理論的創始者,他引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第一,股票並不都是投機,你還是有機會做一些長線投資的。第二,怎麼做長線投資,你別只看股價走勢圖,不要只搞技術分析,你還是看這個公司行業是幹什麼的,公司在行業裡面是怎麼樣的,而且巴菲特還有一個邏輯,我是85%的他的導師,另外加15%的(英文),就是公司管理和成長性,從這個理念來講,我們回到資本市場,或者回到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我們說怎麼來做生意,先不說你怎麼買股票,行業選對,或者我們怎麼找工作,對的行業,對的公司,有效的管理,肯定這樣的地方我們的收入,我們的薪酬,我們的未來發展都是很好的,巴菲特說你去買這樣的公司差不到哪兒去,這個思路和理念,無論他是做人,還是做事,對於普通人來講選擇投資,這是一個值得倡導的正能量。

比如在過去三十年,中國A股市場裡邊充滿了內幕交易,消息、假帳、然後所謂的技術派,各種什麼什麼一浪二浪三浪,這些東西確實是會把人引入歧途的,比如說我當年所在的財經,2001年的時候著名的銀廣夏明火做假,出口幾百萬美金,他能說一年有4個億的收入,最後損失了,那不是活該嗎。第二,聽消息的,簡單的這個東西說陳老師告訴我的,他悄悄告訴我,他是基金經理,我其他的都不管,我就是相信陳老師,你周邊的朋友有多少人聽著消息,然後看著指數股價走勢圖在做所謂的投資,那是投資嗎,那是投機,這種方式賠了和賺了都是可恥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還是認為對於普通人來講,如果心有不甘,不是只想拿點工資,也想買點股票,想買一點點股票,又不想做賭博,看一點巴菲特的投資思路,看看他老師的那本書叫《聰明的投資者》,我推薦那本書,應該是在咱們中文版郵電出版社出的,至少基本的邏輯和理念還是值得入門者學習,你學不會離大譜,不學巴菲特有可能會誤入歧途。

主持人:陳老師,凡是跟金錢打交道的人都談不上善良,是這樣嗎?

陳思進:我的原話是這樣的,因為人的本性這是基因裡的,說的不好聽,就是離金錢越近,也就是離魔鬼越近,華爾街有一個說法,我們就是拿靈魂跟魔鬼做交易,我們就是最大限度的打擦邊球,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最大限度的打擦邊球,法規都是滯後的,我們在法規還沒有建立之前,我們還有進入很多灰色的地帶,然後我們要賺取最大的獲利,這是華爾街的本性,我們自己都承認的,大家都承認的。為什麼當年要有人在華爾街示威呢,說我們是一百分之一,我當時也是其中一員,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華爾街裡面沒有真正的慈善家,它首先要賺錢,賺了錢再做慈善,而且何老師講到的做慈善其中還是有原因的,當然有宗教的原因和避稅的原因,本身做慈善也滿足最高的欲望,因為人的滿足感是分級別的,他做慈善也是掌控這個世界,雷鋒是沒有的,巴菲特也不會把他發財真正的密碼告訴您的。

我再回應一下何老師剛才所說的,在中國不能買指數基金,因為中國很亂,這點當下我是同意的,這恰好是中國股市要完善的,講了那麼多年,中國股市是很不健康的,因為中國股市原始的初衷,這是幫企業輸困的嗎,而且鄧小平當年說得非常好,我們就試試看,能做就做,不能做就關嘛,而且現在就是希望不斷地完善之中,而且華爾街也不是說現在就是這樣的,華爾街之前也是很混亂的,也是漸漸規範,到後來有了指數,剛開始最早的時候也是和中國現在一樣,大家都是做投機的比較多,大家去聽消息,後來華爾街不是也有故事嗎,你的擦鞋童都跟你談股票的時候你就應該撤了嘛,現在在美國基本上以機構為主,特別是用電腦交易,程序交易,算法交易,普通投資者在華爾街市場上,就等於小米加步槍,拿一把砍柴刀跟原子彈去博弈,所以大家也就放棄了。

一般般美國人都是通過退休基金,交給大的機構,恰恰是中國現在中國有1.4億,還是1.5億的散戶,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很活躍,首先我要說,那麼多上億人把精力放在這個上面不值得,太浪費時間了,現在大家討論的問題焦點是這個蛋糕怎麼分,華爾街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哪怕肥肉我摸一把手上也沾油了嗎,肯定是金融大顎分多的,散戶分少的,散戶甚至是投錢進去的,把蛋糕做大了,一分錢沒有分到,反而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中國股市要改變這個狀況,讓中國前些年經濟成長前些年最快,但是有多少普通的散戶通過股市分享到了經濟的成果,這個比例不多的,10個人當中只有1個,因為我的親友10個人當中最終賺錢的一個都沒有,暫時賺後來都賠了,我們要找一些投資價值的股票,這些說法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千斤難買早知道,具體操作非常難,所以一方面是希望中國整個股市健康起來,像歐美這種股市健康起來,老百姓非常簡單,我就買指數,我錢放下去看都不用看,像黃光裕坐牢一樣,十年以後出來看一看,但是黃光裕十年前也是3000點不到,現在也是3000點也不到,這個我順便提一下,因為我對中國股市還不是最清楚,但是我有朋友他說,投資上證50可能還是賺的,這個讓何老師再確認一下,你是單單看大盤的指數,十年過去以後還是3000點還是不賺,是不是某一種指數比如上證50這個是賺的,我就先講到這兒。

總而言之,我的觀點是大家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股市這個東西上面,因為什麼道理,歸根結底你赤手空拳,你最多拿把鐮刀,你玩不過華爾街擁有核武器氫彈的人,你不是一個級別上面的人,我們就要得到最大的利益,整個股市就是這麼大一個蛋糕,我們都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東西無論你再聰明,無論今天選對今天一個股,無論某一個時刻賺錢了,但是你如果真的跟我們玩的話,如果股市不健康的話,你是永遠賺不到錢的,因為就這麼大一個蛋糕,當然有個別賺錢,我不否認,永遠有馬雲,永遠有個例,馬雲也就是10億人當中就出一個,大家都睡過天橋,但是為什麼就只出來一個馬雲,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因素,成功的故事是不能複製的,馬雲現在做也做不成馬雲了,因為成功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在那個地方,歸根到底不要指望在股市上能夠發財,千萬不要指望在股市上能夠發財,你們聽到的故事都是別人刻意說給你們聽的故事,這是我的結論,這是這一段的結論。

何剛:陳老師非常用心良苦的做了一些提醒,有一些我是同意的,而且我覺得他說得非常好,比如說中國股市從1990年到今天剛剛正好是30年,三十而立,雖然時代在加快,中國股市30年相當於美國走了60年,再說大一點走了90年,但是華爾街到今天已經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經歷了多少的反覆和折騰。

我認為中國股市現在有問題太正常了,第二投機和投資永遠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投機也很難說誰是絕對的投資,陳老師提到的非常有價值的在於,我認同一點,一個資本市場隨著它規模越來越大了以後,一定是機構投資者之間的遊戲和博弈,而不是個人投資者為主之間混亂的局面,中國股市從最早的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再逐漸的走向機構投資者佔更大的比重,雖然現在絕對數量上個人投資者還很多,因為有人開多個帳戶,可能真正在股市裡邊投資者大概是在六七千萬的樣子,因為每個人代表一個家庭,所以你也理解為有六七千萬的家庭跟中國股市有關係,所以它在中國的居民財富裡邊已經具有某種系統重要性了,它不僅僅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而且陳老師有一個目標達不到,你沒法勸服六七千萬的個人投資者放棄股市,他們一定還會跟股市玩下去的,確實自己玩還是找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從趨勢上講沒錯,應該找機構投資者,當然你們要注意,陳老師說這個話的時候,他存在一個利益衝突,因為他自己是機構投資人。

陳思進:我現在已經退到第二線了,我現在是做合規的,跟我沒有利益衝突了,我在第一線的時候是不能參加這個節目的,我現在做合規是可以的。

何剛:沒錯,問題在於中國的機構投資人水平怎麼樣,他們是可信賴的嗎,他們是合規依法的嗎,你會發現不是,我要說到財經雜誌,2000年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基金黑幕,寫的是什麼故事呢,中國第一批十大公募基金,請注意,公募基金,它能聯手在市場做對敲,對倒,內幕交易,他們所謂的賺錢無外乎就是一種分髒,那個時候的證監會主席是周小川,如果媒體的監督事實存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陳思進:我插一句,您正好背書了我的話,與金錢越近,與魔鬼越近,玩金錢的人是拿靈魂跟魔鬼在做交易。

何剛:我說的意思是機構投資者在中國也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他們也在跟市場逐漸的進步,我記得過去十年曾經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一個基金經理王亞偉,曾經是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人,他不斷賺錢,管的基金淨值增長非常好,買都買不上,但是後來實際我在投資者報的時候發現王亞偉那隻基金是華夏刻意做出來的,其實是存在一些說不清楚疑問的,為了宣傳王亞偉這個明星基金,其實它的買賣是不完全經得起推敲的,為什麼呢,後來王亞偉自己做私募了,業績怎麼樣呢,如果他真的高手,無所謂私募公募,他離開了華夏大池子,他私募基金做的也不怎麼樣,而且我也認識很多人做私募基金的,步履艱難的程度超乎想像,什麼意思呢,中國這樣一個在處於初級階段的資本市場裡邊,誰都不怎麼樣,所以交給機構投資人和自己來管,其實差別沒有那麼大,反過來講,自己來管,我們周圍的人十個人有九個人都是賠錢的,有九個人賺了錢,最後也還回去了,這是真實的。

但是我再細問一下,你去問問這十個人他們怎麼買賣股票的,他們用什麼方法在買,是賭博式的方式呢,聽消息呢,看股價圖呢,還是稍微看了一點點財報,研究了一下行業,看了一下公司的基本面,我們說的所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最簡單的幾個邏輯,這個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嗎,是一個有前途的行業嗎,這家公司是基本靠譜持續盈利的嗎,這家公司管理有沒有基本的可以信任的地方,這三點都做不到的公司你非要去買,然後賠了,告訴我說個人買股票沒法贏,肯定是賠的,這個結論有點太粗糙了,仔細看一下。

我不完全認為信成者偏差,在私募界有一個人很有名,深圳的一個私募基金經理,我認識他二十年了,過去二十年他每年都在說買進某某酒,堅定持有,不用賣出,那隻酒的股價每當下跌的時候都有人嘲笑他,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前幾天問過他,你還持有嗎,他說我一直都持有他,所以他就拿到了23塊錢到1400塊錢的收益,所以說什麼東西呢,不是說在於市場是不是有多壞,還是在於個人選擇,我們還是看到中國經濟基本趨勢還是過去30年,回想1990年代的中國經濟,2000年的中國經濟,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很多好公司不斷地出現,我注意到留言區說,你別扯淡了,我們都不買美國股票,你說這些有用嗎,有用的,我們有很多公募基金有QDII,有合格的做海外投資的渠道,如果你確實信任機構投資者,你是可以間接買到美國股票的,當你有了這個機會買的時候,你會去買,我們回到剛才主持人的問題,你究竟會去買綠山咖啡,買星巴克,還是你基於愛國的情緒買瑞幸,你賠的瑞幸,你也可以說其實買星巴克咖啡也是會賠的。

主持人:何老師,如果大家都喜歡喝可樂我們就可以買,但是辦公室裡小朋友都喝瑞幸咖啡,我是不是就可以買瑞幸咖啡。

何剛:在美國做碳酸飲料的很多,可口可樂是美國市場壓倒性的勝過百事可樂的,我們要回到數據,周圍的感覺只是一個參考,在中國的咖啡市場,誰是主導者,是星巴克,還是瑞幸,無論從門店數,銷售額,盈利情況都不是瑞幸,你明明有一個賺錢的老大第一名你視而不見,然後你去盯著第二名,第三名,瑞幸是所謂的成長股,假如沒有作家,兩年時間開了幾千家店,星巴克用了20年時間開了幾千家店。

如果要想做價值投資的一個實踐者,要比較完整的理解它究竟在倡導什麼東西,我覺得就是三點,經濟周期得看一看,處於上升期還是衰退期,這個別走錯了,第二行業要看一看,是屬於一個穩定發展向上的行業,還是已經一塌糊塗的行業,第三公司要看一看,他基本的管理、銷售、利潤、透明度怎麼樣,如果宏觀經濟沒問題,產業沒問題,公司的基本面沒問題,你買了這樣的公司再差差不到哪兒去,反而不管行業衰退,不管公司基本面,你投錯了,你說買股票不靠譜,我聚德投資錯誤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要怪自己的。

主持人:我非常認同您說的這個,在瑞幸這個事情上,我一直唱衰,我就喝著咖啡,我覺得它裡面兌了很多水,它為什麼能一直這麼高歌猛進,還上美國上市,還那麼多人追捧它,這個確實是符合巴菲特投資理論的,陳思進老師,我們之前探討的時候您說巴菲特他被人炒成神的,我也看過查理蒙格的書,我還是比較認同他的理念的,他這種形象為什麼背後還需要做一種炒作自己啊,然後給自己封神,通過控股媒體來做這樣的事,真的有這樣的事嗎?

陳思進:因為瑞幸咖啡是一個中國故事,就是我之前講的金融市場要有故事,我們聽到太多了比特幣,這都是故事。瑞幸咖啡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故事,然後其中包括了撇開財務報表作假什麼的,他故事說得好,就有熱錢進來,迅速擴張,而且是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在大連擴張,然後主播也說得非常好,實際上瑞幸咖啡是不好喝,或者不符合中國人口感,好喝不好喝是非常個人的感覺,像我第一口喝可口可樂的時候我要吐的,什麼味啊,多喝了幾次你會上癮的,咖啡道理也是一樣的。我覺得瑞幸咖啡作為價值投資這個例子不太恰當,因為它背後有太多的中國故事在裡面了,而且現在已經退市了,而且它CEO創辦人是我們加拿大人,叫陸什麼,他可能會判刑,這個在美國是個刑事罪,可能終身監禁都是有可能的,這不是開玩笑的,像當年麥道夫,要是真的有證據,他是刻意的造假騙錢的話,最高刑是終身監禁的。所以瑞幸咖啡就不能作為價值投資的一個故事來說,它純粹就是一個故事了。

我就舉一個例子,這就是最典型的內幕交易,但是話說回來,像美國的時尚女王,她在一個晚宴上聽到誰說他那隻股票不好了,她就拋了,就賺了幾千塊錢,為了這麼一句話,她就算內幕交易了,叫做牢裡待了6個月嘛,你這樣對標一下,你如果嚴肅來說,像巴菲特這樣的行為,因為它是國家層面的事情,這個世界很殘酷的,後來大家也就不講她了,這就是很明顯的,巴菲特自己也說過,我只要在廚房裡看見一隻蟑螂,那就絕對不止一隻蟑螂,其他事情也很多,他說的話我最開始就說過,他跟普通散戶說的話非常正確,價值投資,都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具體操作,何老師剛才舉了很多例子,可以具體操作,我完全同意何老師的說法,其實我跟他大方向沒有矛盾,我只是說一個人經歷有限,每天就是24個小時,去掉8個小時睡覺,還有各種各樣的,你覺得有時間,你喜歡玩的話就去玩,而且是小賭宜情,或者你真正有一筆前錢買入,放在那個地方,你確認這是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玩是沒有問題的,基本上我想講這樣的。

我稍微提一下輕鬆的一個話題,好像到現在氣氛都是太嚴肅了,前一個階段說巴菲特不是要退休嗎,後來闢謠了,我在北美已經待了30年了,我發現一個現象,成功人士字典裡面沒有退休這個字的,因為他一直要做,他的存在感就是做事情,他不做事情對他們來說沒有退休的,華爾街有一個最老的老人109歲去世的,107歲的時候我還採訪過他,買賣股票還知道嗎,什麼100股IBM,他當年送那個東西,他一直上班,一直到109歲,而且上班的時候去世的,我說你怎麼還不退休啊,他說退休有什麼意思,在家裡有什麼意思,他每天上班看這個東西就是他生活的意義,比如加拿大的首富叫湯森,他前兩天剛剛去世,他也是每天坐飛機從郊外到湯姆森大廈,直升飛機停在上面,他辦公室就是在頂樓,突然上班的時候沒聲音了,坐在辦公椅上,就這麼走了,這是最好的走,一個人要在你上班的時候,你年紀到了也八九十歲的話,無病無災這是最好的走,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意義。你看川普,現在74歲了,他馬上還要競選連任,萬一世界上有些情況,沒準像羅斯福一樣幹滿屆都有可能的,對於他們來說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工作就是他們喜歡的事情,這個就是他存在的意義。

04 總結:普通人的金融博弈之路要善於學習

無論在中國資本市場還是在美國,金融市場充滿了錢的博弈,所以準備做金融投資的個人,確實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金融市場不是一個遊樂場,它是要刀光劍影要見血的地方,沒有專業能力,確實應該尋找一些有專業能力的人去諮詢。

從個人學習的角度,投的錢也不多的情況下,作為一種學習和參與的方式,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普通人應該看經濟大勢,看行業起伏,看公司好壞,看企業的創新和管理,這樣的公司差不到哪兒去,而且非常多。

嘉賓介紹

陳思進:央視《華爾街》學術顧問 ,《絕情華爾街》作者 ,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副總裁、高級金融軟體開發師。

何剛:《財經》雜誌主編,長期從事媒體行業,關注宏觀經濟,是金融投資和公司產業新聞調查與評估的專家。

相關焦點

  • 巴菲特是不是股神?|陳思進對話何剛
    搞投資與錢打交道的人都是魔鬼嗎?   對於這些經常被投資者提及的問題,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陳思進與《財經》(博客,微博)雜誌主編、《巴倫周刊》中文版執行負責人何剛,在6月30日的百度APP百家號《超級對線》直播欄目中給出了不同的回答,並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辯論,吸引了近30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 李大霄與陳思進「超級對戰」:股市到底該不該進?
    編者按 2020年7月21日,一場線上「超級對話」在兩位金融財經領域專家之間展開——他們就是英大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老師和美國華爾街監管、財經作家陳思進。兩位學者就目前全球和中國股市走向進行了討論,唇槍舌戰,各自精彩。希望讀者可以從中有所收穫。
  • 陳思進
    陳思進     陳思進,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Bankers Trust(銀行家信託)和NASDAQ(納斯達克)高級金融軟體開發師、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公司(BofA Securities)副總裁;目前定居加拿大多倫多,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顧問。同時為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擔任顧問。
  • 老子對話巴菲特之「豫兮若冬涉川」投資茶話
    老子和巴菲特雖然年齡相差了2500歲,從事的是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一個是圖書管理員,一個是投資家——但是兩人所講的道理卻高度相通,毫無時空的隔膜。  基於這種智慧的聯通,產生了老子和巴菲特之間這組跨越時空的虛擬對話。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 芒格也參與其中,小舍則是這場對話的聊天助理,協助對話的順利進行並在每次討論後記錄下了自己的旁聽心得。
  • 巴菲特:用投資的思維教育子女
    巴菲特在財富觀和價值觀方面對子女們的培養非常多。他始終認為,父母對於子女最大的教誨和幫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
  • 對話何剛:華為nova7系列為何可以贏得5G年輕用戶?
    在發布會之後的對話環節,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對《壹觀察》透露了幾個重要信息:1) nova7系列刷新了華為nova新機歷史上的用戶關注度最高記錄。2)nova全球用戶超過1.45億。在約一個半小時的對話中,何剛對《壹觀察》解讀了背後的秘密。用產品與年輕用戶構建強大連接何剛稱,nova系列從第一代開始,就確定了兩大方向:自拍+設計,也就是年輕用戶非常關注的兩大核心要素:個人拍照顏值+產品顏值。
  • 巴菲特十大投資,一個十案十面的巴菲特
    2014年,伯克希爾與格雷厄姆控股籤署價值11億美元的股權置換協議,退出了對其的股權投資。以1100萬美元的成本計算,不算股息分紅,四十年100倍收益。雖然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裡,《郵報》的收益率並非最高,但前後經過四十餘載,是最滄桑的一筆投資。有評論家稱,正是對《郵報》的長期投資,將巴菲特的名聲鎖進了大師的行列裡。
  • 投資不是巴菲特+索羅斯
    在這場被稱為透支未來的市夢率投資鬧劇上演之際,《財道》採訪了投資名家陳理。  陳理,廣西欽州人,42歲,從1992年涉足證券投資,2005年創辦「博客巴菲特」,2006年成立「中道巴菲特俱樂部」,致力於把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在中國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實踐。  對陳理的採訪是從幾名「巴菲特式投資者」的聚會開始的。
  • 對話何剛:1.45億nova星人見證nova的成功與堅持
    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而在發布會後,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線上接受中關村在線等媒體專訪,與我們一起討論華為nova7系列以及它背後的研發故事。何剛也在採訪中提到,nova系列原來定了兩點(作為產品名片):第一就是自拍要美。因此,這一次nova7系列重點升級了產品的自拍能力——不僅僅是自拍美這一項,還帶來了不少新玩法體驗上的升級。以「夜拍鏡片去反光」這一項功能為例,何剛解釋說『這是來自nova星人和華為研發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nova星人發現問題——研發團隊解決問題。
  • 「三個回歸」投資技巧讓別人看你數錢
    國際金融專家陳思進的《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提供了修煉這種能力的方法。首先要回歸理智。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對基本常識掌握得非常熟練,這根本就不是問題。但事實上,由於羊群效應、從眾效應以及頭腦發熱等因素,人們決策總是會失去理智。看到別人投資成功,就忍不住心癢手癢,自認為智商不低於他人,自己就是賭場裡的賭神,於是果斷出手,結果血本無歸。
  • 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分析
    昨天對班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大師做了分析,今天我們繼續對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位股市中大神級別的人物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朋友有益的啟發。索羅斯的投資理論核心就是反身性理論,其實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蝴蝶效應和從眾心理。可以說索羅斯是典型的投機者。而巴菲特則是地地道道的價值投資者,這兩位大神有相同點嗎?
  • 投資名家談最佳買點:投資不是巴菲特+索羅斯
    在這場被稱為透支未來的市夢率投資鬧劇上演之際,《財道》採訪了投資名家陳理。  陳理,廣西欽州人,42歲,從1992年涉足證券投資,2005年創辦「博客巴菲特」,2006年成立「中道巴菲特俱樂部」,致力於把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在中國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實踐。  對陳理的採訪是從幾名「巴菲特式投資者」的聚會開始的。
  • 巴菲特:價值投資,是買有護城河的企業!
    對股市投資客而言,要學習這位百年一出的「股神」,最便宜的方式當然就是買一本《巴菲特的護城河》。1964年,巴菲特遵循格雷厄姆的「撿菸蒂」投資原理,高拋低吸賺到了2200萬美元。巴菲特新價值投資理論的一個核心,是投資有護城河的企業。
  • 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誰的投資理念更好?
    對於投資者來講,如何投資如何理財,是個大話題。不過,說到投資,投資理念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投資理念決定了他的行動。什麼樣的投資理念好?有句話,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們自然要向前輩看齊。目前投資者比較熟知的三大投資高手,分別是巴菲特,索羅斯和彼得林奇。他們三個牛人各有特點,誰的理念更適合投資者?先看下巴菲特。巴菲特巴老,89歲高齡了,我們都習慣稱他為當今的股神。巴菲特身上的標籤就兩個字,有錢。
  • 金巖石: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究竟錯在哪裡?
    巴菲特股東大會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公司虧損497.46億美元,其中投資虧損545.17億美元,所持股票的公允價值比去年底下降了673億美元。這就提到了價值投資的核心——估值。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是價值投資理論的開山之作,開創了公司基本面研究的先河。此書完成於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重點是從公司財務分析的角度研究普通股的估值。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是大學教授、理論家、投資諮詢顧問和基金管理人。作為教授和理論家,格雷厄姆教出了美國第一代證券分析師和基金管理人,其中最傑出者之一是巴菲特。
  • 從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一個公司能跟上潮流才會變得貴,投資就是要跟上潮流,而不要買那些被時代拋棄的便宜貨。儘管這些理論聽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卻完全站不住腳。對任何一筆交易,付出更少的價格,永遠是價值投資的精髓。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永遠是價值投資者戰勝市場的法寶。在巴菲特對比亞迪的這筆賺了19倍的投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
  • 巴菲特之道--他是用什麼方法成為世界首富的?
    接下來將為你講三個重點:一是股神之路:巴菲特怎麼形成自己的投資觀?二是選股之道:巴菲特喜歡選擇什麼樣的公司?三是買賣之法:巴菲特在投資交易時奉行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先看第一個問題,巴菲特怎麼形成自己的投資觀。他主要是深受三個人的影響,分別是:格雷厄姆、費雪、芒格。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
  • 巴菲特公開推薦的投資法——指數基金定投!
    沃倫.巴菲特,全球著名投資人,股神級人物,靠股票投資登上過財富排行榜的首位!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如此神奇的人物從未在公開場合說過自己投資了什麼股票!但是他卻公開強調過一種投資方法。一種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方法!
  • 首席評論丨巴菲特價值投資如何穿越牛熊70年?
    巴菲特發小、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多位股東,巴菲特投資家族企業第四代經營者,中國投資人,價值投資研究者,他們都如何看價值投資理念的價值和實踐?《首席評論》節目組赴巴菲特股東大會所在地奧馬哈,精彩為您呈現!
  • 巴菲特股東大會:四十九個問題揭秘投資秘籍
    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芒格對千億回購計劃、繼承人、成功與失敗投資、以及對中國的投資計劃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以下是巴菲特股東大會精華版實錄:  問題一:關於伯克希爾一季報與股票回購。  巴菲特說,如果我們公司的股票與其內在價值相比變得便宜,我們將毫不猶豫花費1000億美元進行回購。芒格稱,我們在中國進行了購買,我認為我們還將購買更多。  問題六:一生中做過的最有意思的投資。  巴菲特:只要能賺錢當然就很有意思。我覺得這是我個人投資比較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