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興羅川
縣高級職業中學
族團結與職教相融
打造民族職業教育品牌
近年來,羅源縣高級職業中學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等民族團結精神的激勵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以打造民族職業教育品牌為抓手,創建民族團結教育模式,全面落實黨的各項民族團結教育政策,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在縣高級職業中學,工藝美術班的教師正在為學生們講解羅源「鳳凰裝」的繪畫技巧,從獨具特色的「鳳冠」到色彩斑斕的花邊和攔腰,都一一展示。
縣高級職業中學工藝美術專業教師黃冰蕾說:
「我們會組織學生深入到當地的畲族文化村,進行實地採風,搜集一些傳統的畲族元素、紋樣應用到現代的藝術設計創作當中去。特別是畲族服飾中的『鳳凰裝』,我們將服飾上的鳳凰、花朵以及線條,與現代的剪紙藝術、手工藝品等相結合,將服飾上的肌理、線條進行提煉,應用到現代裝飾畫當中去。我們將傳統民族元素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去,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鄉情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8工美動漫學生林榕鑫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質樸多姿又飽含畲族文化與精神的畲族民間工藝品,帶給我很深的震撼,通過對畲元素的學習與解讀,我既學習到很多新元素、新思路、新的表現方式,也提高了自己的繪畫創作能力,引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思考,切身感受到了傳承的意義。我很喜歡這樣的寫生,讓我能更直接的和藝術對話,希望學校能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依託課堂教學主陣地,學校還自編10多本畲族歌曲等校本教材、培訓材料,利用畲族特色的傳統文化薰陶、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畲族文化魅力。同時,學校還在傳承畲族文化方面加大力度。
縣高級職業中學學前教研組組長鄭宇飛告訴我們:
「一直以來我們學校都比較重視畲族文化的傳承工作,我們深入到農村去收集了一些山歌,編纂了一些關於畲族文化的課外校本讀本、校本教材。業餘時間我們排練了一些畲族的舞蹈,幫助鄉鎮、景區的文藝隊,編排畲族的歌舞節目,還培訓了一批畲民參與演出。」
近年來,學校還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聯合西藏昌都市八宿縣,開展中西部幫扶協作項目,實施了「西部工匠培育計劃」,對一批藏族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職教幫扶。
縣高級職業中學西灣校區工科系主任沈凌飛介紹:
「2017年,我校對接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為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汽車維護技能培訓。2019年我們對這一批西藏學員進行了回訪,得知通過培訓,他們獲得了一技之長,在當地就業創業,生活境況有了明顯改善。其中一位學員還在當地開起了自己的汽車美容店,一年多來營收10餘萬元,實現脫貧致富。直到現在我們學校還和這一批學員保持著聯繫,提供技術支持。今年我校將繼續與八宿縣對接,開展維修電工技能培訓,爭取把『西部工匠培育』這個項目在羅源長長久久地開展下去!」
如今,一個創新、包容的職業中學,正以她勤奮、求實的品質,共建一個民族團結融合的大家庭,將一批批職業人才輸送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向著「打造民族職業教育品牌」的目標砥礪奮進。
縣高級職業中學辦公室主任黃曉峰說:
「今後我們這麼打算,一是擴大畲族學生的招生規模,把畲族職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落實民族職教政策;二是傳承畲族文化,傳承畲族記憶,挖掘畲族民族特色資源,開展畲族記憶傳承教學,在技藝校本教材以及音像資料的整理方面,爭取有所突破;三是加大畲族職業教育的技能培訓力度,特別是針對畲族社會青年的技能培訓;四是進一步做好針對西藏、寧夏、甘肅等地的結對職教幫扶工作。」
來源:羅源灣新聞網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