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汙染治理「三公理」 可充分應用於礦山修復 | 人民日報海外...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礦產既是重要的自然非可再生資源,又是經悠久歷史醞釀而成的珍稀財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給全球經濟帶來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擔。然而,礦山修復是極為複雜且重要的事業,在其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中,涉及交叉領域的融合。因此,礦山修復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各領域專家學者匯集成功經驗和智慧結晶。

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的《綠水青山重現,礦區變身景區》一文中,借鑑了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以事實案例為基礎,總結經驗教訓,為礦山修復出謀劃策,而提出的汙染治理「三公理」——不為害、不擴散、充分公示。

同時,希望各界社會有識之士,共同攜手,助力我國打造礦山修復生態樣板,積累成功經驗。

按/Wendy 審/Littlejane 編/Angel

原標題:

綠水青山重現 礦區變身景區

中國是礦業大國,開發利用礦山資源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各地積極修復廢棄礦山,大量荒蕪的礦區重現綠水青山,並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新去處。

修復「疤痕」

許多礦山不僅在開採後成為山體裸露的廢礦,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也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比如開挖、壓佔、坍塌、水土流失、尾礦砂庫等。據相關統計,我國礦業廢棄地面積大、種類復雜,生態修復率低於發達國家。

在資源大省山西,礦產開採除了引起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和濕地縮小外,還因產生採空區漏鬥狀輻射區域而影響地表植被。

在長江經濟帶,礦山開採也留下許多環境疤痕。據前幾年的統計,大量歷史遺留礦山不僅造成大面積土地損毀,而且礦業活動產生的「點-線-面」開發利用格局造成了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遷徙廊道被破壞,影響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在長江經濟帶,煤炭、有色金屬、磷礦等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其中磷礦採選與磷化工產業快速發展已導致總磷成為長江超標汙染因子。

據報道,橫跨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與翁源縣的大寶山礦新山片區,歷經30餘年無序採礦後,留下地質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破壞惡果。其中,尾礦渣以及選礦廢水給下遊清遠、佛山、廣州等地數千萬人的飲水安全帶來隱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礦山及其周邊環境的生態和生存環境,逐漸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訴求,更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

美麗蝶變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工作開始步入法制化軌道,許多大型煤礦區開始通過復墾、復綠重建了礦區生態。

但因歷史欠賬多、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礦山修復的腳步依然趕不上人們的期望。如何盡快將數以千萬畝的損毀土地變廢為寶?2019年,一種全新的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體系誕生——自然資源部對外公布《關於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提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激勵、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同年,為破解礦山修復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自然資源部研究起草了《關於建立激勵機制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明確鼓勵礦山土地綜合修復利用。

《徵求意見稿》還特別提出,鼓勵各地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在礦山修復后土地上發展旅遊觀光、農業綜合開發、養老服務等產業。

按照政策要求的方向,許多廢棄礦山經過生態修復實現華麗蛻變,成為一個個著名的旅遊景區。

南京湯山礦坑國家公園邊坡改造礦坑修復工程,以假山瀑布的形式修復破損山體,成功地將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與城市的休閑生活相結合。

位於上海佘山的世茂深坑酒店是一座建在廢石坑裡的酒店,該酒店原本是深80米的廢棄礦山,設計師沿著懸崖峭壁建設酒店客房,建成後成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酒店之一。

重慶銅鑼山露天礦山廢棄礦坑最大深度達到90多米,礦坑積水最深20餘米,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威脅。銅鑼山廢棄露天礦山在生態修復過程中,突出生態優先原則,對特色景觀進行開發,植入新生景觀設計和旅遊觀光產業,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使礦山廢棄地實現了最大化生態、經濟價值。

廣東大寶山礦經過8年生態修復,曾傷痕累累的礦山如今正在「癒合」。

任重道遠

進入21世紀,中國礦山治理成效顯著。據統計,2001年至2018年,全國累計完成治理恢復土地面積約100.46萬公頃,2018年,累計治理礦山7298個。

在修復理念上,各地從過去簡單的復綠過渡到生態功能修復上。「以前,礦山修復最早提出的辦法是復綠,隨著復綠工作的不斷深化,進一步提出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隨著礦山開採面積的擴大和性質的轉變,僅僅停留在生物多樣性修復階段也不夠,我們必須要進入生態功能修復階段。」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高吉喜認為,礦山生態修復不僅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修復,還要考慮到與自然生態系統相匹配的經濟、社會系統的修復,這兩個系統一定是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的。

盡管國家大力治理廢棄礦山,但礦山生態修復是一項長久事業,任重道遠。專家認為,對中國礦山生態修復而言,還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土地開墾體系、法律法規以及成熟的管理制度。

北京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晉峰建議,今後礦山修復應充分從「山水林天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宏觀、系統的角度出發,以汙染治理「三公理」——不為害、不擴散、充分公示為基礎,制定礦山修復工作總體框架。

原文連結:

http://env.people.com.cn/BIG5/n1/2020/0929/c1010-31879232.html

相關焦點

  • 如何秉持生態文明思想進行礦山修復?周晉峰:堅持「三公理」和「四...
    在獲邀參加礦山修復領域研討會後,9月1日,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專門就此分享了他在礦山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一些思考,現分享如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汙染治理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周晉峰研究團隊2020年...
    對廢棄礦山渣堆的處理,應以自然恢復為主,儘量採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開展修復,以降低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耗費,並減少二次汙染;強調工程按照自然規律進行修復,尊重環境本身特徵和客觀情況,在尊重自然的同時積極參與自然保護,參考古人經驗,將自然原則置於首位,再進行人為幹預,科學留白,為自然留出喘息空間;系統治理與整體把握緊密結合,生態修復時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實際情況,再確定其治理、修復的強度以及標準。
  • 汙染治理三公理|周道生態文明(第42講)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是我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所謂「公理」者,是指依據人類理性的不證自明的基本事實,經過人類長期反覆實踐的考驗,不需要再加證明的基本命題。
  • 海城市委書記鄭孝剛視察菱鎂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
    7月21日,市委書記鄭孝剛到牌樓、馬風和析木鎮視察菱鎂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市委常委、副市長周繞及菱鎂礦業有限公司和相關鎮(街道)主要領導參加視察。在菱鎂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現場,鄭孝剛詳細詢問了礦山修復工作的進程和實施情況。
  • [分享]礦山環境修復設計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設計CAD圖,編制於2019年,可供參考 概況: 該礦山採取「穴種植藤蔓+整平+覆土復綠」綜合方案進行礦山復綠
  • 修復「傷疤」,威海58處廢棄礦山美了美了
    據環翠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科長黃海濤介紹,在整個裡口山風景區內及其外圍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廢棄礦山共有50處,佔全市廢棄礦山的三分之一。裡口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其中32處廢棄礦山的治理修復,其他19處則由張村鎮、竹島街道及嵩山街道等分別承擔。
  • 環境礦物材料在礦山及周邊土壤汙染修復中的應用
    礦山在開發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給礦山及周邊地區居民的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及社會和諧帶來了嚴重隱患。因此,如何治理礦山及周邊土壤汙染是當前國際資源與環境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利用礦物的環境屬性特別是大量的非金屬礦物及其尾礦,經超細、改性、摻雜、複合及仿生合成等方式開發的環境礦物材料為環境汙染治理和修復的提供了材料和方法。1、環境礦物材料用於礦山廢水汙染治理礦石開採、選礦、輸運、處置過程中均會產生含重金屬、選礦藥劑和P-N等酸性礦山廢水。
  • 「行業觀察」礦山修復有哪些主流的操作方式?建議收藏
    明確提出了「邊開採,邊復墾」,對礦山壓佔、損毀而可復墾的土地應得到全面修復,還提出了制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目標明確、措施得當。這幾件事,奠定了我國礦山修復事業的基礎。(2018年,湖南省花垣縣對團結礦山進行覆土復綠,初獲成效)在中國之外,礦山的土地復墾、生態修復和景觀重建一直受到各國的重視。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和實踐,世界範圍內已經積累了很多可供借鑑的修復經驗,非常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鑑。
  • 國內外十大優秀礦山修復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廢棄礦山(採石場)給城市帶來較為嚴重的景觀生態問題,如水土流失、威脅城市防洪、降低生物的多樣性、對地表的破壞等,對城市生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廢棄採石場的生態修復及改造利用,挖掘其蘊含的價值。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但是,就人類來說,如果因人為因素,人的生活環境遭到汙染,或是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人類的生活,甚至生存就會受到威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然生態環境了解的加深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加強,採礦業對人身和環境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關注。因此,礦山環境治理和保護已經成為新世紀重要的課題。
  • 開平區舉行巍山鳳山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籤約儀式和開工儀式
    開平區舉行巍山鳳山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籤約儀式和開工儀式 2020-08-01 2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清環保收購美國IST公司 完成土壤修復行業第一宗海外併購案
    這也是永清環保的第一宗海外併購案。「我們非常看好土壤修復市場,這是我們在煙氣治理和流域治理之外的第三大業務領域。」永清環保董事長劉正軍對21世紀經濟報導介紹,「『土十條』即將出臺,廣闊的土壤修復市場打開,所以我們將通過國內外併購的方式提早布局。」  「永清環保的這宗併購案,對完善土壤修復產業鏈,豐富環境合同服務的業務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 「案例分享」全球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經典案例賞析
    法國由於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首先在不改變農林面積的前提下,防止汙染並恢復生態的平衡。法國非常重視在露天排土場進行植草並促進土壤的活化,經過一定的復墾後變成新農田。澳大利亞政府重視恢復廢棄礦區,並嚴管生產礦區的生態環境、堅持走可持續生態礦業之路。
  • 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周晉峰致辭第五屆中國...
    作為一個新興的文明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包括法律、制度、標準、科學技術、道德倫理、習慣、文化(影視)、藝術、教育、參與全球治理、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周晉峰指出,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首要地應修訂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以契合生態文明思想,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的修訂。
  • ...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工程治理創新研討會並舉辦分會場活動
    接下來,我市將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並通過排汙權交易等生態補償措施推動汙染治理市場化,同時積極引入高新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汙染治理設施的效能。韶關市擎能設計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曉健建議在我市生態監測和保護中應用「無人機+」高新技術,以「無人機+」數字應用於實際,共建天藍、水清、土淨、地綠的美麗韶關。
  • 煙臺市治理礦山地質環境 昔日尾礦庫變成風景區
    以往荒蕪的汙染禿山成為生態經濟「綠色銀行」。  記者自市國土局獲悉,煙臺市將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作為礦業權設立、延續、變更的前置條件,要求所有生產礦山編制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並開展恢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收繳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4.3億元,徵收面達100%。目前,全市359個礦山企業已全部完成方案編制,累計投入恢復資金6億元。
  • 礦山環境修復前沿生物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推動可持續採礦作業的力度越來越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舊礦址被環境修復。位於加拿大Yukon中南部的Faro礦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鉛鋅礦,21年前被廢棄,現在有7000萬噸的尾礦和3.2億噸含有重金屬和酸的廢石。
  • 礦山修複方式_2020年礦山修複方式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該研究聚焦秘魯安第斯山脈波託西、萬卡維利卡、瓦爾加約克和卡哈馬卡這4個採礦定居點背後的地域邏輯,以及它們從18世紀至今的發展歷程。其生態失衡證據表明,即使停止採礦活動,其影響仍會延續數百年。本文根據秘魯現有立法,反思了當前的後礦山開採景觀的修復實踐。最後,研究呼籲採取新的國土規劃方式,並基於更新對後礦山開採景觀的了解和認識,為卡哈馬卡制定綜合性的設計策略。
  • 我局承擔的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廢棄礦山治理2020年度任務已完成
    發布日期:2020-12-10 15:36瀏覽次數:10根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大氣汙染防治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方案》和廢棄礦山治理情況通報。截止目前,我局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2020年度整改任務已超額完成,2013年以來露天礦山總體治理銷號率超過50%。依照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任務安排,我市共涉及的15處「2013以來廢棄露天礦山」、22處「三區兩線」可視範圍內歷史遺留礦山治理任務和1處礦山復綠工作,共計38處治理銷號任務。
  • 建議提案追蹤 | 加快礦山生態修復 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我州屬礦業大州,多年的礦產資源開發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造成礦山生態環境不同程度的破壞。儘管前期開展了一些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但全州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總體仍屬滯後。礦山生態修復為此,州政協委員馬毅、黃德亮、趙雲、錢梅在政協紅河州十二屆三次會議上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快紅河州礦山生態修復的建議》,建議以規劃為引領,按照已批准的方案逐年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實現「逐年還舊帳、不再欠新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