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佛印 · 誰比較聰明?

2021-02-07 活法



能讓宋朝一代才子蘇東坡服氣的人物,一定不簡單。不但要聰明,還能寫得一手好詩才行,否則大伙兒聚在一起吟詩作對,說不出個所以然,那可就糗大了!雖然蘇東坡經常出題考佛印,但佛印總是能反將蘇東坡一軍。

小時被稱為神童的佛印,兩歲就能背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作詩速度快如閃電,讓人招架不及!這個小神童長大後受《楞嚴經》的啟發,決心在寶積寺出家,法名了元,後來四處遊歷並參訪名師。

佛印不但精通詩文與書法,也長於辯論,經常與文人以文會友。他和蘇東坡之間的機智故事,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誰比較聰明?

鄭慄兒 文

周瑞萍 繪


野鴨子在水面悠遊,春天來到了江南,只輕輕吹了一口氣,就把河岸邊的草地都吹綠了。


有兩位好朋友趁著明媚的春光一同走訪郊外的寺院,走在前面的是大文豪蘇東坡,舉止瀟灑;走在後面的則是一代詩僧佛印禪師,風雅飄逸。


這兩位無話不談的僧俗知交,常常一起遊山玩水,在佛學和文學方面也喜歡相互切磋,雙方你來我往的,充滿了趣味的禪機。


寧靜的佛寺,因為他們的到訪,也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氣。蘇東坡在前殿見到兩尊高大的金剛神像,興致一來,故意問佛印:


「我說佛印,你看這兩尊威武的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神像,究竟哪一尊比較厲害呢?」


「當然是拳頭大的那一尊啊!拳頭大的贏嘛!」佛印順口這樣回答。


蘇東坡笑笑,緊接著踏進了後殿,抬頭看見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像矗立眼前,手持一串念珠,他心想:「再考考你!」


蘇東坡便又問佛印:「一般信徒手持念珠,是為了默念『觀音菩薩聖號』,向他祈求消災得福;既然是菩薩,怎麼這觀音也跟著拿起念珠呢?」



聰慧的佛印當然知道蘇東坡是在故意出難題,卻並不在意,他眉開眼笑地回答:「因為菩薩也跟凡人一樣需要祈求啊!」


蘇東坡「哦」了一聲,問:「他跟誰祈求啊?」


「跟觀音菩薩祈求啊!」佛印扇著扇子,氣定神閒,反而把蘇東坡弄得滿臉疑惑。


「他自己就是觀音菩薩,幹嗎還跟自己祈求啊?」蘇東坡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佛印忍不住笑開來:「這叫『求人不如求己』。」 說完後,蘇東坡也跟著放聲大笑:「佩服!佩服!」


類似這種幽默機智的隨機測驗,幾乎是兩人之間樂此不疲的遊戲了。


蘇東坡雖然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卻不見得能佔上風,因為佛印自幼也是飽讀詩書的天才神童,加上悟性甚高,年紀輕輕就訪遍各大名師,參悟佛法真理,十九歲即登上佛寺說法的法席,聲名遠播,連宋神宗都十分仰慕他,除了賜予他袈裟外,還封他為「佛印禪師」。



這一天,蘇東坡和佛印又在佛寺的長廊相對坐禪。禪修功夫較差的蘇東坡首先睜開眼睛,幽雅的庭園內,隨風飄來的片片落葉,襯託出滿園的靜謐。蘇東坡原想喚佛印共同欣賞如此靜寂的美景,抬頭卻看見佛印猶在靜坐之中,不動如山。


等佛印終於從禪坐中出定後,蘇東坡便問佛印:「佛印禪師這回可有什麼悟境?」


佛印雙唇微揚,反問:「東坡的悟境又是什麼呢?」


蘇東坡靈機一動,哈哈大笑著說:「我的悟境是佛印打坐的樣子像一堆牛糞。」


聽到這種搞笑的答案,佛印笑得很開心,並沒有氣惱。得意的蘇東坡,忍不住問佛印:「那禪師認為我打坐像什麼呢?」


佛印不假思索地回答:「像一尊佛。



聽得蘇東坡更加自覺了不起,以為這一次總算贏了一回,但蘇東坡回去後在傍晚抄經時,看著白紙上的經文,突然恍然大悟:「好啊!佛印,我又輸你了!」


原來這經文上寫的:如果內心清淨的話,看出去的世界就是一片清淨;而如果內心汙穢的話,看出去的世界便是汙穢不堪了。


佛印心中是佛,所以看眾生都是佛,看蘇東坡打坐自然也是佛;而蘇東坡看佛印打坐像一堆牛糞,這不就表示蘇東坡氣量狹小,心裡裝的都是不潔的牛糞嗎?


如此一悟,蘇東坡真是自嘆不如,覺得還是要好好修行才是。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蘇東坡對於禪坐的境界更加深有體會了,仿佛任何煩惱不快和生活中的細節都不再能束縛他了,蘇東坡覺得好開心。


他拿起毛筆,為這種美好的心境題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包括利益、衰滅、毀謗、讚譽、稱道、譏誹、逼迫、歡悅。這八種狀況會影響人的情緒,就像風一樣}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隨後趕緊派書童拿去給佛印過目,讓佛印評論一下自己的功夫如何? 


佛印接過信來,莞爾一笑,在紙上寫了大大的兩個字:「放屁。」順手交給書童回復甦東坡。 



滿心歡喜的蘇東坡以為佛印會給他一個「特優」的讚美評語,沒想到攤開紙一看,居然說他放屁,這不是太欺負人了嗎? 


蘇東坡氣極了:「佛印,你不懂我的境界也就算了,怎麼還這樣侮辱人呢?」他顧不得飯沒吃完、茶沒喝完,隨即搭上船越過江,跑去要找佛印理論一番。


偌大的寺門卻掩得緊緊的,佛印似乎出遊去了,蘇東坡上前試著推門時,只見門上貼了一副對聯:「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意思是:「蘇東坡,你禪定的功夫不是已到了『八風吹不動』的境界嗎?怎麼我佛印『一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



原來佛印早就料到蘇東坡看到回函後,一定會沉不住氣跑來找他吵架,所以先避開了。


蘇東坡站在寺門前,好好地又把對聯看了一遍,明白了佛印的用心,這位好友其實是提醒自己不要太驕傲,要真正地不為外界所動,就算別人辱罵你、毀謗你,也不要隨之動怒,這才是真功夫


而且修行更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好個佛印,我真是服了你了!」蘇東坡心底充滿了對佛印的感謝,那「一屁」早已飛到遙遠的天空中了。



本文摘編自

《大師密碼I:誰比較聰明?》

來自《大師密碼(A-Z)》

★為3-12歲小朋友量身編寫的經典佛學故事。

★培養清雅心性最佳課外讀物。

★用稚趣手繪插畫,輕鬆故事開啟小朋友的智慧密碼。

★獲臺灣第27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本文版權歸東方出版社所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佛印對蘇東坡的啞聯,讓人拍案叫絕!
    蘇軾與佛印是至交好友,在蘇軾遭貶謫時,佛印常常去找蘇軾遊玩,政治失意就寄情山水。有一次蘇軾和佛印一起去泛舟遊玩,突然,蘇軾指了指河的左岸,並且笑而不語。佛印轉向蘇軾指向的地方,只見一隻狗在那裡啃骨頭。(狗啃河上骨)文字淨化心靈,用詩意妝點世界,我是一條在文字裡自由自在遊泳的魚,如果我們相遇,那前世醉,夢留痕。任是風霜欺鬢笑迎春。一歲年齡一歲人,一歲年齡一歲心, 時光打磨成熟心。
  • 蘇東坡個性猜字謎,又和佛印和尚開始燒腦!
    蘇東坡就經常同佛印和尚在一塊猜謎,而且猜的是啞謎。一次,蘇東坡去靈隱寺看佛印和尚。閒談當中,說要換個新奇方法來猜謎。他不說謎面,只向佛印要來紙筆,在紙上畫了個和尚,左手拿著一柄扇,右手捧著一本經。然後對佛印說道:「你猜吧,這是一篇文章中的兩句話。」
  •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那些有趣的事兒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餘,還常常開玩笑。用現在的話講可謂是一對好基友,兩人之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 蘇軾調侃佛印是個「鳥人」,佛印僅回一句話,巧妙「反殺」了蘇軾
    蘇東坡作為北宋有名的大文豪,不僅留下的很多千古絕句,,還有他遊歷名山大川的有趣經歷和與友人的趣事。其中最讓人稱道的就是蘇東坡與佛印這對有趣的組合了。蘇軾的一生中命途多舛,但是他為人豪邁,廣交好友,朋友眾多。而"英靈的衲子"的佛印禪師就是這樣一位蘇軾影響深遠的人。
  • 蘇東坡不解,觀音菩薩自己念自己的佛號,問了佛印才懂得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兩個人到了天竺寺,看到寺內的觀音菩薩手裡拿著一串念珠,於是蘇東坡就問佛印說:「觀音菩薩既然是佛,為什麼還要拿著念珠呢,這是什麼意思?」佛印說:「也不過是為了念佛號。」蘇東坡又問:「念什麼佛號?」佛印回答:「也只是念觀音菩薩的號。」東坡再問:「他自己是觀音,為什麼還要念自己的佛號呢?」佛印答道:「因為求人不如求己呀!」求人不如求己,多麼自然而又樸實智慧的話語。
  • 論文採,蘇軾力壓佛印;論機智,佛印永遠讓蘇軾吃癟!
    佛印:居士像佛。蘇東坡:大師似糞!蘇小妹:哥,你被罵慘了!論文採,蘇軾力壓佛印;論機智,佛印永遠讓蘇軾吃癟!蘇軾,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佛印的一紙「放屁」,對於東坡而,只是「輕損」。蘇東坡吃了啞巴虧後,當然不會甘心,所以,總想尋機報復一下佛印。話說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在河邊散步,他們倆看到一隻野狗在河裡啃骨頭。蘇東坡靈機一動,就想捉弄一下佛印,搖頭晃腦地說:「狗啃河上(和尚)骨。」然後得意地看著佛印。
  • 歷史軼事 | 蘇東坡才是名副其實的段子大王
    後來專門問蘇軾這話是誰說的,答:「我自個編嘞。」 想想我高考作文,也是愛因斯坦特斯拉、某某伯格、某某斯基附體,閱卷老師,你咋沒來問我 。 二、針鋒相對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
  • 《蘇東坡傳》:美景美酒!良師益友!此地當真 是「人間天堂」!
    破壞老和尚的清規,又借老方丈誦經時用來打木魚的木槌,作小曲給妓女唱: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蘇東坡和那妓女走出禪房還向人誇口,說他倆學了「密宗佛課」。在那些名人逸事之中,有一本關於蘇東坡和他那喜愛尋歡取樂的朋友佛印的故事。佛印以風流瀟灑出名,機智捷才,在與蘇東坡鬥智鬥才中,似乎總能勝蘇東坡一籌。有一次,他們一同去一寺院,前殿放有兩個伏怪降魔的金剛像,面目猙獰可怕。
  • 看過這三件事,那個蘇東坡,還是你「認識」的蘇東坡嗎
    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不妨先提出來,這就是——看過這幾件事之後,那個蘇東坡,還是你「認識」的蘇東坡嗎?首先,挖苦自己的妹妹。提起蘇東坡的妹妹,那在文壇上也是響噹噹的一個大才女。蘇東坡的妹妹,名叫蘇軫,人稱「蘇小妹」,蘇小妹才華橫溢,善於詩詞,然而長相卻很一般,尤其是她的凸額凹眼,實在是不敢叫人恭維。
  • 佛印與蘇軾鬥對奇趣
    父母實在拗不過他,只好讓他出家。他便由林家公子變成了元和尚。了元起初在承天寺作住持,後來移住淮山、廬山、金山、焦山、大仰山和雲居山等地。因四住雲居山,所以稱「雲居了元禪師」。又因宋神宗賜給他佛印的寶號,所以又稱佛印和尚。他是北宋雲門宗的重要傳人,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道望很高,與文人關係非常親密。
  • 蘇東坡的朋友圈
    故事是這樣的: 金山寺住持佛印, 邀請蘇東坡、黃庭堅品嘗桃花醋, 品嘗之後則皺眉喊酸, 時人稱其為三酸。 蘇東坡 今天我和黃總一起品嘗了佛印家的桃花醋,還不錯哦!
  • 蘇軾: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和尚一字未說,卻讓蘇軾啞口無言
    在去往黃州的途中,蘇軾路過鎮江金山寺,結識了高僧佛印大師,二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一對相逢恨晚的忘年交。蘇軾路過鎮江15次,其中有7次都是與佛印在一起。蘇軾愛戲謔,佛印也愛開玩笑,二人之間除了談論學問、參禪之外,就是鬥嘴拿對方取樂。
  • 看人性是怎麼去捨本逐末的,即使蘇東坡也不能免俗看透
    佛印了元禪師與蘇東坡在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觀音佛像,佛印馬上合掌禮拜觀音。蘇東坡看了看,不解的問:「觀音本來是受人尊崇的佛,為何也手掛念珠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佛印禪師說:「這該問你自己。」蘇東坡說:「我怎知觀音在念誰?」佛印禪師說:「求人不如求己。」
  • 蘇東坡一生中與哪些佛門高僧結緣?對他有什麼影響?
    (五)佛印禪師在蘇東坡交往的僧人中最著名的是佛印大師。蘇東坡和佛印之間的故事流傳甚廣,影響巨大。一個名士,一個禪師,同樣幽默詼諧,同樣睿智機智,由此演繹出了許多逸聞趣事。在文藝作品中,佛印幾乎成了蘇東坡眾多交往僧人的形象代言人。當然,他們之間的傳說故事大多為小說家言,不能完全當真。
  • 人生要灑脫,就學蘇東坡:儒釋道藝門門精通,酒色財氣樣樣不戒!
    看來在同時代人的眼中,蘇東坡已是無與倫比!事實上,今天來看,也是如此。千百年來,無數人仰慕蘇東坡的才華,但才華有天賦的因素,學是學不來的。而蘇東坡的灑脫,我們尚可一學。雖是儒家士大夫,又篤好佛老之學,但蘇東坡這個人最難得的是他的真實,人生該享受的他就享受,從不偏執,也從不做作。
  • 千年前的人物趣事,竟然讓酒店老闆主動免單500塊,感謝蘇東坡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這位蘇大爺感覺這雨下得還挺好啊,瞬間詩意大發,寫下了著名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常騎馬肯定是要比走著快的,蘇軾在這卻說走路比騎馬還快,直觀的表現出此刻平靜的心態,典型的「樂天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佛印扔扇大喊:水流東坡詩(屍)!蘇軾5字巧回擊!
    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他一生風雨,卻依舊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蘇軾是北宋著名詩人,是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被後人廣為傳唱,他為人率真、性情豪放、廣交朋友。
  • 蘇東坡的四個趣味小故事,原來歷史中的蘇東坡是這樣的人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於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託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醜,於是怏怏地走了。
  • 【連載】《蘇東坡傳》第十一章:詩人、名妓、高僧
    在那些名人軼事中,有一本是關於蘇東坡和他那喜愛尋歡取樂的朋友佛印的故事。那時節,蘇東坡對佛學還沒有認真研究,在他四十歲以後,在黃州時,他才精研佛學。黃州的幾個和尚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後來他在靖江、金陵、廬山,又交了些和尚朋友。那些人中,至少有兩個——惠勤和參寥,是詩人學者,頗為人所尊敬。由那些隨筆軼聞上看,佛印並不算重要。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這首詞蘇東坡以自然界的風雨為喻,表達自己對待坎坷人生的曠達胸襟和超脫態度。人生路上會遇到各種坎坷,就如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不可避免,關鍵在於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外出遇到狂風驟雨,無法避雨,不必慌張沮喪,何不繼續瀟灑前行。人生路上會遭逢各種不順,我們也應該如此超脫對待。◆誰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