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朋友圈

2020-12-14 騰訊網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各種高大上的名號隨便往上加,

是不是很厲害?!

那……這麼厲害的

蘇東坡的朋友圈是什麼樣的?

......

歷史上有一個畫片對此作了精準的描述:

「三酸圖」

何為「三酸圖」?故事是這樣的:

金山寺住持佛印,

邀請蘇東坡、黃庭堅品嘗桃花醋,

品嘗之後則皺眉喊酸,

時人稱其為三酸。

畫面均為一和尚、二文士之人

圍著大缸品嘗桃花醋,

畫面詼諧有趣。

朋友圈

蘇東坡

今天我和黃總一起品嘗了佛印家的桃花醋,還不錯哦!

26分鐘前

秦觀,王安石,蔡京,周邦彥,王珪,馮京,曾布,章敦,韓維

蘇東坡

佛印說,有個好東西要給我和黃總看看,哈哈,路上了!!

1小時前

王安石:什麼好東西?

黃庭堅:等等我!還在開會!

曾布:你們又背著我們搞什麼

周邦彥:蘇總,帶我飛!

蔡京:蘇總,帶我飛!

章敦:大家保持隊形!

黃庭堅專門為三酸之事做了一首詩

《題石恪畫嘗醋翁》

石媼忍酸喙三尺,

石皤嘗味面百摺。

誰知聳膊寒至骨,

圖畫不減吳生筆。

由此看來,

古今以來文人雅士於正統之外,

還往往洋溢著率真、痴絕、玩鬧等脾性,

不虛偽、不造作。

這三個名人雅集,

竟然是圍著一壇桃花醋,

酸得嗤牙咧嘴。

面對同一缸醋,

儒家以為酸,

釋教以為苦,

道家以為甜。

儒家認為人只有有教化才得以正行。

一個人能夠走向這個社會,

道德是第一個標準。

打破了以知識衡量一個人的第一標準的認識,

因為古代有很多人是文盲,

從某種意義上講,

他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但是道德水準很高。

朋友圈被蘇東坡刷屏了:

蘇東坡

你們造麼?桃花醋明明是甜的!黃總硬說是酸的!佛印又說是苦的!呵呵~

對此,小夥伴們表示:

由於儒家學問高深,

它認為生活就是酸的;

佛家認為人生一切皆苦難,

認為生活原本是苦的,

所以要普度眾生,

教人怎麼去修行來適應這種苦難,

因此叫"苦行僧"。

而道家認為生活本身是甜的,

人一天到晚只不過是自尋煩惱 ,

認為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

從道教的角度去看都只是庸人自擾。

所以"酸、苦、甜"代表了三種學說和思想,

而道家的這種對待事物的看法尤為受世人推崇。

▼下面就是一塊,

清代中期粉彩「三酸圖」的瓷板,

觀復博物館藏品。

朋友圈

蘇東坡

桃花醋,至於味道如何,相信各位心中自有答案。親們,記得給我點讚!

11分鐘前

秦觀,王安石,蔡京,周邦彥,王珪,馮京,曾布,章敦,韓維

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下角 在看 分享給大家噢!

相關焦點

  • 蘇東坡與佛印 · 誰比較聰明?
    雖然蘇東坡經常出題考佛印,但佛印總是能反將蘇東坡一軍。小時被稱為神童的佛印,兩歲就能背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作詩速度快如閃電,讓人招架不及!這個小神童長大後受《楞嚴經》的啟發,決心在寶積寺出家,法名了元,後來四處遊歷並參訪名師。佛印不但精通詩文與書法,也長於辯論,經常與文人以文會友。他和蘇東坡之間的機智故事,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 蘇東坡|喜歡泡溫泉還喜歡初戀臉
    不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而是蘇東坡。按照現在的話來說蘇東坡不是我們口中的「古人」是現在我們說的「三次元」他也像我們一樣每天愛刷微博,發朋友圈,點讚。唱著這個時代的歌,寫著說著這個時代的故事,有自己的信仰與抱負。
  • 蘇東坡趣聞
    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事外出了。蘇東坡看到王安石的書案上有一首僅寫了一半的詠菊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這兩句詩意思是說:昨夜秋風橫掃園林,早上起來,看到滿園的菊瓣,一片金黃。蘇東坡看後心想:王宰相學識淵博,怎麼做出這樣的詩?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蘇東坡是大渣男?蘇東坡的這一面你該了解下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我國一個相當著名的讀書人,它的名字叫做蘇東坡,我想只要你讀過一點點古詩文,你就會對這個人不會太陌生,今天我們就要講一講蘇東坡這個人的另一面大家一定聽過蘇東坡的一首詩,他的詩中表現出了他對於自己妻子深深的愛戀,而且我們也看得出來,從詩句當中他對於自己的妻子是相當的留戀
  • 看過這三件事,那個蘇東坡,還是你「認識」的蘇東坡嗎
    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不妨先提出來,這就是——看過這幾件事之後,那個蘇東坡,還是你「認識」的蘇東坡嗎?首先,挖苦自己的妹妹。提起蘇東坡的妹妹,那在文壇上也是響噹噹的一個大才女。蘇東坡的妹妹,名叫蘇軫,人稱「蘇小妹」,蘇小妹才華橫溢,善於詩詞,然而長相卻很一般,尤其是她的凸額凹眼,實在是不敢叫人恭維。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日小編就和大家一同共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蘇東坡是宋朝的作家之一,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怎能沒有自己故事呢,他在觸犯了皇上後被發配到杭州做官,過去的杭州還不是現在的杭州那麼美而且出名。東坡肉就是蘇東坡延年流轉的代表作,現在人們一提起東坡肉,就會聯想起蘇東坡。
  • 蘇東坡的高考作文,閱卷老師讚嘆不已,蘇東坡:我自己瞎編的
    公元1057年,正值大宋仁宗在位,嘉佑二年,我們熟知的大才子蘇東坡,迎來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考驗——高考,也就是當時朝廷舉行的科舉。話說古代讀書人,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那就必須得「學成文武藝,貨予帝王家」。
  • 蘇東坡的這首詞,大概就是所謂的「佛系」宋詞吧?
    最近朋友圈被各種佛系刷屏啦:佛系甲方、佛系青年、佛繫戀愛、佛系開會、佛系遊戲、佛系帶娃……佛系一夜之間滲透了我們的生活!所謂佛系,類似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既有灑脫不羈的褒義,也有得過且過的貶義。那麼,有沒有佛系文人、佛系詩詞呢?
  • 蘇東坡在海南吃西谷米
    我們知道北宋大名人蘇東坡在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的時候,被新黨排擠,貶官外放。先是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蘇東坡是樂天派,在惠州三年,政績卓越,士民擁戴。自己也是如魚得水,樂得自在。詩文不輟,屢有佳品。
  • 蘇軾何時成為了蘇東坡?東坡肉和蘇東坡又有什麼關係?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都叫他「蘇東坡」。蘇東坡祖籍欒城,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北宋著名的官員、書畫家、詞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八位散文大家,蘇家就佔了三位。
  • 千年前的人物趣事,竟然讓酒店老闆主動免單500塊,感謝蘇東坡
    沒想到千年前的人物趣事,讓我們省下了一頓飯錢,只能再次感謝酒店經理,感謝蘇東坡。你是不是也會有疑問,還有這麼好的事兒?為啥我沒遇到過?蘇東坡不是詩人嗎?他還有啥故事?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裡向人們呈現了一個全面的蘇東坡,也概括了他的人品:「蘇東坡是個好人」。很多人只知道他詩寫的好,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詩歌,他散文寫的好,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曹澤華:說說蘇東坡讀書法
    中國的讀書人怕是沒有不知道蘇東坡的:大詩人、大散文家、大學問家和大書法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巨星。說起他的文章,史稱「渾涵光芒,雄視百代」。蘇東坡之所以有此成就,當然不是天生的,儘管他從小聰慧,家庭環境使然,但和其一生好讀書和善讀書是密不可分的。   蘇東坡一生勤讀書,更會讀書。
  • 為什麼要寫蘇東坡?
    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被稱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傳記開篇說:「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蘇東坡也曾自述:「吾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達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
  • 讀書樂 |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原用英文寫成為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這本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 為什麼蘇東坡那麼喜歡惠州?
    蘇東坡不僅僅是詩文出彩,他的仕途也極具傳奇,曾被朝廷重用,但卻在老年時因為政治立場與政敵的迫害而多次被貶到邊遠貧困地區。比如蘇東坡曾被貶到廣東惠州。被貶之際,蘇東坡就知道惠州不僅偏遠,更是瘴氣流行,再加自己已是黃昏之年,也許就這樣在惠州終老一生了。於是蘇東坡決定不帶僕人和家人,把家人都安排在江蘇,準備獨自去往惠州。不過,讓蘇東坡感動的是,他的一位名為朝雲的侍妾堅決要跟隨他來惠州。
  • 蘇東坡的四個趣味小故事,原來歷史中的蘇東坡是這樣的人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於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託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醜,於是怏怏地走了。
  • 《蘇東坡傳》第一章 文忠公
    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在今天看來,我覺得蘇東坡偉大的人格,比中國其他文人的人格,更為鮮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裡,顯露的越發充分。在我頭腦裡,蘇東坡的意象之特別清楚明顯,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於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閃耀照人,就猶如他蘸筆揮毫是在頃刻之前一樣。
  • 唐建軍‖「王」的男人——蘇東坡
    「王」的男人---蘇東坡王弗、王閏之、王朝雲三位性格各異,才情俱佳,賢良淑德的女人。在不同的階段陪伴著同一個男人---大文豪蘇軾東坡先生。在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給予了陪伴、幫助、照料以及最深情的愛。一起詮釋了浪漫溫情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 吟嘯徐行——蘇東坡的音樂情懷
    「東坡文化」的講座,主題是「蘇東坡的音樂情懷」。 在澄邁老城講授「東坡文化」,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因為在澄邁老城這塊熱土上,曾經深深地留下蘇東坡的足跡。紹聖四年(1097年)四月十七日,蘇東坡得「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誥命,就與家人和好友訣別,攜幼子蘇過,踏上「貶儋」之路,六月渡海登陸,在澄邁老城驛站「通潮閣」作短暫的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