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樂 | 林語堂《蘇東坡傳》

2021-02-13 青梧書舍

《蘇東坡傳》原用英文寫成

為4卷28章

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

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

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

這本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

· 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

· 1954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

· 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

· 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

· 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 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 。

·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

· 與《朱元璋傳》(吳晗著)、《張居正大傳》(朱東潤著)、 《李鴻章傳》(梁啓超著)被譽為 「 二十世紀四大傳記 」 。

國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程度,林語堂概括為:「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欣賞、仰慕,最終在這部傳記名著中展開。

同時林語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國門,作品以英文寫就,目標受眾是西方讀者,後由臺灣學者張振玉譯為中文,堪屬名著名譯,讀時別有一番趣味。

一、 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特別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為既是對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誰也不須要寫什麼。一年分別後,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語堂《蘇東坡傳》

 

二、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林語堂《蘇東坡傳》

 

三、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蘇軾《蘇東坡傳》

 

四、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林語堂《蘇東坡傳》

 

五、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林語堂《蘇東坡傳》

 

六、佛教否定人生,儒家正視人生,道家簡化人生。

——林語堂《蘇東坡傳》

 

 

七、誠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尋取到安靜,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確,而人生只是一種幻覺,人應當完全把社會棄置不顧,這樣人類就非滅絕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達到精神的空虛和無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擺脫個人的牽掛,而儒家是抱現實的思想,要對人類盡其職責義務,於是兩種思想之間便有衝突。所謂解脫一事,只不過是在獲得了精神上的和諧之後,使基層的人性附屬於高層的人性,聽其支配而已。一個人若能憑理性上的克己功夫獲得此種精神上的和諧,他就不須完全離開社會才能獲得解脫了。

——林語堂《蘇東坡傳》

 

八、東坡,一生閃耀,一生流離。

《蘇東坡傳》

 

九、 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一條規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

——林語堂《蘇東坡傳》

 

十、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林語堂《蘇東坡傳》

相關焦點

  •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懂了蘇軾,你就讀懂了生活!
    ♪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艾天」朗讀一起讀書,讓你的研途不再孤單陪你考研,也伴你讀研首先,我們來做一個人生的選擇題:如果時光倒流,你會選擇自己擁有哪種人格特質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蘇東坡傳》這本書吧!《蘇東坡傳》被譽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是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完成的著作。一位是古代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哲學家,另一位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沒想到大師林語堂和才子蘇東坡的結合,竟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奇效。
  • 林語堂和蘇東坡的「humor」
    林語堂自己說了:「一個人並不是為了要使心智進步而讀書,因為讀書之時如懷著這個念頭,則讀書的一切樂趣便完全喪失了。」他倡導快樂同時也反對庸俗,他說:「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他的許多金句中都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蘇東坡。
  • 四年囹圄半世坎坷 凝聚一本《蘇東坡新傳》 被評比林語堂版「更有...
    蘇東坡是全才,他的詩文,他的書畫,他的性格,統統成為一種精神文化資源,澤被後世。對他的解讀和詮釋,不勝枚舉。到了現代,為蘇東坡作傳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大名鼎鼎的作家林語堂曾在1940年代,用英文寫成《蘇東坡傳》,被翻譯成中文版,在華語世界影響甚大。 不過,本次介紹的蘇東坡傳記,不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而是來自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
  • 《蘇東坡傳》:異稟天賦?天降奇才?他其實是像他爸爸的爸爸!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的得意之作。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原名和樂,後改為玉堂、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從1944年始到1947年,林語堂先生費時三年,用英文完成《蘇東坡傳》,他說:「像蘇東坡這樣的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志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 在《蘇東坡傳》中看林語堂先生眼裡蘇子的精神世界,值得我們學習
    恰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對蘇子的精神世界,評價到:他的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他的風格文章之美則構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01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 為什麼要寫蘇東坡?
    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被稱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之一。林語堂在傳記開篇說:「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蘇東坡也曾自述:「吾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達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
  • 《蘇東坡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花了兩周的時間,看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英文原著《蘇東坡傳》的譯作,以我紙上談兵的英語水平當然看不懂原著,只能看譯作。一個現代中國人通過英文譯作了解一個古代中國人,這倒算得上是一件有趣的事。遺憾的是譯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真實地展現原著的風採,就像替身永遠只能展示真身的背影,至多一個模糊不清的側面一般。
  • 《蘇東坡傳》:人生最初的幾步,影響了你一生的命運
    今天我們將一起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當中有關蘇軾「童年與青年」的部分。 其中頗為有趣的是,蘇東坡這個才氣縱橫的青年,這次在引用歷史事例時卻疏忽大意,並且在試卷上杜撰了幾句話。由於考官擔心暴露自己沒有讀過什麼古籍,因此並沒有提出質疑,蘇軾才得以矇混過關。 然而正當蘇東坡的仕途即將開始時,家中傳來母親病重的消息。蘇軾只得回家守喪,兩年三個月後才能返回繼續為官。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用英文著作揚名海內外的民國大師——林語堂
    不久前生日時,收到朋友送來的一本《蘇東坡傳》,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民國大師林語堂。近日,搜索好看的紀錄片時,看到了豆瓣評分高達9.2的《大師》,巧的是第一個就講的林語堂。《大師》是由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紀實頻道以欄目形式打造的一部百集文化系列片。
  • 林語堂:讀書成名的人,只有樂,沒有苦!
    文/林語堂本篇演講只是談談本人對於讀書的意見,並不是要訓勉青年,亦非敢指導青年。說破讀書本質,「心靈」而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讀書向稱為雅事樂事。但是現在雅事樂事已經不雅不樂了。今天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為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寫訃聞,做賀聯;或為當文牘,抄帳簿;或為做相士,佔八卦;或為做塾師,騙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
  • 林語堂與現代中國知識思想遺產——《林語堂傳》研讀會
    北大文研讀書16 林語堂與現代中國知識思想遺產 《林語堂傳》研讀會 時 間:2019年地 點: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引言人 錢鎖橋(《林語堂傳《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書影  這部傳記,筆路延綿,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軌跡,尋繹其生平,藉以重新發現不僅僅是作為文學家的林語堂,更欲還原出兼批評家、哲學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語堂。
  • 林語堂: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林語堂生在茶鄉,一生好茶,於他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品那麼簡單,更是生活的樂趣、人生意義的投射。林語堂身體力行,雙語齊發,通過多種題材的文字,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年輕時的林語堂1905年,林和樂離開坂仔村,前去鼓浪嶼念書。
  • 魯迅、老舍、林語堂三大文學家的經典語錄,你最喜歡哪一句?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他必然會樂於接受的。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林語堂《蘇東坡傳》我們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過去生活的態度,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
  • 書人新傳⑥丨講書人:讓讀書變成一群人的事
    比如開講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前,除了通讀這本書之外,他還要了解與之相關的其他書籍,了解作者林語堂的作品風格。講書內容也不能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得事先耗費大量時間寫出一篇論文一樣的薦書稿件,即使最簡單的也要有講書的提綱。
  • 《蘇東坡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一語中的,後來蘇東坡和蘇轍果然位居宰相同列,二十年後,蘇東坡的文字傳遍神州,人人爭相傳誦,那時果真再無人熱議歐陽修了。那年意氣風發的蘇家父子正準備大幹一場,可是蘇東坡的母親病逝,按照傳統,三蘇必須回鄉服喪三年。蘇東坡也因此從人生的第一次巔峰突然跌落,進入人生時運下降的通道。
  • 林語堂生活達人四海為家
    雖然錢教授的《林語堂傳》主要是從知識思想層面理清林語堂的人生旅程,並非以生活方面為重,但是傳主「四海為家」的生活軌跡卻散布在書的字句之中,讓人體會他生活藝術的哲學。當天100餘位「青睞」會員到場,隨錢教授追尋林語堂的足跡,了解他個人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體會了一位不為人熟知的文化大師林語堂。
  • 除了《京華煙雲》,你對林語堂一無所知
    錢鎖橋版《林語堂傳》封面。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漢學講座教授錢鎖橋用20年的研究,在新作《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中論述,林語堂是足以探究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問題的「棋子」。比如,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參與者,他在批評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冷靜修正徹底反傳統的激烈論調,並成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輸出國門。
  • 《蘇東坡傳》⑩ | 詩人之心,千古不朽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楊帆 領讀文 | 花晴 親愛的小夥伴,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林語堂先生為蘇東坡所寫的傳記——《蘇東坡傳》。上一回提到讀到了蘇東坡雖然失去權力地位,又為當政者所不喜,壯年時何等雄心壯志,如今已不復當年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