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鹽醬油發明人張仲安:申請《中國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產權保護

2020-12-23 中國食品財經觀察

本網訊 減鹽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球慢病防控目標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中佔有重要地位。與應對其他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相比,減鹽的影響範圍更大,覆蓋人群更廣。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實施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指出,推廣應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導日常飲食,控制食鹽攝入量,逐步量化用鹽用油,同時減少隱性鹽攝入。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張新華也曾經指出,「減鹽已被全球公認為最具成本效益的慢病幹預策略之一。」

用工匠精神支撐前行的張仲安

在國際上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組織專家、學者科研攻關生產無鹽醬油,至今都沒有突破性成果,目前在電商平臺售賣的所謂「美國布拉格無鹽醬油」,也並非是真的無鹽醬油。

我國的無鹽醬油項目課題組也組織攻關無鹽醬油20多年,仍然無突破性成果。然而,很多奇蹟也來自於平凡人的執著研究。一個在部隊為救他人而九死一生的一等傷殘軍人張仲安,早在九十年代就把中國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這一世界性難題攻克,並應用到自己創辦的翠微釀造廠生產的翠微原汁醬油,該產品在1993年10月榮獲中國國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聯合頒發的金獎、金杯。

早在1998年3月,張仲安就以筆名張雪松在《中國調味品》雜誌上發表了題為《兩段發酵法釀製原汁醬油》(1998年第3期第3頁)的學術論文。近年來,還以「無鹽醬油」名稱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被中國知識產權局受理後,於2019年2月獲得中國專利權。

為造福人類健康,張仲安自豪地說: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做不成的無鹽醬油技術,在我們中國一個一等傷殘軍人都能做成,那麼中國的更多人就更能做成。我要註冊「中國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盡我一個一等傷殘軍人的微薄之力弘揚中國食品文化,希望更多企業應用這一技術,去助力全民的健康和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國食品網報導)

相關焦點

  • 不是醬油的「醬油」驚現?配製醬油、釀造醬油你分得清嗎?
    看清兩點不上當日前,江蘇省消保委曝光一批不符國標醬油,29個樣品「上榜」,其中不乏知名商標;但10月17日,中國調味品協會科技委發聲明否認了上述報導,認為此信息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傷害了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
  • 都說日本的釀造醬油品質好,我國的醬油究竟差在哪兒?
    在中國,高鹽稀態發酵醬油只佔十分之一,剩下的市場全部被低鹽固態發酵醬油佔據。而日本製作醬油的默認工序就是高鹽稀態發酵。完全不同的製作工藝,中日醬油行業整體水平差的絕對不是一星半點。為何我國以低鹽固態發酵醬油為主在中國古籍《齊民要術.作豆醬法》和《本草綱目.谷部.醬》中,其實不難發現古時的中國以「高鹽稀態發酵」為主,這種做法即是我們的傳統也是普遍做法。
  • 29款醬油不達標,兒童醬油沒有產品標準?這些醬油的坑你踩了嗎
    一看新聞才知道,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結果中,120個精油樣品中,29個樣品存在不合標準的情況,這個比例足以讓老百姓吃驚,其中也不乏兒童醬油,更讓人吃驚的是,兒童醬油竟然沒有相關的標準,有的兒童醬油跟成人醬油沒啥區別,可是價格卻差了好多。
  • 中國醬油為什麼不如日本醬油,看完你就懂
    釀造工藝的區別中國的傳統醬油製法為低溫制醪自然發酵法。最早的醬油製作法於《齊民要術》中的「作豆腐法」章節記載,是固稀發酵。而《本草綱目》中的關於谷部,醬的章節中還記載了一種改良的稀態發酵法。傳統古法釀造醬油的產量遠遠供不上市場的需求。於是我國從蘇聯引入了一套稱為「固態無鹽發酵」的速釀技術。這種技術,讓原本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勉強出品的醬油提速到5天即可出品,提速3600%製作出來的醬油品質不提也罷。絕對是你腦補不出來的黑暗調味料。加了這種醬油會讓料理變得更加難吃,你說牛逼不牛逼?這點與日本戰後復興時出現的混合釀造技術有點類似,只不過日本還是有底線的。
  • 豬肉最簡單的做法:懶人醬油滷肉,無油無鹽無香料,卻是相當美味
    中午就我一人在家,一個人吃飯按理說是最好解決的,隨便來點麵條或是炒個剩飯什麼的~可我感冒了1個多星期了,終於好了些,吃東西能吃出味兒了,所以想吃點肉肉...油氣太大的還是不敢吃,那就弄個不需要用油的醬油滷肉吧,準備工作到下鍋,5分鐘都不需要,燒開後改小火慢慢煮著,都不用管,我也可以繼續封印在被窩
  • 買醬油時,不管什麼牌子,只要有這「3個詞」,都是特級好醬油
    醬油,又稱豉油,主要是用大豆、食鹽和小麥經過制油、發酵等工序釀製而成的。醬油不但能增加和改善菜餚的味道,還能讓成菜色澤更漂亮,看起來更有食慾。>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的質量等級也相應越高,證明醬油的品質越好,味道越鮮美。
  • 有些標稱「釀造醬油」,實際都不是醬油,不要盲目看價格買醬油
    近日,央視調查《名為釀造醬油,實際甚至都不是醬油》江蘇消保委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市面上有些標稱「釀造醬油」的,釀造醬油該有的核心成分為零;有些醬油各成分的實測值與標籤標示值嚴重不符,如鈉的標示值為小於等於360,而實測值已達5000以上;一半以上樣品可能是借增鮮劑來「表面提高
  • 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的檢測與分析
    在2018年第44期《食品與發酵工業》期刊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對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檢測做出權威發布,在抽查的3款醬油中綠業春牌無添加醬油較普通醬油的天然胺基酸組成更加均衡。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為分析釀造醬油特徵胺基酸組成及對胺基酸態氮的貢獻,比較了3款不同類型醬油中游離胺基酸含量和胺基酸態氮組成。結果表明,釀造醬油中胺基酸種類豐富,無增鮮劑添加的醬油中胺基酸分布均衡,外源穀氨酸的添加顯著影響胺基酸態氮水平。
  • 兒童醬油≠低鹽低鈉,測完這12款兒童醬油,你還敢給娃吃嗎?
    備註:本款推薦產品在本次12款評測產品中綜合表現最優,但因傳統醬油製作工藝問題,不存在「無鹽無鈉」產品,町芒建議各位寶媽在寶寶1歲之前不攝入任何醬油,2-3歲也應盡少的攝入醬油。檢測數據來源於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日常生活中一餐用一勺醬油,量為5ml,一日三餐則需用15ml醬油,本次町芒君把醬油鈉含量的單位換算為/15ml,以便大家參考。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0.5~1歲的孩子每日攝入鈉含量為350mg,本次評測的醬油均超過每日所需攝入量。
  • 醬油生抽老抽!好多人都不知道
    醬油的花色品種可謂豐富多彩,近些年來,許多新的品種闖入我們的視線。對於這些醬油,我們要加以了解和認識,在烹飪美食的時候才能更好的發揮它們的長處。日常生活中我們運用最多的就是生抽和老抽了,這裡會詳細介紹一下生抽與老抽的區別以及用法。「抽」是工業用語,醬油的製作過程是發酵到成熟,最後抽油。
  • 不管買什麼牌子的醬油,只要上面沒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現場去買肯定是來不及了,這時候,我們肯定就會用到一些含有鹽味的代替品,而這個代替品,首選肯定就是醬油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醬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調味料,古時候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我們的必需品,到了現在,情況肯定也是一樣。
  • 臺灣80多歲婦人三年無鹽飲食 鈉含量低險喪命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無鹽飲食可能致命,一名80多歲婦人因意識模糊,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被送至急診室,檢查發現血中鈉含量極低,原來她已有三年未吃鹽、醬油。  臺灣心臟學會、臺灣高血壓學會今天公布2015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有別於舊版,新版強調低鹽飲食,而非無鹽飲食。研究證實,無鹽飲食反而增加高血壓風險,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及死亡率。
  • 買醬油,不管啥牌子,只要是瓶身上標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說到醬油,可分為老抽和生抽兩種,一種更是用來上色的,而另一種就是用來調味的,但是,不論哪一種,在購買醬油的時候我們都要注意了,只要發現瓶身上標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的醬油,最好別買。
  • 買醬油時,只要瓶上沒有帶「這行字」,不管啥牌子,多半是假醬油
    好的醬油一吃就能吃出來味道特別鮮,不好的醬油感覺放了跟沒放差不多,而且鮮味也大不相同,這其實都是跟醬油上的一個數值有關的,很多人在選購醬油的時候,貨架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價位的醬油琳琅滿目,傻傻分不清楚要買什麼醬油好,還有一些人為了更實惠一些,選擇比較便宜的買,或者盲目選擇最貴的買,這些都不是非常正確的選購方法。買醬油時,無論什麼牌子,認準包裝上「這個數值」,越高就越好!
  • 這瓶100年歷史的有機醬油,配料表只有大豆和水!
    你需要學會在琳琅滿目的貨架中:【選一瓶好醬油】!1醬油的營養價值醬油由醬演變而來,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周朝就有製做醬的記載了。主要由大豆,澱粉、小麥、食鹽經過制油、發酵等程序釀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
  •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120款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主要由大豆(豆粕)、小麥、食鹽經過制曲、發酵等程序(工藝)釀製而成。,純釀造醬油不會含有,醬油中若檢出此物質則可確定為非釀造醬油19菌落總數微生物指標,能體現醬油中微生物數量和種類,如果超出限值,則有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 「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發布 明確此類醬油主要原料需為非轉基因
    (中國網記者 黃磊/攝)中國網11月2日訊(記者 黃磊)昨日(1日)下午,在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期間,《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首發儀式暨「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宣貫會在北京舉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食品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國內醬油生產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
  • 「醬油」事件再度發酵中國調味品協會怎麼說?
    近日,「29款醬油不符合國標」「海天、李錦記上黑榜」等關鍵詞赫然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的顯著位置,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除了企業和江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江蘇消保委」)的互懟,中國調味品協會也公開發聲。
  • 八成釀造醬油加味精 為降成本拼「等級」?
    國標將釀造醬油定義為「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麥麩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體的液體調味品」並無提及添加劑等信息。相反的,配製醬油定義中卻明確點出了添加劑——國標中,配製醬油定義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  記者就此連線了北京調味品市場上份額最大的兩家企業:海天與李錦記。
  • 兒童醬油不含鹽,給寶寶做輔食隨便加?你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坑!
    但是,小編發現有的媽媽儘管不給孩子吃鹽,但是會在孩子的輔食中添加醬油。小編問了之後,對方說:「沒事我這是在超市買的最好的兒童醬油!」在寶媽的心目中,好像兒童醬油是安全的食品。其實小編內心是有點疑問的,難道兒童醬油就不是醬油嗎?於是就仔細調查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