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事件再度發酵中國調味品協會怎麼說?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近日,「29款醬油不符合國標」「海天、李錦記上黑榜」等關鍵詞赫然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的顯著位置,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除了企業和江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江蘇消保委」)的互懟,中國調味品協會也公開發聲。

10月17日,在中國調味品協會發給中國商報記者的聲明中顯示,近日,以「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有的都不能叫『醬油』」等為標題的網絡文章,嚴重誤導了消費者,損害了我國醬油產業的聲譽,對行業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此,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聲明如下:

一、GB2717-2003《醬油衛生標準》和GB2717-2018《醬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醬油中胺基酸態氮的指標要求≥0.4g/100ml,低於此指標的產品為不合格產品,應該予以曝光並受到相應的查處。

二、嚴格按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標準中規定的食品添加劑範圍和限量要求進行食品添加的醬油產品,均為合格產品,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

三、醬油產品的標籤標識,應該按照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和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相關規定執行。

四、在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標準法規的基礎上,醬油產品的品種類型、產品風味、產品價格、營養成分及產品定位等均屬於市場行為,由市場規律決定,並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不應該被妄議和誇大利用,以免無端造成企業品牌的聲譽受損並誤導消費。

五、產品抽檢應該在遵守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公開地開展,檢測結果的公布也應本著嚴謹、專業和負責仼的態度進行,保證結果的公正客觀。如果企業對抽檢結果有異議,有權要求該檢測機構提供資質證明和抽檢樣品,企業在確定樣品的真實性後,可委託其他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復檢。

六、此信息發布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中關於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規定,以及中央網信辦印發的《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標題規範管理規定(暫行)》中對網際網路信息發布的規範要求,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引發了行業信仼危機,傷害了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

七、由於此信息的發布,對所涉及的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協會支持相關企業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也希望各業界人士能自覺維護行業聲譽,不要隨意轉發和惡意傳播。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醬油」事件中的「問題」是消保委聲稱有問題,他們不是監管執法部門,也不是標準解釋部門,他們只能是「聲稱」企業有問題。此外,從企業的回覆可見,即使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都不敢拒絕復檢(微生物除外),江蘇消保委拒絕企業的復檢要求有點太自以為是了。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相關焦點

  • 中國調味品協會:「29款醬油不達標」網文誤導消費者
    對此,中國調味品協會10月17日發出聲明稱,近日,以「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有的都不能叫『醬油』」等為標題的網絡文章,嚴重誤導了消費者,損害了我國醬油產業的聲譽,對行業造成了不良影響。此信息發布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引發了行業信仼危機,傷害了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協會支持相關企業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 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談協會
    「協會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二政府』。」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衛祥雲在接受記者採訪,就國內協會的現狀與他對協會的認識發表個人看法時,第一句就如是說。    衛曾是原內貿部工業司副司長、原內貿局消費流通司副司長。1998年開始,他便兼任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2000年機構改革後,正式擔任該協會會長職務。
  • 調味品協會稱「化學醬油」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本報記者 薛珺 攝「醋意」未消,醬油又曝「致癌門」 港媒曝稱,7種物質可配製出致癌的「化學醬油」;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出,7種物質均不屬於非法化學物質 本報訊 山西醋勾兌風波未完,醬油又被卷進來。近日,港媒曝出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種化合物可配製出可能致癌的「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從口味和質感都相差無幾。昨天,中國調味品協會負責人指出包括水解植物蛋白在內的7種化合物都不是非法化學物質,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國家正在修訂醬油的食品安全標準。7種物質調出「化學醬油」?
  • 深度調查:調味品還是化學品?醬油釀造的那些事
    古人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醬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醬油不但有良好的風味和滋味,而且營養豐富,是人們烹飪首選的調味品。可是在經歷過「化學醬油」風波之後,醬油也逐漸陷入嚴重的信賴危機,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每天吃的醬油,到底是調味品還是「化學品」!
  • 無鹽醬油發明人張仲安:申請《中國微生物發酵無鹽醬油》產權保護
    用工匠精神支撐前行的張仲安在國際上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組織專家、學者科研攻關生產無鹽醬油,至今都沒有突破性成果,目前在電商平臺售賣的所謂「美國布拉格無鹽醬油」,也並非是真的無鹽醬油。
  • 「釀造醬油」沒醬油成分,莫非這也是行業協會眼中的「市場行為」?|...
    針對近日「29款醬油不達標,有的都不能叫『醬油』」等說法,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日前聲明,稱此信息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還表示,醬油產品的品種類型、產品風味、產品價格、營養成分及產品定位等均屬於市場行為,由市場規律決定,並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不應該被妄議和誇大利用,以免無端造成企業品牌的聲譽受損並誤導消費。
  • 調味品營銷趨勢分析:醬油,應該怎麼打?
    中國飲食文化追求「五味調和」,與西方烹調不同,中國烹調更傾向於藝術,藝術的靈感就來源於調味料。「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油作為中華優秀飲食文化中最為「畫龍點睛」的部分,不僅是中國大眾家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而且越來越為全世界各種不同類型文化的人群所喜愛接受。
  • 醬油只是一種調味品 兒童醬油有害無益
    時下正熱的「兒童醬油」的廣告宣稱「專為兒童健康研製的釀造低鹽淡口醬油」、「適合拌飯、清蒸食物等,一則起到開胃的作用,二則補充營養」、「充分考慮處於發育期的兒童味覺特點,柔和鮮香,富含18種胺基酸、有機酸、碳水化合物等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能在日常飲食中補充兒童成長所需,是增強兒童食慾的調味能手」等。
  • 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區別在哪?為啥外廚喜歡用日本醬油?長見識了
    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區別在哪?為啥外廚喜歡用日本醬油?長見識了!一般我們在做菜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調味品的,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調味品,才能夠讓我們做出來的菜味道,吃起來特別的鮮美,而且也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味覺享受。
  • 「變味的醬油」:部分生產工藝流程不到位|釀造醬油|李錦記|配製...
    對此,遠東正大檢驗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高帥稱,這沒有達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要求,甚至可以說就不能叫做醬油。對於不達標準的原因,10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陳尚武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胺基酸態氮不達標可能因為原料不足、發酵工藝出問題或者出廠前自檢有漏批,但其實只要醬油發酵工藝沒有問題,一般很難出現胺基酸態氮不達標的情況。」
  • 醬油現「活蛆」?海天怎麼了?
    九月中旬股價持續下跌的海天味業,近日被曝出醬油產物疑似有活蛆。據《廣州日報》報導,9月17日,一位來自湖南省的消費者在超市購置的海天醬油開瓶後不到一周,覺瓶子裡出現了蛆蟲,經查明,該產品仍在保質期內。海天醬油的衛生事故近年來也不是第一次浮現在大眾視野了。從之前的媒體報導中,我們不難挖掘到,自2017年以來,海天醬油曾多次捲入"蛆蟲"的不良品質事件。
  • 買醬油要細看「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越好
    不過昨天上午,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  稱與該事件沒有任何聯繫。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同時表示,  涉案的企業是位於高明區楊和鎮的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產品有「威頂」「巨浪」牌系列調味產品。
  • 中國醬油不如日本醬油?我的中國胃表示不服
    中國最一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說在高端科技、人均收入上中國要謙虛我們承認,可誰要是和中國比對食物的研究程度,誰說中國不行就和誰急眼。這五千多年的歷史在擺在這裡,隨便一道熗炒土豆絲就能做出一朵花出來,中國人做菜很喜歡放調料,在這方面已然是個專家,可還有人說中國醬油不如日本醬油?我的中國胃表示不可能。醬油是很常見的一種調味品,現在的年輕人會做飯,卻不一定了解這些調料的製作手法,中國醬油通常是用大豆、小麥還有鹽,經過制油、發酵等工藝製成。
  • 《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食品製造工業—調味品、發酵製品...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我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工業產品種類眾多,包括味精、賴氨酸、酵母、檸檬酸和醬油、醋等多種產品,行業廢水汙染物排放量較大,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約佔工業源的5%,含發酵工藝的味精生產還是總氮排放控制的重點行業之一。
  • 李錦記兩款醬油榮獲《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
    12月8日,知名國際醬料品牌李錦記兩款熱銷產品「原釀本味鮮醬油」及「零添加醇味鮮特級釀造醬油」榮獲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自此兩款認證產品可正式啟用「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這也是目前我國醬油行業唯一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產品證明商標。
  • 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的檢測與分析
    在2018年第44期《食品與發酵工業》期刊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對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檢測做出權威發布,在抽查的3款醬油中綠業春牌無添加醬油較普通醬油的天然胺基酸組成更加均衡。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為分析釀造醬油特徵胺基酸組成及對胺基酸態氮的貢獻,比較了3款不同類型醬油中游離胺基酸含量和胺基酸態氮組成。結果表明,釀造醬油中胺基酸種類豐富,無增鮮劑添加的醬油中胺基酸分布均衡,外源穀氨酸的添加顯著影響胺基酸態氮水平。
  • 怎樣證明醬油是「零添加」?利器來了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強,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秘書長、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執行副主任鍾其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調味品專家委員會主任吳鳴分別就2019年12月20日開始實施的《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及2020年4月7日獲得批准的《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進行了分析解讀。
  • 知名醬油品牌海天醬油攤上事了!太!惡!心!
    近日,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而今年以來海天味業生產的海天醬油不止一次被曝出發現醬油瓶內有蛆蟲海天味業連續曝出蛆蟲事件9月16日,湖南的李先生向媒體反映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
  • 原釀醬油價格「高大上」 調味品市場高端化熱潮來襲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是人人都知道的俗語,目前調味品市場上一款每毫升單價超過茅臺酒的醬油產品熱銷,再次印證了這一道理。而搶購背後多樣化、高端化也成為了調味品市場最新的發展趨勢。
  • 「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發布 明確此類醬油主要原料需為非轉基因
    (中國網記者 黃磊/攝)中國網11月2日訊(記者 黃磊)昨日(1日)下午,在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期間,《原釀本味醬油證明商標》首發儀式暨「原釀本味醬油」團體標準宣貫會在北京舉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食品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國內醬油生產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