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調查:調味品還是化學品?醬油釀造的那些事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古人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醬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醬油不但有良好的風味和滋味,而且營養豐富,是人們烹飪首選的調味品。可是在經歷過「化學醬油」風波之後,醬油也逐漸陷入嚴重的信賴危機,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每天吃的醬油,到底是調味品還是「化學品」!針對這個問題,近日記者對濟南商超在售醬油做了一次調查,並就醬油釀造工藝訪談了一些專家,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調查,希望能解開大家選擇醬油的一些困惑。  

  背景資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製成「化學醬油」  

  去年有港媒報導稱,發現有不法商販研發了一種「化學醬油」出售,只要將砂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苷酸及鳥苷酸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混一起,就可製作出「化學豉油」,而這種醬油與釀造醬油在口味和質感上相差無幾,只有做DNA試驗才能分辯出來,這種「化學醬油」中含有的水解植物蛋白質若用鹽酸分解,可能會釋放致癌物質。  

  按照我國《配製醬油》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配製醬油中釀造醬油的比例(以全氮計)不得少於50%;不得添加味精廢液、胱氨酸廢液、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胺基酸液。符合這兩條標準的才是配製醬油。而這種沒有任何大豆影子的醬油也只能稱之是「純化學品」了。  

  【現象一】  

  品類繁多,包裝花哨,市民選購難  

  日前,記者在超市調味品專區看到,生抽老抽、味極鮮醬油、海鮮醬油、黃豆醬油、有機醬油等貨品擺滿了貨架,品種、品牌之多讓人眼花繚亂,再加上醬油瓶上各類花哨的標籤說明,不懂行的人們更是雲裡霧裡,不知從何下手。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準備購買醬油的市民,他們均表示醬油品牌龐雜,到底選購哪種好,心裡沒底,大多數人更願意購買知名度度較高的產品,而對於高價的有機醬油,大多人則持觀望態度。對於醬油的配料、添加劑、生產中的安全問題等較為專業的知識則知者甚少。據相關專家稱,釀造醬油裡面含有人體必需8種胺基酸,食用後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並且有很好的抗癌效果,但配兌醬油則另當別論。此外選醬油主要看「胺基酸態氮」,這是反映產品質量的硬指標。因為不論醬油的名字多麼新奇,標籤怎麼花哨,「胺基酸態氮」是必須標註的一項內容。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就說明胺基酸越多,不但營養高,而且鮮味也越濃。  

  此外有些味極鮮醬油,是人為地添加了鮮味劑、味精,強調鮮味,建議小孩儘量不要吃這種東西。另外,炒菜的時候最好是晚放,因為裡面的穀氨酸一般含量很高,溫度一高很容易產生焦穀氨酸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老抽裡面焦糖色(醬色)含量很高,大概在40%-50%,老抽和味極鮮,本來是給飯店研製的,為了炒菜出味、好看。所以市民選購醬油時候儘量避免此類產品。  

  【現象二】  

  各類醬油價格相差懸殊,有機醬油售價昂貴  

  記者走訪發現,各類品牌的醬油價格相差懸殊,以500ml裝為例,有的醬油賣價能達到幾十元,而有的賣價不到一元,價格差別之大讓人咂舌。其中玄機又是什麼呢?  

  據有關專家稱,醬油釀造有兩種方法:一是低鹽固態發酵,二就是高鹽稀態發酵,其中高鹽稀態發酵香味突出,口感更鮮美等,但是高鹽稀態釀造周期需要6個月左右,而低鹽固態發酵1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對生產企業來說,按照高鹽稀態釀造的醬油加上上市流通需要8個月左右,沉澱的資金回收周期遠遠高於低鹽固態發酵法,導致醬油價格也較貴,一瓶500毫升的價格在18元左右,而常規醬油1瓶只有5元左右。  

  記者還發現,有種有機醬油售價特別貴,例如一瓶500ml裝的禾然有機醬油售價高達30元,如此昂貴的價格是不是商家打出的噱頭?為此記者請教了相關專家,據專家介紹,有機醬油是採用有機農作物為原料釀製的醬油,配料中包括有機大豆、有機小麥,在種植中的成本相對高,價格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醬油就是一種調味品,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高價、有機醬油基本上和普通醬油的營養價值差不多。  

  特別提醒:因為不易鑑別,有些不法商家往往打著「有機」或製造某種概念,甚至直接「掛羊頭賣狗肉」,將普通配製醬油炒賣出高價,所以大家在購買時應時刻警惕,謹防上當。  

  【現象三】  

  廠家的金字招牌:「釀造醬油」  

  記者觀察發現,貨架上擺放的各品牌醬油無一例外在產品包裝上印著「釀造醬油」的字樣,「釀造醬油」似乎成了每個廠家必備的金字招牌。而事實上,國家標準對「釀造醬油」是有嚴格的規定,並不能隨便標註。市售醬油基本分兩大類:一類是「釀造醬油」,採用傳統工藝,以大豆和麩皮、小麥等為主料,利用麴黴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歷經至少3~6個月的發酵製成的液體調味品,因此純釀造醬油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售價高;一類是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釀造醬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等調配而成的「配製醬油」,該類醬油採用的是化學配製工藝,一般只需8~10個小時就能製作好,周期短,成本低,相應的質量自然大打折扣。國標規定,配製醬油應以釀造醬油為主體,且比例應不小於50%,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添加量不得超過50%。  

  果真是所有廠家都追求高品質,不惜投入生產費時費力的釀造醬油,還是其中另有貓膩?  

  據順味食品的質管檢驗殷師傅稱:由於釀造醬油裡面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食用後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並且有很好的抗癌效果,價格比配製醬油高出多倍,市場上的確有不法廠商為了增加銷量,謀求暴利,而將其生產的配製醬油不按規定明確標示、或者乾脆打上「釀造醬油」的旗號進行銷售。目前,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尚沒有簡單的辦法能夠鑑別,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更應特別注意甄選!  

  【現象四】  

  基本上每種醬油都含有添加劑  

  經過記者的仔細觀察,發現每個品牌醬油原料一欄裡,標註著各種食品添加劑,如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而據業內人士表示,99%的醬油添加味精(穀氨酸鈉)、焦糖色、山梨酸鉀等添加劑,多數醬油添加三種以上的添加劑,從添加劑的數量上來說,遠遠超過食醋。  

  使用添加劑也是醬油釀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國家標準允許在醬油中加入適量的上述添加劑,但是由於食醋、調味醬等其他食品中也都有添加劑,導致消費者每日吃的食品中總的添加劑數量已經遠遠超出可以允許的範圍,如果添加劑再不能嚴格控制,超標使用,則將對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威脅。  

  此外,還有不法商戶使用非法物質加入醬油中。業內人士說,比較極端的用動物的毛髮用硫酸水解然後勾兌到醬油中,水解液含有蛋白,有提鮮的作用,為增加理化指標,添加用動物的毛髮製成的水解液等添加劑可以將指標提高。  

  除了添加動物蛋白,還有將植物蛋白添加到醬油中提鮮,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幹事衛祥雲說,關於水解植物蛋白的使用是有行業標準的,如水解植物蛋白的工藝不過關,含有一定量的三氯丙醇的話,將對身體產生危害。  

  【現象五】  

  胺基酸態氮含量≥1.2g/100ml靠譜嗎?  

  記者在超市發現,各品牌標籤所標註的胺基酸態氮含量大小不一,一些企業如富氏的「鮮咔味極鮮」醬油,欣和的「六月鮮」、「味達美」醬油,巧媳婦的「味極鮮」醬油,玉兔的「味極鮮」醬油等胺基酸態氮含量均大於等於1.2g/100ml,如此高的胺基酸態氮含量是否合理?對此記者電話聯繫了中國調味品協會科技處處長左寶起處長。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釀造醬油分為四級,品質最好的是特級醬油,其次是一級、二級、三級。這四個等級是根據醬油裡胺基酸態氮的含量來劃分的,三級醬油胺基酸態氮最低含量不得少於0.4g/100ml,一級的不得少於0.7g/100ml,二級的不得少於0.55g/100ml,大於或等於0.8g/100ml的為特級。應該說特級醬油最好,但市面上一般買不到,即使一級醬油,也很少見。國家標準中規定胺基酸態氮含量合格值為≥0.4g/100ml,是基於正常的醬油生產工藝下能達到的指標。根據目前國際、國內醬油釀造水平來看,有些廠家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蛋白水解率高,其所生產的醬油胺基酸態氮是有可能高於國標值的,但是如果釀造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1.2g/100ml時則產量會很低,並且要增加濃縮工序,致使生產成本成倍增加,一瓶500ml的醬油價位可能會達到二十多元人民幣,其價格遠遠超出大眾化消費水平。  

  此外他還表示:目前有少數不法廠家抓住消費者認為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就越好的心理,在醬油中添加胺基酸、酸水解蛋白液等之類的添加劑,提高醬油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從而欺騙消費者謀求暴利。因此對於超過了正常值較多產品,消費者要小心分辨,到底是真的採用了高水平的工藝達到的,還是通過添加添加劑配製而成的!  

  【現象六】  

  塑料瓶裝為主,部分廠家產品缺乏回收標識  

  國家規定的塑料包裝分類回收標誌  

  記者調查發現,醬油包裝大多採用塑料材質或玻璃材質,以塑料瓶包裝為主。但很少有市民知道,塑料瓶底下的塑料包裝製品回收標誌。該標誌是由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代表「可回收再生利用」;內標1至7不同的數字,它代表了不同塑料製品材質的類型和安全信息,每種材質的塑料瓶對再利用都有特殊的要求。有些材質的塑料瓶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可能會釋放出致癌物質。  

  記者在超市裡看到,煙臺欣和企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味達美」、「六月鮮」、「伴侶醬油」等產品包裝上都標註著回收標誌, 富氏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好太太原汁醬油」500ml裝印有回收標誌,但其生產的「鮮咔味極鮮」750ml裝則缺乏回收標誌,此外山東巧媳婦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綠釀原汁醬油」1L裝及「味極鮮」醬油1.3L裝均沒有標註回收標誌,由山東玉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味極鮮」500ml裝沒有標註回收標誌,由濟南德馨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原汁醬油」2.15L裝缺乏回收標誌。  

  我國早在1996年就出臺了《塑料包裝製品回收標誌》的國家標準,正規的大牌企業均已標註回收標誌。但由於該標準是非強制性標準,很多規模較小的生產廠家未在產品中註明該標誌。  

  雖然國家沒有強制規定必須標記,但加一個標誌是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不加卻是耐人尋味!不知是不懂國家規定還是明知不做?抑或是瓶子使用材質不符合規定?像富氏食品一個產品加標誌,一個產品又不加標誌,這又是為哪般呢?其中道道也許只有廠家自己知曉了!

(責任編輯:佟曉群)

相關焦點

  • 「變味的醬油」:部分生產工藝流程不到位|釀造醬油|李錦記|配製...
    對此,海天味業在10月15日晚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通過核實和調查,計算出該瓶生抽蛋白質NRV%為1.5%,而公司在該瓶生抽標籤中把蛋白質 NRV%僅標識為1%,因標示值低於了計算值,所以被點名。據了解,NRV%是營養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是食品營養標籤上比較食品營養成分含量多少的參考指標。
  • 有些標稱「釀造醬油」,實際都不是醬油,不要盲目看價格買醬油
    近日,央視調查《名為釀造醬油,實際甚至都不是醬油》江蘇消保委發布的醬油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市面上有些標稱「釀造醬油」的,釀造醬油該有的核心成分為零;有些醬油各成分的實測值與標籤標示值嚴重不符,如鈉的標示值為小於等於360,而實測值已達5000以上;一半以上樣品可能是借增鮮劑來「表面提高
  • 傳承創新,精心釀造家鄉好醬油
    ▲陳強經營的醬油廠,堅持傳統手工藝釀造醬油。醬油需要天天曝曬,曬得越久品質越上乘。▲陳強在醬油廠查看產品情況。烏石醬油,是流傳百年的手工醬油,雖然時間久遠,但一直以來都堅持用傳承百年的古法釀造工藝生產,維持著最初的味道,還曾上過央視。陳強從事烏石醬油這個傳統調味品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已有20多年。他專注於精心釀造一缸又一缸的萬意牌烏石醬油,讓烏石醬油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讓醬油的鮮美芳香潤色人們舌尖上的文化。
  • 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的檢測與分析
    在2018年第44期《食品與發酵工業》期刊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對釀造醬油胺基酸含量檢測做出權威發布,在抽查的3款醬油中綠業春牌無添加醬油較普通醬油的天然胺基酸組成更加均衡。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為分析釀造醬油特徵胺基酸組成及對胺基酸態氮的貢獻,比較了3款不同類型醬油中游離胺基酸含量和胺基酸態氮組成。結果表明,釀造醬油中胺基酸種類豐富,無增鮮劑添加的醬油中胺基酸分布均衡,外源穀氨酸的添加顯著影響胺基酸態氮水平。
  • 老恆和釀造調味品「新貴」登場 被低估的細分龍頭
    眾所周知,消費品行業一直是資本市場孕育牛股的集中營,無論是海外成熟市場,還是在新興市場或國內市場,優質的、出類拔萃的消費股及細分消費領域龍頭,絕對會在市場的長期複合增長榜單上留名。料酒是繼醬油、醋之後在調味品中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類別,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料酒行業的產量約為290萬噸,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自身產品的品類歸屬決定了老恆和釀造所在賽道潛質,目前料酒行業的CR5約為17%,老恆和憑藉8%的市場份額在料酒行業獨佔鰲頭。
  • 八成釀造醬油加味精 為降成本拼「等級」?
    化學醬油風波後,人們對調味品更加關注了。讀者侯先生近日致電本報:「買了一瓶海天醬油,說是釀造的,可一細看配料表裡有穀氨酸鈉,這不就是味精嗎?既然是釀造的為什麼還要加味精呢?」而實際上,「釀造醬油加味精」不止海天一家。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市場上如李錦記、加加、味事達等常見品牌的釀造醬油均存在添加穀氨酸鈉(味精)的現象。
  • 釀造原料決定醬油的品質
    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市面上的醬油品類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容易就挑花了眼,所以不能全憑感覺去挑選,根據釀造原料來挑選醬油是非常基礎的挑選方式,當然也是最簡單的,學會這種方法,你更能選擇到讓自己滿意的醬油。脫脂大豆就是指大豆提取豆油後,剩下的副產品,通常俗稱為豆餅或豆粕,而用脫脂黃豆釀造的醬油造價比較便宜。脫脂大豆的營養成分與大豆相比最主要的就是油脂含量低,而營養成分也相對較低,那麼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大豆釀造的醬油。
  • 媒體曝「化學醬油」可能致癌 與釀造醬油無法區分
    不法商販因此渾水摸魚,不管醬油是配製還是釀造,全都標稱是「釀造醬油」。       文/記者劉俊、何穎思 圖/記者莫偉濃       近日,山西陳醋被爆多為勾兌醋,昨日又有港媒稱發現市面有售致癌「化學醬油」。記者了解得知,配製陳醋和配製醬油國家都有含量標準限定,但是,如何檢測,本身卻沒有規範。致使不法商販渾水摸魚,出售不合格產品。
  • 釀造醬油非「醬油」?添加劑過多引熱議
    有人覺得這事簡單,江蘇消保委告訴你,這事難辦!可能你打回來的醬油,根本就不能叫做「醬油」!據央視報導,近期,江蘇消保委發布醬油比較試驗報告,120批次樣品中,29批次不達國標,海天、李錦記等品牌被點名。抽檢發現,某些醬油瓶內裝的,不一定是醬油!為啥這麼說?
  • 「味事達」醬油 傳統釀造經典
    醬油作為中國傳統的調味品,不但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使其色澤更加好看,而且富含硒等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可降低人體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防癌的效果。據史料記載,早在數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掌握了醬油的釀製工藝。
  • 「釀造醬油」沒醬油成分,我們還能不能愉快「打醬油」了?| 新京報...
    古有「白馬非馬」,今有「釀造醬油非醬油」。▲部分不達標醬油樣品。相比起簡單籠統的合格率數字,那些具體案例更令人憂慮:有的醬油號稱「紅燒老抽」,但實際上卻「達不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要求,甚至不能稱為醬油」;再如,所謂的「兒童醬油營」,相關指標卻「與普通醬油沒有太大差異」「甚至還不如普通醬油」;而一些價格動輒上百數百元的進口醬油,試驗結果卻顯示,「品質指標並不能與其價格成正比
  • 臺灣原汁原味黑豆手工釀造醬油,10年古法釀造,好醬油值得你等
    臺灣原汁原味黑豆手工釀造醬油,10年古法釀造,好醬油值得你等為何西螺鎮盛產醬油?一是日照足,二是這裡的水質好,甜美;第三,這裡平原肥沃,盛產各種農作物;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就是這些制醬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大家把品牌看作比生命還重要,一代接一代用手工釀造傳統醬油,即使時代變遷,但「醬心」純正依舊!
  • 不是醬油的「醬油」驚現?配製醬油、釀造醬油你分得清嗎?
    看清兩點不上當日前,江蘇省消保委曝光一批不符國標醬油,29個樣品「上榜」,其中不乏知名商標;但10月17日,中國調味品協會科技委發聲明否認了上述報導,認為此信息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傷害了真正做好產品的企業。
  • 「釀造醬油」沒醬油成分,莫非這也是行業協會眼中的「市場行為」?|...
    針對近日「29款醬油不達標,有的都不能叫『醬油』」等說法,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日前聲明,稱此信息存在譁眾取寵和誇張獵奇的「標題黨」行為;還表示,醬油產品的品種類型、產品風味、產品價格、營養成分及產品定位等均屬於市場行為,由市場規律決定,並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不應該被妄議和誇大利用,以免無端造成企業品牌的聲譽受損並誤導消費。
  • 調味品協會稱「化學醬油」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本報記者 薛珺 攝「醋意」未消,醬油又曝「致癌門」 港媒曝稱,7種物質可配製出致癌的「化學醬油」;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出,7種物質均不屬於非法化學物質 本報訊 山西醋勾兌風波未完,醬油又被卷進來。近日,港媒曝出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種化合物可配製出可能致癌的「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從口味和質感都相差無幾。昨天,中國調味品協會負責人指出包括水解植物蛋白在內的7種化合物都不是非法化學物質,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國家正在修訂醬油的食品安全標準。7種物質調出「化學醬油」?
  • 釀造生態化 醬油增強醬香風味
    釀造生態化 醬油增強醬香風味業內專家認為:提高品質關鍵在於發酵環節的微生物可控走進超市,貨架上擺放的各種醬油總會讓消費者「不知所措」。作為傳統調味品的醬油早已擺脫了口味單一局面,生抽、老抽、海鮮醬油等細分種類越來越多。而在種類之外,消費者也開始追尋醬油的釀造「生態」。「天然發酵」「古法釀製」「日曬夜露」「原漿特釀」「還原醬油本來的味道」等語句頻頻現身各大品牌產品宣傳頁面。業內專家表示,在消費者追尋的「醬香」中,企業生產產品遵循古法去還原醬油的味道時,除了傳統曬露工藝外,微生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沒標GB18186代碼的醬油會致癌?來看真相調查(圖)
    昆明記者調查出來了  記者 劉嘉 實習生 楊洪廣 錢洪敏 攝影報導  雲南網訊 近日,一則消息在網絡流傳:「根據國家衛生部門公布: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釀造醬油代碼為GB18186。凡沒有這個代碼的醬油,都是化學黑焦糖勾兌產品,食用後使人患上肝癌!市場上所有醬油,不管是不是名牌,只要沒有這個代碼一律不要購買!
  • 醬油釀造也有高科技 浦源魚釀醬油刷新行業新工藝
    浦源魚釀醬油持續推動核心技術創新與升級,運用現代化的運營管理方式憑藉優秀的產品,在市場競爭與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價值。如果說味道是醬油品質的體現,那麼醬油釀造工藝就是醬油品質的靈魂所在。好醬油必將經過用心釀造,才能成就人人青睞的高品質。近期浦源魚釀醬油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其鮮香品質與清透色澤,迅速撼動了傳統醬油在消費者心中地位,成為醬油行業中的佼佼者。
  • 原釀醬油價格「高大上」 調味品市場高端化熱潮來襲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是人人都知道的俗語,目前調味品市場上一款每毫升單價超過茅臺酒的醬油產品熱銷,再次印證了這一道理。而搶購背後多樣化、高端化也成為了調味品市場最新的發展趨勢。
  • 好記有機醬油爭先立潮頭,2020年有機釀造醬油認證量突破新高!
    調味品與國人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我國自古素有"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的說法。三千年前,"醢"[hǎi],即"醬油"最早出現在周代文獻中。三千年來,醬油已經成為中餐味道之魂,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的餐桌剛需品,其品質關係到億萬人的飲食質量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