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醬油,以前是一種鍛鍊孩子的方式,誰家孩子會打醬油,證明長大了。後來意思變了,可以形容一些人「混日子」,一些人「不重要」,也可以形容「事不關己」。話說回來,你真會打醬油嗎?有人覺得這事簡單,江蘇消保委告訴你,這事難辦!可能你打回來的醬油,根本就不能叫做「醬油」!
據央視報導,近期,江蘇消保委發布醬油比較試驗報告,120批次樣品中,29批次不達國標,海天、李錦記等品牌被點名。抽檢發現,某些醬油瓶內裝的,不一定是醬油!
為啥這麼說?這是因為,釀造醬油的核心成分叫胺基酸態氮,比如「紅燒老抽」,每100毫升僅含0.01克,跟國標的0.4克比差距太大;這款「草菇老抽」,含量居然為0!
醬油瓶中裝的,嚴格來說該叫「調料汁」。這次檢測結果顯示,超過7成醬油檢出增鮮劑,與味精成分相同或類似;超市銷售人員也說,醬油內含多種添加劑:
增鮮劑、添加劑等是化學品,為啥放進醬油裡?業內人士說,國家對醬油成分有嚴格的指標要求,廠家添這些成分是想應付檢測。
瀋陽曾搗毀過「假醬油」窩點,不法分子用食鹽、香精、色素等勾兌醬油;山東某制假售假工廠,在醬油原油中加各種添加劑,勾兌成醬油後,再貼標成「名牌」。
目前,監管部門已注意到醬油生產亂象,並著手解決,將出臺醬油新國標。
「打醬油」本是一句玩笑話,現在變一門技術活。希望有關部門不「打醬油」,這樣我們才能安心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