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喜③ ‖ 徐梓寧(11歲)臨寫二王系行書法帖秀

2021-02-28 愛文字書藝館

徐梓寧同學

徐梓寧,女,2009年8月生。現為福州市錢塘小學六年級學生,校墨韻軒會員。徐梓寧六歲學書,性喜揮毫,作品曾參加市、區兩級重要展覽。喜歡閱讀、音樂和旅遊。

日有喜  徐梓寧11歲書

21cm×57cm   2021.1.9   愛文字書藝館藏

展名題寫(豎題橫排)  馬啟雄

翰墨宣羽香瀲齋  硯雲書筆心盛開

文/徐梓寧

馬老師領我進屋,淡淡墨香,四溢瀰漫。一張張古色古香的大木桌,一張張素雅灑金宣紙,幾個姐姐在認真地練字。我懷著膽怯而又興奮的心情從他們背後走過。到了其中一位姐姐身後,她是專攻行書的,我的眼珠子便移不開了。她一下筆,那筆鋒流暢如潺潺溪水,在我心頭淌過。多麼秀美呀!一想到自己也將要學習這種清秀的字體,仿佛朵朵墨花綻放在我心頭,點點暗香。

徐梓寧  11歲  臨《王羲之·蘭亭序》  34cm×129.5cm   2021.1.21   愛文字書藝館藏

馬老師帶我到一張桌子旁。他先為我示範。只見他雙目炯炯有神,全部精力凝聚在筆尖上。他下筆如刀,然後又緩緩運筆,剛柔並濟,時快時慢,筆尖似乎在紙上享受一般。我十分急切,想要看到成品,有些不耐煩。馬老師猜出了我的心思,他的話飄入我的耳中。「寫字切不可心急,『鋒』必須爽利,『轉』必須圓潤。」尖和圓,是起步的基本技術要求。「剛入門,便如此難過關,那今後不就如登珠峰?」我心中暗想。馬老師示範完畢,便輪到我自己來體會這幾個字的寫法了。我開始依葫蘆畫瓢,笨拙地寫了一個「可」,就是這個「可」,讓我堅信自己可以。

徐梓寧  11歲  臨《王羲之·姨母帖》  29.2cm×29.1cm   2020.6.26   愛文字書藝館藏

之後我便開始苦練用筆「尖」與「圓」的基本功,反覆「畫」著我從未見過的字符。漸漸地,「尖」與「圓」能在每個字中體現出來了。一級又一級,一日又一日。寒來暑往,「尖」和「圓」就像我練習書法的稜角與弧度,我總算是領會了書法的些許皮毛——練字,更是練心、修身。人亦如此,只有鋒芒與圓潤相當,方可致遠。不久後的一天,馬老師笑著對我說:「恭喜你,升級到趙孟頫!」

2021年1月21日,徐梓寧(六年級)在愛文字書藝館臨寫王羲之《蘭亭序》

面對書法,我不再是一味的崇拜與急功近利,更多的是一份自然與敬畏。一帖映人生,深思;一拓照吾心,醒神。書法是心法,心靜,即至心境。

論書法,一帖《閒居賦》便是我的摯愛。尋字帖,鋪毛氈,一香沉水沁心房;展長卷,並四角,一方硯臺幾墨霜;浸毛頭,潤筆尖,筆蘸墨汁形神灑——這一切是那麼的井然有序。

徐梓寧  11歲  臨《王羲之·喪亂帖》  29cm×36cm   2020.8.12   愛文字書藝館藏

趙孟頫《閒居賦》寫了兩列,媽媽便進來探望成果,看到後她卻微微皺起眉說「字形體不錯,可字間的距離得認真掌握。」再定睛,媽媽說的不錯,因為挨得太緊,字的頭和腳已經開始打架了。不用說,我這種完美主義者不能容忍,必須重新來過!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早「犧牲」,頭一個字便寫錯了。第三次,寫到《閒居賦》全卷的一半時,一不小心滴到了墨汁。「啊!」一聲慘叫響徹雲霄。又要重新來過!看著「壯烈犧牲」的紙,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爭氣啊。就這樣這次不知寫了多久,一抬頭,已是夕陽西下,紅霞遍天。終於完成的長卷平鋪在地上,竟然比我展開雙臂還要長!那一刻,我滿心歡喜。帶著引以為豪的作品,去找馬老師點評。老師看完,竟然把我的作品掛在了教室的牆上!而我,每每見到自己的閒情逸趣能夠躍然紙上,我便又嗅到點點墨香所綻染的青春年華。

徐梓寧  11歲  臨《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 ‖ 《平安帖》29.7cm×18cm   2021.1.25、《何如帖》34.5cm×17.1cm   2021.1.23、《奉橘帖》29.3cm×11cm   2020.6.13   愛文字書藝館藏

系統學習完趙孟頫行書後,老師便讓我試著臨寫夢寐以求的《蘭亭序》,我又一次得意洋洋地把作品送到老師面前,這次他笑而不語。接下來又安排了無數名帖讓我臨習:《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韭花帖》、《二謝帖》、《伯遠帖》等等。就這樣半年時間過去了,突然有一天老師又讓我臨寫《蘭亭序》。這次我竟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我細細品味著《蘭亭序》,整體來看它清新俊美,飄逸瀟灑,細看每個字各有微妙之處,落筆收筆間像是一根絲寫出來的,就連塗改的字也別有一番風味,值得深究。在臨習過程中,我不禁感慨,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是那麼的高不可攀。

徐梓寧  11歲  臨《楊凝式·韭花帖》  30cm×35.5cm   2020.10.24   愛文字書藝館藏

當第二次把《蘭亭序》交給老師時,他非常驚喜的感嘆著。我似乎已經初初領略到《蘭亭序》的感覺了。他又把我帶到那幅高高懸掛的《閒居賦》面前,問我是否滿意。我默默地搖了搖頭,那一刻我竟然感覺到羞愧,那個曾經自以為是的大作,竟是那麼不堪。之後,我便不滿足於做書法「苦力」,只會「搬磚」,我要追求的是每個字用筆精準和字的精神,這要求深深的鐫刻在我心頭,那是琢磨下的推敲,是推敲裡的精細,是精細裡的靜心,是靜心中的人與藝術文化的渾然。

徐梓寧  11歲  臨《王獻之·廿九日帖、鴨頭丸帖》 ‖ 《廿九日帖》  30.8cm×17.9cm   2020.7.9、《鴨頭丸帖》  29.2cm×13.3cm   2020.8.8   愛文字書藝館藏

書法之路就像一條永無止境的通關之路,而渺小的我,努力通關升級,繼續向下一關努力。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人能臨寫得與古人一致,無一絲瑕疵。但書法卻是那片葉子,若眼界狹隘,便如一葉障目;若心胸寬廣豁達,便隨風揚起層層墨浪;若靜靜聆聽,便仿古通今,沉沉林蔭道路,細品人世滄桑;若揮灑豪情,便是漫天金色編制光華;若享筆墨遒勁,悟百態旖旎,似一葉枯落,潤滋泥土。我力所能及的是一關關通過,直到接近隨葉沉埋的土中,那境地,才是真正的與書法同心。

2020.12.18

徐梓寧(11歲)臨寫二王系行書法帖作品選

書法指導老師 馬啟雄

馬啟雄,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愛文字書藝館創始人。民盟福建省第十三屆委員會文化專委會常務副主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創新創業導師、福建省金秋畫院副院長、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民盟書畫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福建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成立主要發起人之一,首任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成立主要發起人之一,首任副主席兼秘書長;福州市文聯第七次文代會代表。

2019年9月,由馬啟雄先生多年不懈推動的幼教書戲方向課題,成功申報並被福建省教育廳評定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重點課題。馬啟雄先生作為此課題核心團隊成員,承擔有關方向研究任務。

往期精彩回放

愛文字書藝館  簡介  2017版

愛文字·楷書課程介紹

日有喜·李抒夏小朋友墨戲文字秀

日有喜② ‖ 馬雅芳菲(8歲)成長墨戲文字秀

愛文字 · 0076 ‖ 徐宇鈞:醉入墨香

愛文字 · 0080 ‖ 徐宇鈞:在金石甲骨間徜徉

愛文字·0082‖謝子熙:腳印

楷書部 ‖ 鄭昱菲:書法,我的成長夥伴

楷書部 ‖ 陳夢堯:我的書法學習之路

【第50位】盧 奕:一毫米的夢想

愛文字 · 0078 ‖ 魏亦凡:憶《蘭亭序》

愛文字 · 0079 ‖ 盧沛霖:我的行書學習之路

隸書部 ‖ 陳永凌:我的書法學習之路

文與書③ ‖ 徐宇鈞:寫字的故事

愛文字 · 0085 ‖ 鄭語晗:我的書法學習之路

文與書⑫ ‖ 徐宇鈞:自己的選擇

愛文字·0081 ‖ 儲菲彤:騰凌何壯哉 ——顏真卿《裴將軍詩帖》學習有感

愛文字·0083‖張亦弛:期盼

愛文字·0084 ‖ 鄒雅晗:(狂草)臨張旭《古詩四帖》

相關焦點

  • 書法如何寫心?|日課解字
    (零基礎慎報)授課內容:以精解唐楷為主,兼論鍾繇、寫經等小楷,剖析大、中、小楷的特色與書寫要領,著重用筆和結構。授課方式:微信群授課,包含視頻、語音講解,點評作業,解答問題等多種形式。崔寒柏行書微課教學計劃 專題一(共4講)總論書法的概念、執筆和用筆示範 選帖、讀帖、臨帖楷書與行書的過渡及關係專題二(共11講)精解集王羲之聖教序聖教序中的疏密、弧度和角度、走勢、排疊、韻致、特色。
  • 書法的筆畫,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
    報名書法微課堂,和崔老師隨時隨地學書法——崔寒柏第二期「行書微課堂」招生啟事(2017年6月17日開課) 主講人:崔寒柏招生對象:崔寒柏老師行書微課教學計劃 專題一(共4講)總論書法的概念、執筆和用筆示範 選帖、讀帖、臨帖楷書與行書的過渡及關係專題二(共11講)精解集王羲之聖教序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蘇州博物館依託於館藏名家臨古的書法作品,如趙孟頫的《臨蘭亭冊》、無名氏的《臨智永千字文》、王鐸的《臨閣帖卷》、姜宸英的《臨王義之帖軸》等,特舉辦一場歷代名家臨古書法特展。為觀者學習書法及研究書法史脈絡提供了一些借鑑與幫助。今天,「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在蘇州博物館二樓書畫廳開展。
  • 一位狂人寫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書法史究竟有多少年?若是從甲骨文的成熟之日開始算起,距今也有3000多年了,在這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有多少名碑名帖呢?有人統計過,到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了的有1300多件,這當然指的是那些經典之作,不包括已經丟失的!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五期:學古,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佔四分之一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一生臨帖眾多,他孜孜不倦地臨寫《淳化閣帖》《集王聖教序》《蘭亭序》及米芾墨跡等。就草書而言,以臨寫《淳化閣帖》最為頻繁,且從中取法的對象眾多。據曹軍統計,王鐸傳世的全部書法作品中,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達101件,幾乎佔四分之一。在這101件臨作中,草書又佔了53件。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計日遲望」。「諑」字,《廣雅》:「訴也,責也」。一作「詠」或「承」。③句中「邰」字,一作「邵」或「耶」。④文中「所送議當試尋省」的「議」為古代文體,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如奏議。「試」:考查、考試。「尋省」:推求省察。
  • 杭州國畫院餘杭創作培訓中心書法篆刻公益講堂 課 程 日 志
    2020年10月20日晚上7點,杭州國畫院餘杭創作培訓中心書法篆刻公益講堂在餘杭區政協書畫院二樓舉行,今天馬老師為我們上行書創作課的第一課——套用《行穰帖》經典圖式改造《遊目帖》。上  篇一、作業點評    上課之前,馬老師對學員上堂課的作業——《行穰帖》忠實原帖寫及改造變化寫進行了點評及講解。
  • 一卷抵瓊瑰——馬公愚臨日本藏王羲之書跡手卷及諸家題跋
    1967年(丁未)馬公愚不顧高齡衰病,認真臨寫一千多年前日本平安朝時期的《正倉院藏墨》成一卷。11月7日,附函交託弟子任政。任政復函致謝。
  • 「二王」體系:影響的焦慮
    言必稱「二王」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除去了八分書、章草的筆法痕跡,變章草的模式為縱式,開創全新的行草書模式,風格上一改兩漢以來的恢弘博大,以清朗俊逸實現別開生面,以其《樂毅論》《黃庭經》《快雪時晴帖》《喪亂帖》《鴨頭丸帖》《中秋帖》中瀟灑流美之風,雄霸書壇1600餘年,以其行楷書結體勻稱俊俏、點畫細緻處含蓄多姿,行書婉轉靈動、草書去章草之波磔
  • 王鐸書法好在哪裡?
    而臨二王的作品又佔到他臨作相當的比例。筆者曾經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鐸墨跡大觀》一百一十七件作品中,統計王鐸臨帖作品共三十二件,臨二王作品就達十五件。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在許多臨二王的帖後跋「擬吾家逸少帖」,擬「擬吾家獻之帖」。而實際王鐸跟二王家族淵源無一點關係,標此他只想標榜自己取法正宗,作品流傳有序。而且他一生也如沙孟海先生所言確實吃透二王字帖。
  • 習字雅性:如何寫得一手好字?看看硬筆書法怎麼練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此中」,選帖分二種情形,假如只想把字寫好,能夠拔取近人的字帖,楷書:如盧中南、丁謙、田英章、史小波、王惠松、顧仲安、張秀……行書:如王正良、沈鴻根、鄒慕白、任平、駱恆光……假如想成為硬筆書法家,非古碑名帖不選,楷書:如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孝女曹娥》、鍾繇的《宣示表》、唐鍾紹京的《靈飛經》、歐陽詢的《九成宮》、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
  • 王鐸書法創作思想初探
    而臨二王的作品又佔到他臨作相當的比例。筆者曾經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王鐸墨跡大觀》一百一十七件作品中,統計王鐸臨帖作品共三十二件,臨二王作品就達十五件。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在許多臨二王的帖後跋「擬吾家逸少帖」,擬「擬吾家獻之帖」。而實際王鐸跟二王家族淵源無一點關係,標此他只想標榜自己取法正宗,作品流傳有序。而且他一生也如沙孟海先生所言確實吃透二王字帖。
  • 他曾經是中書協最年輕的副主席,王家新書法:選帖雜亂,多而不精
    這位曾經是中書協(第六屆)最年輕的副主席王家新先生修煉書法,在師古選帖的方向上,就顯得迷糊不明,選帖雜亂,並且不是一般的雜亂,多而不精,師益多門,就是這家寫一筆,那家尋一技的隨心所寫。歷代名家的法帖,多是王家新書法關注的對象,漢碑石經,晉韻王羲之,唐楷三家,元代趙子昂,趙佶的瘦金體,林林總總,他實習的書帖,可以用「海了去了」一句俗語來表達。問題是,這麼多的選帖結果,多而不精,就造成了他的書法有許多老師,卻最終沒有老師的一種尷尬狀態。你要是說他是師法二王,有點,僅是皮毛,不得精工。
  • 王羲之《十七帖》最好的示範教程!
    那些臨帖臨得不像,又不願意下功夫苦練的人,找出來的藉口往往就是「追求神似」。在臨帖中加入個人的習氣(準確地說,是無法克服個人習氣),別人看後不知道臨的誰的帖,反倒知道是誰臨的帖,這種臨帖是失敗的,他永遠也別想通過臨帖的方法來使自己的書法藝術有所長進。通過讀帖、臨帖去追求變化,去發現變化,去理論變化。
  • 怎樣把硬筆字練成書法
    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馬詩慧 年齡:12歲 3.博採眾長 當對一本帖或一家書體臨習達到形同神似之後
  • 大家|啟功臨帖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
    啟功臨帖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 ——啟功臨八大山人《荷上花歌帖》 書法臨創大潮,此起彼伏,但真正能夠做到創新者卻罕見其人,究其原因,探索和創新的想法是好的,努力是好的,但天分不夠,如果急於求成,恐怕只能是一場鬧劇,只能是一場空歡喜!
  • 100道書法常識,讓你真的懂書法
    行書:《蘭亭序》《喪亂帖》《奉桔帖》《平安帖》《二謝帖》等。草書:《十七帖》《初月帖》等。27.王獻之書法作品的風格特徵是什麼?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官拜中書令,「王大令」 世稱。從小跟父親學習書法,而且能自成新貌,成就卓然。他創造出了意氣縱橫、優遊神駿的行草新體。後人把他和他父親稱為「小王」和「大王」,並稱為「二王」,他們的書法影響深遠,成為千年書法經典。
  • 書法大宗師:「意臨」三法!
    關於書法臨摹中「創臨」的界定:除了範本文字內容的依據之外,看不出臨作的出處,與個人創作如出一轍。 王鐸59 歲臨唐太宗帖(左)57歲臨張芝終年帖(右)
  • 通讀100條,掃掉書法盲之書家類,書法大家的作品都有什麼特徵?
    楷書:《洛神賦》行書:《廿九帖》《十二月帖》等。行草:《中秋帖》《鴨頭丸》等。10.王殉書法作品的風格特徵是什麼?東晉王羲之的族侄。善寫行書、草書。其書法遒勁飄逸,瀟灑古淡。他的傳世作品《伯遠帖》是現在能見到的惟一流傳至今的東晉書家墨跡珍本。11.智永書法的風格特徵是什麼?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為隋代僧人,俗稱永禪師。擅長楷、行、草諸體。
  • 書法的「入帖」和「出帖」
    對某一個特定的人臨習某一本帖,先入帖、後出帖是兩個不可顛倒的學習階段.當然臨寫到一定程度後,臨習同一本帖也可以幾進幾出或常進常出。學習階段不同,取捨內容各異,入帖、出帖也就不好區分先後了。不少朋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揮毫不止,「五日一筆,十日一墨,領袖若皂,唇齒常黑」仍在帖外徘徊,這種情況不在少數。那麼如何才能入得帖去呢?我以為有以下幾點應該注意。明代倪蘇門在《書法論》中,形容初學階段的艱難時說:「此段功夫最難」,「如觸牆壁,全無人路」,必須「心愈堅,志愈猛,功愈勤,無休無歇,一往直前,久之則心手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