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清華大學2020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有一名波赫籍國際學生的發言格外引人注意。
這名叫伊瓦娜的清華醫學院碩士生,出生於戰爭年代的波赫,曾舉家逃難到鄰國塞爾維亞。2019年9月,伊瓦娜憑著波赫總統的推薦信,成為波赫第一個走進清華園學習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對中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看到數以百萬計的人為抗擊疫情這一共同目標而團結起來。我此前從未見過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為扭轉困境,人民團結一致,奉獻個人力量,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在6月22日的畢業典禮上,伊瓦娜說,事實證明,中國的治理和醫療體系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體系之一。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不僅成功控制了新冠病毒的傳播,還向世界許多國家提供了援助。
她還表示,抗擊疫情過程中,學校和中國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方案將每個人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這讓她感到安全,甚至不願意離開中國。她相信中國方案必是通向成功的正確方案。
畢業典禮結束後,伊瓦娜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她目前已改變畢業後即回國的計劃,決定前往深圳一家公司工作。她希望通過在中國的工作與生活來擴大視野,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並促進兩國交流合作。
波赫第一位來清華留學的學生
在畢業典禮上,伊瓦娜說,她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今天的她。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因為戰爭,我們全家從波赫逃難到鄰國塞爾維亞,在那裡輾轉生活了三年。戰爭結束後,我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波赫第二大城市巴尼亞盧卡。」在專訪中,伊瓦娜還告訴澎湃新聞,她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
沒有父親的愛與支持,伊瓦娜的成長之路很艱難。回到巴尼亞盧卡的前5年,伊瓦娜和母親沒有自己的房子。因為擔心引起房東抱怨,她不敢在家裡放音樂或者大聲說話。
但伊瓦娜的母親勤勞而堅強,愛她、支持她,並且十分重視讓她接受教育。在學習中,伊瓦娜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孩子,並曾獲獎無數。
2011年,伊瓦娜進入巴尼亞盧卡大學醫學院進行醫學學習。在經歷三年艱難的醫學學習的過程中,她還變得更加熱衷於參加學生活動,並參加了一個學生協會,即斯普斯卡醫學學生國際委員會,還成為其中公共衛生活動的協調員。
後來,伊瓦娜的母親鼓勵她到中國深造。「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經濟大國,我們相信是高度發達的教育體系推動了經濟增長。」伊瓦娜說,母親希望她到中國學習,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一名學生直接從波赫的大學進入清華這樣的著名學府學習的情況是很罕見的。」伊瓦娜說,但經歷的困難加速了她的成長,並使她更傾向於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情。
帶著媽媽的願望,伊瓦娜向家鄉的醫學院院長尋求幫助,並得以聯繫上波赫總統內閣,闡述了申請到中國留學對她個人和國家的重要性。
「令我們高興的是,總統非常願意寫這樣一封推薦信。」伊瓦娜說,就這樣,她成為第一個有機會從波赫到清華學習的人。
伊瓦娜的畢業留念照。 清華大學 圖
「疫情中的中國很安全」
2019年9月,伊瓦娜正式開啟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學位的生活。
在清華的日子裡,伊瓦娜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一起學習,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不斷汲取成長所需的「養分」。
今年1月份放寒假後,伊瓦娜因想更多地感受中國文化,留在了北京。後來新冠疫情來了,伊瓦娜便開始利用自己在醫療保健行業的資源,積極為清華籌集口罩等醫療物資。
儘管當時全球的防疫物資都比較緊缺,2月份,她還是通過聯繫上自己的母校巴尼亞盧卡大學,為當時留校的清華學生募集到了600個口罩。
4月份,中國形勢好轉,而波赫疫情防控仍處於膠著狀態。伊瓦娜又在清華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張黎的幫助下,開始尋找捐贈資源,並在5月初促成了一項向波赫大使館捐贈新冠肺炎防疫物資的活動。
回想近一年的留學經歷,伊瓦娜說她收穫很多。最令她難忘的是,2月疫情嚴重時,她在清華園裡過了一個充滿驚喜的生日,甚至還吃到了波赫傳統的蛋糕和鹹奶酪派。
「疫情中,北京的地鐵站等地方都需要通過檢查才能進入,而且人們非常友好,沒有歧視外國人的情況,這讓我感到中國很安全,甚至不願意離開中國。」伊瓦娜說,中國為抗疫採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這讓她確信中國正沿著戰勝這次疫情的正確軌道前進。
改變回國計劃,決定去深圳工作
隨著6月畢業季的到來,原本計劃學成後歸國的伊瓦娜決定留在中國,去深圳工作。
「我媽媽正期待著我畢業後回去,因此,當我告訴她我獲得了一個留在中國深圳工作的機會時,她有點難以接受。但最終她還是接受了我的決定。」伊瓦娜說,她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認為能和中國人一起工作生活,是一個能擴大視野、加深對中國文化了解的好機會。
「如果我在這次疫情開始時離開了中國,我就無法回來參加畢業典禮了,也不會得到去深圳工作的機會。」伊瓦娜很慶幸自己寒假時選擇留在中國,並期待自己未來能在工作中有一番作為。
「我希望能與中國開展強有力的合作,並在將來為我們的學生、教授和教職員工提供更多與中國展開交流、合作的機會。」伊瓦娜說,這比她現在立即回波赫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