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hsow將自主研發的十幾項專利嵌入網際網路醫療

2021-01-07 生物谷

 

 

「我真怕出門回家發現父母已經倒地…..」其實父母到了一定的年紀,每個子女心裡都會有這樣的顧慮。出門在外怎麼才能知道父母是否安好?如果出了事能否及時接受治療?在醫療領域,家人「照護」和安全「監控」之間有著「距離」的鴻溝。

針對這段「不可跨越的鴻溝」,曾創造過市價超50億美元業績、擁有十多項美國專利的美籍華人Stanley Wang提出了解決方案,並帶著在矽谷成立的Pinghsow(易博通)回歸祖國。

Pinghsow致力於提供遠程醫療系統和打造數據集成平臺。該公司於2011年在美國矽谷成立,後將總部遷回北京,負責研發設計和國內市場推廣;同時保留在矽谷的分部,負責國際前沿科技觀察、產品本地化及海外市場推廣,現業務已遍布世界。

如此大規模的布局是在一群「工科男」的帶領下開始的,Pinghsow的創業團隊可謂清一色「技術男」,並且都是海歸,來自於Inter、AMD、Nvidia、LSI等大型技術及科技類公司。

為了探究這家從矽谷「漂洋過海」而來的公司,記者撥通了Stanley Wang的電話。

痛點思維模式下擁抱十幾項專利技術

隨著移動醫療終端普及、醫療物聯網發展、醫療機構參與度提高,以及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多,慢性病人數增長迅速,遠程醫療已然成為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但遠程醫療中如何獲知患者的健康數據成為了「難題」。當前的智能醫療設備大部分基於藍牙、WIFI等通訊手段,存在許多局限,主要表現為:

一、不能獨立工作:基於藍牙、WIFI的設備嚴重依賴智慧型手機或WIFI網絡,一旦出現用戶暫時離開智慧型手機和沒有可用的WIFI的情況,例如用戶忘帶手機、手機電量不足,智能醫療健康設備就無法及時傳輸數據;

二、配置複雜:每次更換智慧型手機或到一個新的WIFI環境下都需要重新配置,這也給很多用戶帶來了不小的門檻;

三、存在安全隱患:WIFI網絡在安全方面存在較多的隱患,通過WIFI網絡傳遞數據容易導致敏感個人隱私數據的洩露;

四、功耗較高:部分基於2G/3G/4G的智能醫療健康設備雖然使用方便,但功耗較高,對於經常使用或隨身佩戴的手錶、連續血壓等設備需每天或隔幾天就要充電一次,降低了用戶使用的意願。

這些問題阻礙了遠程健康管理的發展。基於以上痛點,Pinghsow自主研發了十幾項專利,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檢測體驗。

Pinghsow的專利情況

Stanley Wang特別強調了其中的兩項:一是實時上傳數據,該技術可以主動式上傳數據到雲平臺,其因牽扯到物聯網的各種協議以及對雲端的數據分發,只有在Pinghsow自己的雲平臺上才能實現;二是基於WebRTC的音視頻帶寬處理,自適應QOS帶寬,在不同的帶寬下滿足移動固定質量,達到性能最優。

這些專利技術為Pinghsow的遠程醫療及數據集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健康檢測為核心,打造三方互聯互通平臺

Pinghsow為老人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依靠硬體設備及服務平臺兩部分的協同:

遠程醫療的痛點在於無法獲知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僅靠患者描述病情會增大醫生判斷的失誤,影響治療效果;而市面上目前醫療設備價格較為昂貴,最貴高達18000元。Pinghsow打造了一套1000元左右就可購入供居家使用的設備。

Pinghsow的硬體設備以低廉的價格,為客戶提供在家中測量各項指標且數據直接上傳雲平臺,供醫生、家屬隨時查看,預防危險情況的發生;其服務平臺連線全國三甲醫院,實時直播、問診。

患者將需要用到測量的設備開啟,等待連接之後,開始測量身體狀況,測量完成即可看到如圖所示的測量報告。

測量結果顯示圖

智能醫療健康設備採集患者的各類特徵數據上傳到醫療雲平臺,醫療雲平臺主要包括可接入各類醫療設備的網關、標準的資料庫及慢病管理、隨診隨訪、健康指導等業務服務模塊。醫生通過醫療雲平臺可遠程實時監測用戶的健康數據,一旦數據出現異常,則立即與患者聯繫,了解異常原因並給出相關健康指導建議。

該平臺會記錄患者的每次測量結果,形成走勢圖供患者了解身體的變化情況,以便在整體呈現下滑趨勢時提醒及時就醫,為患者提供主動的健康管理。

患者身體情況記錄走勢圖

通過雲平臺,醫生可實時監測用戶的健康數據並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運動健康管理、健康指導、隨診隨訪等系列服務,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 實現高度準確的健康診斷.

當患者在家中感到不適時,可使用一鍵呼叫功能,隨時連接醫生,醫生查看患者健康數據,通過與患者聊天獲知病情,隨即做出診療方案,同時也會發送至緊急聯繫人手機上。

患者就醫情況

產品切入老年市場,試圖與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合作

以遠程醫療的形式切入養老這片「紅海」,是否真的可以獲利?

Stanley Wang認為,就現有的支付方式方來說,老年人的收入相對較低,多數時候還是需要靠政府。不止中國這樣,美國也是這樣。

對於這一點,Pinghsow商業模式的演變就是最好的例證。Pinghsow的產品在2016年10月正式面世,曾在北京市殘聯、豐臺區竇珍志願者聯合會試點,聯合北京大興清源養老院使用Pingsow的居家養老服務系統,監測老年人健康測量數據、向私人醫生及家屬提供緊急警報和一鍵通話的門到門服務, 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同時加入高清1080P視頻通話功能,縮短老人與家人朋友距離,提供全天候服務。

從以上試點來看,在為老年人服務的B端:社區、養老院、養老社區中推廣此項目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其實論及「剛需性」,老年人確實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但現實中由於這些B端的經濟來源多依靠政府,任何一筆花銷需要政府去審批,因此一般只採購十幾套設備,演變成了形式化的展示,並不能得到普及。

在老年市場受挫後,Pinghsow將目標回歸醫療本身,藉助4月份政策對網際網路醫院的東風,將項目延申到醫療機構和醫院,在進一步的探索中Pinghsow希望提供免費的設備,收取服務的費用,擴大使用量進而實現大數據收集的最終目標。

現在市場上網際網路醫療做的較好的例如春雨醫生、微醫等,他們大都是醫院與醫生的資源整合平臺,又由於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醫院及醫生的資源較多,具有很大的優勢。

但這些企業多數以手機電腦為主,沒有雲端和機頂盒的設備。集中於網際網路醫療,無法連接到家庭端,同時這些企業也缺少硬體支撐。所以相比之下Pinghsow可以提供的設備可以把信息上傳到雲平臺,可以連接智能家居和物聯網,也可以與醫院視頻對接,同時可以提供身體檢查的數據。

基於目前網際網路醫療的痛點,Pinghsow根據自身硬體優勢,希望與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合作,共達目標。(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戴維醫療(300314.SZ)取得1項發明專利證書和7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格隆匯6月18日丨戴維醫療(300314)(300314.SZ)公布,公司於近日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1項發明專利證書和7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其中,1項發明專利證書為一種光療設備,7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分別為:一種具有傾斜躺臥面的睡臥具、一種軀體固定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嬰兒轉運箱、一種外殼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嬰兒轉運箱、一種箱體結構、種新生兒藍光治療儀、一種嬰兒保溫轉運箱
  • 開立醫療:自主研發打破技術壟斷 性能卓越實現進口替代
    深圳開立生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醫療診斷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主要為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設備與B型超聲診斷設備)以及醫用內窺鏡設備等。
  • 堅持自主研發,構建行業壁壘
    中興被美國制裁事件發生後,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成了IT圈的關鍵詞。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 中興被美國「制裁」事件發生後,「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成了IT圈的關鍵詞。
  • 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發布,平安集團專利數居全球第一
    此前,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自2018年國務院發布《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以來,我國數字醫療發展取得顯著成果。
  • 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發布 中國平安位列全球第一
    自2018年國務院發布《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以來,我國數字醫療發展取得顯著成果。2018-2020年間,全球累計申請數字醫療專利4.45萬件,超過80個國家、1.40萬個申請人(包含公司、高校、醫院、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和個人)參與了專利申請,其中超過50%的專利申請和專利申請人均來自中國。
  • 寶能堅持動力電池自主研發 專利申請躋身行業前十
    授權周期遠低於行業平均截至2020年8月31日,聚創新能源專利申請總量416件,其中國內申請412件,海外申請4件。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0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最快僅10個月即授權,遠低於行業平均的28個月授權周期。
  • 賽諾醫療擬科創板上市:發明專利僅84項 飛檢多次被要求整改
    公開資料顯示,賽諾醫療是一家從事介入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已經上市的產品包括冠狀動脈支架系統和球囊擴張導管(冠脈及神經)兩大類,而冠脈藥物支架系統業務是賽諾醫療的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賽諾醫療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9366萬元、1.02億元和1.3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26%、31.8%和34.17%。截至2018年末,賽諾醫療因研發支出資本化形成的開發支出餘額為1.4億元,公司表示,如果公司新產品研發未達到預期或研發失敗,公司已形成的開發支出存在部分或全部損失的風險。
  • 四川新生命再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自主智慧財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人源間充質幹細胞因子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和「齊墩果酸提高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中生殖細胞標誌基因的表達水平的用途」等3項發明專利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 我國自主研發的專利人工智慧機器翻譯系統受好評
    10秒鐘翻譯1萬字,準確率90%以上我國自主研發的專利人工智慧機器翻譯系統受好評「10秒鐘翻譯1萬字;日漢雙向翻譯準確率接近98%、英漢雙向翻譯準確率接近95%、德漢雙向翻譯準確率接近90%。」
  • 振德醫療連續獲得發明專利 防疫產品助力業績持續飄紅
    2018年以來,公司已經連續獲得多項發明專利,這些專利的獲得,是公司重要核心技術的體現和延伸,對於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有較大幫助。在研發傳來利好消息的同時,受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防疫類防護用品銷售大幅度增加影響,振德醫療上半年業績持續飄紅,預計淨利潤同比增加超9億元,一季度迅猛勢頭仍在延續。
  • 無自主研發專利,卻成資本寵兒,融資近30億的雲頂新耀能否登港
    諾誠健華(09969.HK)、開拓藥業(09939.HK)、康方生物-B(09926.HK)和沛嘉醫療-B(09996.HK)這些報告期內巨虧的企業,已於上半年順利叩開港股大門,沛嘉醫療-B更是在上市首日大漲67.97%。對於生物製藥公司而言,未盈利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在上市過程中易受到質疑。核心產品和研發團隊的實力如何?是否擁有核心產品的技術專利權?
  • 方大特鋼自主創新研發自動焊接機器人獲22項國家專利
    近日,方大特鋼今年在自動焊接機器人技術領域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截至目前,累計在機器人自動焊接方面獲得22項國家專利。
  • 共創共享 賦能百業 探訪海爾自主研發的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6月8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在工業網際網路專題報告會上分享海爾的創新實踐。工業網際網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傳感技術及網際網路的高度融合。它被喻為「網際網路下半場」,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
  • 2020年終系列:國內區塊鏈專利授權總數不足3000項
    國內專利申請數近三年最低 專利授權總量不足3000 受疫情影響,今年區塊鏈專利申請數有所下滑,截至目前為7047項,為近三年最低。但隨著疫情受到控制,負面影響也將逐步降低,預計明年,區塊鏈專利申請數將再創新高。
  • 中國平安9255件專利位列全球第三
    其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國促會數科委表示,以平安集團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近3年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研究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掌控,每年在AI領域申請了大量專利。這些專利主要分布在製造、汽車、醫療等傳統行業,為我國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體系提供了技術基礎。
  • 研發費率高於行業平均值僅有4項專利 百普賽斯專利情況遭遇深交所...
    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2.13%、26.17%、20.63%、13.79%。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的平均值在10%左右。研發投入雖高,但該公司只有4項專利,其中2項為包裝盒的外觀設計專利,剩餘兩項有關生物科技的專利中有1項是繼受取得。
  • 北京誼安行政總裁紀明奇:網際網路+產品是醫療產品未來趨勢
    v.cen.ce.cn/video_info/2020-10-22/1603328908677.json,553,450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10月21日訊 近日,以「創新科技,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
  • 科沃斯研發"鐵公雞"產品漏掃嚴重 專利三年減少75項
    如無意外,科沃斯將成為A股上市的「家用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擬在上交所上市,發行新股不超過401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科沃斯上市擬募集資金總額為91,208.47萬元,將用於「年產400萬臺家庭服務機器人項目」、「機器人網際網路生態圈項目」和「國際市場營銷項目」。
  • 科創板「專利糾紛第一案」 安翰科技專利訴訟案勝訴
    來源:證券日報網原標題:科創板「專利糾紛第一案」 安翰科技專利訴訟案勝訴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安翰科技8月24日晚間在官網刊出勝訴聲明,公司表示現已收到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另外,402號案件的涉案專利亦於2020年8月19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專利權全部無效。394號案件的涉案專利無效正在審理中。安翰科技是一家高科技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經營公司,主營「磁控膠囊胃鏡系統」的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 成功汽車工程研究院7項專利申報成功
    對於一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來說,專利代表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年三月份至今,成功汽車工程研究院成功申報7項專利,其中1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創新和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徵的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傳統的智慧財產權制度面臨挑戰,尤其在汽車領域比對性更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已成為行業內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專利保護的範圍,已成為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