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涼山攝影報導
11月21日,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活動繼續深入大涼山,中外詩人們來到有「彝族語言的母語之鄉」的喜德縣,展開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恰逢一年一度的彝歷新年,美麗的彝家山寨,籠罩在過年的喜慶歡悅中。詩人們也感受到當地濃鬱的過年氛圍。他們觀摩當地人製作漆器、民族服飾工藝,並加入他們跳舞迎接新年的隊伍中去聯歡。尤其是晚上,在喜德縣燈光球場,由散文作家、知名主持人王明青女士參與主持的詩歌朗誦會,詩人們讀詩,孩子們唱歌,演員們跳舞,在河谷旁,當夜深了,一堆堆火紅的篝火燃起來,現場氣氛走向了高潮。
澳大利亞詩人馬克·卓狄尼,捷克詩人、弗羅茨瓦夫大學校長利布羅·馬蒂內克,阿根廷詩人丹尼爾·卡拉布雷塞,貴州詩人南歐,黑龍江詩人趙亞東,以及涼山本土詩人倮伍拉且,阿蘇越爾等詩人、俄狄小豐,分別上臺朗誦各自關於新年、土地、故鄉等主題的詩作。阿蘇越爾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大學生詩歌代表性詩人之一,著有詩集《夢幻星辰》、《留在雪地上的歌謠》、《陽光山脈》、《越西以西》等。
朗誦會現場觀眾
在最後,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組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發表了一番關於詩歌與人類心靈關係的演講,並希望這臺詩歌朗誦會帶給大家彝歷新年的祝福。
有了詩人們的詩歌朗誦,怎會少了人民的舞蹈?喜德縣思源實驗學校的小朋友們為大家帶來童聲合唱《喜奪拉達》。稚嫩的童聲合唱,純真澄澈,迴響在山谷之中,令人感動。縣文化館以及當地的音協舞蹈隊,則帶來原生態月琴彈唱節目《聆聽山野》和女子群舞《醉山寨》。
朗誦會現場觀眾
朗誦會現場觀眾
而彝族民間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體口傳文學「彝族克智」讓中外詩人們大開眼界。只見一名表演者站在臺中央,用富有音樂節奏的彝語,脫稿朗誦了很長一段內容,引發現場人歡呼。「彝族克智」是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積澱,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它敘述內容包羅萬象,詩體語言通俗易懂,藝術性強,誦之朗朗上口,易於銘記。2008年,彝族克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