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後,過個彝族「新」新年③|視頻:脫貧了,過個開心年!

2020-12-13 瀟湘晨報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大塊的豬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蹈跳起來。11月21日,涼山州昭覺、越西、金陽、喜德等7個縣的地彝族群眾喜迎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各地紛紛開展彝歷年慶祝活動。

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滿面笑容的彝族老鄉背著採購回來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去。等會兒,他們還要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彝歷新年活動。在沐恩邸社區廣場,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彝族群眾和遊客跳起快樂的達體舞,慶祝脫貧,感恩來之不易的新生活,歡慶彝家傳統節日彝歷新年。

除了達體舞表演,還有歌舞等節目。就讀於四川民族學院的大三學生賈拉日共,演唱的《不要怕》鼓勵鄉親們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工作生活,祝福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她說,是黨的好政策讓全縣各地的村民們聚集在縣城安置點的社區,過年了,大家就要像一家人一樣幸福開心。而她自己則會好好學習,今後努力工作,回報社會。

達體舞結束,一陣悅耳的聲音從廣場一側傳來,循聲而去,原來是居民勒格依洛正在吹奏彝族特色樂器馬布。他說,搬遷到這裡半年以來,日子越過越舒心,自己好久沒吹奏馬布了,今天高興,就給大家吹起來。

據沐恩邸社區何軍書記介紹,該社區共有1258戶6258人,他們來自全縣27個行政村,生活習慣多元化。這是脫貧後的第一個彝歷新年,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感情交流,社區組織大家一起殺年豬,跳達體舞,一起歡樂過年,拉近彼此距離。僅20日一天,社區就集中宰殺了500多頭豬——彝歷新年在彝語中被稱為「庫史」,是彝族「嘴巴的節日」,而殺年豬,是彝族人迎接彝歷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

據悉,為了讓沐恩邸社區的居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彝歷新年,社區早早就開始做準備。19日之前,通過召開居民大會宣傳安全用火、社區注意事項、集中宰殺年豬場地等事項。工作人員和樓棟長入戶登記需在社區宰殺年豬的居民數,並報居委會統籌安排。制定統一宰殺年豬地點,將場地按照樓棟劃分成5個區域。

即便是彝歷新年,彝族老鄉勤勞致富的腳步卻並未停息。在社區彝繡工坊,多名彝家婦女正穿針引線進行彝繡,飛快穿梭於布塊上的巧手正在繡著幸福生活。38歲的繡娘勒格吉克莫,已經在繡坊繡了50多天,繡了100雙襪子。每繡一雙襪子,她就可以掙20元錢。

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也帶著三個孩子來到社區,和大家一起過彝歷新年。19日,吉好也求一家還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開開心心過了年。21日,在沐恩邸社區朋友的邀請下,吉好也求帶著三個孩子來到這裡,參加他們的彝族年活動。看到縣城的安置點這麼漂亮,吉好也求說,三河村今年也脫貧了,昭覺各地在黨和政府精準扶貧政策的惠及下,變化越來越大,彝族群眾的生活越過越好。

沐恩邸社區的活動還吸引了不少遊客參與。江西攝影愛好者丁先生和一群攝友也來到社區。丁先生近年來多次到涼山,通過相機記錄彝家翻天覆地的新生活,傳遞正能量。當天上午他已用相機拍攝了數百張照片脫貧後昭覺群眾過彝歷新年的照片。

當天在縣城安置點伊烏社區,居民曲木子格正和家人在分割豬肉,只見一頭大肥豬已宰殺完畢,用液化氣噴槍將豬的全身燒個遍,再清洗乾淨後就可切割分塊。曲木子格說,這頭豬有300多斤。男人們負責切割分塊,女人們負責清洗內臟,小朋友也不閒著,端盆、遞刀,成為大人們的小幫手。社區幹部、醫務人員主動作為,引導大家做好環境衛生、宣傳衛生防疫知識。

脫貧了,下一步要做什麼?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一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好帶頭人,配強班子,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抓特色產業,持續實現老百姓致富增收;三是通過技能培訓、培育大戶等進一步激發老百姓的內生動力,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保障;四是建立防返貧風險的監測機制,確保貧困戶不返貧,邊緣戶不致貧。

【來源:川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這個「國貧縣」迎來脫貧後首個彝族新年 載歌載舞共享喜悅
    這是她第一次穿著媽媽做的新衣參加縣上的彝族新年活動。「能夠穿著漂亮的過年新衣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非常開心,非常興奮。」這場巡遊是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2021年彝族新年民俗文化展演系列活動之一。下午4點,來自屏山各鎮的代表們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穿梭在城市中心街道,共享快樂。
  • 摘帽後,過個彝族「新」新年①|全省最「年輕」的茗新村發了大彩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孜莫格尼(吉祥如意)!來我家看新電視!」彝族新年第一天,色特約布一邊醃著臘肉,一邊邀請著一同回村的老鄉去自己家裡串門拜年。2019年年底,色特約布一家四口搬進了擁有5個房間的紅頂小樓房。過年了,色特約布將自家小樓從上到下,裡裡外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家具擺放得井井有條,一臺52寸的大彩電放在中間。通村路過年的喜悅瀰漫在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茗新村的家家戶戶。
  • 宜賓市屏山彝族同胞歡度2021年彝族新年
    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彝族新年活動,新年快樂!」走在隊伍最前面的彝族姑娘歐其阿里熱情地向人們打著招呼。據她介紹,他們正在進行彝族新年活動,「每年的新年活動,老人、小孩都會穿上自己覺得最華麗、最好看的衣服,我今天也刻意穿了媽媽為我手工做的衣服。」歐其阿里口中的「新年活動」其實是屏山縣舉辦的彝族文化民俗巡遊,是屏山縣2021年彝族新年民俗文化展演系列活動之一。
  • 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脫貧感恩黨...
    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後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唱歌跳舞迎新年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就讀於四川民族學院的大三學生賈拉日共演唱《不要怕》,鼓勵鄉親們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工作生活。她說,過年了,大家都要幸福開心。而她自己則會好好學習,今後努力工作,回報社會。據沐恩邸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何軍介紹,該社區有1428戶6258人,來自全縣28個鄉鎮98個行政村。
  • 涼山脫貧了第一次過上最熱鬧的彝族年
    在我們的村寨裡,彝族年大都是通過老人們頌唱過年歌來祝賀新年的到來。有時候我也會找上幾個好朋友,一起到隔壁鄰居有老人而且又會唱彝族過年歌的人家去聆聽老人們唱「阿哈爾」(過年頌歌),祝福來年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萬事如意。就這樣終於盼到了彝族年,第二天早上天還沒有亮,父母就把我們喊醒,我們也力所能及幫忙打掃衛生,洗洗碗筷。然後開始煮蕎粑粑,殺閹雞。
  • ...退出貧困縣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貧感恩黨 新年話...
    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後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唱歌跳舞迎新年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彝族老鄉背著採購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四川最後一批未摘帽貧困縣的「摘帽...
    ●摘帽策普格「五新同步」,成為新農民過上新生活11月16日,記者走進普格縣夾鐵鄉莫爾非鐵村貧困戶有則色聰家中,硬化後的庭院寬敞乾淨,有則色聰正在衝洗摩託車。助貧困戶圓「安居夢」,普格把解決「住有所居」擺在脫貧攻堅突出位置,堅持新村、新居、新產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一套套新居組成一個新村,在建設新村的同時同步謀劃新產業,大力實施移風易俗,讓搬遷群眾樹新風,成為新農民,過上新生活。
  • 脫貧感恩黨 新年話幸福
    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  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後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唱歌跳舞迎新年  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
  • 彝族過新年有三個習俗,不僅鋪草,鋪松針,還要比一下水的重量
    ,歡慶豐收,親朋歡聚,祈禱新一年的好運。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四川、廣西和貴州四個省的山區之間。其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擁有自己獨特的信仰,服飾和生活習慣,甚至擁有多達25種本民族獨特的語言。  彝族人的新年也很具特色。他們的新年一般選定在農曆的十月,就是田地裡莊稼收割完畢,一年的收穫基本結束了的時候。
  •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被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特口甲谷村 在彝族語中的意思是「雲端上的村莊」 因海拔高、常年被雲霧環繞而得名 雖然距離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僅百餘公裡 但蜿蜒陡峭的山路、頻繁發生的道路塌方 讓這個小山村很難與外界接觸
  • 雲南省又有31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
    通知要求昭陽區等31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後,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保持持續攻堅態勢,一手抓剩餘貧困人口減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鞏固提升,有效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人口。
  • 涼山越西:彝族同胞馬卡呢吉子的脫貧故事
    臥室衣櫃裡的衣物井然有序,乍一看根本不像是高寒山區彝族貧困戶的家。  「卡莎莎,卡莎莎,這些東西都是菸草公司贈送的!」馬卡呢吉子回憶,2016年,在扶貧幹部的指導下,他家飼養了5頭本地黑豬、28隻土雞、種植了4畝蕎子共收入15400元。與此同時,他還忙裡偷閒,利用忙完農活剩餘時間和冬閒季節,外出打工收入7000餘元,購買了一臺心儀已久的摩託車。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晴山隆地「戰貧」記丨晴隆縣脫貧...
    ……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阿妹戚託特色小鎮新市民居住區風光(陳亞林 攝)位於貴州西南部的晴隆縣,全縣面積1310平方公裡,轄14個鄉鎮(街道)96個村(社區),居住著漢、苗、布依、彝等14個民族,總人口34.68萬人,少數民族20.24萬人,佔58.9%;農業人口31.7萬人,佔91%。
  • (社會)(4)「摘帽」盤草村的2018新年計劃
    新華社照片,長沙,2018年1月25日 「摘帽」盤草村的2018新年計劃 1月21日,盤草村的龍光秀和老伴楊昌松(右)來到新家檢查房子的裝修情況。「50後」龍光秀老人今年66歲,家中有10多畝茶園。她和老伴楊昌鬆通過給合作社採茶供茶,每人每年有1萬多元收入,加上家中三個兒子中的兩個在外打工,2015年他們家正式脫貧。2018年兩位老人的新年計劃是早日搬入正在裝修的新房生活。 位於湘西武陵貧困山區深處的古丈縣默戎鎮盤草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這裡曾因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等原因深陷貧困。
  • 涼山彝族新年是怎麼過的
    彝族年是涼山彝族傳統的重大慶賀性節日,相傳是彝族祖先之一俄布庫薩興起的,意在慶祝豐收、祭祀祖先,辭舊迎新。在古代,彝族奉行在農曆十月過年的習俗。民國《西昌縣誌》載,彝族「以陰曆建子月(十月)為歲首,慶賀新年,謂之過年。」
  • 祝涼山彝族同胞庫史木撒!孜莫格尼!(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一年一年、一歲一歲,今天涼山彝族同胞迎來了彝歷新年,祝涼山所有彝族同胞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庫史木撒!孜莫格尼!布拖縣拖覺鎮阿省日達村村民阿力色黑家高高興興過新年。金陽縣絲窩鄉絲窩村村民赤麼裡轟與妹妹這幾天外出務工回來,家裡糧食大豐收,心裡特別高興。
  • 甘肅:17個民族縣市脫貧摘帽
    天祝藏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陸續迎來70華誕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29日電 記者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甘肅民族地區的19個貧困縣市中已有17個縣市脫貧摘帽,東鄉縣、臨夏縣也將於今年脫貧摘帽
  • 吉林省15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的「經驗之談」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吉林省脫貧攻堅戰場再傳捷報。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時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4月11日,靖宇縣等9個縣(市、區)正式脫貧摘帽,至此,我省1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是我省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新成效的一個標誌,也是吉林脫貧歷程上的一個重要歷史節點。
  • 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
    面對新使命,五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這樣說——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編者按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鄉親們脫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 「彝族老家」:索瑪花開幸福來
    喜宣 攝 走進喜德縣 喜德簡介 喜德,位於涼山州中北部,是「彝族漆器之鄉」「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和「彝族美酒之鄉」,被譽為「彝族老家」,全縣彝族人口和農業人口均超過90%。截至2018年底,喜德縣有49個村、6402戶、27152人尚未脫貧。2018年6月,以前鋒區幫扶隊員為主的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奔赴喜德,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