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 文/圖)彝文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原創文字,歷史悠久。1980年8月國務院批准實施《彝文規範方案》,至今,《彝文規範方案》實施已有四十周年。記者從涼山州語言文字服務中心獲悉,方案實施四十周年來,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彝語文推廣使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悉,四十年來,彝語文推廣使用工作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出臺了《涼山州關於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等強有力的政策法規。涼山州語委採取規範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積極推廣使用彝語文(國務院頒布實施的規範彝文)雙重並舉的工作舉措,結合實際推廣使用彝語文。
彝語文是涼山自治機關執行職務時使用的重要語言文字工具。州人代會和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各類地方法規,凡是和彝族農村關係比較密切的均用彝、漢兩種文本發布;面向社會特別是面向彝族農村的黨政文件,自治州和州內各彝族聚居縣的國家機關發布的重要文告以及一些政策法規宣傳學習材料、州人代會、州政協會等重要會議文件,做到了同時使用彝、漢兩種文本制發,並為大會開設了同聲傳譯服務。
原涼山州語委自2000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了多項重大的彝族古籍編譯出版工作,完成了以古彝文和規範彝文對照、收錄有400多種不同的彝文古籍、字數達700多萬字的《彝文典籍系列叢書》的編寫出版工作,完成了《中國彝族通史·彝文文獻史料輯錄》的編寫工作,完成了有關歷算方面問題110多項、約37萬字的《彝歷百科》的編寫出版工作,完成了收錄有1060多種姓氏,400多萬字的《中國彝族譜牒選編·四川卷》(彝漢文對照)的搜集、整理、編寫和出版工作。從2006年1月起由州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了《中國彝文典籍譯叢》的編譯出版工作,目前已經出版了七輯,年內還將出版第八輯(從四輯以後彝漢文對照出版)。
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在近200萬農村彝族群眾中積極推廣使用彝語文。近年來組織編譯出版《簡明彝語文讀本》《彝族傳統教育》讀本(彝漢對照本)、《農村彝族群眾彝文識字手冊》《涼山彝族姓氏漢字音譯規範》等3.75萬冊免費下發各界群眾學習彝語文和鞏固彝語文學習成果。
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彝語文工作條例》等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從1994年開始,涼山州推行社會用字彝漢對照使用工作(木裡縣為藏漢文對照使用)。特別是2004年以來,涼山州對全州社會用字再次進行了查糾和規範。目前全州縣市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招牌、文件函頭、公章均使用了彝漢文對照的格式,城鎮街道社會用字,基本實現了彝漢文對照使用。通過幾次大規模的集中整治,全州基本實現了彝漢文社會用字規範化、標準化和雙文化。
涼山州語言文字服務中心主任賈瓦盤加說,《彝文規範方案》40年的成功推行實踐已經證明而且必將繼續證明:規範彝文的推行,在涼山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繼承和弘揚彝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構建涼山各民族團結和諧的社會,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