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不慎被罰杭銀消費金融戰略變陣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近期,杭銀消費金融被銀監會浙江監管局因「信貸管理不審慎並形成風險」處以50萬元罰款。對於此次被處罰的原因,杭銀消金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公司初期業務中有個別業務是與經銷商合作的消費分期業務,由於經銷商欺詐而導致的信貸風險。之後,公司已不斷加強風險管理。

據杭州銀行的財報顯示,杭銀消金於2015年11月25日獲批開業,總註冊資本為5億元。相對於大多數已經實現盈利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探索兩年業務仍處虧損狀態的杭銀消費金融認為,公司虧損主要基於公司處於發展初創階段這一事實,在基礎建設及戰略定位、商業模式探索上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杭銀消費金融較為成熟的消費分期貸產品僅有「車位貸」。

場景拓展謹慎

5月28日,銀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對杭銀消費金融處以50萬元罰款,處罰理由是「信貸管理不審慎並形成風險」;另外也對杭銀消金的風險主管處以警告處分,處罰理由同是「對杭銀消費金融信貸管理不審慎並形成風險負有直接責任」,處罰日期為2018年5月14日。

對此,杭銀消費金融表示,「我司已不斷加強風險管理措施,一是發現風險苗頭後及時遏制或停掉該項業務;二是對公司其他消費分期貸業務進行全面風險排查;三是在經銷商準入、經銷商合作等方面不斷加強風險管理,並通過加強貸後回訪等工作不斷提升經銷商反欺詐風險能力。」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經銷商欺詐屬於線下風險,通常是聯合騙貸。需要放貸機構審核經銷商的資質,還要做好暗中巡查的工作。」

根據杭銀消費金融官網顯示,其貸款產品分為綜合消費貸和消費分期貸。前者專為個人消費者提供無抵押、免擔保、僅憑個人信用即可獲取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申請最高可達20萬元。後者是一款專為有家居商品購買需求的消費者提供的分期貸款服務,客戶在與杭銀消費金融合作的經銷商門店選定商品後,即可現場申請貸款服務。該服務面向徵信優質、具有穩定收入的大杭州地區本地常住居民。

在成立初期,杭銀消費金融官網的文章也顯示,其已與歐亞達、第六空間、江南家居、時代家居等全省多家著名家居市場達成合作意向,並逐步向醫療美容、留學教育、海外旅遊、建築裝修等多個市場領域發起攻力,以期不斷打響品牌,在全面消費領域引領「消費分期付款」的潮流。

但記者注意到,目前杭銀消費金融APP上只看到「車位貸」的業務,尚未看到其他場景的業務。杭銀消費金融方面表示,「我司僅有『車位貸』一款較為成熟的消費分期貸產品。由於在國內企業經營誠信度較低以及個人徵信信息不夠健全的狀況下,國內消費分期業務的違約率普遍較高,因經銷商欺詐引起的風險事件也屢有發生。結合我司情況,同時參照同業機構經驗,我司在其他領域的消費分期業務拓展方面相對比較謹慎。」

連續兩年虧損

根據杭州銀行的年報,杭銀消費金融已連續虧損兩年。公司在2016年營業收入2300萬元 ,虧損999.3萬元。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991.04萬元,淨利潤虧損3459.84萬元。

相比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杭銀消費金融的虧損成為了例外。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5月11日,共有34家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公司公布2017年經營業績,其中29家實現盈利,淨利潤總計達到154.86億元,有8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其中,銀行系的兩家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金、招聯消金在去年末的資產規模分別為398億元、470億元,全年增速分別為47.20%、151.19%;淨利潤分別為13.75億元、11.89億元,增速分別為9.85%、266.97%。

對於這兩年持續虧損的情況,杭銀消費金融對記者表示,「主要基於公司處於發展初創階段這一事實。一方面,公司在人力、營銷、系統、技術、風控等基礎建設方面投入較大,成本開支較高;另一方面,公司在前期毫無經驗可循的基礎上,在戰略定位、商業模式的探索與驗證上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和成本。」

其實,對於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而言,相比電商系、產業系消費金融公司更具資金優勢,可接受股東和銀行的存款,或者採用發行金融債券、享受同行拆借等方式解決問題,不僅資金來源廣泛,資金成本也比較低。其次,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在風控體系上也具有優勢,在央行徵信數據的基礎上,再加上銀行龐大的客戶數據,可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風控系統。再次,和其他類型金融形式相比,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再加上有銀行信用背書,用戶容易對銀行系公司產生較強的信賴感。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確實具有資金成本低、來源廣的優勢,如果有些跟信用卡重疊的用戶,其風控也是可控的。但相比而言,其脫離場景的風控則處於劣勢。此外,公司的管理團隊對於公司的發展也非常重要。」

新高管助力扭虧?

據了解,在去年年底,杭銀消金的原董事長應若飛、總經理馮世明均提出離職,銀監會網站也公示了杭銀消金新的三位高層的任職資格批覆,分別為貝瑜出任董事長、金毅出任董事總經理、羅伯特出任副董事長。

對於杭銀消金的高層的變更的原因,是否有新的戰略部署,杭銀消金對記者表示,「我司高層的變更屬於正常合理變動(一般情況下三年一屆),與公司的經營性虧損並無直接關聯。且新任董事長貝瑜具有銀行管理工作經驗,在其帶領下,寧波銀行杭州分行的零售業務在杭州地區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新任總經理金毅同志從基層的信貸員逐步成長為管理者,在零售信貸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務經驗。在兩位新任領導的帶領下,我司也將對標先進同業,打造金融科技,夯實『兩大基礎』(基礎管理和基礎業務),以『五個一流』公司(一流的產品服務、一流的風險管理、一流的科技支撐、一流的治理機制、一流的企業文化)作為目標。」

記者了解到,與官網顯示的過往業務不同,據杭州銀行2017年的年報顯示,杭銀消金目前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大塊:消費分期貸、綜合消費貸、數字微貸。2018年,杭銀消費金融的業務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板塊,其中線上業務主要是以「微易貸」為主的數字微貸業務,線下業務主要是以線下推廣為主的消費分期貸和綜合消費貸業務。目前,線上、線下業務各自佔比50%左右。

其中,對於新添的數字微貸業務,杭銀消金對記者解釋,主要通過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布局購物、旅遊等消費領域與場景。目前,公司線上客戶主要聚焦兩類客群,一是信用卡客戶、繳存公積金、社保人士等特定人群;二是旅遊、租房、教育等具有真實消費場景的分期需求人群。根據兩類目標客群,按照名單制分類擇優選取合作渠道。

對於扭虧業務,杭銀消金表示,在2018年,公司將聚焦自動審批、系統優化、載體建設、AI學習,致力於將公司打造成為智能風控、智能系統、智能運營、智能管理等全位一體的「智能消費金融」體系。

對於智能消費金融的情況,一家以技術驅動型的消費金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因為小額、分散、人群廣,不好像傳統金融機構去進行線下核實,所以,技術和消費金融天然就聯繫在一起。」但他同時指出,「公司需要注意三點,一是有專業的人才;二是因為技術是在不斷迭代,就意味投入成本得持續;三是面對新的技術出現,創新要在適度範圍,適合自己業務的才是最有利於公司的。」

>

相關焦點

  • 管理層大調整背後:杭銀消費金融自揭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銀消費金融」)是今年公示「迎新」最多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根據記者統計,從2019年10月17日至11月15日之間,杭銀消費金融共有2位副總經理、1位副董事長、1位董事、1位獨立董事先後獲批任職資格,且5則人員更新信息集中出現在近期一個月。
  • 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獲準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10月13日,杭銀消費金融發布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申請批覆,獲準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這也是本月第二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 10月10日,長銀消費金融也獲準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 杭銀消費金融獲評經濟觀察報「年度消費金融領航企業」
    會上,杭銀消費金融憑藉2020年的靚麗表現,榮獲「年度消費金融領航企業」稱號。2020年是消費金融面臨變局的一年,在疫情後市場需求強勁復甦,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背景下,居民消費金融需求不斷釋放,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消費信貸專營機構,通過下沉客群、增加信貸供給,在保障民生、促進消費擴容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杭銀消費金融發展形勢不斷向好,2019年業績增長明顯
    近日,杭州銀行2019年財報中披露了其控股企業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杭銀消費金融」)2019年的業績,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資產合計為156.71億元,負債合計為139.40億元,2019年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0.08億元,較上年2.92億元增長約245.21%
  • 杭銀消費金融2019年業績曝光:淨利潤增長475%至1.15億元
    來源:WEMONEY研究室作者:曾仰琳4月29日,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19年財報,披露了其聯營企業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銀消費金融」)2019年的業績。2019年,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0.08億元,較上年2.92億元增長約245.21%;淨利潤為1.15億元,較上年的0.20億元增長475%。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資產合計為156.71億元,負債合計為139.40億元。
  • 杭銀消金去年淨利1.15億元:實現營收超1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9%(附...
    近日,上市公司生意寶發布2019年財報,其中披露旗下杭銀消費金融2019年財務數據。財報顯示,2019年,杭銀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10.08億元,較去年2.92億元增長約245.21%;淨利潤為1.15億元,較上年的0.20億元增長475%。
  • 消費金融急「輸血」一周內3家機構獲準進入同業拆借市場
    進入10月份,尤其是從10月中旬開始,已經有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準入資格,分別為長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以及金美信消費金融。截至目前,已經有17家消金機構獲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準入資格。
  • 後疫情時代 商業經濟開啟時空變陣!
    △消費被視作疫情後經濟重振的重要引擎而在「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過程中,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拉出了一條向上的曲線,呈現出消費復甦之勢,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頭馬」由此備受矚目
  • 消費金融增速回歸平滑 高管變動為「常態」
    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緊隨其後,分別是37.25億元、13.89億元暫居第四、第五位。淨利方面,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2019年實現淨利潤排名前三,分別為14.66億元、8.53億元、6.59億元。中郵消費金融緊隨其後,淨利潤為3.49億元;海爾消費金融淨利潤為2.05億元;湖北消費金融淨利潤1.11億元。
  • 陰陽師:式神不全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最少變陣快速登上名士段位?
    對於很多平時不愛鬥技的玩家來說,想要獲得八百比丘尼的新皮膚最好是通過鬥技賽階段來獲得購買資格,因為在以後上架榮譽商店後,沒有購買折扣之後需要花費的榮譽會更多,到時候獲取難度會更高,這裡就給不怎麼鬥技的玩家推薦幾套不需要變陣或者是變陣少的陣容,助力大家在鬥技賽期間都能達到名士段位。
  • 「2020年度消費金融公司TOP10」榜單揭曉
    來源:一財網榜單評價說明2020年是消費金融變局的一年,全年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一波巨頭相繼進場, 截至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達30家。自2010年首批4家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牌照下發,10 年間,消費金融發展幾經波折。10年間,龐大的消費金融需求和留白的市場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飛速發展,消費信貸規模增長近7倍。經歷了2017年開始的監管治理和風險化解,瘋狂過後的消費金融市場終於迎來合規的下半場。
  • 消費金融「補血」忙!晉商、北銀增資 湖北消金再發7.5億ABS
    12月14日,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出資7500萬元參與北銀消費金融增資擴股。同日,湖北消費金融披露2020年第二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文件,將於12月21日發行7.5億元ABS。根據北京銀行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參與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議案》,同意出資7500萬元參與北銀消費金融增資擴股。同時通過了《關於對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關聯授信的議案》,同意授予北銀消費金融授信額度60億元,具體業務品種由總行信用風險委員會核定,額度有效期1年;自董事會審批通過之日起生效。
  • 中信消費金融獲批籌建 金蝶中國、中信信託等參與設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穎馨9月14日,金蝶國際軟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蝶國際」)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金蝶中國」)及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公司」)及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信託」)合資籌建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的申請
  • 戰隊高管實錘,CSGO豪強Liquid將迎來變陣
    這位負責人說道:"戰隊變化陣容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選手們的訓練節奏和生活會被打亂,所以變陣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還要考慮到新人的加入必須要奔著提高戰隊成績去的,我們一直就渴望勝利
  • 快看|個人消費貸監管趨緊,工商銀行違規操作一次被罰80萬
    具體來看,被罰主要是因為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及員工行為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北京銀保監局責令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改正,並給予合計8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 騎士變陣虎頭蛇尾險遭18分大逆轉 後3節均輸分!到客場盧該咋辦?
    科沃爾和JR-史密斯被放入先發首場球僅得80分慘遭步行者吊打,這樣的結果也讓騎士隊一夜之間由「上狗」變成了「下狗」,美國權威媒體ESPN在首戰之後,也將騎士隊的晉級概率調整為了36%,而為了能夠改變球隊的頹勢,泰倫-盧本場比賽又做出了變陣調整
  • 4倍LPR利劍高懸:從判例、利率、融資成本看消費金融公司影響
    消費金融公司大多數產品利率高於4倍LPR零壹智庫選取了10家消費金融公司的產品進行利率分析,其中包含4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以及平安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6家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
  • ...獲刑半年;景區拒收現金被罰3000元;中國成世界第一大實物消費市場
    快遞員出售客戶信息獲刑半年;景區拒收現金被罰3000元;中國成世界第一大實物消費市場 2020-12-22 0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