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參加班級活動,才能快速融入集體

2020-12-27 感覺每天都會不一樣

作為一個班集體,經常會舉辦一些團體活動,這時候,是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還是讓孩子只當觀眾?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確實有一技之長,就要鼓勵他主動參與。

女兒長得乖巧文靜,成績也不錯。但媽媽最近發現,女兒不喜歡和班上的同學一起玩,集體活動也不參加。從其他家長那兒了解到,他們班經常會搞聚會,孩子們都會積極參加,可是她卻從沒聽女兒說過,也沒見她去參加。她問女兒為什麼,女兒只說跟同學不熟,沒什麼話題,不願意參加。

學校要舉辦運動會了,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個項目。按照女兒的特點,爸爸鼓勵她報個跳繩,可是女兒卻搖搖頭。結果,班裡只有三個同學沒有報比賽項目,一個是因為生病了,一個是因為家中有事缺席了,另一個就是女兒。

學校的集體活動是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好途徑,不但可以幫孩子培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因此,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可是,現實生活中,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時,有些孩子會積極地參加,有些孩子則能躲就躲,即使被強制參加,也不會表現得很活躍,更不會主動發言。他們只會躲在角落裡看著別人,做個旁觀者。

所謂「班集體」,是在班級各成員通過不斷參加集體活動形成的。通過班集體活動,可以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反過來,學生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等也能在集體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可以讓孩子調整鞏固發展自我。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孩子,還可以通過在集體活動中扮演角色發揮自己的特長,進而變得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往。

人類是群居動物,社會交往是我們的天性,孩子在剛進一年級的時候就不參與集體活動,對於後續人際交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一定要鼓勵他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在枯燥的學習之餘舉辦一些班級活動,孩子們都是樂意的,可是為什麼依然有很多孩子不願意參加呢?原因無非有四種。

孩子本來就性格膽小、內向。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膽小,面對陌生人比較靦腆,性格安靜、溫和、忍讓、軟弱,很少主動提出要求。這種內向的性格一般都來自遺傳,不會輕易改變。讓他們主動參與班級活動,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密孩子在學校遇到了不開心的事。孩子不願意參加班級活動,可能是某些「心理陰影」造成的。比如,在集體活動中留下過不開心的回憶和感受孩子總想逃避班級活動,避免接觸他不喜歡的人。

悉孩子對家庭過於依賴。有些孩子在家裡做慣了「小祖宗」,不願到學校。在學校優越感的缺失,使他們漸漸疏離群體,變得不願意參加集體孩子缺乏社交技巧。有些家長忽視了傳授孩子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孩子不懂得怎樣融入集體,更不知道如何與人正常交往。孩子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辦,即使想參加,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從而厭倦參加集體活動。

要想讓孩子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就要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推動孩子參加班級活動。

鼓勵孩子主動與集體中的同學交往。如果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就要鼓勵孩子多與同學交往,比如:讓孩子與同學結伴上學、結伴回家,邀請孩子的同學來家裡做客等。一旦孩子跟同學熟悉了,也就樂意參加集體活動了。

海找些資料讓孩子體會集體活動的樂趣。為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樂趣,可以在網絡上找些班集體活動的例子來讓孩子看。一邊看,一邊讓孩子感受其中的樂趣,孩子就會對班級活動多一些了解和興趣。當下次班級再組織集體活動時,孩子自然就不會牴觸了。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些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是因為自已什麼都不會。比如,慶元旦活動,孩子們會跳舞的跳舞,會唱歌的唱歌,會吹口琴的吹口琴……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會,自然就不願意參加了。因此,如果想讓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就要努力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一技所長。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所以,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快樂,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通過參加各種俱樂部、運動會、公益組織,在這些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的領袖能力,團隊意識,社會責任和服務精神,這些還可以使孩子的品質趨向完美,還可以讓孩子收穫朋友之間的友情,團隊之情,集體之義,豐富的情感體驗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之感。孩子容易在團體中找到熱情和快樂。
  • 融入集體,從積極展示自己做起
    萌新攻略 · 集體篇 除了為人處世,融入班級與參加社團活動也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入的班級怎樣迅速和小夥伴、輔導員們熟絡起來? 社團怎麼選,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
  • 職場新人,怎樣快速融入集體?
    「人生地不熟的,怎麼才能融入到團隊中呢。」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快速融入集體的方法。一、自信第一天到辦公室肯定是向周圍的同事打招呼,介紹自己,那麼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一定要有自信,不要唯唯諾諾,吞吞吐吐。用簡短明了的話介紹自己,帶著自信的微笑。
  • 如何幫孩子快速融入集體、交到好朋友?這4個活動超讚
    開展集體活動,引導孩子主動交友老師可通過開展以下集體活動,幫助孩子學習交友時表達友好的方式,感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嗨,大家好!巧用遊戲,讓幼兒快速融入集體除了開展以上集體活動,老師還可巧用遊戲,讓幼兒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逐漸熟悉集體生活、減少不安全感和焦慮感,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 班級集體活動花22300元?老師建議AA遭家長懟:誰錢多誰給
    其中,班級外出集體活動作為一種既能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又能鍛鍊孩子的實踐能力活動,受到了許多學校的認同。但班級集體活動畢竟是一場外出活動,活動過程中最直接面對的問題就是消費問題。在各地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就出現了許多關於集體活動消費的爭議,讓不少人反思這項活動是不是變了味道。
  • 班級集體活動花費22300元,老師提議「費用AA制」,家長無法接受
    班級集體活動花費22300元,老師表示「AA制」,家長:誰出風頭誰掏小劉的孩子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最近小劉孩子就參加了一個課外活動,準備帶著大家一起去外面玩一下。但是一些父母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參加,可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有一些父母因為在最後算費用的時候出現了爭執。
  • 新生攻略|快速融入大學生活
    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只有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才能開心度過大學四年時光!當你踏入大學校門,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你會充滿期待?還是感到焦慮?05學會分享 剛開學時,帶一些家鄉特產或者小零食給室友是「破冰」最快速的方法。平時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記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他們。
  • 優秀班集體 | 酸了!看看別人的班級
    班級「獨家秘笈」①學習氛圍「專業零掛科率、四六級通過率100%、多人獲得各級獎學金......」 成績這樣優秀的班級學習氛圍是怎樣的呢?十一班同學說道,「無論什麼課程,每一次考勤,我們班的出勤率都是最高的,同學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著班級裡每一位同學的進步。
  • 腳鬥娃:孩子性格內向、慢熱、怕生,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
    首先不管是有沒有入讀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都要注意要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耍,讓孩子多認識新的朋友,培養集體意識。如果孩子有1、教會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有時候,孩子不是不願意去融入集體,只是不懂得如何去與同學們交往。
  • 大一新生要如何才能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那麼,大一新生要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以自我為中心是集體生活的大忌,住宿舍不可能像一個人生活那麼自由。特別是「夜貓子」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啦。多為別人考慮,千萬不要影響到室友休息。②同時,要善於辨別哪些朋友可以深交。儘量找和你有相同目標的人做朋友,你會受益匪淺。
  • 職場人生:不參加年會,不參加公司的集體活動,是員工不合群麼?
    新招聘來了一個員工,從來不參加年會,也不參加集體旅遊活動,說自己是個體就是個體,不需要融入集體,你怎麼看?這樣的情況,看似荒謬不可能,但在現實中還真實存在。這些獨來獨往的員工孤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是缺席年會、旅遊等各種集體活動,完全沒有將個體融入集體,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呢?在老夏看來,這種情形無法一概而論,存在著多種可能。
  • 在職場,如何快速地融入到集體中?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儘快融入到集體中。1.遵循角色規範首先是工作角色,也就是你的職位和工作內容。這一點通常都有明確的規定,比較好把握。你需要注意的是,職位也是一個社會角色,其他同事有可能對你有工作內容之外的行為期待。
  • 一場班級集體活動花22300元?老師建議AA卻遭家長懟:誰錢
    其中,班級外出集體活動作為一種既能培養孩子的集體觀念,又能鍛鍊孩子的實踐能力活動,受到了許多學校的認同。但班級集體活動畢竟是一場外出活動,活動過程中最直接面對的問題就是消費問題。在各地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就出現了許多關於集體活動消費的爭議,讓不少人反思這項活動是不是變了味道。
  • 班級管理中的「四多與四少」
    一、多讚揚,少批評在班級管理中,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認同,得到讚美,這是一種內心的積極期待。所以,我們在班級管理上,要多讚揚學生的優點,少批評學生的缺點。讚揚不是一味地表揚,而是恰當地肯定,適度地理解。同時,在學生管理上,要寬嚴相濟,多放手,並不代表不管,而是給予適度的空間;少禁錮並非完全任由學生的喜好,而是把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事實上,禁錮越多,學生的思想、眼界、行為越容易逆反,反而不利於班級工作的融合。
  • 班級與班集體
    一、班級一詞源於班級授課制的產生。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第一次系統闡述班級授課制的理論,歷經三百多年,班級的內涵依舊大致相同,即班級是學校根據教育的需要,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知識層次的不同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組織。二、班集體,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 這種集體課,可以幫助特殊兒童快速融入集體
    因為特殊兒童各方面能力發展水平都要低於同齡兒童,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他們難以理解並參與,基本屬於「混日子」。 但是昕悅飛揚的集體課是根據孩子的實際發展能力所設計的,並在上課的過程中,針對特殊兒童所固有的「不參與集體活動、沒有集體感、沒有規則、不模仿、不能安坐、不回應……」等問題進行專門的遊戲訓練。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袁女士最近總是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而每一次老師和自己溝通的問題都是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
  • 一起吃飯聊天是融入集體的好選擇
    作為職場打拼多年的過來人,我想告訴小武的是,領導所說沒錯,你工作已經很出色,如果還能快速融入到那個集體中,會變得更好。經常與同事在一起吃飯聊天有兩點好處:第一,可以了解同事家的生活狀況,在互相幫助和關懷中增進彼此的友誼;第二,新員工與老員工比,工作方法和經驗有所欠缺,只有經常與老員工溝通交流,才能少走彎路。我剛上班時,與同事也不熟,工作上更是一張白紙,自己負責的工作都不知道如何開展。
  • 混齡班成長篇:小鳥離巢搖搖晃晃 融入集體妥妥噹噹
    作為新生家長,我望著他們小小的身影,時常想:究竟他看到了什麼樣的新鮮事,才能發展這麼多新的興趣?究竟他接觸到了什麼樣的新集體,才能獲得如此淡定的小眼神?究竟他融入到了什麼樣的新環境,才能讓這樣一個咿呀學語的小兒,華麗麗地轉身成為自信滿滿的小人兒呢?
  • 大一新生如何快速融入大學生活?看完這篇攻略就明白了
    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只有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才能開心度過大學四年時光!當你踏入大學校門,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你會充滿期待?還是感到焦慮?5.學會分享剛開學時,帶一些家鄉特產或者小零食給室友是「破冰」最快速的方法。平時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記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