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集體,從積極展示自己做起

2020-12-27 騰訊網

萌新攻略 · 集體篇

昨天,CQIP向大家提出了關於如何處理好大學人際關係的一些小建議。除了為人處世,融入班級與參加社團活動也是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入的班級怎樣迅速和小夥伴、輔導員們熟絡起來?

社團怎麼選,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

CQIP也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 班級生活 」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大學班級是一個相對鬆散的集體

沒有固定的教室,上課就像打遊擊

上完一門換一個教室,與高中很不相同

一學期之後也沒能記住所有同學的名字

但這裡,是你擴大交際圈的第一個地方

怎樣做一個大學social達人?

CQIP有以下建議!

01

提前準備自我介紹

開學之後會有各種新生見面會、導師見面會、班會等等,都需要自我介紹,將來的每次一次機會,都源於你每一次準備。

自我介紹控制在一兩分鐘即可,簡單概括自己的愛好、性格、閃光點,重點是讓每個人記住你的名字。

02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班級旅行,野外郊遊,節日聚餐,聯誼晚會……大一的班級活動尤其豐富,意在讓大家儘快熟悉,形成一個團結緊密的班集體。歸屬感不是靠僅僅存在於一個團體中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須靠積極地參與和融入共同體中才能得到。

03

參與班委競選

在大學,輔導員一般只能履行指導、建議的職責,真正班級的組織、管理、維護等各項工作其實是落在班委的身上,班委就是班級的核心,是全班同學的領導者和服務者。成為班委,不但能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更能鍛鍊能力。

「 社團活動 」

大學裡,評價一個人的不只有分數

社交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

都能為你贏得讚賞

校內的各大社團組織

就是你施展才華的一番天地

同時,與一群志同道合

興趣相投的人在一起

往往更容易孕育偉大的「革命友誼」

開學之後,重慶理工職業學院將陸續組織安排社團活動豐富大家的課餘生活。CQIP希望各位同學不止在專業上有所收穫,業餘愛好上也不要落於人後。

01

根據興趣愛好/個人定位選擇

每個人在選擇社團的時候或許心裡會有一桿秤,去衡量它是不是能帶給自己想要的東西。加入社團前,要先去了解它的性質、組織結構、日常活動內容、招新條件等等,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02

選擇了,就別輕易放棄

選擇了一個社團,就要認真投入、積極參與。

做出選擇本身或許並不會太難,但承擔選擇之後的各種心態起伏,無疑是一件頗具挑戰性的事情。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不要輕易選擇放棄。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選擇永遠不可逆,該換還是得換,但換本身又是一種選擇,這需要經過新一輪審慎的思考,過去的選擇便成為一種嘗試,從嘗試中所獲得的經驗,將成為新一次選擇的重要依據。

- END-

編輯:許聖詩

校對:劉豔湘 蘇琳棋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一個正面積極的團隊是孩子熱情的源泉,家長可以讓孩子和一些思想積極的朋友、 同學,閒暇時間聚一聚,一起討論自己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激發孩子之間的腦力。有時候錯誤的交流方式會給孩子帶來誤會或者傷害等負面影響,導致孩子沒辦法融入集體。3、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除了不擅長與人交流外,通常也非常的不自信,覺得其他小朋友可能不會喜歡自己,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於是只能自己躲在角落羨慕其他人。
  • 融入不了集體怎麼辦?
    今天訂的心理學雜誌到了,迫不及待的翻了翻,一篇關於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的文章引起了我的興趣。這篇文章是諮詢師的案例分享,雖然案主是個5歲的孩子,但是他的問題我覺得在成年人身上也不乏存在。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可能是在傾聽、處理、回應,溝通三要素中的一環出了問題,當然還有一種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閉症了。其實成年人也未必沒有這種現象,融入不了集體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自願選擇孤獨,一種是被迫選擇孤獨。兩者看似相同,但實則不同。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園文化活動
    為了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了解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並做到精準投放,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生活習慣,惠城區中小學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等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做垃圾分類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通過「小手拉大手」,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把垃圾分類和環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
  • 孩子不融入集體,可能是太自我,良好的方式可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文/小熊育兒日記人本身就是群居生物,他們必然會融入到一個集體當中。但是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融入到集體當中,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是不是這些孩子比較孤僻呢?趙先生就發現孩子的身上有一個較大的隱患,那就是孩子不容易融入集體當中。因為趙先生住在學區樓裡,這片小區裡面的孩子有很多。
  • 如何讓孩子學會融入集體而不是盲目從眾?
    《奇葩大會》有這樣一個辯題:「要不要為了融入集體,偽裝自己?」搖滾樂手臧鴻飛的一個觀點引起了全場的共鳴:我們在短暫的人生都走自己的路,不是說我去抱團,而是說我要走在這條路上,回頭,哦,你也走在這條路上。孩子是縮小版的大人,這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
  • 在職場,如何快速地融入到集體中?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儘快融入到集體中。1.遵循角色規範首先是工作角色,也就是你的職位和工作內容。這一點通常都有明確的規定,比較好把握。你需要注意的是,職位也是一個社會角色,其他同事有可能對你有工作內容之外的行為期待。
  • 孩子難以融入集體,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學校無法跟同學友好的相處,將會影響孩子融入集體生活,進而也會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日漸焦慮和不安。在天天老師所接觸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都是慢熱敏感型的。他們想融入集體,放學後也想跟同學們一起玩,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融入其中。
  • 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此時如果孩子過於自我,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融入集體,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孩子堅持自我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融不入集體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集體的環境能夠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如果孩子在成長中缺失這樣的環境,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 融入集體生活,磨礪堅強意志
    集體生活、團隊對抗的訓練環境,讓少年兒童產生「不掉隊」的競爭意識,在實踐中練習溝通的技巧,學會條理清晰地說服別人,融入團隊,力爭自己的團隊脫穎而出的機會,獲益良多。夏令營能夠改善現在的青少年由於久居室內,不善言辭、抗壓能力弱等現狀,讓他們在集體中與人相處,在短時間內學會與教官老師打交道,與同齡人溝通交流。
  • 積極融入集體,胡梅爾斯:桑謝斯的德語英語越來越好
    《圖片報》透露,桑謝斯初到拜仁還有很多不適應,現在他努力融入球隊中,積極學習德語,雖然德語對他來說仍然很有難度,但他已經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了。而隊友胡梅爾斯也表示,桑謝斯的英語也有很大的進步。此外,桑謝斯在格林瓦爾德找到了一處住所,與許多隊友住在同一社區,這有助於他融入球隊。桑謝斯在身體方面也越來越好,從斯旺西回來他還飽受肌肉受傷的影響,現在他已經完全恢復。
  • 多參加班級活動,才能快速融入集體
    學校的集體活動是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好途徑,不但可以幫孩子培養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因此,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可是,現實生活中,學校組織集體活動時,有些孩子會積極地參加,有些孩子則能躲就躲,即使被強制參加,也不會表現得很活躍,更不會主動發言。他們只會躲在角落裡看著別人,做個旁觀者。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袁女士最近總是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而每一次老師和自己溝通的問題都是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
  • 職場是一面鏡子,想快速融入新團隊,要從自身做起
    進入一家新公司,人情世故都是新的開始,我們都希望能快速融入到新的團隊中去。除了要對新公司的文化有認同感外,想快速融入團隊中去,做好以下幾點,也很重要。首先,了解公司文化。當然也包括清楚自己所在部門的組織架構,以及部門的職責。這樣有利於未來工作的開展,有利於銜接好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未來工作中可以少走彎路。接著,了解團隊成員。
  • 專家教你幫孩子更好融入集體生活
    本期欄目,我們將目光從家庭轉向學校,講一講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方面。當孩子漸漸長大,從邁入幼兒園開始,班級、宿舍、學校就成了他們要面對的新環境。    郭燕老師發現不少家長在這方面遇到了不少難題,她表示要融入集體生活,不僅涉及孩子自身,還有老師、同學、舍友等多種人際關係的交雜,因為更為複雜,更需要家長耐心開導。
  • 一起吃飯聊天是融入集體的好選擇
    作為職場打拼多年的過來人,我想告訴小武的是,領導所說沒錯,你工作已經很出色,如果還能快速融入到那個集體中,會變得更好。我剛上班時,與同事也不熟,工作上更是一張白紙,自己負責的工作都不知道如何開展。那時,有的老同事把自己手頭的緊急工作交給我,雖然不是我的工作範疇,但是我都抱著多幹點多學點的心態,認真完成。有的老同事在午休時與我聊一些家長裡短,我會認真傾聽。沒多久,老同事們看我的性格好,不僅對我傾囊相授業務知識和工作經驗,還張羅著給我介紹對象。
  • 英國人平時怎麼說:融入集體
    (周圍的人或事),以至於不引人注目深入解析:此用法更注重強調你要收斂自身光芒,不想鶴立雞群、不想與眾不同---只想和集體裡的其他人一樣。(某社會或群體);(使)成為一體深入解析:這個跟blend in 差不多啦,都是想要融入組織、集體,但是沒有強調說不想引人注意。
  • 新入職的你,如何迅速進入狀態,融入集體?
    近期有之前的一些讀者問我,他前段時間剛剛進入一家公司上班,感覺公司很好,但就是感覺身邊的同事們好像有些不理自己,自己覺得氣氛比較僵硬。而自己沒有事的時候也找不到話題和他們溝通,別人休息時聊的東西,自己根本參與不進去,所以自己很困惑,不知道怎樣才能走出這個局面,更快地融入集體。
  • 國僑辦主任:希望在美僑胞積極融入並回饋社會
    新華社芝加哥2月23日電(記者汪平 徐靜)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22日在芝加哥與美國中西部九個州(芝加哥總領館下轄的九個州)的華僑華人代表舉行座談會時說,希望廣大華僑華人積極融入美國社會,回饋當地社會,為當地作貢獻。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儘快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的因素很多,但是這都不能也應該成為孩子不去幼兒的藉口,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有所準備,儘快的幫孩子融入集體的生活。其實幼兒園可以說是一些小型的團體,為孩子正式上學打下基礎。   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不會自己吃飯,要解便不會告訴老師,不知怎樣與同伴玩,這種能力上的欠缺都會使幼兒產生心理壓力而害怕上幼兒園。   適應集體生活四步驟   第一步:做好準備,逐步過渡。
  • 寧波大學研支團舉辦集體生日會促兒童融入集體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李川 通訊員徐晴)5月11日,寧波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興仁縣第七中學的音樂教室為22位近期過生日的同學舉辦了集體生日會。學校領導、關愛留守兒童負責人、研支團全體成員及留守兒童參加了此次溫暖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