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2020-12-27 荔枝育兒日記

文/荔枝育兒日記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如果一個人長期脫離集體,對身心健康不利,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正處在身體以及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如果孩子過於自我,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融入集體,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

孩子堅持自我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融不入集體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集體的環境能夠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如果孩子在成長中缺失這樣的環境,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小輝今年剛上小學,平時在學校的時候,很少和別的同學說話。每次上體育課的時候,他都靜靜地坐在操場的角落裡,看著其他孩子開心地玩耍。

時間久了,班主任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通知了小輝的家長,這時爸爸媽媽才知道孩子不合群。

但是小輝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改變,漸漸的小輝越來越孤僻,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他都沉默寡言。

孩子為什麼不能融入集體?

內心恐懼,有社交恐懼症

很多成年人有社交恐懼症,其實很多孩子也有。他們不喜歡群體生活,喜歡一個人獨處,在群體中感覺不自在,內心十分的排斥。

其實孩子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其實危害更大,因為此時他們的心理還沒有成熟,一旦形成了這樣的心理,日後很難改變。

對於社交的恐懼讓孩子不敢邁出第一步,長此以往,他們會更加厭惡群體生活,也會更加的孤僻。

內心特立獨行,接受不了別人

不能融入群體的孩子一般都特立獨行。他們覺得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特立獨行的孩子都過度堅持自我,不認同他人的觀點以及行為方式,成為別人眼中的「怪孩子」然而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過於特立獨行的孩子心理會出現一些嚴重問題。

他們與群體的接觸少,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時間久了,各種複雜的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

過於自卑,害怕別人嘲笑自己

有的孩子其實很想融入集體,但是內心過於自卑。孩子的自卑感其實主要來自於成長環境,家庭環境好的孩子一般很少有過度自卑的現象,而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內心會有自卑感。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如果這種自卑感依舊不能克服的話,會導致他們難以融入集體。

這些過度自卑的孩子,雖然對集體很嚮往,很想成為群體中受歡迎的人,但是自卑感讓他們害怕邁出第一步。

那麼如何讓孩子更好融入集體呢?

多鼓勵孩子

自卑的孩子很想融入集體,但是因為自卑,害怕在集體中被別人嘲笑,所以遲遲不敢融入集體。

對於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要理解並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交流,平時在家裡面多鼓勵孩子,然後孩子有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肯定,慢慢的孩子才不會畏懼集體,從而融入集體。

自卑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環境造成的,作為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多理解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

讓孩子和有共同興趣的其他孩子交往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不願意融入集體,此時可以觀察孩子有哪些興趣,鼓勵他和有共同興趣的孩子交往,這樣就能打開孩子的心扉。

比如孩子喜歡某一款玩具,然後家長可以這樣說:「鄰居小剛也喜歡這個玩具,他很想玩,放假的時候,你們可以一起玩。」

此時孩子的內心一定有所期待,感覺找到了同類,隨著相處的不斷加深,可能有更多的孩子想玩這樣的玩具,這樣一來大家就形成了一個集體,孩子也能夠融入其中。

太自我的孩子都難以融入集體,此時作為家長應該及時關注。對於孩子來說,集體生活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關鍵作用。孩子應該早一點融入集體,不然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在此期間,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不搞特殊化,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儘快融入群體之中。

今日話題:你覺得孩子不融入集體有哪些壞處?

相關焦點

  • 孩子難以融入集體,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學校無法跟同學友好的相處,將會影響孩子融入集體生活,進而也會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日漸焦慮和不安。在天天老師所接觸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都是慢熱敏感型的。他們想融入集體,放學後也想跟同學們一起玩,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融入其中。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一個正面積極的團隊是孩子熱情的源泉,家長可以讓孩子和一些思想積極的朋友、 同學,閒暇時間聚一聚,一起討論自己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激發孩子之間的腦力。所以許多家長們都會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社會生活。但是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要幫助孩子快速的融入集體,就必須先了解具體的原因在哪。1、孩子自我意識過強,幼兒階段的孩子的心智發育都不夠成熟,自我意識的過於強大會讓孩子變得比較自我,不懂得換位思考,也不懂得與他人分享。
  • 孩子不融入集體,可能是太自我,良好的方式可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文/小熊育兒日記人本身就是群居生物,他們必然會融入到一個集體當中。但是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融入到集體當中,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是不是這些孩子比較孤僻呢?趙先生就發現孩子的身上有一個較大的隱患,那就是孩子不容易融入集體當中。因為趙先生住在學區樓裡,這片小區裡面的孩子有很多。
  •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教父母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融入集體生活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性子安穩沉靜,話不多,卻很討人喜歡。然而在孩子上了兩個月幼兒園後,突然聽到老師反應說這孩子不太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願意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中。
  • 孩子如何更好融入班集體?
    近日來,不斷有家長抱怨:自己眼中挺好的孩子卻被老師視為「問題學生」。老師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班集體,還不斷地請家長到學校商量對策。   可是,自從孩子進入學校以來,童童似乎並不是個「好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就找我們反映說童童不合群。」童先生說,「當時我們也沒在意,覺得孩子還處在適應期。可是最近,老師找我們的頻率很高,有時差不多每周都要找一次說,班級搞集體活動都沒人願意跟童童分到一組,嫌他自私自利什麼的。」
  • 孩子不合群,教你幾種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塑造開朗性格
    每個人,都要學會和別人怎麼相處,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事情都是一個人解決不了,往往都要讓別人幫助自己,而且當你開始融入集體的時候,你才不會覺得孤獨,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知識,互相幫助,互相溝通,兩個人才能同時學到很多知識。
  • 小學也會出現自閉和抑鬱,家長該如何讓孩子更好融入集體生活?
    如果孩子在學校無法跟同學友好的相處,將會影響孩子融入集體生活,進而也會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日漸焦慮和不安。他們想融入集體,放學後也想跟同學們一起玩,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融入其中。有的孩子在跟一個同學玩的時候,情況還算好,但是當有三個、四個或以上的同學一起玩的時候,他就慢慢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時常就會變得寡言少語,慢慢往後退了。
  • 融入不了集體怎麼辦?
    今天訂的心理學雜誌到了,迫不及待的翻了翻,一篇關於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的文章引起了我的興趣。這篇文章是諮詢師的案例分享,雖然案主是個5歲的孩子,但是他的問題我覺得在成年人身上也不乏存在。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可能是在傾聽、處理、回應,溝通三要素中的一環出了問題,當然還有一種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閉症了。其實成年人也未必沒有這種現象,融入不了集體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自願選擇孤獨,一種是被迫選擇孤獨。兩者看似相同,但實則不同。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袁女士最近總是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而每一次老師和自己溝通的問題都是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別再讓孩子特立獨行,融入集體很重要
    劉先生就特別擔心這一點,因為孩子平時的表現實在是太孤僻了,而且劉先生發現孩子已經小學三年級了,竟然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次劉先生實在是無奈,於是就找到了孩子聊一聊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劉先生問道:「你在學校裡不交朋友嗎?我好像沒見到你有朋友啊!」
  • 專家教你幫孩子更好融入集體生活
    「以前總想著要讓他讀好書,考取好成績,現在想想培養出好的性格才能真正受益一生」……上周五,第二期「溝通無界」欄目如期和讀者見面,郭燕老師選取了幾個關於孩子性格培養的問題,和家長朋友們作交流。同時,她還通過自身家庭教育的一件事情,向家長們強調孩子性格培養的重要性。    本期欄目,我們將目光從家庭轉向學校,講一講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方面。
  • 孩子上幼兒園就真正融入了集體嗎?別不信,還要看這三個遊戲階段
    很多家長覺得,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就開始了集體生活,這話不假,可是孩子真的開始融入這個集體了嗎?很多家長卻在內心畫了一個問號,在監控中看到孩子玩的也不錯,老師說孩子表現也不錯,應該已經融入了吧?其實,孩子有沒有融入集體生活,主要觀察這三個遊戲階段的狀態就可以判斷。
  • 如何讓孩子學會融入集體而不是盲目從眾?
    《奇葩大會》有這樣一個辯題:「要不要為了融入集體,偽裝自己?」搖滾樂手臧鴻飛的一個觀點引起了全場的共鳴:我們在短暫的人生都走自己的路,不是說我去抱團,而是說我要走在這條路上,回頭,哦,你也走在這條路上。孩子是縮小版的大人,這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
  • 孩子人緣差,在學校被孤立怎麼辦?家長做到5點孩子輕鬆融入集體
    為了避免孩子遭到同學排斥,家長們可以通過這些方面,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在學校,孩子身邊沒有家長,孩子這些壞習慣會妨礙到其他同學,會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孩子在班上的人緣會越來越差。建議家長跟孩子講清楚,既然上了學,就說明已經長大了,應該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要做到不給他人添麻煩,只有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壞習慣,才能讓孩子更好融入集體。
  • 腳鬥娃:孩子性格內向、慢熱、怕生,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
    要上幼兒園,大部分家長比較擔心孩子內向怕生,怕孩子融入不了集體。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人際交往還很缺乏,不適應與人交際,這也能夠導致孩子融不進集體。首先不管是有沒有入讀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都要注意要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耍,讓孩子多認識新的朋友,培養集體意識。如果孩子有1、教會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有時候,孩子不是不願意去融入集體,只是不懂得如何去與同學們交往。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合群,能融入某個集體中。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一些不以為意的表現就成了他融入集體的阻礙,影響他在幼兒園中交朋友。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儘快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的因素很多,但是這都不能也應該成為孩子不去幼兒的藉口,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有所準備,儘快的幫孩子融入集體的生活。其實幼兒園可以說是一些小型的團體,為孩子正式上學打下基礎。   幼兒不願上幼兒園的三個原因:   1、情感上的依戀性。
  • 從不理人到融入集體,改善星孩社交能力,家長在家就能教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能和同齡孩子一起參與到孩子們的遊戲中,而實際上,自家孩子根本不懂得開展和參與小夥伴的遊戲,只是無動於衷地蹲在一旁獨自玩,家長也只能在看著干著急。
  • 孩子不會表達,不能融入集體,如何提升社交能力?
    4、社會參照的能力當所有人都在排隊,即便沒人告訴你要排隊,那麼只要參考大家的行為,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這就是社會參照能力,所以,孩子要學會對一些社會行為做出判斷,當然,也並非所有社會行為都要模仿,一些不當行為,比如罵人打架等,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就要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從而孩子幫助孩子做出辨別。
  • 孩子適應力差怎麼辦?學會讓他融入到集體,變得更加優秀
    孩子離開父母第一次融入到集體裡,有的孩子適應性強,有的孩子額則比較適應性差,適用性強的孩子家長自然不用擔心,但是適用差的孩子,家長心裏面無比苦惱,如何才能夠讓自己家的孩子更快地融入到集體裡,畢竟學校的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