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就真正融入了集體嗎?別不信,還要看這三個遊戲階段

2020-12-23 寶寶佑呵

很多家長覺得,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就開始了集體生活,這話不假,可是孩子真的開始融入這個集體了嗎?很多家長卻在內心畫了一個問號,在監控中看到孩子玩的也不錯,老師說孩子表現也不錯,應該已經融入了吧?其實,孩子有沒有融入集體生活,主要觀察這三個遊戲階段的狀態就可以判斷。

先將一個場景,三個家長在一起聊天,一個家長說,我的孩子從來不跟別的小朋友玩,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另一個家長說,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跟家人玩的挺好,卻不跟同齡的孩子玩,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呢?最後一個家長說,「沒事,孩子有一個階段確實是自己跟自己玩,這個情況一般發生在兩歲前」,顯然,最後一個家長更懂得孩子,他說的沒錯,孩子的遊戲方式卻是分很多階段,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孩子步入幼兒園,說明孩子的社會性就顯現出來了,美國的教育學家帕登就從社會性參與程度把兒童的遊戲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 空閒行為

兒童從一個空閒的情景轉移到另一個活動情景,只是看來看去,不會參與。這是比較小的孩子的行為。

第二階段 觀察者

兒童長時間來觀察其他孩子進行的遊戲,卻不會參與,頂多就是問問或者提建議。

第三階段 單獨遊戲

兒童自己跟自己玩,用自己選擇的玩具進行遊戲,專心於自己的遊戲,不注意同伴玩什麼,也不去參與

以上這三個階段,都是發生在兒童的兩歲前,最開始講述的場景,孩子就是處於單獨遊戲的階段,所以當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父母不需要過度擔心,他的社會性只是停留在第三階段而已。

第四階段 平行遊戲

這是一種幼兒的遊戲形式,是社會性遊戲的初級階段,一般發生在2-3歲,通常表現為兩個或者兩個孩子一起玩,他們操作同樣的玩具,開展同樣的或者相似的遊戲,看似幾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挺好,可是相互之間卻沒有聯繫,也沒有一起玩的傾向,沒有合作行為,可能有時會相互模仿,幫忙取一下玩具,一起說幾句話,可是卻不會影響同伴的遊戲進程,這種遊戲在孩子進入幼兒園時表現最為常見,幾個孩子都選擇在一個區角玩耍,卻是一人拿著一個玩具玩,一個孩子玩夠了會起身去別的區角,旁邊的孩子甚至都不會抬頭,他們只是挨在一起玩而已。

第五階段 聯合遊戲

孩子從平行遊戲階段會過渡到聯合遊戲階段,他們會和同伴一起遊戲,討論共同的活動,但卻沒有明確的分工,沒有遊戲的目標,每個兒童根據自己的願望做遊戲,比如都會把沙子堆到一個地方,但是每個人堆多少看個人意願,你可以拿著小鏟子,他可以拿著小勺子,沒有一定說堆多高,孩子們之間也有了交流。

第六階段 合作遊戲

這個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歐了明確的分工和目的,有為了達到目的所進行的方法,比如說過家家,誰當爸爸,誰當媽媽,誰當孩子,爸爸需要去做什麼,媽媽需要去做什麼,孩子要怎樣做,都會事先分配好。比如今天過家家的目的是做飯,他們都會進行工具的採集,比如你去採集樹葉,你去採集小木棍等,大家能夠把一頓飯做出來,爸爸媽媽一起餵孩子吃飯等,這就是合作遊戲。

後面這三種遊戲,一般都發生在幼兒園小朋友的身上,像合作遊戲,都是四五歲的孩子才會有意識地玩,平行遊戲發生在2-3歲孩子的身上,孩子開始跟別人一起做遊戲,這說明他開始融入一個小集體,繼而是一個大集體,如果孩子不知道玩什麼,在幼兒園裡顯得無所適從,或者跟大家玩的不好,說明他還是沒有很好地融入。比如很多孩子在一起玩的開心,都有分工合作,一個孩子卻突然闖入把所有的東西都踢到一邊,他顯然不知道什麼是合作,或者一個孩子看到別人玩什麼他就玩什麼,卻不跟別人交流,這也不是正確的遊戲方式。這一點家長要多觀察,老師也要多了解,一起幫助孩子融入到這個大集體中去。

孩子的遊戲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比如孩子主動融入一個遊戲,要鼓起勇氣問,「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而不是躲在父母的後面讓父母幫忙問,要把孩子推到前面,打消他的依賴心理,什麼年齡段的孩子該有什麼樣的遊戲階段,您的孩子符合嗎?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儘快融入集體生活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的因素很多,但是這都不能也應該成為孩子不去幼兒的藉口,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也應該有所準備,儘快的幫孩子融入集體的生活。其實幼兒園可以說是一些小型的團體,為孩子正式上學打下基礎。   幼兒不願上幼兒園的三個原因:   1、情感上的依戀性。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合群,能融入某個集體中。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一些不以為意的表現就成了他融入集體的阻礙,影響他在幼兒園中交朋友。
  • 幼兒園裡拼音、數字等,什麼也不教了,孩子還要上幼兒園嗎?
    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國家不讓幼兒園「小學化」,不允許在幼兒園階段就學習小學的課程,例如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的課程內容。一時間家長們一頭蒙,不學習這些,孩子去幼兒園幹嘛呢?難道天天在幼兒園裡做遊戲看動畫片兒嗎?不學習課程、不學習文化,小孩子還去需不需要去幼兒園呢?
  •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教父母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融入集體生活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性子安穩沉靜,話不多,卻很討人喜歡。然而在孩子上了兩個月幼兒園後,突然聽到老師反應說這孩子不太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願意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中。
  • 如何幫孩子快速融入集體、交到好朋友?這4個活動超讚
    如何讓初入園的孩子主動交朋友、快速適應幼兒園呢?初入幼兒園,孩子正處於對新環境的適應階段,他不免會怕生、會產生分離焦慮,也會對周圍的一切——有趣的玩具、親切的老師、可愛的小夥伴充滿好奇心。老師可通過開展以下集體活動,幫助孩子學習交友時表達友好的方式,感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嗨,大家好!
  • 專家教你幫孩子更好融入集體生活
    「以前總想著要讓他讀好書,考取好成績,現在想想培養出好的性格才能真正受益一生」……上周五,第二期「溝通無界」欄目如期和讀者見面,郭燕老師選取了幾個關於孩子性格培養的問題,和家長朋友們作交流。同時,她還通過自身家庭教育的一件事情,向家長們強調孩子性格培養的重要性。    本期欄目,我們將目光從家庭轉向學校,講一講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方面。
  • 家庭訓練日記—脫離假性集體活動,我們要幫助孩子真正融入幼兒園
    家庭訓練日記到了上幼兒園的時間,我只能叫醒他,他又哭又鬧,我沒給他吃早飯,就送他到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互動小遊戲,他坐在凳子上,面帶笑容的看著。突然他大哭,想要去幼兒園的操場上玩,因為外面下雨了,操場上的運動器材,娃娃機,蹺蹺板,沒有辦法去做,我不想因為孩子鬧情緒影響到其他小朋友和老師。我把手機打開,讓他看了一會兒歌,總算情緒穩定下來。
  • 這種集體課,可以幫助特殊兒童快速融入集體
    「我們孩子不需要集體課,幼兒園都有,他只上個訓就可以了。」初次見面,部分家長抱著這樣的想法。 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特殊兒童在幼兒園的集體課真的能幫助到他們嗎? 昕悅飛揚兒童康復訓練中心認為:訓練中心的集體課不僅要上,還要特別認真的上。 因為特殊兒童各方面能力發展水平都要低於同齡兒童,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他們難以理解並參與,基本屬於「混日子」。
  •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形式,那集體活動還要不要?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形式,那集體活動還要不要?,那集體活動還要不要?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那集體活動還要不要?有些理念與行為俱先達的教師,開始反思集體活動對於兒童的成長價值,同時也開始質疑集體活動的存在意義。集體教學可以不要筆者認為,集體教學可以不要! 什麼是集體教學?筆者嘗試界定—— 1. 教學方式:集體教學中課堂由老師主導,大多是灌輸和說教。 2.
  • 寶寶融入幼兒園 從認識新朋友開始
    諮詢:寶寶剛上小班,常常吵著不願意去上學,每天送上學都要在幼兒園門口哭鬧一下,才願意進去,又心疼又焦急,怎麼幫寶寶儘快適應入園生活?兒保科副主任醫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張柏芳:幼兒從熟悉的環境去到陌生的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包括了「如何從認識新朋友開始,這也是融入幼兒園集體的第一步」。
  • 凱斯幼兒園:尊重孩子特有的遊戲階段
    如果一個孩子兩歲多,愣是不想參與集體遊戲,玩什麼都自顧自,我們應該怎麼辦?該鼓勵他多與同伴互動嗎?其實,想要孩子與同伴積極玩耍,是很多大人們的「白日夢」——很多時候,這是不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Kids 『R』 Kids教研總監小馬老師的答案是「尊重他,給他不參與的權利!」
  • 幼兒園不教識字/拼音和計算了,為什麼還要送孩子上幼兒園?
    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去上幼兒園? 因為這10件事才是讓孩子上幼兒園的真正意義所在: 孩子慢慢知道,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個人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內部;在集體中,大家相互尊重,學會給予和獲得。 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 幼兒園幫助孩子在自主的道路上緩緩前進,這是激發孩子學習願望的必經之路。
  • 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文/荔枝育兒日記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如果一個人長期脫離集體,對身心健康不利,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正處在身體以及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小輝今年剛上小學,平時在學校的時候,很少和別的同學說話。每次上體育課的時候,他都靜靜地坐在操場的角落裡,看著其他孩子開心地玩耍。時間久了,班主任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通知了小輝的家長,這時爸爸媽媽才知道孩子不合群。
  • 寶媽曬「貴族園」惹爭議,選幼兒園真正需要考慮這三點
    起因是跟我同一個小區的Sindy媽媽曬上一張幼兒園大門的照片,並且說:「總算給Sindy報上名了!」那是一所很出名的「貴族園」。於是就有媽媽說:「幼兒園就這麼破費,真的有意義嗎?」一些媽媽認為幼兒園階段,沒必要去上那麼高端的學校,不如把錢留在私立小學。也有一些媽媽認為,人生早期經歷很重要。那麼幼兒園真的越貴越好嗎?幼兒園又該如何選擇呢?下面這三點,才是真正需要家長考慮的。
  • 3歲後進入社交敏感期,情商高低逐漸拉出差距,三招快速融入集體
    以上三個方面,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社交能力都會有所欠缺;所以,一些伶牙俐齒、活潑開朗的寶寶也未必是幼兒園裡最受歡迎的孩子;而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可以打造出超強的社交能力。1歲前:客體中心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眼裡只有「我」;同伴對他來說相當於一個活玩具,我對「你」產生了興趣,就會和你咿咿呀呀「說」上幾句。
  • 5個方法讓你的孩子快速融入幼兒園
    寶貝長到三歲的時候就要去上幼兒園了,很多家長真是忙的不亦樂乎,孩子終於要告別家庭生活,去投身集體生活了。對他們去上幼兒園這件事,父母一定有無限美好祝福,然而事與願違,很多寶寶竟然誤會去幼兒園是父母拋棄自己的表現,他們很害怕這個地方,看到小朋友聚在一起,老師有時候嚴格要求大家,他們誤以為自己去的不是幼兒園,而是福利院,他們確定那裡都是壞人。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別再讓孩子特立獨行,融入集體很重要
    劉先生就特別擔心這一點,因為孩子平時的表現實在是太孤僻了,而且劉先生發現孩子已經小學三年級了,竟然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次劉先生實在是無奈,於是就找到了孩子聊一聊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劉先生問道:「你在學校裡不交朋友嗎?我好像沒見到你有朋友啊!」
  • 別著急把孩子送出去!2歲半和3歲上幼兒園區別如此大
    1、三歲孩子比兩歲半孩子心理上更成熟:別看三歲孩子與兩歲半隻有半歲的差別,實際上他們心理年齡是有很大差別的。孩子在兩歲左右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表現出來更黏人的特性,而三歲孩子已經過了這個時期,開始過渡為需要小夥伴陪伴、玩耍的時期,所以三歲的孩子更適合上幼兒園,相比較兩歲半的孩子,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是真不喜歡嗎?幼師:三個原因,家長別瞎想
    媽媽們不禁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惑,「是我送孩子上幼兒園太早了嗎?或者孩子是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嗎?還是孩子真的不喜歡幼兒園或老師?」孩子哭兩三天,家長還能接受,孩子哭兩三周,家長就開始擔心了,孩子哭兩三個月,家長就幾乎崩潰了。孩子不會平白無故哭,家長首先要明確這一點。
  •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是真不喜歡嗎?幼師:三個原因,家長別瞎想
    媽媽們不禁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惑,「是我送孩子上幼兒園太早了嗎?或者孩子是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嗎?還是孩子真的不喜歡幼兒園或老師?」孩子哭兩三天,家長還能接受,孩子哭兩三周,家長就開始擔心了,孩子哭兩三個月,家長就幾乎崩潰了。孩子不會平白無故哭,家長首先要明確這一點。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是真不喜歡嗎?幼兒園老師告訴你:並不是!有三個原因,家長別瞎想,責任可能在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