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寶寶剛上小班,常常吵著不願意去上學,每天送上學都要在幼兒園門口哭鬧一下,才願意進去,又心疼又焦急,怎麼幫寶寶儘快適應入園生活?
兒保科副主任醫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張柏芳:幼兒從熟悉的環境去到陌生的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包括了「如何從認識新朋友開始,這也是融入幼兒園集體的第一步」。
孩子對他人感興趣並想接近,是社會交往的情感基礎,也是入園後融入集體的前提。生活中,父母引導孩子,通過發現小夥伴的愛好,自然而然地產生想了解對方的興趣。
那麼,家長如何創造交朋友的環境和機會呢?例如孩子回家後,可以詢問:今天幼兒園有哪首曲子是你學過的呢?有小朋友和你一起唱嗎?你們一起唱歌是不是感到很開心呢?明天也繼續一起唱好不好?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的裙子呢?某小朋友的衣服上有小車子,是你最喜歡的顏色是吧?你真棒,明天我們也穿有小車子的衣服和某小朋友一起配對好不好?
2-3歲的孩子會關注同伴的存在,但還不太會有和同伴交往的意識。如果強迫孩子和同伴玩,可能會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較好的方式是讓孩子通過和同伴相處,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
2-3歲的小朋友喜歡玩平行遊戲,即使孩子在玩相似的玩具、相同的遊戲,但他們既不相互合作,也不相互幹涉。如3個同齡小朋友聚在了一起玩沙子,但是卻各玩各的,偶然互搭一句你未必能聽得懂的話,然後互遞一下鏟子就又繼續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這從表象上看,雖然孩子是各玩各的,但其實他們已經注意到了其他孩子的行為,有時還會互相模仿。這樣的遊戲方式就是平行遊戲。平行遊戲是孩子社會性遊戲的初級階段。
在社會交往發展的早期階段,孩子會通過模仿和平行遊戲的方式與同伴互相學習。比如,一個孩子在玩踢球遊戲,當他走開後,另一個孩子撿起球,模仿前一個孩子用同樣的方式玩球。這種「我也是」的方式是孩子發展友誼的特別方式。
在日常活動中,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社交機會。放學後,每次安排幾個玩伴一起玩:比如引導孩子和同伴玩躲貓貓、跳飛機遊戲或分享玩具。玩著玩著,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