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2020-12-27 青青的育兒秘笈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合群,能融入某個集體中。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一些不以為意的表現就成了他融入集體的阻礙,影響他在幼兒園中交朋友。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很難融入集體

1、 性格孤僻、內向

進入幼兒園之後,有的孩子可能會顯的很孤僻、內向,不好意思主動和小朋友接觸,容易受到忽視。

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受到父母育兒方式的影響,比如:

父母常常用恐嚇的方式,來嚇唬孩子;家教過於嚴厲;很少讓孩子接觸他人;父母與孩子很少溝通交流等。孩子在幼兒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就很難打開心扉的與別人交流,很難融入集體。

2、 爭強好勝,過於強勢

有些孩子性格爭強好勝,在幼兒園中玩個遊戲或者玩具都「輸不起」,時間長了別的小朋友也不願意和他玩。

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成長於一個沒輸過的環境,從小備受關愛無法接受失敗或輸。

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比較好強,每當孩子失敗、受挫、輸了的時候,家長就表現出不滿意,讓孩子對輸贏格外關注。

3、 喜歡炫耀卻不懂分享

「你看我媽給我買的新書包!好看吧!你不許動!」

有些孩子總喜歡炫耀自己的東西,但是又不願意分享,這在社交中會讓其他小朋友感到不舒服,也難以收穫友情。

4、 喜歡告狀

在幼兒園裡,孩子之間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許是不小心踩了別人一腳,也許是拿錯了別人的東西。

如果孩子很頻繁地因為一些小事向老師告狀,也會讓周圍的小朋友感到不滿,覺得和他交往很麻煩、這個人是個「告狀精」,不願意和他接觸。

如何讓孩子更好的融入集體?

1、 掌握基本自理能力

在進幼兒園之前,父母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自立能力,比如:自己吃飯、喝水、穿衣服、上廁所等。

當孩子可以照顧自己了,在幼兒園中不僅更讓家長放心,而且還更容易獲得其他小朋友的關注,更有自信、更受歡迎。

2、 捍衛自己的權利,主動幫助別人

有自己主見的孩子,不會輕易被人欺負,能主動幫助別人的孩子,不會主動去欺負別人,這樣的孩子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會喜歡的。

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自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該拒絕就拒絕!

在生活中,父母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會在孩子意識中,形成「既要捍衛自己,又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從而就能交到很多朋友。

3、 正確認識分享的概念

「分享」應該是孩子自願的將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家長要明白這裡面不可以有「強迫」。

要知道,如果家長強迫孩子分享,那麼孩子到了幼兒園也會被其他小朋友強迫分享。

所以要引導孩子自願分享,也要告訴孩子沒有人可以逼著你將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

4、 培養溝通能力,讓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

俗話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幼兒園的孩子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可能會因為一句話發生誤會。

想要避免這種誤會的發生,家長就要教孩子在溝通時要講基本的禮貌,適當的用身體語言和表情輔助表達。

尤其是在日常要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

想要孩子合群更好的融入一個集體,父母就要學會運用以上四種方法。相信只要父母肯努力引導孩子,孩子就能合群,為進人的人際關係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入園後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老師說,在幼兒園裡,的確有像豆丁這種不太合群的小朋友。豆丁的表現是內向,但還有一些小朋友會出現其他的不合群表現,也比較難交到朋友。但是這波新手媽媽們卻很焦躁,擔心給孩子穿的衣服不合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吃不飽睡不好,擔心孩子沒有被老師照顧到,擔心孩子和小朋友相處有問題。在這種種擔心之下,其實還表露出了一個大家都不怎麼提起的話題。
  • 入園後「不合群」的孩子,大多有這四種表現,家長們別不當回事
    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第一個集體生活的新環境,在幼兒園中孩子會見到許多陌生的同齡人和老師。毫不誇張的講,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新環境,還能成功交到好朋友。有時候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總能看到孩子孤零零的,一個人在角落看著其他孩子玩兒。面對這種現象,大多數家長可能覺得過兩天就好了。
  • 5類孩子在幼兒園很難融入集體,即便老師喜歡,也容易被同學孤立
    孩子邁入幼兒園,也就意味著獨立社交的正式開始,這是孩子社會化的裡程碑。孩子在幼兒園裡過得開不開心,是否受小朋友歡迎,也往往是很多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一項研究按幼兒園的「社交地位」將孩子分成了五種類型:即受歡迎的孩子、一般的孩子、被拒絕的孩子、矛盾的孩子和被忽視的孩子。
  • 闢謠:孩子不「合群」就是自閉?天生氣質有差別,別急著下結論
    原來,朋友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沒多久,老師就來家訪。原因是朋友女兒3歲的朵朵,在幼兒園裡表現的很「不合群」,老師安排小朋友分組玩耍,朵朵總是待在一邊不願參與,也不願意和老師交流。除了考慮孩子的社交階段和自身性格之外,如果孩子突然表現出「不合群」,作為家長我們就需要關注一下孩子是否在社交中遇到過重大的「挫折」。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昨天碰到對門鄰居帶孩子出門,就問了句:「吉米怎麼沒去上幼兒園啊?」鄰居聽了苦笑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吉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角落裡,當其他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眼巴巴看著,也不主動去和他們一起玩。而且上課狀態也不好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根本聽不到。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開心。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昨天碰到對門鄰居帶孩子出門,就問了句:「吉米怎麼沒去上幼兒園啊?」鄰居聽了苦笑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吉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角落裡,當其他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眼巴巴看著,也不主動去和他們一起玩。而且上課狀態也不好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根本聽不到。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開心。
  • 這4種類型的孩子,孩子在幼兒園裡不合群,難融入集體生活
    當有小朋友提出想要玩一會時,鵬鵬就會大聲拒絕。久而久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願意和鵬鵬玩,甚至後來鵬鵬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玩,都沒有人接受。像鵬鵬這樣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存在不少,到底什麼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很喜歡,但可能被其他孩子孤立呢?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別再讓孩子特立獨行,融入集體很重要
    文/小聆的媽媽我們應該讓孩子有一種集體感,因為只有擁有了集體感,他們才會變得不孤僻。不過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不合群的,以至於他們的生活變得特別孤僻,身邊也沒有一個朋友。可沒想到孩子卻非常堅決的說道:「我才不願意交朋友呢,那樣多浪費時間啊!」劉先生聽到孩子的話之後,十分的不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表現出一副不合群的樣子呢?其實生活中關於這樣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有很多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不合群的。也有很多父母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呢?難道是他們的心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嗎?
  • 不想上幼兒園,去幼兒園就哭鬧,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受欺負了
    相信不少朋友看了這個故事,會有些許共鳴,幼兒園教師的水平確實很難把握。不想上幼兒園,去幼兒園就哭鬧,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受欺負了1、孩子哭著鼻子、紅著眼睛回到家裡有的小孩很乖巧早熟,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即使在學校受了委屈,也會自己默默忍受。又或者,害怕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被父母責罵,也會藏住受委屈的事情。
  •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教父母這5個方法,讓孩子輕鬆融入集體生活
    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半了,是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性子安穩沉靜,話不多,卻很討人喜歡。然而在孩子上了兩個月幼兒園後,突然聽到老師反應說這孩子不太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願意參與到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中。
  • 幼兒園老師: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多半來自這4種家庭
    大多數孩子都不適應幼兒園,所以每當有新孩子來,受到他們的影響,幼兒園會集體奏出一首交響曲。當然,也有少數勇敢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不哭。相反,他們會幫助老師安慰新來的孩子,他們非常喜歡幼兒園。看到這麼多和自己一樣的孩子,他們感到非常的興奮。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袁女士最近總是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而每一次老師和自己溝通的問題都是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家長不要隨便幹涉
    每個孩子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獨立個體,不一定融入集體。孩子們必須融入這個群體嗎孩子融入集體可以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集體。有些孩子覺得自己的思維受到限制,創造力受到限制,在集體生活中感到不舒服,這些孩子不應該被關在集體生活的籠子裡,而應該被釋放,讓他們更自由地成長。
  • 孩子上幼兒園就真正融入了集體嗎?別不信,還要看這三個遊戲階段
    很多家長覺得,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就開始了集體生活,這話不假,可是孩子真的開始融入這個集體了嗎?很多家長卻在內心畫了一個問號,在監控中看到孩子玩的也不錯,老師說孩子表現也不錯,應該已經融入了吧?其實,孩子有沒有融入集體生活,主要觀察這三個遊戲階段的狀態就可以判斷。
  • 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就看這4種表現,上幼兒園前就有明顯預兆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從小養成的一些習慣,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開始真正離開家離開父母,融入集體,算是開啟最初的學習生涯了。經過大量研究表明,幼兒園表現出以下這4點的孩子,一般都會在今後的學習中比較順利。
  • 幼兒園老師直言:這3種類型的孩子在幼兒園更易被欺負,家長留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表妹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幼兒園任教。有著幾年工作經驗的表妹直言,幼兒園的孩子,這3種類似的,在幼兒園時更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作為家長,可以對照看看,這樣自己多留心,孩子不被欺負不被孤立,他們在幼兒園也才能過得更加開心快樂。
  • 幼兒園有這4個表現的孩子,往往以後學習成績都很好,看看中了嗎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從小養成的一些習慣,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開始真正離開家離開父母,融入集體,算是開啟最初的學習生涯了。經過大量研究表明,幼兒園表現出以下這4點的孩子,一般都會在今後的學習中比較順利。
  •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怎麼辦?這「4種能力」,父母一定要及早培養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缺少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導致的。3歲女兒不願去幼兒園,媽媽也拿她沒有辦法王女士有一個3歲的小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之後,家裡人就把她送到了附近的一所幼兒園。·孩子缺少朋友如果孩子缺乏上幼兒園的基礎能力,就無法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這會導致孩子缺少朋友,甚至會成為一些大孩子的欺負對象。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所以許多家長們都會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社會生活。但是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要幫助孩子快速的融入集體,就必須先了解具體的原因在哪。1、孩子自我意識過強,幼兒階段的孩子的心智發育都不夠成熟,自我意識的過於強大會讓孩子變得比較自我,不懂得換位思考,也不懂得與他人分享。
  • 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此時如果孩子過於自我,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融入集體,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孩子堅持自我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融不入集體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集體的環境能夠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如果孩子在成長中缺失這樣的環境,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