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2020-10-05 小熊育兒日記

文/小熊育兒日記

對帶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有一些家長會感到非常的為難,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交朋友,但是奈何一些小朋友的性格膽小,永遠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這也讓一些家長為孩子感到擔憂。

袁女士最近總是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而每一次老師和自己溝通的問題都是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

對於孩子的這種表現,起初她並沒有在意,但是老師詢問的次數多了,袁女士也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準備和孩子進行溝通,想要了解一下情況,但是孩子卻遲遲不肯說原因,只是說害怕。而孩子的這樣回答,也並沒有讓袁女士感到滿意。

於是袁女士向自己的閨蜜吐槽這件事情,但閨蜜卻反過來指責袁女士:「孩子為什麼無法融入集體,你難道還不知道嗎?小的時候只會讓孩子待在家裡面,不讓孩子出門,孩子上了學自然會感到害怕,怎麼可能會快速的融入集體呢?」

而閨蜜的一句話也讓袁女士如夢初醒,回到家中改變了對孩子冷漠的態度,積極的和孩子聊天,假期還會帶孩子去遊樂園或者是公園玩耍,讓孩子多多接觸人多的環境。

漸漸的孩子的性格就發生了改變,從以前的內向變成了現在的活潑,見到親朋好友會主動打招呼,不會再躲在家長的身後了。在學校當中,孩子也結識了很多的好朋友,這也讓袁女士放下了心。

其實一些家長也都遇到過自家孩子,在學校當中無法融入集體的情況,其實之所以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想要真正改善還是需要了解原因。

孩子為什麼很難融入集體?

1、孩子性格存在問題

一些孩子之所以很難融入集體,是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所導致的。有些孩子在性格方面過於強勢,自然沒有小朋友願意和性格強勢的人在一起相處,有些孩子性格相對比較內向自卑,小朋友和這樣的人相處在一起,反而會很累,自然也會對這樣的小孩子敬而遠之。

2、孩子怕生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沒有辦法融入到集體當中,是因為她們存在怕生的情況,這樣的孩子通常是在剛剛開學的時候,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對周圍陌生的人也同樣會感到恐懼。所以他們很難和他人熟絡起來,自然會出現不合群的情況。

3、不相信他人

有一些孩子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所以內心屬於比較孤獨的類型,他們不願意相信任何人,只願意相信自己,所以拒絕和他人進行交流,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相處。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保護自己的表現,但是卻導致他們無法融入集體當中。

其實孩子在學校中無法融入集體,總是被孤立,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的社交能力差,不懂得正確地和他人相處,又或者是孩子個人性格的原因,導致他人對孩子產生了厭惡。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在學校當中受歡迎呢?

什麼樣的孩子最受歡迎?

1、有包容心

一個有包容心的孩子,自然能在學校當中受到大眾的歡迎,因為這樣的孩子,在他人犯錯的時候,懂得去包容對方,更能看到他人的優點。而且這樣的孩子也懂得去正視自己的缺點,在出現了錯誤時,他們也勇於去改正。

一個有包容心的孩子,懂得去尊重別人,不計較得失,所以在人群當中,人緣必定是屬於最好的那一位。

2、積極樂觀

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自然也可以受到大眾的喜歡。畢竟誰都不願意和每天充滿負能量的人相處在一起,因為和那種人相處的話,自己也會受到影響。

但是和積極樂觀的人相處在一起則不同,遇到事情他們總是會用樂觀的一面去看待,而且這樣的人不太看重失敗,更不會遭受挫折。所以說和積極樂觀的人相處在一起是最輕鬆的,而這樣的人自然也會得到他人的喜歡。

3、有禮貌與教養

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當然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喜歡。因為這樣的孩子都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不論是同學還是學校當中的老師,都非常喜歡這樣的孩子。
孩子是否能夠融入集體和性格,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家長應該要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好人緣呢?

家長應當如何培養受歡迎的孩子呢?

1、多給予孩子陪伴

其實孩子在長大之後是否擁有好人緣,和家長給予孩子的陪伴有著很大的關聯。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懂得給予孩子陪伴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在他們長大之後陌生的環境當中,自然會不相信他人。

家長懂得給予孩子陪伴,讓孩子感受溫暖的家庭環境,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2、改變孩子性格

想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集體,讓孩子結交更多的朋友,那麼家長就要懂得去改變孩子的性格。比如孩子內向,那麼家長就要讓孩子外向一些,活潑一些,這樣孩子才能收穫更多的好人緣。

如果孩子過於強勢的話,那麼家長也要改變他們這樣的性格,教孩子如何正確的和人相處收斂強勢的個性。

3、創造機會

最後家長也更應該要創造孩子和他人相處的機會。因為很多膽小的孩子沒有辦法自己去接觸陌生人,這都需要家長引導,不斷對孩子進行鼓勵,也需要家長去創造孩子和他人接觸的機會。

比如可以多帶孩子去陌生的環境,多帶孩子和陌生的人相處,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可以適應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性格也會漸漸的發生改變,更能學會如何和他人正確的交往。

交朋友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只有孩子與他人建立友誼,才能讓孩子擁有歸屬感,而朋友的存在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想要讓孩子擁有好的人緣,那麼必定少不了家長的陪伴和支持,多帶孩子見見世面,不但能改變孩子的性格,也能讓孩子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更能讓孩子見多識廣。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表達,不能融入集體,如何提升社交能力?
    我發布了很多提升孩子社交語言的文章,關注我的帳號,可搜索相關內容。4、社會參照的能力當所有人都在排隊,即便沒人告訴你要排隊,那麼只要參考大家的行為,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這就是社會參照能力,所以,孩子要學會對一些社會行為做出判斷,當然,也並非所有社會行為都要模仿,一些不當行為,比如罵人打架等,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就要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從而孩子幫助孩子做出辨別。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難以融入集體,家長該怎麼辦
    這個技能不單單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狀態,還會讓孩子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以及處事中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同的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原因又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要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原因。
  • 從不理人到融入集體,改善星孩社交能力,家長在家就能教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能和同齡孩子一起參與到孩子們的遊戲中,而實際上,自家孩子根本不懂得開展和參與小夥伴的遊戲,只是無動於衷地蹲在一旁獨自玩,家長也只能在看著干著急。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有研究表明,3 歲前孩子的「社會化」,甚至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影響深遠,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幾個發展時期,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社交能力。孩子的社交都是趨於本能,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相處,不懂得出現矛盾應該怎麼辦,所以家長在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上,一定要給予較多的引導和幫助主動創造社交環境——給孩子建立社交的機會家長不要總讓孩子宅在家裡,而是應該多帶孩子外出,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合群,能融入某個集體中。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一些不以為意的表現就成了他融入集體的阻礙,影響他在幼兒園中交朋友。
  • 孩子不融入集體,可能是太自我,良好的方式可引導孩子融入集體
    文/小熊育兒日記人本身就是群居生物,他們必然會融入到一個集體當中。但是有很多孩子不願意融入到集體當中,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是不是這些孩子比較孤僻呢?趙先生就發現孩子的身上有一個較大的隱患,那就是孩子不容易融入集體當中。因為趙先生住在學區樓裡,這片小區裡面的孩子有很多。
  • 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此時如果孩子過於自我,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融入集體,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孩子堅持自我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融不入集體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集體的環境能夠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如果孩子在成長中缺失這樣的環境,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 擴大孩子的「社交面」,家長要適度「引導」,而不是刻意「參與」
    小貝開始嘗試引導女兒提高其社交能力,常常帶著女兒參加集體親子活動,廣交朋友。但由於女兒的內向不愛表達,在社交中常常是小貝扮演著主角的角色,告訴女兒什麼時候怎麼做,該和小朋友們說什麼。像這樣長期被家長幹涉社交的孩子不僅不會提升其社交能力,反而會愈加畏畏縮縮,遇事優柔寡斷,沒有主見。擴大孩子的「社交面」,家長要適度「引導」,而不是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其他小朋友想跟他玩,他就會推打別人,給大家一種他很難融入到班級小集體裡面的感覺。老師想讓吉米在家休息幾天緩解一下。」像鄰居家孩子吉米這種情況的,如果孩子總是「不合群」,融入不到集體生活中,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其他小朋友想跟他玩,他就會推打別人,給大家一種他很難融入到班級小集體裡面的感覺。老師想讓吉米在家休息幾天緩解一下。」,如果孩子總是「不合群」,融入不到集體生活中,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
  • 如何引導幼兒正確發展社交能力?作為父母的你可以這樣做
    其實對於孩子孩子適應力、社交能力是短板的話,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社交以及適應能力。這樣的話可以避免在幼兒園期間孩子狀況百出的問題。家長還是要以溫和、積極、正面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不要責罵否則適得其反。
  • 孩子剛入園不適應,比起培養獨立,社交能力的培養更需家長重視
    還跟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抗挫能力,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不知如何跟同伴交往,不敢不會主動去結交朋友,或者是容易跟同伴起衝突。實際上,這都是孩子社會交往能力不足的表現。另外,孩子不願意跟老師溝通,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也都跟社交能力有關。社交能力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也能夠從他人身上學習到一些新東西。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機會。而社交能力差的人,則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成為眾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交生活。
  • 掌握社交能力家長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能夠理解家長對孩子社交能力的擔憂,希望他們能夠儘快掌握這個技能。不合群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只是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適應程度各不相同而已。不過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夠儘快適應群體生活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利於自身發展的。
  • 小學也會出現自閉和抑鬱,家長該如何讓孩子更好融入集體生活?
    這個技能不單單會讓孩子擁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狀態,還會讓孩子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以及處事中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同的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原因又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要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的原因。
  • 情商決定未來: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離不開朋友,有些人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其實,成年之後體現出的社交能力差異在小時候就已經顯現。平時在家活潑好動的孩子,為何遇到陌生人就不願說話,有時候還躲躲閃閃?社交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對於外向的孩子來說,社交會給予他們能量,他們在交友的時候會更加主動,所以融入集體也快;而內向的孩子通常不會太主動,融入集體會比較慢。也有些孩子性格較為孤僻,不喜歡跟小朋友打交道。此外,有的孩子因為在家裡被慣壞了,性格驕縱蠻橫,在幼兒園裡橫行霸道,其他小朋友自然會遠離他。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所以,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快樂,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通過參加各種俱樂部、運動會、公益組織,在這些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的領袖能力,團隊意識,社會責任和服務精神,這些還可以使孩子的品質趨向完美,還可以讓孩子收穫朋友之間的友情,團隊之情,集體之義,豐富的情感體驗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之感。孩子容易在團體中找到熱情和快樂。
  • 你的孩子恐懼社交嗎?家長要了解圈子效應,讓孩子變得自信且堅強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跟孩子的心理原因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有直接關係的。家長也不要驚慌,需要進一步了解社交恐懼的成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孩子為什麼會恐懼社交?受社交恐懼多制約的孩子是沒有跟周圍人正常交流的能力的,因此很難交到知心好友。這會嚴重限制孩子的朋友圈,也會對將來的生活、工作造成更大的麻煩。並且,無法正確的處理這些問題,孩子很容易受到其它同學的孤立、疏遠,難以融入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