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2020-09-12 涵妮媽媽育兒經

昨天碰到對門鄰居帶孩子出門,就問了句:「吉米怎麼沒去上幼兒園啊?」

鄰居聽了苦笑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吉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角落裡,當其他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眼巴巴看著,也不主動去和他們一起玩。而且上課狀態也不好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根本聽不到。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開心。其他小朋友想跟他玩,他就會推打別人,給大家一種他很難融入到班級小集體裡面的感覺。老師想讓吉米在家休息幾天緩解一下。」

像鄰居家孩子吉米這種情況的,如果孩子總是「不合群」,融入不到集體生活中,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

在出現這個情況之後,父母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在幼兒時期的孩子還處於性格養成期,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樂觀的性格。

我們要找到孩子跟同伴交流困難的原因,對症下藥。

通過後來跟吉米媽媽的聊天中,了解了導致吉米在幼兒園交流困難的幾個原因:

1、老人帶孩子出門少

吉米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平時老人帶孩子出門也比較少,偶爾就帶孩子在樓下玩一會,很少能見到同齡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接觸的小夥伴少了,到了幼兒園吉米就會害怕和小朋友接觸。

2、在家中對孩子關注太多

平時在家中,一家人都是圍著吉米轉,在家裡吉米就像小太陽一樣閃閃發光,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大人的表揚。但是到了幼兒園,吉米覺得自己不再突出,就喪失了自信心,變得不愛說話了。

3、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在家中,老人對吉米很是寵愛,只要吉米想要什麼東西,他都會得到,如果不給,動不動就通過哭鬧來得到。這樣的性格在幼兒園也會受到排斥。

孩子一哭鬧就滿足他的欲望,也會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老人疼愛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改變的,在不能破壞家裡平等的氛圍外,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方法:

1、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

在周末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平時可以約著一起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

像鄰居家孩子,最近我們在出去玩時,會叫上吉米一起,在小廣場讓女兒領著他一起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這期間,吉米找到了一位和他一起玩的好朋友。

2、邀請同伴到家裡玩

周末的時候,可以約上幾個小朋友到家中一起玩。鍛鍊孩子的主動性,在家裡放鬆的環境下孩子更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

今天吉米媽媽過來敲門,說請了吉米同班的幾個同學到家裡玩,邀請女兒過去一起,沒想到女兒成了他們的「孩子王」,帶著他們玩了一上午。

3、鼓勵孩子接受邀請

一般來說,禮尚往來,既然邀請了其他小朋友來玩過之後,其他小朋友也會發出邀請。這個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接受邀請,多表揚孩子,讓他感覺到在社交當中的地位。

細心觀察孩子在其他小朋友家中的禮貌表現,及時誇獎,讓孩子覺得這個活動很開心,那麼孩子融入交際圈的主動性就會提升。同時也能夠慢慢進入到幼兒園的圈裡去。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家中不要過度溺愛孩子,要教會孩子什麼是規則,通過一些任務或者小遊戲讓孩子學會協商、合作。

5多跟孩子親子閱讀

可以跟孩子讀一些他感興趣的書籍,跟孩子一起接力比賽敘述故事。

就在昨天,我把女兒的繪本,選出來了一些適合吉米看的,借閱給了他們,吉米媽媽說,由於上班太忙了,沒有給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不過,閱讀,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從現在開始他們每天選出固定的睡前時間作為了親子閱讀。

幫孩子提前學會應對社交問題,父母可以這樣做

心理學家說過:「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要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可見,社交能力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自然而然地會交到朋友,無需擔心,但其實,孩子初期交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遭到拒絕,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閉!

孩子的世界裡,交友會變得格外重要,在《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本書提到過中:

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是孩子情商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孩子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

好的同伴關係,能發展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溝通能力,對他們的人格健全、良好的個性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分為了六大章節,書中刻畫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形象,講述的每一章節的故事有趣又好玩,每一個故事都是3~6歲年齡段孩子的各種典型表現,書中還設置了問答、測試等互動環節。

這本書原價42元,頭條活動價25.8元,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妨和孩子一起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吧,學習故事中的做法。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下單。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小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作為父母不必心急。只要循循善誘,你眼中的「問題」孩子,一樣可以成為未來的社交能手。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昨天碰到對門鄰居帶孩子出門,就問了句:「吉米怎麼沒去上幼兒園啊?」鄰居聽了苦笑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吉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角落裡,當其他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眼巴巴看著,也不主動去和他們一起玩。而且上課狀態也不好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根本聽不到。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開心。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做好這5點,提升娃的社交能力
    原因大多如下:①性格問題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一個不合群的孩子,大多存在一些性格問題。比如比較內向,不敢或者是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說話,慢慢地就變得不合群了;或者孩子在家被慣壞了,嬌生慣養性格很壞,這類孩子在幼兒園裡通常也不合群,容易被排擠。
  • 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合群,能融入某個集體中。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一些不以為意的表現就成了他融入集體的阻礙,影響他在幼兒園中交朋友。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意識到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如父母所願。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孩子社交「不合群」?別急著貼標籤,尊重發展規律正面引導是關鍵
    雖然領居的擔心有一定道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確實很重要,而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一起學習溝通,多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確實是鍛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好辦法。但是,孩子喜不喜歡熱鬧,願不願意去交朋友,自己一個人玩還是大家一起玩,都是由孩子性格決定的。
  • 引導不懂交朋友的孩子交友,做好這5點,孩子受益一生
    琪琪媽立刻回覆:「我家孩子也是這個樣子,真有點急人呢。」菁菁媽說:「孩子不懂交朋友,父母要先學會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紐約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心理學博士蕾切爾提出,友誼能讓孩子學會分享與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並提高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可能與這5個因素有關,父母做引導很關鍵
    執筆:羅梓花定稿:楠楠雖說小朋友的性格因人而異,但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卻會表現的特別「不合群」,小靜家的寶寶淇淇就是如此。>因此,孩子一旦在陌生環境中,更會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做引導很關鍵的。3) 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有些過度嚴苛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也會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而缺乏自信,這就體現為社交不自信。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善於交往,人緣好,然而卻經常鬱悶地發現:孩子在家嘰嘰喳喳賊能說,出門卻非常害羞,甚至不敢打招呼;孩子總是看著別人玩,自己躲在角落不敢參與進去;一和其他小朋友出現矛盾,二話不說,張口就去咬別人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闢謠:孩子不「合群」就是自閉?天生氣質有差別,別急著下結論
    原來,朋友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沒多久,老師就來家訪。原因是朋友女兒3歲的朵朵,在幼兒園裡表現的很「不合群」,老師安排小朋友分組玩耍,朵朵總是待在一邊不願參與,也不願意和老師交流。除了考慮孩子的社交階段和自身性格之外,如果孩子突然表現出「不合群」,作為家長我們就需要關注一下孩子是否在社交中遇到過重大的「挫折」。
  • 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5個步驟,如何引導孩子和小朋友好好相處
    這篇文章,我準備講的內容是,如何引導孩子和小朋友好好相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在我和爸媽的接觸中,很多人擔心孩子的社交問題。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經常搶玩具,搶不過就哭,還會打人。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接下來,我為你準備了一套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堅持以下5步,讓你家孩子成為幼兒園裡的社交小達人。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對於外向的孩子來說,社交會給予他們能量,他們在交友的時候會更加主動,所以融入集體也快;而內向的孩子通常不會太主動,融入集體會比較慢。也有些孩子性格較為孤僻,不喜歡跟小朋友打交道。此外,有的孩子因為在家裡被慣壞了,性格驕縱蠻橫,在幼兒園裡橫行霸道,其他小朋友自然會遠離他。
  • 孩子上幼兒園,光孩子做好準備還不夠,父母也要做好這5個準備
    孩子要想順利入園,必然面臨一個實際問題:入園前要做好哪些準備?以往的入園準備工作大多都圍繞著孩子展開,在我看來,孩子入園要做好準備,父母同樣也要做好準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的準備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決定了孩子能否順利度過整個幼兒園生涯。
  • 孩子害羞、不愛交流?5個妙招提高孩子社交能力,變身社交小達人
    可是,直到上了幼兒園,我家孩子回來跟我說,瑩瑩還是不願意跟他們玩,就自己在那裡,也不願意說話。讓我來帶大家看一下我教給瑩瑩媽媽的5個妙招吧,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不妨試一試!5妙招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第一招: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孩子既然不愛說話,那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多跟人接觸。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3.網絡霸凌在網上或者班級學校群裡,惡搞同學照片,造謠等。4.社交霸凌拉幫結派,共同孤立一個人,並且不允許其他人與之交朋友。一、父母做好一個準備——無障礙溝通與引導我們的教育一定是雙向的,我們在避免孩子被霸凌的同時,要注意教育孩子別成為施暴者。很多孩子的叛逆,最大的表現就是不願意與父母交流,話不投機半句多,經常是孩子每天在做什麼,發生了什麼家長是不知道的。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品質,情緒,心理的變化。錯過了教育,幫助,引導,解決問題的好時機。最後什麼都晚了。
  • 具備5個社交能力,孩子需要知道,家長要正確引導
    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塑造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所必要的條件。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在童年時期特別明顯,父母的言行,無論正確錯誤,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充當生活中行為典範。
  • 孩子不合群、沒禮貌、不愛分享,與孩子的社交能力有關,需要引導
    幼兒園小班開學一個月的時候,朋友家的軒軒,開始鬧情緒,怎麼也不想去上幼兒園了。軒軒是個比較乖的孩子,由於之前上過託班,開學之後,別的小朋友鬧情緒,他一點都沒有,現在眼看好多小朋友漸漸適應幼兒園生活了,軒軒卻鬧起來情緒。
  • 擔心孩子上幼兒園交不到玩得來的朋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幼兒園開學已經有一個星期了,不知道你家孩子適應的還好嗎?上學前是不是還哭鬧個不停,覺得幼兒園很恐怖,纏著拖著不願意去幼兒園。或者說適應得還不錯,交了許多新朋友,每天放學回來後都喜滋滋地和爸媽分享今天在幼兒園的趣事。
  • 孩子表達能力差?你需要做好這點
    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擔心孩子受欺負,或者擔心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而選擇動手。雖然幼兒園還談不上校園霸凌,但校園霸凌多數原因,往往也是因為孩子表達能力差嘴笨落單而造成的。孩子表達能力差?你需要做好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