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對門鄰居帶孩子出門,就問了句:「吉米怎麼沒去上幼兒園啊?」
鄰居聽了苦笑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師說吉米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在角落裡,當其他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他總是眼巴巴看著,也不主動去和他們一起玩。而且上課狀態也不好的,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根本聽不到。在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開心。其他小朋友想跟他玩,他就會推打別人,給大家一種他很難融入到班級小集體裡面的感覺。老師想讓吉米在家休息幾天緩解一下。」
像鄰居家孩子吉米這種情況的,如果孩子總是「不合群」,融入不到集體生活中,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
在出現這個情況之後,父母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在幼兒時期的孩子還處於性格養成期,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樂觀的性格。
我們要找到孩子跟同伴交流困難的原因,對症下藥。
通過後來跟吉米媽媽的聊天中,了解了導致吉米在幼兒園交流困難的幾個原因:
1、老人帶孩子出門少
吉米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平時老人帶孩子出門也比較少,偶爾就帶孩子在樓下玩一會,很少能見到同齡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接觸的小夥伴少了,到了幼兒園吉米就會害怕和小朋友接觸。
2、在家中對孩子關注太多
平時在家中,一家人都是圍著吉米轉,在家裡吉米就像小太陽一樣閃閃發光,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大人的表揚。但是到了幼兒園,吉米覺得自己不再突出,就喪失了自信心,變得不愛說話了。
3、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在家中,老人對吉米很是寵愛,只要吉米想要什麼東西,他都會得到,如果不給,動不動就通過哭鬧來得到。這樣的性格在幼兒園也會受到排斥。
孩子一哭鬧就滿足他的欲望,也會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老人疼愛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改變的,在不能破壞家裡平等的氛圍外,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方法:
1、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
在周末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平時可以約著一起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
像鄰居家孩子,最近我們在出去玩時,會叫上吉米一起,在小廣場讓女兒領著他一起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這期間,吉米找到了一位和他一起玩的好朋友。
2、邀請同伴到家裡玩
周末的時候,可以約上幾個小朋友到家中一起玩。鍛鍊孩子的主動性,在家裡放鬆的環境下孩子更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
今天吉米媽媽過來敲門,說請了吉米同班的幾個同學到家裡玩,邀請女兒過去一起,沒想到女兒成了他們的「孩子王」,帶著他們玩了一上午。
3、鼓勵孩子接受邀請
一般來說,禮尚往來,既然邀請了其他小朋友來玩過之後,其他小朋友也會發出邀請。這個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接受邀請,多表揚孩子,讓他感覺到在社交當中的地位。
細心觀察孩子在其他小朋友家中的禮貌表現,及時誇獎,讓孩子覺得這個活動很開心,那麼孩子融入交際圈的主動性就會提升。同時也能夠慢慢進入到幼兒園的圈裡去。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家中不要過度溺愛孩子,要教會孩子什麼是規則,通過一些任務或者小遊戲讓孩子學會協商、合作。
5、多跟孩子親子閱讀
可以跟孩子讀一些他感興趣的書籍,跟孩子一起接力比賽敘述故事。
就在昨天,我把女兒的繪本,選出來了一些適合吉米看的,借閱給了他們,吉米媽媽說,由於上班太忙了,沒有給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不過,閱讀,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從現在開始他們每天選出固定的睡前時間作為了親子閱讀。
幫孩子提前學會應對社交問題,父母可以這樣做
心理學家說過:「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要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可見,社交能力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自然而然地會交到朋友,無需擔心,但其實,孩子初期交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遭到拒絕,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自閉!
孩子的世界裡,交友會變得格外重要,在《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本書提到過中:
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是孩子情商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孩子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
好的同伴關係,能發展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溝通能力,對他們的人格健全、良好的個性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分為了六大章節,書中刻畫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形象,講述的每一章節的故事有趣又好玩,每一個故事都是3~6歲年齡段孩子的各種典型表現,書中還設置了問答、測試等互動環節。
這本書原價42元,頭條活動價25.8元,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妨和孩子一起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吧,學習故事中的做法。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下單。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小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作為父母不必心急。只要循循善誘,你眼中的「問題」孩子,一樣可以成為未來的社交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