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決策和安排。
2020年邯鄲及省內多市小升初實行了新政,簡而言之即「公民同招、全民搖號」。
現在小升初招生接近尾聲,臨近新初一升學,筆者也親身接觸和經歷其中招錄過程,由此展開了一些思考和家長們分享一下。
這可能是因為這屆家長是第一次經歷全新的招錄方式,沒有經驗和注意事項可循,也沒有深刻理解或儘早關注和諮詢。所接觸的一些畢業生家長們在臨近小升初報考時,依舊對「搖號辦法」一知半解,沒有對「沒有搖上」等做好預案。
我的三個朋友孩子都沒有搖上心儀學校,得知沒搖上的結果都懵了,才手忙腳亂地到處託關係。他們同是以為自己學習好都在參加的各類輔導班組織的所謂「推薦考試」中名列前茅而掉以輕心以為入學問題不大,當時都只寄希望於運氣。新政第一年,教育局又十分嚴格管控自主招生,頗費了周折最終才被補錄,也算幸運。
多年以來,國內多城市普遍存在公立初中「謙恭禮讓」民辦學校蒸蒸日上的態勢,邯鄲初中教育已形成「四大名校」同領風騷的局面,民辦學校口碑、受追捧程度仍暫居上風。所以小升初新政初衷想破局推新,行均衡教育、讓全部學子通過「擲色子」上初中,繼而推動同層次學校教育水平趨於均衡,解決「擠名校、民辦高價收費、教育不均衡,甚至高價學區房等社會深層次問題」,想為更多學生減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20年民辦初中的招生依舊火爆,且底氣十足地亮出「提高學費」的牌——每年學費不低於15000元。(想來這是教育主管部門同私立初中深刻博弈後的折中方案。)使家長們連呼「太貴了!初中三年上學得花費10萬元!」這對眾多家庭是不菲的支出、不小的負擔。同時,不少家長們擔憂:私立初中的學費還會逐年抬高。
任何新舉措都需要慢慢發酵產生功用的過程,希望經過未來幾年的推進改革,實現更大範圍教育均衡化、更切實為廣大學生減負。
民辦學校掐尖優質生源,讓民辦學校逐步壯大、形成內生良性循環,所以民辦學校異常重視「學霸學生」。即使教育部門嚴格控制了初期電腦隨機錄取工作,嚴防各民辦學校自主招生,但民辦學校還是想方設法招錄優質生源。
還是上述例子中朋友孩子,學習都不錯,各自都參加了自招活動/擇校考試,且名次非常靠前。即使三人在教育局網站上顯示「搖號失敗」,在8月中旬時各名校逐步放開補錄口徑,被通知入學。
「學習好都是硬道理!」
實行全民搖號入學的同時,民辦學校還有一項政策受到關注:「民辦初中下屬小學可直升初中」,且組織了五升六年級考試。家長對這政策含義心知肚明,紛紛帶著孩子參加五升六考試,以往激烈的「小升初變成五升六考試」,還是以前的味道、還是以前的配方。
錄取學生可以轉學到這所初中學校,轉入學籍,進而直升初中。但需要支付昂貴的學費,據悉育華小學六年級一年學費已達3萬元。但為了孩子學習成長計,眾多家庭仍然趨之若鶩。
小升初教育新政對教育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逐步動搖了頑固的「唯分論」思想,家長學生逐步放鬆文化課學習 ,轉向興趣培養,開始讓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將逐步對幾年來野蠻生長「財源廣進」的「課外文化課輔導」機構構成極大影響,奧數熱可能逐步退熱、劍橋新概念可能慢慢涼涼、文化課課外輔導火熱搶座可能改觀。
疊加今年疫情影響,邯鄲文化課輔導機構面臨生源減少、收入縮水的經營困境,紛紛展開自救。幾家規模較大抗風險能力強的課外輔導機構,抓緊開始轉型民辦學校,就筆者所知,創A教育屬於步伐先進的,在幾年前就布局了小學、初中、高中;新思路學本教育,2020年同教育部內部人士合作辦學「學本小學」、收購復興區某初中開展「學本第三學校(正德校區)」運作,也形成幼兒園至高中的一貫式教育;智考教育建立小學。
「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分散經營風險。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是每個家庭關注的大事。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歷程中,教育格局會嬗變成什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但對於眾多家長來說,以實在價格上學才是切切實實的,希望這個新時代的教育理想不要離我們越來越遠。
後疫情時代,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機構都面臨著重大變數,讓大家都加油吧!
(邯鄲貝潔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