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興「班學生正在上汽修實踐課。 張茵 攝
中新網寧波11月24日電(項菁 何蔣勇)在舉國上下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山」與「海」的對口幫扶教育尤為激烈和關鍵。
貴州省黔西南州是脫貧攻堅戰役的主戰場之一,也是寧波對口幫扶西部地區之一。有別於一般城市的「硬體式」扶貧,寧波慈谿開拓創新「優質師資走出去、貧困學生請進來」「教育、就業一條龍」的立體式幫扶模式,發力「軟體式」教育,並以「甬」往直「黔」的態度助力實現「山」與「海」的互利雙贏。
如慈谿市市長項敏所談及,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舉措,作為寧波市唯一對口幫扶黔西南州兩個地方的縣市,慈谿責任重大。當前,慈谿要在進一步加強雙方互動交流、推進幫扶項目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慈谿與兩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圖為慈谿市錦堂高級職業中學一影。 項菁 攝
優質師資走出去 貧困學生請進來
在教育扶貧這一「分戰場」中,貧困地區學校的硬體設施得了顯著改善,但在師資分配、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軟體方面仍有巨大空間。
「慈谿精準聚焦當前貧困地區教育軟體的不足,採取優質師資走出去、貧困學生請進來的模式,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戰役中。」慈谿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總督學岑強輝表示,兩年多來,慈谿在教育扶貧上不斷發揮資源和地域優勢,帶著真感情落實真幫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走出去,即讓慈谿優質教師資源遠赴貴州安龍和興仁,進行長期和短期的支教,旨在通過兩地教師交流,提升結對地區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慈谿市錦堂高級職業中學學生處主任餘躍吉就曾深入黔西南州興仁市一所中學支教,「一年半的支教時間裡,我在德育教育和班主任管理方面與當地學校老師進行了深入互動和交流,儘可能將一些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有選擇地傳導給當地老師,改變他們原來的粗獷式教學。」
據統計,兩年來,慈谿10位老師在黔西南州安龍縣和興仁市中小學校進行長期支教,200多位老師組團赴安龍、興仁短期幫扶,亦有當地100多位老師到慈谿進行培訓和交流。就在兩地教師的深入互動中,將學生從貴州請進寧波學習、就業的「一條龍式」幫扶想法也由此萌發。
「師資走出去是重點,從貴州請進學生也是一種重要的幫扶模式。」岑強輝介紹,慈谿通過「就地引進」方式,指把貧困地區的經過「精準扶貧」確認、建檔立卡的學生組成相應團隊引入寧波本區域就讀,以行政班或插入當地班級的方式開展學習與生活,達到教學同步。
擁有110年建校史、國家級重點職高慈谿市錦堂高級職業中學則專門為此開設了「安興」班,班級成員由貴州省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組成。
「我們認為,幫扶就業才是真正的教育扶貧之道。」該校副校長孫金巨談及,「安興」班突破傳統模式,把貴州學生歸入一個獨立的行政班,由專線領導、專門科室、專設班主任負責推進職業技能教育,並聯動實習單位讓學生直接進入就業。
以情打破敏感區 促「山「海」心更相通
跨越1680公裡,32位安龍和興仁籍學生如今坐在錦堂高級職業中學「安興」班教室內聽著授課教師傳授汽修專業知識。「山海教育心連心,甬黔友誼一家親」,教室後牆還醒目著這樣一句話。
「我一直認為人往高處走,所以就來了。」2018級「安興」班學生敖成興接受採訪時欣喜道,「我喜歡數學,但以前在貴州學的數學是比較簡單的,在慈谿這邊學到的數學更加深入,可以很好地運用到今後汽修工作中。」
事實上,貧困生相較於家境較好的學生而言,除了教學輸入,其更需要人文關懷和身心健康輔導。
錦堂高級職業中學扶貧辦主任、2018級「安興」班班主任胡建峰談及,「安興」班採取不特殊對待的方式,通過活動、關懷等方式與學生深入互動,打破扶貧敏感區、弱化學生特殊性,讓他們在外地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帶學生理髮、買衣服,為學生過生日、做飯菜……2017級「安興」班班主任葉洲波是學生們眼裡的「愛心媽媽」,「他們懂事、有愛心,但千裡迢迢來到慈谿的他們實際上也很孤獨,作為班主任的我有責任陪伴他們度過這些『想家的歲月』。」
除了以愛相伴,該校還組織學生踏出校門,與來慈外籍學生互動交流,參觀慈谿城展館、博物館、科技館、網絡文化中心等,以此了解慈谿、融入慈谿,感受當地的創新活力。如岑強輝所談及,「以真感情落實真幫扶,是我們對口幫扶的唯一理念。」
不論是課堂技能教育,還是愛的陪伴,扶貧幫教的最終目的還是助力貧困學生就業,幫助家裡一起脫下貧困帽。
在吉利集團旗下威睿電動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是錦堂高級職業中學的校企合作企業。該公司生產車間內,2017級「安興」班的16位學生已在畢業實習,涉及技術物流、裝備檢測、物流配送等崗位。
「這些人具有的吃苦耐勞品質是企業十分欣賞的,他們目前實習期工資已普遍超過6000元。」該公司副總經理潘娜曼表示,經過幾個月的實習,他們基本已經能獨立上崗,有的還帶起了徒弟,「只要經過企業的考核,他們就可以選擇留在企業就業,工資待遇將進一步提高。」
正在生產電池崗位上實習的岑吉錄說,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很好地運用於實踐,在實習崗位上,他收穫了友誼,也明白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羅斌則被分配於物流崗位實習,「我想在這裡學到技能後,再回家鄉開一家汽修美容店,幫家裡減輕經濟負擔,也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