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關注我吧
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白居易於大和三年(829年)他58歲時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從此不再復出。
開始時,他過的是亦官亦隱的《中隱》生活。那時,他的好友元稹回朝為尚書左承,在送白居易分司東都時,知他愛茶至深,特地寫了一首很有趣的寶塔詩,《一至七字詩一茶》 相贈: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其堪誇。
元、白齊名於唐代詩壇。元稹不愧是白居易的知己,白居易的晚年確是與茶相伴度過的。他食宿都離不開茶。在《閒眠》一詩中他寫道:
暖床斜臥日曛腰,一覺閒眠百病銷。
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
在《食後》一詩中,他寫道: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在詩中,白居易把自己描寫成已看破生死,無憂無樂的高人。在另一首詩中,他還得意地宣稱自己是「死生無可無不可,達哉達哉白樂天!」。
在洛陽,白居易過著:「鼻香茶熟後, 腰暖日陽中。伴老琴長在,迎春酒不空」的閒適生活。
在晚年,他不是沒有煩惱,如愛弟行簡在大和元年,先他而亡。隨著王質夫、李建、元宗簡,等好友都相繼離世。最使他傷心的是他58歲時,老蚌生珠,添了個兒子阿崔,但不幸的是阿崔剛滿兩周歲就暴病天亡。人生之痛,莫過於老年喪子。面對這些精神打擊,白居易沒有頹廢,只是更加感到人生短促,世事無常,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家中,每當春風起、秋月明、水香蓮開之日,或露清鶴唳之夕,白居易都烹茗、陳酒、置琴,彈《秋思》,怡然自得,不知其他。酣酒、茶罷、曲終,又命樂童登上島中之亭,合奏《霓裳羽衣曲》,命家妓輕歌曼舞,其樂陶陶。
外出時,他最常去的是名山古寺。有時冬雪才融就上山,往往一.往數日不歸。有時也泛舟烹茶。據《唐語林》記載:有一次盧尚書在河邊看到一葉扁舟徐徐而來,舟上坐著一個白衣老翁和一名和尚,船後安有小灶,一個僕人正在烹魚煮茗。白衣老翁與和尚舉杯對飲、談笑風生、飄然若仙翁。盧尚書視為高逸,十分仰慕,一打聽才知道是白居易與高僧佛光,正從建春門去香山粽舍。在晚年,白居易以詩酒琴茶自娛。他在《琴茶》一詩中寫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至長相伴,誰道如今無往還。
在詩中,白居易把茶視為故舊知己,無論是在他被貶官的艱苦日子裡,還是他飛黃騰達的時候,茶都伴隨著他,使他度過了愉快的一生。茶水洗淨了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塵心,使他得到了一顆清淨而超然物外的茶人之心。他寫道:「自吾得此心,投足無不安。」正因為他有了一.顆茶人之心,所以到了晚年,他老有所為。在閒居的日子裡,他把自己所寫的2964首詩歌,編成60卷,贈送給廬山東林寺,洛陽聖善寺。後來增補後又編了一部3487首詩的詩集,送給蘇州南禪院並刻石題記,為我國文壇留下了一份無價之寶。
白居易老有所樂。因為有了茶人之心,所以他能做到既淡泊於名,又淡泊於利。在他多病的晚年,元稹之子贈給他六七十萬錢為潤筆費,他不受,全部布施給香山寺。到了會昌四年(844 年),白居易又拿出自己的家財,疏浚開鑿了伊河龍門潭以南的八節石灘和九硝石,為過往的縴夫舟子解除了下水推舟拉縴的痛苦。他說:「我身雖沒心長在, 暗施慈悲與後人。」
白居易永遠不老。因為有了茶人之心,所以,他的心永遠年輕。到了臨終,還為後人寫下了很多像《憶江南》這樣洋溢青春活力,膾炙人口的好詩。
詩云: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
春來江水綠如蘭。能不憶江南?
會昌五年(845 年)白居易還在家做東道主,邀請了胡杲、劉真、盧真、張渾、吉皎、鄭據、李元爽和僧如滿來品茗。這九人中最年輕的是白居易,時年74歲,最老的李元爽,時年136歲,所以後人稱之為「九老會」。「九老會」
白居易一生中舉辦的最後一次茶會。
會昌六年8月,75歲的白居易結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本想拜他為相的唐宣宗李忱稱他為:「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後代詩人張南山追悼他為:「天懷坦白天機樂,不愧人稱白樂天。」大家都稱他是「白樂天」,但都沒能說明,一個憂患元元的白居易,為何到晚年變成了能超然物外、樂天知命之人。我認為關鍵是個「悟」字。
有一次,白居易在品茗論道時,作了一偈請教「鳥窠」禪師。他問:
特入空門問若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禪師作偈回答: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偈的大意是說人生本來就是夢是幻,無須對夢與人生強做區別。白居易心悅誠服,他悟了!遂拜「鳥窠」為師。
往世不可追,來世不可期,今生今世又如夢如幻如露如電如泡影。我們自當惜花惜月惜情惜緣惜人生。像白樂天一樣抓緊時間樂吧!
人生苦短,哪有空去愁?
----摘錄林治先生著《古今茶情--別茶人-白居易》
想知香山居士這一生
與茶的故事嗎???
林治先生的《古今茶情》
書中詳細為你講解
別茶人---白居易
下圖為書籍《古今茶情》
LINZHI
林治
中國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編委會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大學生茶藝團團長,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編著出版了《中國茶藝》( 中國茶道》《茶道養生》《茶藝英語》《亮劍普洱》《 神州問茶》《 武夷茶話》《古今茶情》等二十多部個人茶文化專著,其中《中國茶道》英文版曾榮獲中國圖書集團優秀版權出口獎,《茶道養生》經網絡投票榮獲「2014年最受歡迎的當代茶書」此外,還曾主編、參編了多部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
大家想知道書在哪裡買?
小編告訴你
不要忘了
給小店點個關注呦
END
作者:林治
圖片/編輯排版:六如蜉蝣
本平臺詩作及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六如茶文化研究院,
歡迎大家前來品茗賞藝!
點下【分享、點讚、在看】給小編加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