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
天氣回暖,南方的春茶陸續開採。
誰是春天第一早?這是最近茶圈的熱門話題。
浙江「烏牛早」、貴州普安茶、還有廣西、臺灣等地區的一些早春茶,已經紛紛亮相市場。
要小仙說,這「春天第一早」的桂冠,非四川的蒙頂甘露莫屬了。
蒙頂茶始種植於西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
相傳,是漢代道人吳理真親手栽植,吳理真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種茶人。
他親手種植茶樹的地方,被宋代的皇帝封為「皇茶園」。吳理真也被稱作「甘露大師」。
今天,小仙品著這第一杯早春茶,為大家講講蒙頂甘露的故事。
蒙頂山,最早那抹春色
四川,古時被稱之為巴蜀之地。
地貌複雜,山地、丘陵、平原、高原交雜,好多的地方都是盆地。
蒙頂山,是四川境內一座有名的「仙山」,位於四川雅安境內。如今,還是國家4A級景區。
沿路而上,蒙頂一路奇山峻峰,參天青竹。山頂之上,五峰環繞,形若蓮花。
雲霧繚繞間,宛若一幅山水潑墨畫,妙不可言。
山中常年雨量充沛,於是被人稱為「西蜀漏天」。
蒙頂山的名氣,更多來源於山上孕育出的名茶,蒙頂甘露。
蒙頂山也因為是蒙頂茶的發源地,成為了「世界茶文化聖山」。
兩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因為對蒙頂茶的鐘愛,留下諸多茶詩:
「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五峰山上春風暖,六合橋下甘露香。」
迎春花還未盛開,春意還未回暖。
暢想著仙山,品著第一杯鮮綠的蒙頂甘露,一切的美好,都融化在了這杯茶中。
千年貢茶,棲居蒙頂
蒙頂甘露,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
綠茶中,它屬於貢茶級的名優茶。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名茶先驅。
西漢末年,山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茶苗種於上清峰,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被人們稱為「仙茶」。
到了唐代,蒙頂甘露被皇家看中,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貢茶。
唐代的《元和郡縣誌》中便記載:「蒙山在縣南十裡,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也記載:"蒙山有五峰,環狀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於中心蟠根石上,每歲採仙茶七株為正貢"。
到宋代,蒙頂茶繼續以皇家貢茶的身份出現於世人眼前。
宋考宗淳熙十三年,蒙頂茶山正式被命名為「皇茶園」。茶園以石欄圍繞,裡面的茶樹,就是吳理真種植的七株「靈茗之種」。
茶園正面,有雙扇石門,兩側有著名的兩句石刻楹聯:「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橫額書寫「皇茶園」。遺址至今還在。
蒙茶祖師吳理真,也被封為了「甘露普慧妙濟大師」。
到了清代,蒙頂茶更是深得皇家喜愛。
《隴蜀餘聞》中便記載:「每茶時,葉生,智矩寺僧輒報有司往視,籍記其葉之多少,採制才得數錢許。明時貢京師僅一錢有奇。」
從唐朝到清朝,蒙頂茶一直保持著貢茶的身份,贏得了世人更多稱讚。
這,不僅是因為蒙頂甘露口感俱佳,清雅靈秀,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心中。
大詩人白居易老先生,曾寫《琴茶》一詩讚許:「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蒙頂甘露,何故而香
蒙頂甘露的產茶區,主要分布在蒙山碧峰峽鎮的後鹽村和隴西鄉的隴西村,以及蒙泉村。
這裡三面環山,氣候溫和。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得蒙頂山成為全國春天來的最早的茶山。
蒙頂甘露也成了每年最早開採的春茶之一。一般從雨水時節開始採茶,可以一直採到穀雨。
蒙頂名茶的種類很多。有甘露、上清、菱角、蒙頂黃芽、石花、玉葉長春、萬春銀針等。
其中「蒙頂甘露」,在蒙頂茶中的品質最佳。
這樣高品質的茶,採摘自然也是很有講究的。
採摘的標準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特級為一芽一葉初展,一級為鮮葉一芽一葉,二級為一芽兩葉初展。
要求芽葉勻整,嫩度一致。
茶葉的採摘,一定要趕在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概在早上9點多開始。
採摘的竅門是四個字:「輕輕一提」。
嫩芽不能用尖利的指甲將其掐斷,而是要用指腹把它摘離樹枝。
除了採摘比較講究,蒙頂甘露的製作工藝,也是很有說道。
傳統工藝,是從明代沿襲下來的。精細繁雜,流程非常嚴苛。
蒙頂甘露加工工藝,主要是:高溫殺青、三揉、三炒、烘乾。
「三炒三揉」,最為關鍵。
殺青之後,先揉,往空中拋,然後再揉,茶葉在空中流轉的途中,溫度會降低,最後再炒制。
這一步揉好了,茶葉品質也就好,揉得不地道,那茶葉品質自然也不怎麼樣了。
這是當地茶人掌握的一門秘訣,不輕易傳授給別人的哦。
揉制好的蒙頂甘露,外形是非常漂亮的。
緊卷多毫,淺綠油潤,葉嫩芽壯,芽葉純整。
衝泡之後,湯色微黃中透著清亮,入口一品,猶如甘露一般,香馨高爽,滋味甘鮮,濃鬱回甜。
衝泡第二遍時,方能體味出齒頰留香的雅趣。
獨特的蒙山派茶道
四川,是一個茶文化非常興盛的地方。
走在四川的街頭,你會看到一排排小茶館,竹椅木桌,古色古香。
四川人愛消遣,茶館裡面除了茶,還可以讀書看報、賞花遛鳥,下棋,看演出等。
當地人早就將茶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因為,這是他們流傳千年的一種文化。
當地人喝茶,多以大蓋碗為主。
撮一小撮茶,放進蓋碗,衝上水,你會看到淡綠色的茶湯裡,浮滿鮮嫩、細小的綠芽,喝完了第一泡再續上水,這樣可以消遣一個下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四川人喝蒙頂甘露,自然還是用當地的水泡當地茶,且以蓋碗最佳。
這一獨特的飲茶方式,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最後便形成了一套優美的茶藝藝術。
四川的長嘴壺,舉世聞名。
搭配上蒙頂山獨特的茶香,一套蒙山派茶道驚豔世界。
蒙山茶道,分蒙山茶藝「天風十二品」和蒙頂茶技「龍行十八式」兩大派系。
一為剛健,一為典雅。剛柔並濟,動靜相宜,堪稱蒙山「雙壁」,被譽為中國茶文化藝術的裡程碑。
看到這裡,小仙突然就了解,為啥古代那麼多文人都對巴蜀之地如此迷戀?原來,這裡不僅有美景,最重要的是有好茶喝啊。
唐代文人李肇在《唐國史補》評價:「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這也說明蒙頂山茶在唐代已是天下第一茶。
元代李德載在元曲《中呂·陽春曲·贈茶肆》中稱讚:「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學士更風騷。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
踏雪尋茶,倚寺品茗。
再有琴聲相陪,果真是遠離塵囂,不知歸期啊。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
歲月輾轉流逝,曾經的皇家茶園,如今只剩遺址。
但,這一杯兩千年的味道,已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正在以春天最傲然的姿態,等著你。
我們,可以和友人一起,在蒙頂甘露的茶湯中,許下一個春天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