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死亡觀:鬼可以修煉鬼道嗎?

2021-01-07 白樸說

我們已經講過很多關於道教修煉的東西了,有些朋友就納悶一件事,因為我們之前講到過鬼仙,所以有很多人問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這個事情確實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道教的死亡觀和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

01道教的死亡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道教是怎麼看待死亡的,首先道教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和肉體,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兩部分,三魂七魄代表的就是靈魂一類的東西,但是與靈魂還不同,而肉體就是身體,這個好理解,只有這兩部分同時存在,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人,在《道藏》中認為,人死亡之後,首先七魄會離開肉體,我們可以把七魄簡單地理解為各個器官的「神」,也就是說,只有七魄存在,各個器官才能正常運作,但是七魄一旦離開身體,器官就停止運轉了,這個時候就已經肉體死亡了,但是三魂還是存在的。

七魄離開肉體之後,緊接著就是三魂,首先天魂會魂歸天界,天魂就像是一個人在天界的「身份證」一樣,一個人的降世必須有著天魂的證明,否則就無法輪迴,天魂基本上就這一個作用,緊接著就是命魂和地魂,其中命魂的作用最大,命魂會魂歸地府,我們常講的參與輪迴的魂體就是命魂,它代表著我們的一生,魂歸地府之後無非就是走奈何橋、喝孟婆湯、進輪迴池,那麼就只剩下一魂了,這一魂叫做地魂,而地魂是要留在人界的,按照古籍的說法,地魂會留在墳墓的旁邊。

02修煉鬼道

剛才我們說到了,地魂會留在人界,地魂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鬼」,那麼它可以修煉嗎?這個是沒有任何記載的,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小說中可以看到類似的說法,有說法稱人的命魂是最重要的,它承載著意識,如果命魂沒有參與輪迴,和地魂一樣留在人間,那麼這二魂就是可以修煉得,像《子不語》中說到的一樣,這個就是屬於有怨氣的鬼,它可以再找到一個可以附體的對象,然後奪取身體,繼續修煉,這個就是屬於一種鬼道,但是在正統的典籍中沒有任何記載。

還有一種方法是有記載的,這個就是開篇我們說到的鬼仙。

在《鍾呂傳道集》中說到了仙有五種,最下等的就是鬼仙,最上等的天仙我們就不說了,再往下是神仙,這個就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神仙,接下來是地仙,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長生不老,但是無法飛升入天界,再往下是人仙,無法長生不老,但是可以容顏永駐,再往下就是鬼仙了,不是仙,不是鬼,像鬼一樣,但是三魂七魄都在,只不過沒有肉體,他們不用參與輪迴,就是類似於黑白無常一類的,就是鬼仙,所以說很多人常講的修鬼道,就是鬼仙;鬼仙是純陰之體,和仙人的純陽體不同,但是結果都是相同的,都做到超脫了,這個就是道教典籍中的修鬼道。

其實在道教的書籍之中,有很多題材可以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拍不出來。

相關焦點

  • 道教修煉文化:「丹道」探秘!
    秦漢以來,仙文化進一步吸收諸如導引、食氣、合氣、精思等各種養生術,並逐漸吸收道文化精髓,仙、道初步合流,稱為黃老道,再演變成晉唐的道教,道教便成為以虛無大道為根本(實質),以神仙崇拜為表徵(現象),以道術為手段,以濟度為功德,以得道成仙為目的的宗教。道教發展道術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成仙。
  • 玩轉鬼道必看!鬼道重點技能分析:技能&天書篇!
    1.職業技能鬼道有1個普攻技能,8個主動技能,3個大招。主動技能中【蠱王姿態】為變身技能,可以讓鬼道在鬼道姿態和蠱王姿態來回切換。天書【邪魂】:惡鬼牙:鬼道姿態下普攻有18%概率回復1.5%氣血;化骨毒:每點剔骨兇牙額外提供307昏睡精通,22級一共加6754點昏睡精通。
  • 道教修煉術語解讀!(修真必讀)
    這種信仰就是,人可以通過努力追求而成為長生不死、功 能廣大的神仙。這種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闡發的神學理論核心。道教產生之初,即以確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還從古代哲學、原始宗教及古人的養生鍛鍊等行為中吸取了許 多成分,用來組建其有關神仙信仰的理論和行為體系,奠定了道教神學發展的基礎。在"神仙信仰"這塊"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進行了種種吸收、創建文化的活動,營造出一個龐雜的道教文化體系。
  • 《魔道祖師》書中的道教元素,玄門百家不簡單,金丹符籙有參考!
    魔道裡面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今天我們和大家來聊的,就是魔道祖師書中的一些道教元素。(文源:晴光映雪糕)玄門百家的出現玄門,是道教以及玄門的另一種稱呼。和玄門百家對應的,就是主張以門派為修仙勢力的雙道長。宋嵐和曉星塵希望建議不以血緣為紐帶的門派,可惜這個願望,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實現。金丹的修煉
  • 「鬼節」前聊聊「怕鬼」這事
    這一切其實都源自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恐懼心理——怕鬼。在道教信仰中,鬼指人死後的靈魂,為什麼叫鬼呢?古人給出答案:「鬼,歸也」,也就是人死後成鬼(歸),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古人這個解釋聽起來詩情畫意,也很富有哲理,既然鬼就是歸,那我們早晚有一天都要回到這個生命的起初,誰又怕誰呢?
  • 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都是哪位神仙
    我們知道,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有著一個完備的神仙體系,道教的神仙眾多,當然,神仙們所居住的山,也就多;那麼,你聽說過道教的四大名山嗎?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又都是哪位神仙?青城山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約10公裡處,全真道龍門派的聖地,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國家5A級景區。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黃帝遍歷五嶽之後,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所以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另外,據說青城山附近的遠古居民十分篤信「鬼道」,所以青城山又有「鬼城山」的說法。
  •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須要明確以下幾點:一是見地。即內丹學的理論要明白。
  • 中元節到了,你見過鬼嗎?
    中元節到了,你見過鬼嗎?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也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
  • 道教派系 門派
    宋元以來丹派和道派合一,金丹派道教成為和經籙派道教分立的大道派。別外,後世習金丹術的道士尊崇八仙之一的曹國舅,創立道派,亦名金丹派。雷法派雷法派是以內丹和符籙結合而成的的道派。主張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可以將符籙召攝雷將,以自身五臟之氣和天地五行之氣感應,可以呼風喚雨,役使鬼神。宋徽宗好符籙道教,有侍宸九人,會行雷法。
  • 中元節可以看見鬼嗎 鬼節禁忌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七月半」在道教文化當中被稱作「中元節」,既然是中元了,自然就有上元節和下元節。「七月半,鬼亂串」,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5大禁忌你知道嗎1、祭祀:「鬼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七月半是古時祭祀的節日。
  • 中元節有鬼出來嗎 民間迷信要用辯證眼光看
    中元節又被稱為是鬼節,民間傳說這一天鬼門大開,地獄的鬼魂會來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奠,所以民間有鬼節晚上不宜出門的說法,難道真的會有鬼嗎?   根據民俗和道教佛教的說法鬼節這一天是有「鬼」的。   從民俗角度講,「鬼」就是已經去世的先人,這一天鬼開門要祭祖。
  • 誅仙手遊鬼道職業介紹 鬼道定位解析
    鬼道是誅仙手遊近期將要開放的全新職業,該職業擁有強大的群體輸出能力並且可以切換遠近狀態進行攻擊。
  • 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有何區別?「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呢
    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七月半」源於民間世俗、道教、佛教三種文化,其祭祀文化流傳已久,影響地域廣泛。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
  • 揭秘網曝女孩墳地遇鬼事件真相:鬼怕人還是人怕鬼?
    鬼的來源佛教認為,鬼是六道輪迴中的眾生之一,鬼既可以是人死後投生而來,也可以是其他道的眾生業報盡後投生而來。所以人死之後不一定就成為鬼,因為也可能會成為其他五道中的眾生,鬼只是其中一道,而且鬼也有不同種類,佛教一般將鬼道稱為餓鬼道,是因為鬼道是三惡道之一,人在生前由於所做不善業力而感召投生於鬼道,成為遭受種種饑寒苦痛折磨的「餓鬼」。
  • 道教中的「五道輪迴」指的是哪五道?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與外來的佛教一同發展,兩者逐漸融合,都出現了對輪迴的定義。然而,在佛教中,他們講究六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六道,而道教講究五道輪迴,認為人的輪迴有五道。道佛兩家都認為人界是輪迴中的一部分,萬物生靈都要在輪迴中周而復始,如果一個人能夠超脫凡塵、返璞歸真、追尋本根、與道同體,那他就可以超脫輪迴,不在輪迴之列,在宇宙中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 早期道教咒語的形式
    《釋名·釋言玉器》說:「祝,屬也,以善惡之間相屬著也。」大概從西漢時,人們才開始用咒代替祝。人類的語言文明其實也是一種能動性的符號系統,它除了反映外部世界,表達情感,傳遞和交流各種信息等功能以外,還可以直接引起外部世界的變化。用語言控制馴化牲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嬰兒學語是一個鮮明的道理。
  • 鬼有幾種?詳解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
    早期佛教經典常譯作餓鬼,是因為鬼道眾生確以餓鬼為多,但因鬼道亦有夜叉鬼、羅剎鬼、福德鬼等大能力者,後譯及近現代佛教常以鬼道統稱,而不加「餓」字。但要注意的是,人死之後的亡靈,嚴格意義上並非就是鬼或者餓鬼,本文向你介紹的主要就是因不善業死後墮入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中的眾生狀態。
  • 道教思想|長生久視的仙道觀
    《周易參同契》說:「引內養性,黃老自然,含德之厚,歸根返元,近在我心,不離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長存。」以上這些論述,都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為修道的第一要旨。正是在這一思想基礎上,產生了中國道教史上振聾發聵的宣言——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至唐宋時期道教內丹派的形成,進一步弘揚了這種思想。